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啥事,打個(ge) 電話,就有工作人員上門來幫忙,就跟家裏人一樣。”一張國家基本養(yang) 老服務清單,讓江蘇南京秦淮區大陽溝社區80多歲的空巢老人洪奶奶,便捷地享受到探訪關(guan) 愛等多項基本養(yang) 老服務;
“本以為(wei) 要回到家鄉(xiang) 才能辦低保,沒想到不用出門就辦好了,太方便了!”一項社會(hui) 救助經辦改革,讓居住在江西吉水縣阜田鎮的困難群眾(zhong) 肖某,通過手機APP就能方便地辦理低保;
…………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guan) 情。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民政工作關(guan) 係民生、連著民心,是社會(hui) 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工作。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民政工作,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為(wei) 做好新時代新征程民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各級民政部門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民政工作的重要論述和中央重大決(jue) 策部署,推動我國新時代民政事業(ye) 發展取得曆史性成就。
保基本、兜底線、暖民心
瞄準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引領推動民政事業(ye)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裏,都流出一首讚歌……”一陣美妙的歌聲,從(cong) 甘肅蘭(lan) 州安寧區棗林西社區黨(dang) 群服務中心二樓傳(chuan) 來。依托黨(dang) 群服務中心場地,這裏的老年人不僅(jin) 可以享受社區食堂的助餐服務,還可以在文體(ti) 活動室學習(xi) 舞蹈、聲樂(le) 、中醫養(yang) 生等。
2024年9月11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甘肅考察時,來到棗林西社區。正是在這裏,總書(shu) 記語重心長地說,“民生為(wei) 大、民生為(wei) 要,黨(dang) 中央十分關(guan) 心老年人的幸福安康”。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wei) 大。從(cong) 社會(hui) 救助到養(yang) 老服務,從(cong) 兒(er) 童福利到慈善事業(ye) ,從(cong) 婚姻登記到地名管理,民政工作件件關(guan) 乎民生,事事涉及群眾(zhong) 切身利益,是一項保基本、兜底線、暖民心的工作,與(yu) 人民群眾(zhong) 聯係最直接、最密切、最廣泛。
俯下身,為(wei) 坐在輪椅上的老英雄頒授勳章;端起餐盤,將熱騰騰的飯菜送到老人麵前;頂風踏雪,來到困難老人家中看望……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入山鄉(xiang) 村寨、街道社區,察民情、聽民聲、問冷暖,祖國的萬(wan) 水千山,鐫刻著他的深情牽掛。
這樣的話語,溫暖人心——
“我最牽掛的還是困難群眾(zhong) ,他們(men) 吃得怎麽(me) 樣、住得怎麽(me) 樣,能不能過好新年、過好春節。”
“對兒(er) 童特別是孤兒(er) 和殘疾兒(er) 童,全社會(hui) 都要有仁愛之心、關(guan) 愛之情,共同努力使他們(men) 能夠健康成長,感受到社會(hui) 主義(yi) 大家庭的溫暖。”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殘疾人一個(ge) 也不能少。”
“讓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養(yang) 、老有所依、老有所樂(le) 、老有所安。”
…………
這樣的場景,令人動容——
“健全人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殘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2016年7月2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河北唐山考察期間,專(zhuan) 程來到唐山市截癱療養(yang) 院,深情鼓勵在這裏療養(yang) 的截癱傷(shang) 員。暖心的話語,展現出總書(shu) 記對殘疾人事業(ye) 的“格外關(guan) 心、格外關(guan) 注”。
“來!擠擠就行了,就這樣。”2017年11月17日,人民大會(hui) 堂金色大廳,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同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hui) 代表合影時,看到90多歲的黃旭華和80多歲的黃大發站在代表們(men) 中間,總書(shu) 記拉著他們(men) 的手,請兩(liang) 位老人坐到自己身旁來,用身體(ti) 力行,生動詮釋“尊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和美德”。
“我來看看,大家都吃些什麽(me) 菜。”2022年8月17日,晚飯時間,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遼寧省沈陽市牡丹社區養(yang) 老服務中心,笑著同正在用餐的老人們(men) 打招呼。對一蔬一飯的關(guan) 心,折射出總書(shu) 記對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深切關(guan) 注。
…………
一句句深情話語、一次次親(qin) 切鼓勵,如春風拂麵,令人鼓舞;一個(ge) 個(ge) 暖心舉(ju) 動、一項項幫扶舉(ju) 措,如冬日暖陽,溫暖人心。
