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丨菌草技術發明人林占熺:種下一棵“幸福草”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金秋十月,福建農(nong) 林大學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內(nei) ,菌草林隨微風擺動。中心首席科學家林占熺10月的日程表密密麻麻:5天跑遍半個(ge) 新疆查看菌草防風固沙效果、赴俄羅斯調研、舉(ju) 辦2期菌草國際培訓班……

  他隨身攜帶的出差日記和工作筆記,記了一本又一本。翻開內(nei) 頁,所有內(nei) 容都圍繞著一個(ge) 關(guan) 鍵詞——“菌草”。

  上世紀80年代,福建省食用菌產(chan) 業(ye) 規模快速增長,但同時也帶來“砍樹種菌”的問題,“菌林矛盾”日益突出。林占熺當時在福建省三明市真菌研究所工作,看到荒山禿嶺隻剩野草,感到十分心疼。“那時我就開始思考,是否能用草代替木頭,不再靠砍樹做菌棒。”林占熺說。

  圖為(wei) 2024年8月28日,林占熺(中)和菌草研究團隊成員在福建省福州市永泰縣查看菌草的生長情況。

  如我不為(wei) ,何人當為(wei) ?如非今日,更待何時?林占熺說幹就幹。借款建實驗室,紮進山裏選育品種,經過兩(liang) 年多攻關(guan) ,林占熺終於(yu) 在簡陋的條件下發明菌草技術——以草代木培養(yang) 食用菌。

  這項技術引起美國一位農(nong) 場主關(guan) 注,開出高薪邀請林占熺赴美工作,並提出買(mai) 斷他的菌草技術。林占熺說:“出國隻能富我一家,將技術無償(chang) 教給國內(nei) 的農(nong) 民,卻可以讓千千萬(wan) 萬(wan) 老百姓脫貧。菌草扶貧是我身為(wei) 黨(dang) 員堅定選擇的路。”

  野草變山珍。在林占熺的指導下,菌草技術幫助福建一些山區貧困戶以較低的投入獲得不錯的收益。1997年4月,菌草技術被列為(wei) 閩寧對口扶貧協作項目,林占熺帶著6箱菌草草種奔赴寧夏固原。

  寧夏晝夜溫差大,林占熺和工作隊員經常住在菇棚裏,夜裏多次起來檢查菇房的溫度變化,手把手教農(nong) 民如何種菇。成功出菇後,彭陽縣古城鎮第一批27個(ge) 示範戶每戶增收超2000元,最高甚至增收過萬(wan) 元。當地流傳(chuan) 起一句順口溜:“菌草、菌草,閩寧草,幸福草……”

  圖為(wei) 2021年11月23日,林占熺(左一)在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菌草種質資源圃給福建農(nong) 林大學留學生(左二、左三)講解菌草種植培育技術。

  菌草技術服務東(dong) 西部扶貧協作的同時,也走出國門開始援外之旅,首站是太平洋島國巴布亞(ya) 新幾內(nei) 亞(ya) 。“當時巴新大部分地區還處在原始部落階段,技術推廣困難重重。”林占熺結合當地實際,對菌草技術進行本土化改造,讓這項技術更易懂易學。不久後,巴新民眾(zhong) 驚奇地發現,漫山遍野的野草“變出”解決(jue) 溫飽的食物,他們(men) 欣喜地將菌草稱作“中國草”。甚至有人給孩子取名“菌草”,以感謝中國的援助。

  如今,“中國草”已在106個(ge) 國家和地區落地生根,創造了數十萬(wan) 個(ge) 就業(ye) 機會(hui) 。菌草援外技術培訓班舉(ju) 辦超350期,培訓人數超過1.5萬(wan) 人。

  81歲的林占熺,依舊奮鬥在一線。“菌草不但是扶貧減貧的好幫手,其生命力強、根係發達,還能防風固沙、保護生態。”近幾年,林占熺帶領團隊走遍了我國西部地區,不斷探索菌草生態治理新路徑。習(xi) 慣“出差趕最早一班飛機走,最晚一班飛機回來”的他,笑稱自己“每個(ge) 節日都過成勞動節”。

  林占熺說:“我願成為(wei) 一棵菌草,為(wei) 貧困地區的父老鄉(xiang) 親(qin) 帶去幸福,站在沙漠中抵禦風沙。哪裏需要我,就到哪裏去。”

黨(dang) 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

黨(dang) 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

發布時間:2024年10月24日 12:21 來源:新華社 編輯:徐瑤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