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走訪的啟示
“在與(yu) 村民打交道中不斷成長,把村民的需求作為(wei) 努力的方向”
早上8點多,內(nei) 蒙古自治區烏(wu) 蘭(lan) 察布市化德縣德包圖鄉(xiang) 崩巴圖村,36歲的李國成打開村黨(dang) 群服務中心的大門。作為(wei) 該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李國成已在這裏工作了2年多。
“崩巴圖村現有住戶125戶、常住人口242人,其中60歲以上的老人占62%。一些咱們(men) 年輕人看來很簡單的事,老人們(men) 操作起來卻十分不便,我跟他們(men) 說隻要有問題就來找我。”李國成說。從(cong) 修理手機,繳納電話費、水電費,到核驗低保、養(yang) 老保險,這些都是李國成的工作。
為(wei) 更好地幫助村民,李國成組織村兩(liang) 委幹部打造便民服務站、矛盾調解中心及“跑腿服務隊”,同時不定期對老弱病殘群體(ti) 進行上門服務。
上午10點多,李國成忙完手頭的活,便來到80多歲的獨居老人馬翠蓮家。老人的房屋地勢較低,前不久連續降雨,大量雨水流進她家後院,不少地方出現塌陷。“那天多虧(kui) 小李,他和村民小組長一起,用鏟子將塌陷的地方填上,又給我家後院壘起了一座小矮壩,讓水進不了院子,前前後後忙活了兩(liang) 個(ge) 多小時。”馬翠蓮說。
中午修完電閘,李國成抓緊扒了兩(liang) 口飯,準備走訪自己結對聯係的村民家。“縣裏推行了結對聯係工作機製,我結對聯係了9戶村民。”李國成拿上買(mai) 好的水果、糕點邊走邊說。
李德金老兩(liang) 口都70多歲,前些年兒(er) 子李瑞出了車禍,行動不便,家庭生活困難。來到老人家,李國成放下水果,便詢問起家裏的近況和李瑞的恢複情況。“村兩(liang) 委經研判後上報,老人一家已經納入有返貧風險的監測戶,申請了養(yang) 殖補貼8000元,用於(yu) 購買(mai) 發展種羊。”李國成說。
崩巴圖村主要發展種植和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結構單一、類型單一。李國成說:“我們(men) 想建立養(yang) 殖合作社,將散戶養(yang) 殖和粗放式養(yang) 殖變為(wei) 規模化、標準化新型養(yang) 殖。希望相關(guan) 部門指導我們(men) 製定發展規劃、給予適當的資金支持。”
傍晚,回到村黨(dang) 群服務中心後,李國成翻開筆記本,開始記錄今天走訪的要點。“我們(men) 村幹部在與(yu) 村民打交道中不斷成長,把村民的需求作為(wei) 努力的方向。”李國成說,“現在村裏缺的就是年輕人才,希望縣裏能給予更多政策支持,鼓勵更多年輕人返鄉(xiang) 創業(ye) 。”
一起糾紛的調解
“我就是個(ge) 辦事員,心裏隻想著把事辦好”
“有一根電線杆快要倒了,可能會(hui) 砸到村民家裏,村裏前期和3家通信公司聯係,3家公司都說要上報後才能來查看處理。”河南省鄭州市鞏義(yi) 市西村鎮西村村網格員張利廷給趙紅專(zhuan) 發來消息。
趙紅專(zhuan) 是西村鎮民政所負責人,還兼任著鎮平安建設辦主任。接到消息便起身出發,不到10分鍾,他就到達現場。
“電線杆基底已經鬆動,確實有可能隨時倒下來,現在就把杆子放倒。”趙紅專(zhuan) 毫不遲疑。“我們(men) 來放倒?萬(wan) 一把線弄斷了,怎麽(me) 辦?”村網格員有不同想法。“現在不放倒,萬(wan) 一砸了房子砸了人,就麻煩了。我們(men) 小心些,一起來。”趙紅專(zhuan) 開始挽袖子幹活。
網格員上前幫忙。過了會(hui) 兒(er) ,趙紅專(zhuan) 又給鎮裏的同事打電話:“抓緊以鎮裏的名義(yi) ,給通信公司發函,讓他們(men) 確定責任,把事情處理了。”
下午兩(liang) 點多,趙紅專(zhuan) 接到一個(ge) 轉來的信訪件——西村村有兄弟倆(lia) 為(wei) 爭(zheng) 奪家產(chan) 鬧了起來。村裏之前調解過一次,雙方都不服,這回又爭(zheng) 執起來。
“兩(liang) 人火氣都很大,如果不抓緊處理,矛盾升級,小事容易變大事。”趙紅專(zhuan) 決(jue) 定趕緊處理。“這事,估計我一人辦不了,得找幫手。”趙紅專(zhuan) 稍作思考,開始打電話。