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指引下,全國民政係統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jue) 策部署,瞄準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引領推動民政事業(ye) ,深入推進民政工作改革創新,著力保障基本民生,創新基層社會(hui) 治理,發展基本社會(hui) 服務,推進民政事業(ye) 改革發展取得係列製度和實踐成果,托起億(yi) 萬(wan) 群眾(zhong) “穩穩的幸福”,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兜住底、兜準底、兜好底
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網越織越牢,基本民生保障邁上新台階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對困難群眾(zhong) ,我們(men) 要格外關(guan) 注、格外關(guan) 愛、格外關(guan) 心,幫助他們(men) 排憂解難。”
社會(hui) 救助事關(guan) 困難群眾(zhong) 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是保障基本民生、促進社會(hui) 公平、維護社會(hui) 穩定的兜底性、基礎性製度安排。近年來,各級民政部門持續健全以基本生活救助、專(zhuan) 項社會(hui) 救助、急難社會(hui) 救助為(wei) 主體(ti) ,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為(wei) 補充的分層分類社會(hui) 救助體(ti) 係,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網越織越牢,基本民生保障邁上新台階。
——救助更有力度,低保等基本生活救助製度不斷完善,著力做到“應保盡保、應救盡救”。
“我們(men) 收到了生活補貼和康複輔具,社區社會(hui) 救助協理員還會(hui) 定期上門看望東(dong) 東(dong) ,鼓勵他樹立康複信心。”2024年21歲的東(dong) 東(dong) (化名)原為(wei) 學生,因病導致肢體(ti) 二級殘疾,說起這些,東(dong) 東(dong) 媽媽的眼圈又紅了。
一人受困眾(zhong) 人幫。2023年6月,通過“一事一議”,山東(dong) 淄博張店區車站街道辦為(wei) 東(dong) 東(dong) 申請了政府臨(lin) 時救助金,並將東(dong) 東(dong) 本人納入低保“單人保”,落實了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
擴大低保保障範圍,建立與(yu) 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掛鉤的低保標準確定調整機製;完善事實無人撫養(yang) 兒(er) 童保障措施,推動流動兒(er) 童、留守兒(er) 童權益保障工作更加科學精準;建立殘疾人兩(liang) 項補貼製度,加大對臨(lin) 時遇困人員的救助力度……近年來,困難群眾(zhong) 兜底保障安全網不斷織牢,弱有眾(zhong) 扶的“一張幸福清單”逐漸形成。
——救助更有精度,運用“大數據+鐵腳板”,不讓困難群眾(zhong) 掉隊。
2023年底,甘肅張掖民樂(le) 縣新豐(feng) 村村民薛飛患了重病,一家四口的生活陷入困難。
接到薛飛的救助申請後,當地的民政助理員第一時間到薛飛家進行核查走訪。經核查,薛飛一家年人均收入超過了當地低保邊緣家庭認定標準,但低於(yu) 當地上年度城鄉(xiang)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於(yu) 薛飛後續治病有持續支出,符合剛性支出困難家庭認定條件。最終,薛飛一家得到了醫療救助和臨(lin) 時救助。
不僅(jin) 是甘肅,在民政部的推動下,各地逐漸建立健全主動發現機製,通過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台預警與(yu) 實地查訪核實相結合,有效避免救助遺漏和重複救助,實現“人找政策”與(yu) “政策找人”相結合。
——救助更有溫度,推動社會(hui) 救助由單一物質救助向“物質+服務”綜合救助轉變。
定期探訪、就業(ye) 幫扶、心理疏導、學業(ye) 輔導……如今,隨著《全國服務類社會(hui) 救助試點工作方案》發布,一些地方提供的社會(hui) 救助早已不限於(yu) 物質幫扶,變得更加多樣,更有溫度。
在浙江杭州,當地列出護理照料、生活服務、發展支持等9類救助服務項目清單,為(wei) 困難群眾(zhong) 提供個(ge) 性化幫扶;在廣東(dong) 珠海,民政部門與(yu) 人社部門協同聯動,深入低保家庭、低保邊緣家庭、留守婦女家庭等摸底,因人施策提供就業(ye) 幫扶……
各地豐(feng) 富社會(hui) 救助供給,推動社會(hui) 救助體(ti) 係不斷提質增效,從(cong) “保生存”向“保基本、防風險、促發展”拓展,切實增強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更普惠、更可及、更多樣
養(yang) 老服務增量提質,億(yi) 萬(wan) 老年人民生福祉不斷增進
養(yang) 老是家事,也是國事。有效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事關(guan) 國家發展全局,事關(guan) 億(yi) 萬(wan) 百姓福祉。
社區“嵌入式”小微型養(yang) 老機構多了起來,助餐、助潔、助急、助浴等多樣化養(yang) 老形式火了起來,“互聯網+”打造的智慧養(yang) 老平台受到許多老年人歡迎……近年來,隨著我國養(yang) 老服務製度體(ti) 係的建立,養(yang) 老服務實現增量提質,老年人享受到的養(yang) 老服務種類越來越多、質量越來越高。
——養(yang) 老服務製度體(ti) 係不斷完善。
“政府能給咱老年人提供啥服務,看這張表就一目了然。”翻開《武漢市基本養(yang) 老服務清單》,家住湖北武漢洪山區獅子山街道的黃奶奶高興(xing) 地說,“國家越來越關(guan) 注老年人的生活了,即使不依靠子女,基本生活也沒問題。”
