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guan) 於(yu) 深化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

(2024年10月12日)

  產(chan) 業(ye) 工人是工人階級的主體(ti) 力量,是創造社會(hui) 財富的中堅力量,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製造強國的骨幹力量。為(wei) 推動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走深走實,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ti) 要求

  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全麵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hui) 精神,深入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工人階級和工會(hui) 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和加強黨(dang) 的全麵領導,堅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根本方針,深刻領悟“兩(liang) 個(ge) 確立”的決(jue) 定性意義(yi) ,增強“四個(ge) 意識”、堅定“四個(ge) 自信”、做到“兩(liang) 個(ge) 維護”,堅持係統觀念、問題導向、守正創新,深化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團結引導產(chan) 業(ye) 工人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主力軍(jun) 作用。

  主要目標是:通過深化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思想政治引領更加紮實,產(chan) 業(ye) 工人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的信念更加堅定,幹事創業(ye) 的激情動力更加高漲,主人翁地位更加顯著,成就感獲得感幸福感進一步增強;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wei) 大的社會(hui) 氛圍更加濃厚;產(chan) 業(ye) 工人綜合素質明顯提升,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不斷湧現,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不斷壯大。力爭(zheng) 到2035年,培養(yang) 造就2000名左右大國工匠、10000名左右省級工匠、50000名左右市級工匠,以培養(yang) 更多大國工匠和各級工匠人才為(wei) 引領,帶動一流產(chan) 業(ye) 技術工人隊伍建設,為(wei)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撐。

  二、強化思想政治引領,團結引導產(chan) 業(ye) 工人堅定不移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

  (一)持續強化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思想政治工作。堅持不懈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凝心鑄魂,推動黨(dang) 的創新理論在產(chan) 業(ye) 工人中落地生根,結合實際做好網上思想政治引領,持續抓好主題宣傳(chuan) 教育,開展普遍輪訓。鼓勵支持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參加國情研修,鼓勵支持產(chan) 業(ye) 工人參加青年馬克思主義(yi) 者培養(yang) 工程,深化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教育,築牢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二)加強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黨(dang) 建工作。加強企業(ye) 黨(dang) 組織建設。加強新經濟組織、新就業(ye) 群體(ti) 黨(dang) 建工作,及時有效擴大黨(dang) 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持續解決(jue) 國有企業(ye) 黨(dang) 員空白班組問題。加強在產(chan) 業(ye) 工人中發展黨(dang) 員,注重把生產(chan) 經營骨幹培養(yang) 成黨(dang) 員。

  (三)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做實“中國夢·勞動美”主題宣傳(chuan) 教育。在勞動模範、五一勞動獎章、青年五四獎章、三八紅旗手等評選工作中,加大對產(chan) 業(ye) 工人的宣傳(chuan) 力度。深入開展“勞模工匠進校園”行動,把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納入大思政課工作體(ti) 係,支持在大中小學設立勞模工匠兼職輔導員,在職業(ye) 學校(含技工院校,下同)開設“勞模工匠大講堂”,在高等學校設立勞模工匠兼職導師。組織開展勞模工匠進企業(ye) 、進社區、進機關(guan) 宣傳(chuan) 活動。

  三、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保障產(chan) 業(ye) 工人主人翁地位

  (四)落實產(chan) 業(ye) 工人參與(yu) 國家治理的製度。落實保障產(chan) 業(ye) 工人主人翁地位的製度安排。組織開展黨(dang) 的代表大會(hui) 代表和委員會(hui) 委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群團組織代表大會(hui) 代表和委員會(hui) 委員中的產(chan) 業(ye) 工人教育培訓。引導產(chan) 業(ye) 工人依法行使民主權利,有序參與(yu) 國家治理、社會(hui) 治理、基層治理。

  (五)完善企業(ye) 民主管理製度。健全以職工代表大會(hui) 為(wei) 基本形式的企事業(ye) 單位民主管理製度,涉及產(chan) 業(ye) 工人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必須依法依章程經職工代表大會(hui) 審議通過。堅持和完善職工董事、職工監事製度,深化廠務公開,積極利用數字技術為(wei) 產(chan) 業(ye) 工人民主參與(yu) 提供更為(wei) 精準便捷的服務。

