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部狀態新觀察·為基層減負賦能】福建莆田市開發“基層一張表”智能填報係統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編者按: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整治形式主義(yi) 為(wei) 基層減負若幹規定》,要求“規範政務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管理”。8月20日召開的中央層麵整治形式主義(yi) 為(wei) 基層減負專(zhuan) 項工作機製會(hui) 議強調,進一步規範政務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管理,持續深化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yi) ”,穩步推進數字賦能基層工作。

  針對基層多個(ge) 端口填表格、不同群裏報數據等問題,福建省莆田市開發“基層一張表”智能填報係統,對基層數據進行梳理,建立專(zhuan) 屬數據庫,實現報表一鍵生成、數據自動匯總等功能。當地怎樣通過數字賦能,將填表報數的負擔減下來?記者走訪基層幹部,記錄他們(men) 的實際體(ti) 驗與(yu) 感受。

  在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西天尾鎮東(dong) 星社區擔任社區幹部7年多,劉麗(li) 欽前幾年在走訪居民時,常常會(hui) 被填表等通知打斷。劉麗(li) 欽說:“前些年,天天都有表格下發到社區,填表、蓋章、送交占了很多精力!”現在,同樣的數據,劉麗(li) 欽不需要重複在各個(ge) 群和各端口報了。

  2024年3月以來,莆田市打造“基層一張表”智能填報係統,將填報數據端口整合起來。鄉(xiang) 鎮街道、農(nong) 村社區幹部將數據填到平台上,其他部門可以直接從(cong) 平台查找數據,問基層要數據少了,到庫裏找數據多了。

  填表報數的負擔重在哪兒(er) ?

  數據多個(ge) 端口填,表格不同格式報,社區報送的重複信息多

  走進東(dong) 星社區服務中心三樓,一排放得滿滿當當的文件櫃映入眼簾,這是東(dong) 星社區過去三年填報的各種紙質表格存檔。“除此之外,小程序填報、微信群填報的數據和信息就更多了。”劉麗(li) 欽說,“不少表格所填的數據重複,一個(ge) 數可能要填好幾次。”

  抽出兩(liang) 張前後相隔一個(ge) 月的表格對比,記者發現,為(wei) 了統計社區16名低保戶的動態變化,表格被劃分成了12個(ge) 必填項,其中前11項均為(wei) 基礎信息。“你看,姓名、年齡、家庭住址等基礎信息基本不變,但次次都要填,真正變動的就是最後一欄的‘近期動態’。”劉麗(li) 欽說。

  重複的數據可以複製,但不同形製的表格填起來就挺麻煩。比如,麵向本社區低保人群有兩(liang) 份表格,一份是為(wei) 了統計收入水平,另一份是為(wei) 了監測健康情況。雖然二者大部分填報的基礎信息相同,卻分別采用了A3紙和A4紙兩(liang) 種形製,“這是因為(wei) 兩(liang) 份表格來自兩(liang) 個(ge) 不同的部門,各部門對表格的設計不同,我們(men) 要根據不同的要求進行調整。”劉麗(li) 欽說。

  東(dong) 星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陳元國在社區幹了9年多,他認為(wei) 社區數據的采集匯總是給基層減負的第一步。他說:“過去社區給上級各個(ge) 部門報送的數據,有八成以上是重複的基礎數據。”

  陳元國提到的問題,反映了不少基層幹部的煩惱:填報任務重、報送頻次高、多頭重複填等問題,占用大量時間不說,也浪費不少資源。

  為(wei) 減輕基層幹部多頭填表報數的負擔,莆田市采集973個(ge) 村(社區)數據、整合政務服務事項2200多個(ge) 、匯聚56個(ge) 部門的數據。“一鎮一檔、一村一檔、一企一檔”數據的精細采集,為(wei) 數據共享打下基礎。2024年3月,莆田又開發上線“基層一張表”智能填報係統,探索填報數據後,讓表格一鍵生成。

  “一張表”平台怎麽(me) 運轉?

  把數據填到平台裏,表格自動生成、流轉,減輕基層負擔又提高審看效率

  “這是我們(men) 社區因病因殘需重點照顧的人群,網格員每次走訪時更新人員狀態即可。”點開東(dong) 星社區的填報係統,劉麗(li) 欽向記者演示。

  表格生成後,往哪裏送?劉麗(li) 欽說:“提交到西天尾鎮即可,全市各部門都可以從(cong) 鎮裏調用各自所需的數據。民政、人社、衛健等部門可實時查看,光這一項數據就省去了三個(ge) 部門的表格填報。”

  2024年6月,莆田市委、市政府出台《關(guan) 於(yu) 開展數字賦能推進基層減負有關(guan) 工作的通知》,明確通過“基層一張表”智能填報係統,實現一個(ge) 渠道、一網通辦,達到工作減量、提質、增效的目標。針對跨層級、跨部門數據難共享、基層信息不對稱等問題,莆田為(wei) 7個(ge) 縣(區)管委會(hui) 、54個(ge) 鎮(街)、973個(ge) 村(社區)建立專(zhuan) 屬數據庫,梳理245張表樣。

