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 | 張燮林:書寫“國球”輝煌 捍衛祖國榮光

《同學》工作室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這是2011年12月10日,張燮林出席在浙江大學玉泉校區邵逸夫體(ti) 育館舉(ju) 行的中美“乒乓外交”40周年友誼賽紀念活動。

  中國乒乓球的輝煌曆史中,張燮林扮演了至關(guan) 重要的角色。運動員時期,這位乒壇“魔術師”,以獨特的直拍長膠削球技術獨步天下;轉型為(wei) 教練後,他培養(yang) 出多位世界冠軍(jun) ,引領中國乒乓球女隊登上一個(ge) 又一個(ge) 巔峰。如今,耄耋之年的他,依然心係體(ti) 育強國夢,躬身力行推廣乒乓球運動,倡導全民健身。

  9月13日,國家主席習(xi) 近平簽署主席令,授予張燮林“體(ti) 育工作傑出貢獻者”國家榮譽稱號。“黨(dang) 和國家一直惦記著我們(men) 這批老運動員、老教練員,我非常榮幸和激動,這個(ge) 榮譽是對自己一生的肯定。”張燮林說。

  追逐熱愛 為(wei) 國爭(zheng) 光

  1940年,張燮林出生在上海。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他的球拍全靠自製。“整個(ge) 小學就一張乒乓球台。放學後,搶不上球台,我就在空地上畫一張‘球台’,中間劃一條線當網。學校勞工課時,拿舊的三合板當原材料自製球拍。”張燮林說。

  憑借滿腔熱愛,張燮林練就一身紮實的基本功。隨著年歲增長,他的天賦與(yu) 努力有了回報,不僅(jin) 在各類業(ye) 餘(yu) 乒乓球比賽中屢獲佳績,還獲得了國家二級運動員的稱號。

  上山下鄉(xiang) 期間,張燮林成為(wei) 上海汽輪機廠技校的一名學徒工。他經常上午在郊區的工廠勞動,下午前往市裏參加比賽,次日一早再趕回工廠。沒有專(zhuan) 業(ye) 教練指導,他就通過觀摩專(zhuan) 業(ye) 選手比賽,摸索適合自己的打法。

  這份堅持與(yu) 執著,為(wei) 張燮林帶來了職業(ye) 生涯的重要轉折。1959年,19歲的業(ye) 餘(yu) 好手不負眾(zhong) 望,為(wei) 上海隊在第一屆全運會(hui) 中奪得男團金牌。

  此時,成為(wei) 職業(ye) 運動員還是回工廠繼續工作,一直困擾著張燮林。“領隊看出了我的心思,跟我說,‘小張,你到工廠去,做四級工是不錯的。不過全上海四級工有一大堆,但能打好乒乓球的,就你一個(ge) ’!”張燮林回憶說。

  一想到能夠在國際賽場上為(wei) 國爭(zheng) 光,在熱愛的事業(ye) 中實現人生價(jia) 值,張燮林毅然選擇了前者,“這個(ge) 選擇絕對無悔!因為(wei) 我太愛乒乓球了”。

  這是榮獲第27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男子雙打冠軍(jun) 的中國選手張燮林(左)、王誌良(資料照片)。

  這是1961年4月11日,中國選手張燮林在第26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單項比賽中。

  進入國家隊後,張燮林的技戰術水平有了質的飛躍。國內(nei) 比賽中接連告捷,國際賽場上更加自如。在第27屆世乒賽上,張燮林輕取日本選手三木圭一和木村興(xing) 治,為(wei) 男團奪冠立下奇功,並與(yu) 王誌良配合拿下中國隊曆史上第一個(ge) 男雙冠軍(jun) 。在第31屆世乒賽上,他與(yu) 林慧卿搭檔,奪得中國隊首枚混雙金牌。

  執教有方 與(yu) 時俱進

  張燮林退役後成為(wei) 國家隊教練,繼續為(wei) 中國乒乓球事業(ye) 耕耘。1975年,他臨(lin) 危受命,出任中國乒乓球女隊主教練。在他執教期間,中國女隊奪得十屆世乒賽團體(ti) 冠軍(jun) 、三枚奧運金牌,並多次蟬聯世乒賽單、雙打冠軍(jun) 。

  張燮林總結道:“國家隊教練員首先是‘采購員’,要眼光獨到,把有發展前途的運動員吸收進來;然後是‘指導員’,既發現問題,彌補不足,又發揚長處,優(you) 勢為(wei) 先;最後是‘推銷員’,把愛徒推舉(ju) 到世界大賽中去,為(wei) 國家爭(zheng) 光!”

