“我是黨員,我在崗位” | 劉峰:“讓村民的日子更有盼頭”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劉峰(右)與(yu) 村民交流黃豆產(chan) 量。

  “我們(men) 要不忘初心,不懈奮鬥,讓向榮村一直走在欣欣向榮的道路上。”

  天剛蒙蒙亮,黑龍江省綏化市綏棱縣克音河鄉(xiang) 向榮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劉峰便來到地頭,檢查農(nong) 機、叮囑操作員,做開工準備。

  “農(nong) 忙季節,劉書(shu) 記總是第一個(ge) 到田間地頭,最後一個(ge) 走,起早貪黑,中午在地裏吃饅頭。他就是這樣苦幹實幹,帶領我們(men) 富起來的。”在村頭大樹下,幾個(ge) 村民告訴記者。

  10多年前,向榮村還是省級貧困村,發展基礎薄弱。劉峰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我們(men) 是黨(dang) 員,是公仆,要始終把群眾(zhong) 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努力讓村民的腰包更鼓,讓村民的日子更有盼頭。”

  2016年底,劉峰召集村幹部商量決(jue) 定由黨(dang) 支部、村集體(ti) 引領,摸索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經營新模式。“把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土地集中起來,在每年開春種地之前和農(nong) 戶簽合同,農(nong) 戶交一筆托管費,地還是農(nong) 戶的,咱們(men) 幫著種,秋收時一切收成歸農(nong) 戶……”劉峰的話得到了大家的支持。

  說幹就幹,趕在第二年開春之前,劉峰在原有種植合作社的基礎上,多方籌措資金,購置各類農(nong) 機具,成立克東(dong) 向榮現代農(nong) 機合作社。“春耕備耕時,統一采購農(nong) 資,價(jia) 格低,成本下降;種植過程中,由合作社科學管理,再用上大型機械作業(ye) ,效率高;到秋收時,再統一找好糧食收儲(chu) 企業(ye) ,解決(jue) 大家賣糧難的問題……”劉峰挨家挨戶做工作、給村民算經濟賬。土地托管工作很快便在全村鋪展開來。

  頭一年,村裏就有8258畝(mu) 土地入社,到了第三年,全村14495畝(mu) 旱田全部實現托管。集約經營後,村民享受地力、輪作等補貼,每畝(mu) 增收150元。由於(yu) 管理科學,種地成本降低,銷售收入增多了。不少農(nong) 民還從(cong) 種地中解放出來,創業(ye) 就業(ye) 、外出務工……

  “種地種了半輩子,老了種不動了。多虧(kui) 村裏的合作社,托管後省心不少,每畝(mu) 地還多收入好幾百元,如今享福嘍。”72歲的村民潘樹深說。

  對於(yu) 村裏的困難家庭,劉峰總是格外關(guan) 注。村民魯文才和妻子常年患病就醫,經濟負擔重。2017年,劉峰主動幫助魯文才把家中的30多畝(mu) 地托管給合作社,每年穩定收入4萬(wan) 多元。2023年,夫妻二人身體(ti) 逐漸好轉,在劉峰的幫扶下,魯文才夫婦養(yang) 殖了1500隻大鵝,每年能收入3萬(wan) 多元。“沒有劉書(shu) 記,就沒有我們(men) 家現在的好日子。”魯文才滿心感激。

  如今,向榮村實現了農(nong) 業(ye) 變產(chan) 業(ye) 、農(nong) 民變股民的轉變。2023年,村集體(ti) 收入510萬(wan) 元,村民人均收入達到3萬(wan) 元。

  村子富起來後,村民福利也越來越好。“端午節發雞蛋,中秋節發月餅發肉,到了年根兒(er) ,村兩(liang) 委挨家挨戶發水果。像我這樣70歲以上的老人,還領到了慰問紅包嘞!”談起村裏的好光景,潘樹深有說不完的話。

  “向榮向榮,欣欣向榮,我們(men) 這個(ge) 村,名全占了。我們(men) 要不忘初心,不懈奮鬥,讓向榮村一直走在欣欣向榮的道路上。”劉峰說。

我是黨(dang) 員,我在崗位

發布時間:2024年11月05日 07:51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許建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