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部狀態新觀察】在攻堅克難中長本領出業績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山東(dong) 濱州市沾化區幹部抓實糧食生產(chan)

  一塊農(nong) 田裏的接續助力

  秋風陣陣,金黃色的玉米連成片,山東(dong) 省濱州市沾化區馮(feng) 家鎮範莊村的田地裏,農(nong) 機轟鳴。

  “老韓,這機子咋老有異響,快來給俺瞧瞧唄。”種糧大戶範義(yi) 山一臉焦急。這幾天,收割機連續高負荷運轉,突遇故障,範義(yi) 山趕忙向老韓求助。

  “我這就過去,很快就到!”老韓一口答應。

  老韓名叫韓星輝,是沾化區農(nong) 業(ye) 機械服務站站長。2022年,區裏發動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畜牧中心等單位的幹部組建專(zhuan) 業(ye) “三農(nong) ”服務隊,擅長農(nong) 機維修的他報了名。

  每到秋收時節,誰家農(nong) 機出現故障,他就趕忙過去維修;誰家需要收割機,他抓緊幫忙聯係。連著3年服務“三秋”,他跟範義(yi) 山成了老相識。

  一刻鍾工夫,韓星輝就趕到了。他俯下身,仔細查看收割機底部,發現是摘穗輥間距過小,玉米莖纏繞,發生堵塞。

  “小故障,10分鍾就能搞定。”韓星輝打開工具箱,拿出吹風裝置,將玉米莖等雜物吹幹淨,隨後掏出扳手,擰開螺栓,調大摘穗輥間距,故障隨即排除。

  “今年(2024年)收成不錯吧?”韓星輝問。

  “畝(mu) 產(chan) 750多公斤,收入保準增長。”範義(yi) 山十分喜悅。

  這幾年,範義(yi) 山對科技助農(nong) 的感觸愈發深刻。品種選擇、植株密度等種植手段,處處有講究。“可這些咱不懂,都是服務隊忙前忙後,給咱出主意。”

  2024年5月,趕在玉米夏播前,服務隊隊員劉學寨帶領範義(yi) 山等種糧大戶到外省育種基地考察新品種。

  劉學寨是沾化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的農(nong) 藝師,2024年剛加入服務隊。考察過程中,劉學寨結合當地種植習(xi) 慣和對比試驗結果,為(wei) 農(nong) 戶們(men) 推薦適合鹽堿地種植的優(you) 質品種。

  種下好種子,還得跟上高效的田間管理。以前,範義(yi) 山隻懂添加化肥,土壤鹽分高、酸度大等問題解決(jue) 不了。玉米出苗率低,病害也多。播種時,劉學寨又主動上門推廣更為(wei) 高效的種肥混播技術。

  肥料選用微生物菌肥,每畝(mu) 在30公斤左右……從(cong) 施肥用量比例開始,劉學寨認真指導。“混播的關(guan) 鍵是控製間距,得保持在7—10厘米。”每隔一段時間,服務隊隊員都會(hui) 約範義(yi) 山到地裏走一走,遇到問題現場解決(jue) 。有了服務隊助力,範義(yi) 山的玉米田實現了全程機械化作業(ye) 。

  “預計還有3天就能收完……”不等範義(yi) 山說完,一陣急促的電話鈴響起。韓星輝接完電話,與(yu) 範義(yi) 山匆忙道別,趕往隔壁的寄張村,那裏有兩(liang) 台收割機鏈條斷裂,等他維修。

  送別韓星輝,範義(yi) 山麻利地登上收割機,發動機器,繼續收割玉米。

  福建晉江經開區幹部服務產(chan) 業(ye) 一線

  一個(ge) 工業(ye) 園區的蓬勃發展

  黑西服、運動鞋、寬體(ti) 格,腳步飛快的黃輝煌,手上兩(liang) 部手機的鈴聲不時響起,“食堂要抓緊施工,園區職工都盼著就近用餐呢!”邊走邊說,一抬頭,便到了永佳智能裝備產(chan) 業(ye) 園門口。

  作為(wei) 園區運營方晉園發展集團掛職副總經理,過去兩(liang) 年,黃輝煌沒少在這個(ge) 位於(yu) 福建晉江經濟開發區的產(chan) 業(ye) 園內(nei) 奔走。眼下,140畝(mu) 的永佳智能裝備產(chan) 業(ye) 園正是一片火熱的生產(chan) 場景。

  “一樓整裝,二樓測試,三樓倉(cang) 庫,四樓研發,7000多平方米的標準廠房夠用!”福建博璋智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技術總監吳亦彬底氣十足,“政府支持,平台給力,我們(men) 很有信心!”

