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上午,國家主席習(xi) 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hui) 堂出席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hui) 開幕式並發表題為(wei) 《攜手推進現代化,共築命運共同體(ti) 》的主旨講話。
攜手推進現代化,共築命運共同體(ti)
——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hui) 開幕式上的主旨講話
(2024年9月5日 北京)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習(xi) 近平
尊敬的法耶總統,
尊敬的非洲聯盟輪值主席加茲(zi) 瓦尼總統,
尊敬的各位國家元首、政府首腦、代表團團長,
尊敬的聯合國秘書(shu) 長古特雷斯先生,
尊敬的非洲聯盟委員會(hui) 主席法基先生,
各位朋友、各位嘉賓:
春華秋實,歲物豐(feng) 成。在這收獲的季節,很高興(xing) 同各位新老朋友相聚北京,共商新時代中非友好合作大計。首先,我代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
中非友好穿越時空、跨越山海、薪火相傳(chuan) 。2000年中非合作論壇成立,在中非關(guan) 係史上具有重要裏程碑意義(yi) 。24年來特別是新時代以來,中國同非洲兄弟姐妹們(men) 本著真實親(qin) 誠理念,攜手前行。我們(men) 在世界百年變局中肩並肩、手拉手,堅定捍衛彼此正當權益;我們(men) 在經濟全球化大潮中強筋骨、壯體(ti) 魄,累累碩果惠及中非億(yi) 萬(wan) 百姓;我們(men) 在大災大疫麵前同甘苦、共拚搏,書(shu) 寫(xie) 了一個(ge) 個(ge) 中非友好的感人故事;我們(men) 始終相互理解、彼此支持,樹立了新型國際關(guan) 係的典範。
經過近70年的辛勤耕耘,中非關(guan) 係正處於(yu) 曆史最好時期。麵向未來,我提議,將中國同所有非洲建交國的雙邊關(guan) 係提升到戰略關(guan) 係層麵,將中非關(guan) 係整體(ti) 定位提升至新時代全天候中非命運共同體(ti) !
各位朋友、各位嘉賓!
實現現代化是世界各國不可剝奪的權利。西方現代化進程曾給廣大發展中國家帶來了深重苦難。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以中國和非洲為(wei) 代表的第三世界國家相繼實現獨立和發展,不斷糾正現代化進程中的曆史不公。中華人民共和國即將迎來75周年華誕,正堅定不移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非洲也正經曆新的覺醒,朝著非盟《2063年議程》描繪的現代化目標穩步邁進。中非共逐現代化之夢,必將掀起全球南方現代化熱潮,譜寫(xie)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嶄新篇章。
——要攜手推進公正合理的現代化。推進國家現代化建設,既要遵循現代化一般規律,更要符合本國實際。中方願同非方加強治國理政經驗交流,支持各國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現代化道路,確保各國權利平等、機會(hui) 平等。
——要攜手推進開放共贏的現代化。互利合作是符合各國長遠和根本利益的陽光大道。中方願同非方深化工業(ye) 、農(nong) 業(ye) 、基礎設施、貿易投資等領域合作,樹立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標杆,共同打造落實全球發展倡議的樣板。
——要攜手推進人民至上的現代化。實現人的自由全麵發展是現代化的最終目標。中方願同非方積極開展人才培養(yang) 、減貧、就業(ye) 等領域合作,提升人民在現代化進程中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共同推動現代化惠及全體(ti) 人民。
——要攜手推進多元包容的現代化。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是現代化的崇高追求。中方願同非方密切人文交流,在現代化進程中倡導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包容共存,共同推動全球文明倡議結出更多碩果。
——要攜手推進生態友好的現代化。綠色發展是新時代現代化的鮮明標識。中方願幫助非方打造“綠色增長引擎”,縮小能源可及性差距,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共同推動全球綠色低碳轉型。
——要攜手推進和平安全的現代化。現代化離不開和平穩定的發展環境。中方願幫助非洲提升自主維護和平穩定的能力,推動全球安全倡議率先在非洲落地,促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共同維護世界和平穩定。
各位朋友、各位嘉賓!
