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結合,是新時代全麵深化改革的鮮明特征之一。
在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百天之後,10月29日,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精神專(zhuan) 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一段“摸著石頭過河”的論述發人深思。
“有些人講,都什麽(me) 年月了,還搞摸著石頭過河,不是保守、膽小嗎?”
“熟門熟路的改革,就像在遊泳池,標著線,哪兒(er) 是淺水區、哪兒(er) 是深水區一目了然。到湍急的河裏,不得摸著石頭過河?並不是說改革開放搞了幾十年了,現在什麽(me) 問題都摸清楚了。如果都摸清楚了還要什麽(me) 改革呢?”
這番話似曾相識。黨(dang) 的十八大後首次地方考察到了廣東(dong) ,總書(shu) 記就明確:“不能說改革開放初期要摸著石頭過河,現在再摸著石頭過河就不能提了”。
既有關(guan) 鍵處落子,也有全局上謀劃。新時代全麵深化改革,一個(ge) 重要的改革方法論,也是我們(men) 取得的一個(ge) 重大理論成果,就是“把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結合起來”。二者結合起來,體(ti) 現的正是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這一治國理政重要原則,有著多重現實指向。
這是出於(yu) 對世情國情的深刻洞察。“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ge) 探索性事業(ye) ,還有許多未知領域”。就如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雄安新區拔節生長,一座現代化新城矗立於(yu) 燕趙大地,這是前所未有的創舉(ju) !
這是出於(yu) 對新時代改革開放開創全新局麵的準確把握。2013年上海自貿試驗區設立,至今擴展到全國22個(ge) 自貿試驗區;黨(dang) 的二十大以來9場區域發展座談會(hui) 密集召開,一域接著一域的改革探索,彼此交映、連點成麵……改革之所以實現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圍到係統集成、全麵深化的轉變,之所以各領域基礎性製度框架基本建立,在許多領域實現曆史性變革、係統性重塑、整體(ti) 性重構,正是我們(men) “一步一個(ge) 腳印、穩紮穩打向前走”。
這也是出於(yu) 對新時代改革方位的科學審視。改革進入了攻堅期、深水區,必然遭遇各種“風險挑戰、艱難險阻甚至驚濤駭浪”,如何“在破立統一中實現改革蹄疾步穩”?如何在“利益格局調整的過程”中凝聚共識、形成合力?麵對“無論深度還是廣度,都比過去要求更高了”的改革,必須“善於(yu) 運用科學的方法推進改革,係統布局、謀定而動”。
頂層設計更重係統思維、整體(ti) 戰略,摸著石頭過河更重敢闖敢試、基層探索。“必須把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結合起來”,這是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的題中應有之義(yi) ,也是增強改革的係統性、整體(ti) 性、協同性,提升改革的凝聚力、推動力、落實力的必然選擇。
開班式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到了兩(liang) 個(ge) 詞。
一個(ge) 詞是“兩(liang) 手並用”。
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也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對於(yu) 胸有成竹的、思慮縝密的,那就要搞頂層設計;對於(yu) 心裏沒底的、還不成熟的,就摸著石頭過河,這兩(liang) 件事要‘兩(liang) 手並用’。”
改革是一場充滿未知的求索。“兩(liang) 手並用”的統籌,蘊含著對“知”和“行”的協調。看準了的,“要下決(jue) 心推進”。“看得還不那麽(me) 準、又必須取得突破”的呢?既不能裹足不前,又不能盲目冒進。這些年,一係列重大改革通過試點探索形成了可複製經驗,進而上升為(wei) 製度性成果,最終大範圍鋪開。全麵深化改革,就是這樣“積小勝為(wei) 大勝”。
一個(ge) 詞是“先立後破”。
改革是一個(ge) 破舊立新的過程。曆史行進到此時,關(guan) 於(yu) 破與(yu) 立的優(you) 先序,既事關(guan) 頂層設計的運籌擺布,也牽涉摸著石頭過河的步驟章法。總書(shu) 記看得透徹:“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要堅持以製度建設為(wei) 主線,更應突出破立並舉(ju) 、先立後破。各項改革舉(ju) 措都要充分論證、精心設計,深入開展風險評估,把握好時度效。該立的積極主動立起來,而且要立得穩、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該破的在立的基礎上及時破、堅決(jue) 破、徹底破,在破立統一中實現改革蹄疾步穩。”
“把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結合起來”,可從(cong) 一項項製度、一個(ge) 個(ge) 領域見微知著,更要在“中華民族積蓄的能量”這個(ge) 力量視角中去把握。