  (六)健全勞動關(guan) 係協商協調機製。全麵落實勞動合同製度,推進集體(ti) 協商和集體(ti) 合同製度。建立健全各級協調勞動關(guan) 係三方委員會(hui) ,發揮國家協調勞動關(guan) 係三方機製、地方政府和同級工會(hui) 聯席會(hui) 議製度作用,把推進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列入重要議程。完善基層勞動關(guan) 係治理機製,提升勞動關(guan) 係公共服務水平,開展全國基層勞動關(guan) 係公共服務站點標準化工作。推進區域和諧勞動關(guan) 係高質量發展改革創新試點。積極推進行業(ye) 、企業(ye) 和工業(ye) 園區構建和諧勞動關(guan) 係。

  (七)加強對產(chan) 業(ye) 工人主人翁地位的宣傳(chuan) 引導。主流媒體(ti) 要加大對產(chan) 業(ye) 工人主人翁地位的宣傳(chuan) 力度,創作出版、製作播出更多反映產(chan) 業(ye) 工人風貌的優(you) 秀文學藝術、網絡視聽和影視作品等,營造崇尚勞模、尊重勞動、尊崇工匠的社會(hui) 氛圍。

  四、適應新型工業(ye) 化發展需求,完善產(chan) 業(ye) 工人技能形成體(ti) 係

  (八)推動現代職業(ye) 教育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職普融通、產(chan) 教融合的職業(ye) 教育體(ti) 係。堅持以教促產(chan) 、以產(chan) 助教、產(chan) 教融合、產(chan) 學合作,培育一批行業(ye) 領先的產(chan) 教融合型企業(ye) ,打造一批核心課程、優(you) 質教材、教師團隊、實踐項目。實施現代職業(ye) 教育質量提升計劃、職業(ye) 學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支持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兼任職業(ye) 學校實習(xi) 實訓教師。提升辦學條件和教學能力,創建一批具有較高國際化水平的職業(ye) 學校。

  (九)加大複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yang) 力度。健全產(chan) 業(ye) 工人終身職業(ye) 技能培訓製度,為(wei) 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培養(yang) 急需人才。大力實施技能中國行動、職業(ye) 教育現場工程師專(zhuan) 項培養(yang) 計劃、青年技能人才鍛造行動,全麵推進工學一體(ti) 化技能人才培養(yang) 模式。

  (十)落實企業(ye) 培養(yang) 產(chan) 業(ye) 工人的責任。構建以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職業(ye) 學校為(wei) 基礎,政府推動、社會(hui) 支持、工會(hui) 參與(yu) 的技能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鼓勵大型企業(ye) 製定技能人才發展戰略,健全產(chan) 業(ye) 工人培訓製度,積極開展公共職業(ye) 技能培訓。企業(ye) 按規定足額提取和使用職工教育經費,確保60%以上用於(yu) 一線職工教育和培訓。發揮工會(hui) 係統、行業(ye) 協會(hui) 、社會(hui) 培訓機構作用,幫助中小企業(ye) 開展技能培訓。

  (十一)促進產(chan) 業(ye) 工人知識更新和學曆提升。實施產(chan) 業(ye) 工人繼續教育項目,鼓勵更多高等學校、開放大學開設勞模和工匠人才、高技能人才學曆教育班、高級研修班,舉(ju) 辦勞模工匠創新培訓營,持續深化勞模工匠、高技能人才境外培訓和國際交流活動。發揮國家各類職業(ye) 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作用。打造全國產(chan) 業(ye) 工人智能化技能學習(xi) 平台。充分發揮工人文化宮等社會(hui) 公益陣地作用,向農(nong) 民工、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提供普惠製、普及性技能培訓服務。

