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 健全公正執法司法體製機製

賀小榮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健全公正執法司法體(ti) 製機製是提高國家治理水平、完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體(ti) 係的重要內(nei) 容,也是維護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保護人民權益的必然要求。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通過的《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jue) 定》(以下簡稱《決(jue) 定》)對“健全公正執法司法體(ti) 製機製”作出專(zhuan) 門部署、提出明確要求。這對於(yu) 進一步深化執法司法體(ti) 製機製改革、全麵推進依法治國、提高人權保障水平、服務和保障中國式現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yi) 。

  一、健全公正執法司法體(ti) 製機製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司法體(ti) 製改革取得一係列重大進展,公正執法司法體(ti) 製機製更加成熟定型。同時要看到,與(yu) 經濟社會(hui) 快速發展和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與(yu)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內(nei) 在要求相比,公正執法司法體(ti) 製機製還需要進一步健全完善。

  (一)健全公正執法司法體(ti) 製機製是構建高水平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的重要保障。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高水平的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離不開嚴(yan) 格的產(chan) 權保護製度、公平公正的規則體(ti) 係和經營主體(ti) 的退出機製。隻有健全公正執法司法體(ti) 製機製,才能將民法典確立的物權法定原則、依法平等保護各類產(chan) 權落實到執法司法的具體(ti) 實踐中,將權利公平、機會(hui) 公平、規則公平貫穿於(yu) 市場配置資源的全過程,通過健全破產(chan) 製度、推動民事強製執行與(yu) 破產(chan) 製度有機銜接來完善經營主體(ti) 退出機製,防止和糾正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幹預經濟糾紛和強行介入平等主體(ti) 之間的民事法律關(guan) 係,健全依法甄別糾正涉企冤錯案件的程序和製度,形成有利於(yu) 高水平市場經濟發展的法治環境。

  (二)健全公正執法司法體(ti) 製機製是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選擇。法治是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隻有不斷深化行政執法體(ti) 製機製改革和司法體(ti) 製綜合配套改革,全麵推進嚴(yan) 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加大關(guan) 係群眾(zhong) 切身利益領域執法力度,明確執法範圍、完善執法程序、健全裁量基準,全麵準確落實司法責任製,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hui) 主義(yi) 司法製度,才能真正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三)健全公正執法司法體(ti) 製機製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內(nei) 在要求。治國有常,利民為(wei) 本。隨著經濟社會(hui) 的快速發展,人民群眾(zhong) 在就業(ye) 、分配、社保、住房、養(yang) 老等領域對公平正義(yi) 的期待更高,對人身權、財產(chan) 權和人格權的保護更為(wei) 關(guan) 切,對推進汙染防治和綠色轉型的需求更為(wei) 強烈。隻有健全公正執法司法體(ti) 製機製,才能公正高效解決(jue) 人民群眾(zhong) 的急難愁盼問題,提高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健全公正執法司法體(ti) 製機製是應對紛繁複雜國際國內(nei) 形勢變化的迫切需要。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深入發展,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隻有不斷健全公正執法司法體(ti) 製機製,才能有效應對國內(nei) 外形勢任務的新變化,彰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司法製度的優(you) 勢,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作用,增強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的動力與(yu) 活力,更好將製度優(you) 勢轉化為(wei) 治理效能。

  二、強化製約監督是健全公正執法司法體(ti) 製機製的關(guan) 鍵所在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執法司法體(ti) 製機製經過一係列改革,各領域基礎性製度框架基本建立,總體(ti) 上能夠適應我國國情和發展要求,但影響公平正義(yi) 實現的體(ti) 製機製因素仍然存在,主要是對執法司法權力的製約監督尚不到位。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抓住關(guan) 鍵環節,完善執法權力運行機製和管理監督製約體(ti) 係,努力讓人民群眾(zhong) 在每一起案件辦理、每一件事情處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yi) 。《決(jue) 定》將製約監督貫穿於(yu) 健全公正執法司法體(ti) 製機製的各方麵各環節。