  這是張燮林(右)在河北省正定乒乓球訓練基地指導隊員訓練(資料照片)。

  在他的執教理念中,紮實的基本功和全麵多變的打法是隊伍長盛不衰的關(guan) 鍵。

  “基本功是任何體(ti) 育項目最基礎的東(dong) 西,一定不能丟(diu) !要練好,練得紮實!”同時,他也鼓勵運動員在比賽中敢於(yu) 創新、敢於(yu) 突破,以多變的打法應對不同的對手。

  在張燮林的悉心栽培下,一批又一批優(you) 秀運動員脫穎而出。

  世界冠軍(jun) 劉偉(wei) 回憶道:“張指導為(wei) 每一位運動員製定訓練計劃,幫助我們(men) 最大限度發揮優(you) 勢。他常說‘沒有殺不死的球,沒有救不起的球’,給我們(men) 很多鼓勵。”

  “當時主張百花齊放,世界上有的打法,我們(men) 都有。打法多了,對方才難以捉摸,這是我們(men) 立於(yu) 不敗之地的關(guan) 鍵。”張燮林笑著說。

  這是張燮林(右)在第35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女子雙打比賽中指導葛新愛、閻桂麗(li) (資料照片)。

  張燮林的執教成就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讚譽。1989年,他被評為(wei) “建國40年以來傑出教練員”;13次獲國家體(ti) 育運動榮譽獎章。1996年,國際乒聯特授予他“優(you) 秀教練員特別榮譽獎”,迄今他仍是唯一獲此殊榮的人;2008年在第49屆世乒賽期間,他榮獲“國際乒聯傑出貢獻獎”。

  親(qin) 力親(qin) 為(wei) 心係體(ti) 育強國夢

  作為(wei) “小球推動大球”打開中美關(guan) 係大門的曆史見證者,張燮林曾在1972年隨中國乒乓球隊訪美交流,受到時任美國總統尼克鬆的接見,並應邀到聯合國總部及多所大學、工廠打表演賽。

  “乒乓球是我們(men) 的‘國球’。無論是我應邀到聯合國總部打表演賽,還是我跟李富榮到春晚現場打表演賽,所有這些都讓我非常自豪。”張燮林說。

  張燮林深知乒乓球有著深厚的群眾(zhong) 基礎,如若利用好群眾(zhong) 對“國球”的喜愛,讓更多人從(cong) 體(ti) 育運動中受益,體(ti) 育強國夢將很快實現。即便退休在家,他也依然積極投身乒乓球和全民健身運動的普及工作中,努力讓更多人參與(yu) 、享受運動的快樂(le) 。

  張燮林說:“民間高手多啊,有些球真是讓人拍案叫絕,打得真漂亮!”在各類乒乓球賽事和全民健身的活動中,常常能看到張燮林為(wei) 業(ye) 餘(yu) 選手、學生和群眾(zhong) 提供場外指導,分享打球心得和經驗。

  現年84歲的張燮林還有一個(ge) 心願,激勵著他繼續為(wei) 體(ti) 育事業(ye) 發光、發熱,“我希望全民都能重視體(ti) 育,大家都健康地生活,到公園和體(ti) 育館健身的人越來越多”。

  這是2007年2月9日,張燮林(右)在北京舉(ju) 行的“直通薩格勒布”第49屆世乒賽單項賽國乒男隊選拔賽中為(wei) 馬龍講解戰術要領。

  這是2024年6月1日,張燮林(後中)為(wei) 北京市第十八屆“和諧杯”乒乓球賽暨2024年首都高等學校乒乓球單項錦標賽開球。

(文字來源新華社)

發布時間:2024年09月26日 11:27 來源:ky体育中心 編輯:徐瑤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