  五、健全職業(ye) 發展體(ti) 係,促進產(chan) 業(ye) 工人成長成才

  (十二)暢通產(chan) 業(ye) 工人向上發展通道。建立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wei) 導向,注重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培育和職業(ye) 道德養(yang) 成的技能人才評價(jia) 體(ti) 係。把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納入黨(dang) 管人才總體(ti) 安排統籌考慮,支持各地將急需緊缺技能人才納入人才引進目錄。深入實施職業(ye) 技能等級認定提質擴麵行動。健全“新八級工”職業(ye) 技能等級製度。

  (十三)貫通產(chan) 業(ye) 工人橫向發展機製。引導企業(ye) 建立健全產(chan) 業(ye) 工人職業(ye) 生涯指導計劃。推進學曆教育學習(xi) 成果、非學曆教育學習(xi) 成果、職業(ye) 技能等級學分轉換互認。建立職業(ye) 資格、職業(ye) 技能等級與(yu) 相應職稱、學曆的雙向比照認定製度,健全專(zhuan) 業(ye) 技術崗位、經營管理崗位、技能崗位互相貫通的長效機製。

  六、維護勞動經濟權益,增強產(chan) 業(ye) 工人成就感獲得感幸福感

  (十四)提高產(chan) 業(ye) 工人經濟收入。堅持多勞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創新者多得,進一步完善收入分配製度,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產(chan) 業(ye) 工人工資決(jue) 定、合理增長、支付保障機製,健全按要素分配政策製度。多措並舉(ju) 推動企業(ye) 建立健全基於(yu) 崗位價(jia) 值、能力素質、創新創造、業(ye) 績貢獻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製度,以提高技能人才薪酬待遇為(wei) 重點開展工資集體(ti) 協商,探索對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實行年薪製、協議工資製和股權激勵等。指導有條件的地區發布分職業(ye) (工種、崗位)、分技能等級的工資價(jia) 位信息。

  (十五)加強產(chan) 業(ye) 工人服務保障。建立以社會(hui) 保障卡為(wei) 載體(ti) 的產(chan) 業(ye) 工人電子檔案,實現培訓信息與(yu) 就業(ye) 、社會(hui) 保障信息聯通共享、服務事項一網通辦。督促企業(ye) 與(yu) 產(chan) 業(ye) 工人簽訂書(shu) 麵勞動合同。嚴(yan) 格規範勞務派遣用工,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勞動爭(zheng) 議多元處理機製,妥善化解勞動領域矛盾糾紛。強化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加強與(yu) 勞動人事爭(zheng) 議調解仲裁聯動,依法糾治勞動領域違法侵權行為(wei) 。

  (十六)有效維護產(chan) 業(ye) 工人安全健康權益。壓實企業(ye) 安全生產(chan) 責任,實施高危行業(ye) 領域從(cong) 業(ye) 人員安全技能提升專(zhuan) 項行動,發揮職工代表大會(hui) 對企業(ye) 安全生產(chan) 工作的監督作用。加強對高危行業(ye) 建設項目的勞動安全保護。加強職業(ye) 病防治。督促企業(ye) 依法落實工時和休息休假製度,健全並落實產(chan) 業(ye) 工人療養(yang) 休養(yang) 製度,促進產(chan) 業(ye) 工人身心健康。

  (十七)做好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維權服務工作。研究推動新就業(ye) 形態領域立法。全麵推行工會(hui) 勞動法律監督“一函兩(liang) 書(shu) ”,加強對平台企業(ye) 和平台用工合作企業(ye) 的監管。積極做好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建會(hui) 入會(hui) 和維權服務工作,暢通訴求表達渠道,解決(jue) 急難愁盼問題。健全靈活就業(ye) 人員、農(nong) 民工、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社保製度,擴大新就業(ye) 形態勞動者職業(ye) 傷(shang) 害保障試點。推動平台企業(ye) 建立與(yu) 工會(hui) 、勞動者代表常態化溝通協商機製。