  (一)健全監察機關(guan) 、公安機關(guan) 、檢察機關(guan) 、審判機關(guan) 、司法行政機關(guan) 各司其職、相互配合、相互製約的體(ti) 製機製。《決(jue) 定》在二十大報告“健全公安機關(guan) 、檢察機關(guan) 、審判機關(guan) 、司法行政機關(guan) 各司其職、相互配合、相互製約的體(ti) 製機製”的基礎上,將監察機關(guan) 一並納入執法司法監督製約體(ti) 係,體(ti) 現了黨(dang) 中央對健全公正執法司法體(ti) 製機製的高度重視。我國憲法第一百二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監察機關(guan) 辦理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案件,應當與(yu) 審判機關(guan) 、檢察機關(guan) 、執法部門互相配合、互相製約。當前,要進一步健全完善監察權、偵(zhen) 查權、檢察權、審判權、執行權相互配合、相互製約的體(ti) 製機製,完善監察調查程序與(yu) 刑事訴訟程序的有序銜接,加大權力之間的相互製約力度,全麵落實以審判為(wei) 中心的訴訟製度改革,確保執法司法各環節全過程在有效製約監督下運行。

  (二)健全國家執行體(ti) 製,強化當事人、檢察機關(guan) 和社會(hui) 公眾(zhong) 對執行活動的全程監督。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人民法院解決(jue) 了一批執行領域群眾(zhong) 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執行的公信力不斷提升。同時要看到,執行難、執行亂(luan) 仍然是當前執行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要繼續深化審判權和執行權分離改革,形成分工負責、相互配合、相互製約的工作機製;要健全國家執行體(ti) 製,確保執行裁決(jue) 權與(yu) 執行實施權公正高效行使,探索建立上下聯動、高效運行的執行體(ti) 製機製;要強化當事人、檢察機關(guan) 和社會(hui) 公眾(zhong) 對執行活動的全程監督,加大執行公開力度,為(wei) 徹底解決(jue) 執行難提供製度保障。

  (三)落實和完善司法責任製,進一步健全司法權力運行的內(nei) 部監督製約機製。司法責任製改革增強了司法職業(ye) 的榮譽感和責任感,提升了司法公信力。同時要看到,重放權輕監督、“讓審理者裁判”基本實現而“由裁判者負責”尚不到位等問題較為(wei) 突出。《決(jue) 定》在總結近年來改革經驗的基礎上,明確提出“落實和完善司法責任製”,既要堅持司法責任製改革的原則方向不動搖,又要加強對司法權力的內(nei) 部監督製約,完善合議庭、法官會(hui) 議、審判委員會(hui) 責任機製,明確庭長、院長管理和監督的權責邊界,健全司法責任甄別、追究和懲戒製度,真正落實“由裁判者負責”。

  (四)深化和規範司法公開,進一步健全人民群眾(zhong) 和社會(hui) 各界對司法活動的外部監督。公開是公正的重要保證。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執法司法越公開,就越有權威和公信力。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司法公開取得顯著成效,司法的權威和公信力普遍提高。同時要看到,隨著互聯網技術特別是大數據、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司法公開與(yu) 個(ge) 人信息保護、商業(ye) 秘密以及國家經濟社會(hui) 安全的關(guan) 係日益複雜,司法公開的範圍、方式、程序亟待進一步規範,既要發揮司法公開的監督製約作用,又要保障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正當權益。

  (五)深化行政案件管轄製度改革,加大對行政機關(guan) 依法行使職權的監督力度。行政訴訟又稱“民告官”的製度,其職能之一就是“監督行政機關(guan) 依法行使職權”。行政案件容易受到地方黨(dang) 政部門或領導幹部的幹預,所以完善行政案件管轄製度尤為(wei) 重要。《決(jue) 定》要求“深化行政案件級別管轄、集中管轄、異地管轄改革”,有利於(yu) 解決(jue) 訴訟的“主客場”現象,防止被告所在地的有關(guan) 部門和領導利用職權和關(guan) 係插手案件處理,保障法院獨立審判,監督政府依法行政。

  三、加強人權保障是健全公正執法司法體(ti) 製機製的目的所在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司法體(ti) 製改革必須為(wei) 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健全公正執法司法體(ti) 製機製的根本目的就是為(wei) 了更好地保障人權,就是要將體(ti) 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願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執法司法的全過程各環節。