2023年5月,《國家基本養(yang) 老服務清單》公開發布,將物質幫助、照護服務、關(guan) 愛服務三大類16個(ge) 服務項目納入國家清單範圍。在民政部推動下,目前31個(ge) 省份均已出台實施方案和基本養(yang) 老服務清單。
建立國家基本養(yang) 老服務清單製度,為(wei) 養(yang) 老機構標出安全“紅線”、質量“基準線”、服務“等級線”,推動縣鄉(xiang) 村三級養(yang) 老服務網絡整體(ti) 提升,強化農(nong) 村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構建……隨著頂層設計日趨完善,我國養(yang) 老服務製度體(ti) 係基本建立。
——養(yang) 老服務供給能力不斷增強。
“小劉啊,我降壓藥快吃完了,麻煩你幫我買(mai) 一瓶。”家住山東(dong) 臨(lin) 沂郯城縣的獨居老人霍富海,因病需臥床休息不能外出,通過健康手環呼叫社工劉康梅,很快便收到了所需的物品。近年來,郯城縣探索對集中供養(yang) 的失能、部分失能老人建立管護檔案,配備智能床墊、智能助浴、全自動護理儀(yi) 等終端監護設施,完善相關(guan) 服務。
養(yang) 老大小事,事事有回應。各具特色的老年助餐模式,為(wei) 老年人用餐打通“最後一公裏”;“家庭養(yang) 老床位”建設,讓老年人足不出戶就能享受養(yang) 老護理員上門護理服務;老年用品產(chan) 業(ye) 繁榮發展,智能化適老產(chan) 品走進千家萬(wan) 戶;養(yang) 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加快推進,養(yang) 老護理員“新八級工”序列逐步確立……近年來,養(yang) 老服務供給更可及、更便利,讓老年人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全國各類養(yang) 老服務機構和設施總數達41萬(wan) 個(ge) 。居家和社區基本養(yang) 老服務提升行動項目,累計為(wei) 項目地區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建設家庭養(yang) 老床位34.7萬(wan) 張、提供居家養(yang) 老上門服務64.7萬(wan) 人次,累計完成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172萬(wan) 戶。居家社區機構養(yang) 老服務發展更加協調,服務質量不斷提升。老有所養(yang) 、老有所醫、老有所為(wei) 、老有所學、老有所樂(le) 的美好願景,正逐步化為(wei) 現實。
智慧化、數據化、便利化
基層社會(hui) 治理持續創新,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提升
“我們(men) 結婚啦!”一個(ge) 來自山東(dong) 濟南,一個(ge) 來自江西撫州,劉先生和餘(yu) 小姐在上海市徐匯區民政局領到了幸福的“紅本本”。
“我們(men) 倆(lia) 回一趟老家都很遠,有七八百公裏,很不方便,所以就想在上海領證。預約好時間,到現場很快就順利辦理了。”劉先生說。
開展婚姻登記服務是一項公共服務事項,也是一項重要政務事項。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國居民辦理婚姻登記,需要在戶籍所在地辦理,長期外出工作、生活、學習(xi) 的群眾(zhong) 回戶籍地辦理婚姻登記有諸多不便。
2021年6月1日起,民政部在部分地區開展婚姻登記“跨省通辦”試點。如今試點已擴大到北京、天津等21個(ge) 省份。截至2024年9月底,全國累計辦理婚姻登記“跨省通辦”41.6萬(wan) 對。
婚喪(sang) 嫁娶皆民生。近年來,民政部積極提升民政領域相關(guan) 社會(hui) 治理和公共服務水平,更好服務高質量發展。
過去村民口中的“老王家那趟街”,被正式命名為(wei) “智信路”,全市村路有了規範名稱……在黑龍江佳木斯市,一場鄉(xiang) 村道路命名行動,讓農(nong) 村地區地名更規範、更快“入網”“上圖”,為(wei) 快遞進村、農(nong) 產(chan) 品進城、鄉(xiang) 村自駕遊提供了方便。近年來,隨著民政部“鄉(xiang) 村著名行動”的開展,各地共規範命名鄉(xiang) 村地名45萬(wan) 條,設置鄉(xiang) 村地名標誌35萬(wan) 塊,安裝樓門牌1450萬(wan) 塊,推動900餘(yu) 萬(wan) 條鄉(xiang) 村地名在互聯網地圖上規範標注上圖,鄉(xiang) 村地區“有地無名”“有名無標”等問題持續改善。
賦能社區基層治理,麵向高校畢業(ye) 生加強就業(ye) 幫扶,助力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在民政部推動下,各地創新基層社會(hui) 治理,引導社會(hui) 組織和慈善力量健康發展、發揮積極作用。社會(hui) 組織發展從(cong) “多不多”“快不快”向“穩不穩”“好不好”轉變,從(cong) 注重數量增長、規模擴張向能力提升、作用發揮轉型;慈善文化深入人心,為(wei) 發揮第三次分配在促進共同富裕中的功能作用作出了積極貢獻;近90萬(wan) 個(ge) 社會(hui) 組織和超1.5萬(wan) 個(ge) 慈善組織成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為(wei) 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貫徹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精神,改革發展永不停步,民政事業(ye) 大有可為(wei) 。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廣大民政工作者正以昂揚的精神狀態推進這項溫暖人心的事業(ye) ,在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的新征程上不斷邁進。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