  七、搭建建功立業(ye) 平台,發揮產(chan) 業(ye) 工人主力軍(jun) 作用

  (十八)深入開展勞動和技能競賽。圍繞重大戰略、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點產(chan) 業(ye) ,廣泛開展各層級多形式的競賽活動。持續辦好各級各類職業(ye) 技能賽事活動。支持企業(ye) 開展形式多樣的勞動競賽、技能比武,不斷激發產(chan) 業(ye) 工人投身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十九)激發產(chan) 業(ye) 工人創新創造活力。鼓勵產(chan) 業(ye) 工人立足工作崗位、解決(jue) 現場實際問題,廣泛開展麵向生產(chan) 全過程的技術革新、技術創新、技術攻關(guan) 、技術創造和小發明、小創造、小革新、小設計、小建議等群眾(zhong) 性創新活動,完善發揮企業(ye) 班組作用的製度。引導和支持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參與(yu) 重大技術革新、科技攻關(guan) 項目。加強產(chan) 業(ye) 工人創新成果知識產(chan) 權保護,做好產(chan) 業(ye) 工人申報國家科技進步獎等工作。

  (二十)發揮勞模和工匠人才的示範引領作用。加強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技能大師工作室、職工創新工作室、青創先鋒工作室等平台建設。推動在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中加強創新工作室建設。鼓勵發展跨區域、跨行業(ye) 、跨企業(ye) 的創新工作室聯盟。實施“勞模工匠助企行”,促進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發展。

  八、壯大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不斷鞏固黨(dang) 長期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群眾(zhong) 基礎

  (二十一)穩定製造業(ye) 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支持製造業(ye) 企業(ye) 圍繞轉型升級和產(chan) 業(ye) 基礎再造工程項目,實施製造業(ye) 技能根基工程和製造業(ye) 人才支持計劃。統籌推進製造業(ye) 轉型升級和保持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穩定,支持和引導企業(ye) 加強轉崗培訓,提高產(chan) 業(ye) 工人多崗位適應能力。

  (二十二)大力培養(yang) 大國工匠。實施大國工匠人才培育工程。持續辦好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hui) 暨大國工匠論壇。加強巾幗工匠培養(yang) ,充分發揮作用。廣泛深入開展工匠宣傳(chuan) ,在全社會(hui) 大力弘揚工匠精神,講好工匠故事,按規定開展表彰工作。

  (二十三)吸引更多青年加入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加強政策支持和就業(ye) 指導、就業(ye) 服務,搭建校企對接平台。改善工作環境和勞動條件,豐(feng) 富精神文化生活,增強製造業(ye) 崗位對青年的吸引力。搭建產(chan) 業(ye) 工人成長發展平台,引導更多大學生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二十四)把農(nong) 民工培養(yang) 成高素質現代產(chan) 業(ye) 工人。圍繞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加強對農(nong) 民工的技能培訓,廣泛實施求學圓夢行動。促進農(nong) 民工融入城市,進一步放開放寬城市落戶政策,促進進城農(nong) 民工平等享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加大公益法律服務惠及農(nong) 民工力度,保障合法權益,促進穩定就業(ye) 。

  九、加強組織領導,合力推進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改革

  (二十五)強化組織保障。各級黨(dang) 委和政府要加強對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組織領導,強化統籌協調,結合實際抓好本意見貫徹落實。各級工會(hui) 要牽頭抓總,各級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組織推進機構要加強分類指導,推動形成工作合力。推動促進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方麵的立法。

  (二十六)發揮企業(ye) 作用。強化國有企業(ye) 政治責任,充分發揮中央企業(ye) 和地方大型國有企業(ye) 帶動作用。支持民營企業(ye) 更好履行社會(hui) 責任。鼓勵企業(ye) 將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情況納入企業(ye) 社會(hui) 責任報告、可持續發展報告。發布推進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藍皮書(shu) 。對推進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成效顯著的企業(ye) ,各級黨(dang) 委和政府以及工會(hui) 等按規定予以表彰和相應政策支持。

  (二十七)健全社會(hui) 支持體(ti) 係。加大對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宣傳(chuan) 力度,營造濃厚社會(hui) 氛圍。建立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數據統計、調查、監測體(ti) 係。加強產(chan) 業(ye) 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課題研究。

發布時間:2024年10月21日 19:56 來源:新華社 編輯:徐瑤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