  (一)完善事前審查、事中監督、事後糾正等工作機製,加大強製措施中涉及公民人身權和財產(chan) 權的保障力度。保護公民的人身自由和合法財產(chan) 不受侵犯,是我國憲法確立的基本原則。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順應實踐發展要求和人民群眾(zhong) 期待,我們(men) 頒布實施了民法典,為(wei) 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進我國人權事業(ye) 發展提供了係統全麵的法律保障。但在執法司法實踐中,濫用行政或刑事強製措施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人身、財產(chan) 等權利的行為(wei) 仍然存在,特別是濫用查封、扣押、凍結等強製措施侵犯民營企業(ye) 合法財產(chan) 的行為(wei) 屢有發生。《決(jue) 定》要求“完善事前審查、事中監督、事後糾正等工作機製,完善涉及公民人身權利強製措施以及查封、扣押、凍結等強製措施的製度”。一要完善事前審查機製。強製措施必須依照法定的權限、範圍、條件和程序進行,如公安、檢察機關(guan) 根據偵(zhen) 查犯罪需要采取技術偵(zhen) 查措施的,必須事前辦理嚴(yan) 格的批準手續。二要完善事中監督機製。事中監督是防止強製措施不當而及時阻止侵害的一種監督製約機製。如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guan) 發現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強製措施不當的,應當及時撤銷或者變更。三要完善事後糾正機製。事後糾正是執法司法機關(guan) 撤銷、變更強製措施、賠償(chang) 受害人損失的一種救濟機製。如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guan) 實施的行政強製有權依法申請行政複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因行政機關(guan) 違法實施行政強製受到損害的,有權依法要求賠償(chang) 。

  (二)依法查處利用職權徇私枉法、非法拘禁、刑訊逼供等犯罪行為(wei) ,加強人權執法司法保障。執法司法機關(guan) 的工作人員帶頭尊法、嚴(yan) 格執法、公正司法是維護人民權益、實現公平正義(yi) 的基礎和前提。《決(jue) 定》要求“依法查處利用職權徇私枉法、非法拘禁、刑訊逼供等犯罪行為(wei) ”,指出了當前執法司法機關(guan) 在加強人權保障中亟待解決(jue) 的突出問題。一要依法查處利用職權徇情枉法、枉法裁判等徇私枉法犯罪,樹立和維護司法公信。二要依法查處利用職權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的非法拘禁犯罪,保護人民群眾(zhong) 的人格尊嚴(yan) 和人身自由不被侵犯。三要依法查處利用職權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實行刑訊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證人證言的刑訊逼供犯罪,維護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合法權益。

  (三)推進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充分保障被告人合法權益。委托律師辯護是我國憲法賦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一項訴訟權利,也是刑事訴訟中加強人權保障的重要內(nei) 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如果群眾(zhong) 有了司法需求,需要打官司,一沒有錢去打,二沒有律師可以求助,公正司法從(cong) 何而來呢?受經濟社會(hui) 發展不平衡以及律師隊伍地區分布不均衡等因素影響,實現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尚麵臨(lin) 不少困難和問題。當前,一是執法司法機關(guan) 要嚴(yan) 格落實刑事訴訟法和法律援助法的相關(guan) 規定,確保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托辯護人時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二是建立法律服務資源依法跨區域流動機製,解決(jue) 法律服務資源短缺地區的法律援助問題。三是各級政府要將政府采購法律援助服務及其他法律援助經費列入本級政府預算,保障法律援助均衡發展。

  (四)完善執法司法救濟保護和國家賠償(chang) 製度,提高人權保障水平。執法司法救濟保護和國家賠償(chang) 製度是人權保障的重要內(nei) 容。一要保障當事人依法享有的複議權、起訴權、上訴權。二要加快完善國家建立的為(wei) 經濟困難公民和符合法定條件的其他當事人無償(chang) 提供法律谘詢、代理、刑事辯護等法律服務的製度。三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國家賠償(chang) 的歸責原則、賠償(chang) 標準、賠償(chang) 程序、費用保障和決(jue) 定執行等相關(guan) 製度。

  (五)建立輕微犯罪記錄封存製度,促進本人順利回歸社會(hui) ,避免對其親(qin) 屬合法權益的不當影響。大量輕罪案件的被告人主觀惡性和人身危險性較小,且已經承擔刑事責任並經過教育改造,但仍因“有案底”、“有前科”需終身承擔不利後果,其附隨後果還可能對子女升學就業(ye) 帶來不利影響。建立輕微犯罪記錄封存製度,非經法定程序和理由不得查閱和披露相關(guan) 記錄,有利於(yu) 團結教育大多數,有利於(yu) 構建和諧社會(hui) ,有利於(yu) 提高人權保障水平。

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發布時間:2024年09月06日 14:26 來源:光明日報 編輯:田延華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