改革的合力,來自上下同心的眾(zhong) 誌成城。
“改革戲必須大家唱”,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地方工作時就常告誡大家,我們(men) 坐在辦公室裏拍腦袋搞改革是搞不成的。當年在福建,集體(ti) 林權製度改革、科技特派員製度鋪開,無不萌發於(yu) 人民群眾(zhong) 的創新創造。三年多前到那裏考察,總書(shu) 記就頗為(wei) 感慨:“尊重群眾(zhong) 首創精神”“我們(men) 推進改革要堅持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相統一”。
人民是曆史的創造者,群眾(zhong) 是真正的英雄。小崗探路、深圳試水、浦東(dong) 闖關(guan) 、前海開發、雄安啟航,哪一個(ge) 不是靠上下同心迸發出的磅礴之力?開班式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再一次強調:“要看到,改革是人民群眾(zhong) 自己的事業(ye) ,要全體(ti) 人民共同參與(yu) ,團結一致攻堅克難。”
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總書(shu) 記期許湧現更多的“敢為(wei) 人先”:“第一個(ge) 吃螃蟹的人也是有貢獻的。”中國糧食“二十連豐(feng) ”,中國成為(wei) 世界上首個(ge) 國內(nei) 有效發明專(zhuan) 利數量突破400萬(wan) 件的國家,新能源汽車產(chan) 銷量連續9年居全球第一,高鐵、郵輪、大飛機、空間站……廣袤大地迸發著創新創造的活力。
改革的合力,來自遠近疊加的浩蕩之勢。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一個(ge) 善於(yu) 謀劃長遠的政黨(dang) 。“我們(men) 對於(yu) 時間的理解,不是以十年、百年為(wei) 計,而是以百年、千年為(wei) 計。”黨(dang) 的二十大後,從(cong) 擘畫中國式現代化的時間表、路線圖,到敲定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的總部署、總綱領,頂層設計著眼於(yu) 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揮就氣勢恢宏的大手筆。
大手筆,大格局。其中有改革方法論,有改革的重點要點,有改革的步驟章法,也有改革的精神氣質……正所謂“立治有體(ti) ,施治有序”。而諸多事項無不指向於(yu) 一條,如何守正、如何創新。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將守正創新定義(yi) 為(wei) “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必須牢牢把握、始終堅守的重大原則”,強調二者是辯證統一的,“隻有守正才能保證創新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隻有持續創新才能更好地守正”。善於(yu) 從(cong) 曆史教科書(shu) 中汲取智慧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深刻認識到:“改革不是改旗易幟。我們(men) 改革中必須堅持一條,該改的堅決(jue) 改,不該改的不改。”
什麽(me) 是不該改的?總書(shu) 記指出:“我們(men) 的根本政治製度、基本政治製度以及配套製度都很成熟了。新中國成立75年,人大70年、政協75年,還需要大改嗎?再改改到哪去?不能為(wei) 改而改,不能稀裏糊塗地改。”
什麽(me) 是不能變的?就拿經濟體(ti) 製改革來說,比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jue) 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回憶了在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準備工作中,這句話曆經長時間討論的出爐過程,強調“這一重要論斷是非常關(guan) 鍵的”。再比如,堅持和落實“兩(liang) 個(ge) 毫不動搖”,一以貫之。總書(shu) 記也回應了那些試圖分出二者輕重的關(guan) 切:“沒有單打一,沒有一點論,這一點什麽(me) 時候都沒有動搖過。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不要搞孰輕孰重。”
這些不能動輒改、不能輕易變的,也都是曆經反複摸石頭,最終以頂層設計的方式夯實的。總書(shu) 記作出判斷:“改革推進到今天,在改革頂層設計方麵,我們(men) 已經有了比較清晰的大盤子。”
改革沒有完成時。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列出300多項重大改革舉(ju) 措,計劃到2029年新中國成立80周年時完成任務。矢誌複興(xing) 的民族,在頂層設計框架下摸著石頭大膽地試、勇敢地闖,一步步向前蹚。
一項前無古人的偉(wei) 大事業(ye) ,必須“要以一往無前的膽魄和勇氣”,必然要付出更為(wei) 艱巨、更為(wei) 艱苦的努力。“直麵矛盾問題不回避,鏟除頑瘴痼疾不含糊,應對風險挑戰不退縮”,這些收獲於(yu) 曆史砥礪中的一往無前,也必將創造新的曆史。
延伸閱讀
習(xi) 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精神專(zhuan) 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