  但黃輝煌清楚,“夠用”二字其實來之不易。“此處原為(wei) 一家食品廠,因經營不善閑置10餘(yu) 年,周邊企業(ye) 卻又沒有發展空間,土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這也是泉州這幾年製造業(ye) 發展的一個(ge) 痛點。部分地方土地開發強度已接近上限,工業(ye) 用地新增空間不足。“以晉江為(wei) 例,土地開發強度已達49%,土地利用效率卻不高。如何讓有限的土地資源發揮更大效益?”晉江經濟開發區管委會(hui) 主任許國鑫說,全力盤活園區低效用地、閑置廠房、法拍土地,為(wei) 經開區發展挖掘潛力。

  2022年9月30日,經國務院同意,自然資源部和福建省政府決(jue) 定在泉州市開展盤活利用低效用地試點工作。同年,晉園發展集團成立,成為(wei) 晉江盤活低效用地、推進園區標準化建設的重要平台。在經開區管委會(hui) 工作近20年的經濟發展科副科長黃輝煌,被派到晉園發展集團掛職副總經理。

  “我們(men) 第一個(ge) 項目就是這塊140畝(mu) 的法拍土地,集團先後3次參與(yu) 法拍,騰挪舊有設施、平整土地、規劃項目,幾乎同步進行,為(wei) 擬入駐企業(ye) 爭(zheng) 取寶貴時間。”那段時間黃輝煌忙得腳不沾地。

  緊鑼密鼓的籌備中,項目一期7棟新建的標準廠房、綜合辦公樓、人才公寓拔地而起,項目二期、三期、四期可行性研究報告也已通過,預計新增約17萬(wan) 平方米建築麵積。“相當於(yu) 發揮了土地5倍的使用效能。”黃輝煌說。截至目前,泉州累計盤活工業(ye) 用地2.5萬(wan) 畝(mu) ,標準化園區入駐企業(ye) 1125家。

  “這裏是工業(ye) 園區,也是社區,以後要實現‘一站式’服務。”手指園區綜合規劃圖,黃輝煌自豪地說。未來的永佳智能裝備產(chan) 業(ye) 園,綜合樓內(nei) 眾(zhong) 創空間、閱覽室、食堂商超、健身休閑等功能還會(hui) 更加完善。

  貴州貴陽市觀山湖區幹部解決(jue) 民生難題

  一個(ge) “後進”社區的整治提升

  “醫院有點遠,日常看病不方便”“社區沒有活動室,組織活動沒地方”……提起貴州省貴陽市觀山湖區長嶺街道廣源社區的民生服務,不少居民曾頗有意見。

  “說到底,在於(yu) 社區沒有統一規劃,不少小問題慢慢拖成老大難。”社區居民點出問題症結。

  2023年初,觀山湖區探索開展“排隊抓尾、雙整雙創”行動。“通過深入排查、整頓提升後進社區,破解難點、改善民生。”觀山湖區委組織部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廣源社區因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空缺,治理成效不好,居民幸福度欠佳,被列為(wei) “後進”,要求“一對一”精準製定整頓提升方案,補齊短板。

  長嶺街道黨(dang) 工委第一時間從(cong) 後備力量中篩選人選,最終選派退役軍(jun) 人郭鵬擔任廣源社區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到崗後,郭鵬在街道黨(dang) 工委指導下製定整頓提升方案,分析研判找症結,精準施策抓落實。

  “我們(men) 先後召開黨(dang) 員大會(hui) 、居民代表大會(hui) ,分批次入戶走訪,多渠道收集居民意見,梳理出需求清單,弄清楚居民們(men) 的期盼。”經過歸納分析,郭鵬發現,解決(jue) “一老一小”問題呼聲最高。

  針對老年人對醫療衛生和生活照料服務需求不斷增加的現狀,廣源社區整合衛生服務中心和醫養(yang) 結合中心資源,為(wei) 社區150餘(yu) 名老年人提供健康義(yi) 診、日常照護、慢性病管理等服務,實現“有病治病、無病療養(yang) ”。

  “社區隔三岔五組織義(yi) 診,量血壓再也不用跑遠路了。”韓本芬是社區服務提升的受益者。除此之外,廣源社區還舉(ju) 辦了舞蹈、合唱等公益培訓班,豐(feng) 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社區內(nei) 還缺少兒(er) 童交流平台和活動空間,針對兒(er) 童的服務內(nei) 容單一”,這是廣源社區居民針對“一小”方麵反映最多的問題。

  對此,該社區以兒(er) 童需求為(wei) 導向,依托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將閱覽室、科普展示區、兒(er) 童活動區等有機融合起來,每周末組織開展各類公益培訓班和科學小實驗等活動,助推共創兒(er) 童友好社區。

  郭鵬說:“我們(men) 通過聚焦‘一老一小’民生問題,精準對接居民需求,盤活資源,增強居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幹部狀態新觀察》專(zhuan) 欄

《幹部狀態新觀察》專(zhuan) 欄

發布時間:2024年10月18日 07:55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許建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