“幫手”是誰?鞏義(yi) 市推行“平安建設促進中心+網格化+信息化”治理模式,鎮裏落實民輔警、法官、人民調解員等力量進網格。趙紅專(zhuan) 聯係上民警、人民調解員,一同來到村民家。
院子裏,眾(zhong) 人搬上小板凳,調解會(hui) 便開了起來。人民調解員說情講理,民警講起法律法規,鄉(xiang) 親(qin) 們(men) 你一言我一語幫著勸和……天色逐漸暗了下來,兄弟倆(lia) 的矛盾雖沒有完全化解,但已不再劍拔弩張。趙紅專(zhuan) 與(yu) 眾(zhong) 人約定,過兩(liang) 天再來調解。
趙紅專(zhuan) 從(cong) 事調解和信訪工作多年,複雜情況多,工作壓力大。鄭州市為(wei) 激勵幹部幹事創業(ye) ,出台了容錯糾錯辦法。趙紅專(zhuan) 坦言:“我希望‘三個(ge) 區分開來’能夠有效落實,容錯機製可以再優(you) 化細化,充分調動我們(men) 幹事創業(ye) 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讓我們(men) 卸下心理包袱、輕裝上陣,敢於(yu) 直麵問題、解決(jue) 難題。”
拿上包往回走,趙紅專(zhuan) 說:“我就是個(ge) 辦事員,心裏隻想著把事辦好。”在路上,趙紅專(zhuan) 邊打電話邊思謀著明天的日程。
一次議事會(hui) 的收獲
“能辦的一刻不耽擱,暫時辦不成的也要盡快反饋”
一大早,隨著一陣鬧鈴響起,貴州省從(cong) 江縣西山鎮小醜(chou) 村駐村第一書(shu) 記沈海森下了床。沈海森在中國農(nong) 業(ye) 銀行貴州省分行工作,2023年6月,他到小醜(chou) 村擔任駐村第一書(shu) 記。
簡單洗漱後,沈海森直奔食堂吃了一碗粉,“一會(hui) 要跟駐村工作隊、村兩(liang) 委碰頭,梳理各項工作,然後入戶提醒大家繳納養(yang) 老保險,再回來準備下午的村民議事會(hui) 。”
沈海森來到辦公室,首先登錄“惠農(nong) e村”APP,為(wei) 全村259戶村民更新積分。小醜(chou) 村是從(cong) 江縣較為(wei) 偏遠的苗族村寨,為(wei) 調動群眾(zhong) 參與(yu) 村級事務的積極性,2023年9月起,沈海森借助農(nong) 行貴州省分行自主研發的“惠農(nong) e村”平台,推行積分製管理。1個(ge) 積分抵10元,一戶一年最多50個(ge) 積分。
隨後,沈海森組織村兩(liang) 委、駐村工作隊開起碰頭會(hui) 。安全生產(chan) 、道路交通、矛盾糾紛、防返貧監測……大家簡要溝通了各項工作情況,重新調整了工作進度。上午10點,沈海森帶上筆記本,逐戶提醒繳納養(yang) 老保險。
臨(lin) 近下午1點,沈海森回來了,盡管沒少碰釘子,但收獲滿滿——全村157戶脫貧戶都準備繳納養(yang) 老保險。下午2點半,村幹部、黨(dang) 員代表、村民代表來到村委會(hui) 會(hui) 議室,參加村民議事會(hui) 。
沈海森率先發言:“說幾件事:一是村裏的小學完成翻新;二是全村電改接近尾聲,木房防火等級提高;三是村裏馬上修建蘆笙堂,拓展文化空間。”
緊接著,沈海森又把養(yang) 老保險、醫療保險的繳納情況作了說明。“現在國家政策這麽(me) 好,黨(dang) 員和幹部要跟村民一起把養(yang) 老和醫療賬算明白。”老黨(dang) 員楊進輝說。
“我有個(ge) 提議!”針對村裏的鉤藤種植,村民荀修迷說,“忙活一年,結果商販把收購價(jia) 壓得很低,為(wei) 啥咱們(men) 自己不能統一收購?”“村口的產(chan) 業(ye) 路遲遲沒修起來,農(nong) 忙時不方便。”村民荀後畢接著講。
…………
沈海森詳細梳理每條建議,第一時間商量落實。“能辦的一刻不耽擱,暫時辦不成的也要盡快反饋。”直到傍晚6點多,沈海森的電話沒停過,“我們(men) 抓緊時間敲定蘆笙堂和產(chan) 業(ye) 路的細節,爭(zheng) 取早點開工!”
“圍繞鄉(xiang) 村治理,我們(men) 通過多種方式,調動村民參與(yu) 鄉(xiang) 村治理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但感覺麵對急難險重任務時,還是存在力量不足的問題。我想有時間去與(yu) 先進村、先進的基層黨(dang) 組織學學,取長補短。”沈海森說。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