中國和非洲占世界總人口的三分之一,沒有中非的現代化,就沒有世界的現代化。未來3年,中方願同非方開展中非攜手推進現代化十大夥(huo) 伴行動,深化中非合作,引領全球南方現代化。
第一,文明互鑒夥(huo) 伴行動。中方願同非方打造中非治國理政經驗交流平台,設立中非發展知識網絡和25個(ge) 中非研究中心。依托非洲領導力學院培養(yang) 治國理政人才,邀請1000名非洲政黨(dang) 人士來華交流,深化雙方治黨(dang) 治國經驗交流。
第二,貿易繁榮夥(huo) 伴行動。中方願主動單方麵擴大市場開放,決(jue) 定給予包括33個(ge) 非洲國家在內(nei) 的所有同中國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100%稅目產(chan) 品零關(guan) 稅待遇,成為(wei) 實施這一舉(ju) 措的首個(ge) 發展中大國和世界主要經濟體(ti) ,推動中國大市場成為(wei) 非洲大機遇。擴大非洲農(nong) 產(chan) 品準入,深化電商等領域合作,實施“中非質量提升計劃”。中方願同非方商簽共同發展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框架協定,為(wei) 中非貿易投資提供長期、穩定、可預期的製度保障。
第三,產(chan) 業(ye) 鏈合作夥(huo) 伴行動。中方願同非方打造產(chan) 業(ye) 合作增長圈,著力建設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啟動“非洲中小企業(ye) 賦能計劃”。共建中非數字技術合作中心,建設20個(ge) 數字示範項目,共同擁抱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
第四,互聯互通夥(huo) 伴行動。中方願在非洲實施30個(ge) 基礎設施聯通項目,攜手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打造陸海聯動、協同發展的中非互聯互通網絡。中方願為(wei) 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建設提供幫助,深化物流和金融合作,助力非洲跨區域發展。
第五,發展合作夥(huo) 伴行動。中方願和非方共同發表在全球發展倡議框架內(nei) 深化合作的聯合聲明,實施1000個(ge) “小而美”民生項目。注資中國-世界銀行夥(huo) 伴關(guan) 係基金,助力非洲發展。支持舉(ju) 辦2026年青奧會(hui) 和2027年非洲杯,促進發展成果更好惠及中非人民。
第六,衛生健康夥(huo) 伴行動。中方願同非方成立中非醫院聯盟,共建聯合醫學中心。向非洲派遣2000名醫療隊員,實施20個(ge) 醫療衛生和抗瘧項目,推動中國企業(ye) 投資藥品生產(chan) ,繼續對非洲遭遇的疫情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支持非洲疾控中心建設,提升非洲各國公共衛生能力。
第七,興(xing) 農(nong) 惠民夥(huo) 伴行動。中方將向非洲提供10億(yi) 元人民幣緊急糧食援助,建設10萬(wan) 畝(mu) 農(nong) 業(ye) 標準化示範區,派遣500名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建設中非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聯盟。實施500個(ge) 公益項目。鼓勵中非企業(ye) “雙向奔赴”投資創業(ye) ,把產(chan) 業(ye) 附加值留在非洲,為(wei) 非洲創造不少於(yu) 100萬(wan) 個(ge) 就業(ye) 崗位。
第八,人文交流夥(huo) 伴行動。中方願同非方深入推進“未來非洲職業(ye) 教育”計劃,共建工程技術學院,建設10個(ge) “魯班工坊”。重點麵向非洲婦女和青年,提供6萬(wan) 個(ge) 研修名額。共同實施中非“文化絲(si) 路”計劃和“廣電視聽創新合作計劃”。雙方商定將2026年確定為(wei) “中非人文交流年”。
第九,綠色發展夥(huo) 伴行動。中方願在非洲實施30個(ge) 清潔能源項目,建設氣象早期預警業(ye) 務平台,開展防災減災救災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合作。設立中非和平利用核技術論壇,共建30個(ge) 聯合實驗室,開展衛星遙感、月球和深空探測合作,助力非洲實現綠色發展。
第十,安全共築夥(huo) 伴行動。中方願同非方建立落實全球安全倡議夥(huo) 伴關(guan) 係,打造倡議合作示範區,向非方提供10億(yi) 元人民幣無償(chang) 軍(jun) 事援助,為(wei) 非方培訓6000名軍(jun) 隊人才和1000名警務執法人員,邀請500名青年軍(jun) 官訪華。開展中非軍(jun) 隊聯演聯訓、聯合巡航,實施“助力非洲擺脫雷患行動”,共同維護人員和項目安全。
為(wei) 推動“十大夥(huo) 伴行動”實施,未來3年,中國政府願提供3600億(yi) 元人民幣額度的資金支持,包括提供2100億(yi) 元人民幣信貸資金額度和800億(yi) 元人民幣各類援助、推動中國企業(ye) 對非投資不少於(yu) 700億(yi) 元人民幣。中方還將鼓勵和支持非方在華發行“熊貓債(zhai) ”,為(wei) 中非各領域務實合作提供強有力支持。
各位朋友、各位嘉賓!
今年7月,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成功召開,對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係統部署。這將進一步深刻改變中國,也必將為(wei) 非洲國家、為(wei) 中非共逐現代化之夢提供新機遇、注入新動能。
非洲有句諺語“同路人才是真朋友”。現代化道路上一個(ge) 都不能少,一國都不能掉隊。讓我們(men) 凝聚起28億(yi) 多中非人民的磅礴力量,在現代化征程上攜手同行,以中非現代化助力全球南方現代化,繪就人類發展史上嶄新畫卷,共同推動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榮、進步的光明前景!
謝謝。
延伸閱讀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