  從(cong) 荔城區委辦公室到西天尾鎮掛職一年多,張毓真已經對鎮裏17個(ge) 村(社區)的情況很熟悉。前段時間當地防汛任務重,一些相關(guan) 信息需要及時匯總。

  對社區工作人員而言,打開東(dong) 星社區填報係統,點擊“新增事件”選項,再錄入本次台風中受災的人員、房屋、農(nong) 田、企業(ye) 等各項數據,一鍵生成後,一張完整的“台風受災摸排表”就形成了。

  對張毓真而言,打開填報係統,手指輕點“任務清單”模塊,各村(社區)在一次台風過境時報送的實時情況便被調取出來。幾張照片,一段文字描述,便是一個(ge) 易澇點的基本信息,全鎮24個(ge) 易澇點清晰可見。“村幹部通過手機端上報的所有信息,事後便轉化為(wei) 基礎檔案,鄉(xiang) 鎮以及上級部門再次翻閱、分析非常方便。”張毓真說。

  “以前市裏要檢查工作,隻能翻閱從(cong) 基層報上來的各項紙質表格。”在荔城區委辦公室工作時,張毓真長期與(yu) 報表打交道,他的辦公桌一度被各種表格淹沒。“現在我們(men) 通過平台中的資料文檔中心上傳(chuan) 材料,並授權檢查部門實時查閱、在線分析,對基層和部門而言都是提質減負。”張毓真對區鎮兩(liang) 級減負成效的感受明顯。

  “元國,今天咱倆(lia) 去你轄區的青春之家走走吧。上次台風時,這裏有好幾處澇點,看看要不要再改造一下門口的雨水井。”邊看情況邊分析,張毓真發現了青春之家(福建)體(ti) 育用品公司防汛工作的問題所在——“以前,要靠企業(ye) 把情況報給社區,然後社區再報給鄉(xiang) 鎮,流程長不說,現場情況也說不清楚!”電腦屏幕上,張毓真點開的由社區網格員上傳(chuan) 的澇點圖片,清楚直觀。“一張表,從(cong) 讓人跑腿到讓數據流轉,讓幹部有更多精力走訪企業(ye) 和群眾(zhong) 。”莆田市數字辦主任唐誌芳說。

  遇到不必要填報數據的情況怎麽(me) 辦?

  設立鄉(xiang) 鎮基層治理協同中心,對各部門下派的填表任務可提出建議

  “今天有需要報送的信息嗎?”上午9點,陳元國給劉麗(li) 欽打了個(ge) 電話。近半年得到的大部分答複都是“沒有”,這讓陳元國頗感輕鬆。

  各部門頻繁要數據的情況,在逐步減少。“以前上級部門之間數據不共享,造成表格多頭報送,基層疲於(yu) 應付。”西天尾鎮鄉(xiang) 鎮基層治理協同辦公室主任林曉敏說,“現在我們(men) 村(社區)的基本信息都形成了‘一村一檔’,在係統上共享,向基層要數據的現象大幅減少。”

  要表格的情況,也在逐步規範。2024年3月起,莆田市探索建立鄉(xiang) 鎮基層治理協同中心。在“一個(ge) 中心連兩(liang) 端”的協同工作模式下,鄉(xiang) 鎮協同中心成為(wei) 連接“基層端”和“部門端”的關(guan) 鍵一環。上級部門向村級下達的填報表格任務,須經西天尾鎮基層治理協同中心審核流轉,確保下發到村居的事務規範清晰、權責事項明確。

  “部門要求基層報的表格合不合理、是否重複,鄉(xiang) 鎮可以提出建議和想法,能減少不必要的工作量。”林曉敏說。2024年5月以來,西天尾鎮收到要求報送的村級事務45條,經中心調度通過42條,駁回3條。“區裏某局下發‘荔城區界線界樁管理維護’任務,要求各村(社區)填報信息。由於(yu) 本鎮村(社區)並不在區界線附近,西天尾鎮基層治理協同中心予以駁回,基層就不需要再填報這些信息。”林曉敏說。

  “用數字平台為(wei) 基層減負,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抓好落實的工作。我們(men) 今後還將堅持以大數據、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為(wei) 支撐,強化數據自動分析研判、匹配推送、處置反饋等流程,進一步提升運行效率、服務效能。”莆田市委書(shu) 記付朝陽說。

  “現在社區一個(ge) 月用不到一包打印紙,我也不用在各個(ge) 群裏、各個(ge) 端口填報數據了。”劉麗(li) 欽轉任東(dong) 星社區第一網格的網格長,每天在網格裏走訪,與(yu) 群眾(zhong) 嘮嘮家常。她說:“騰出更多時間來走訪,網格裏的事處理起來更到位了。” 

《幹部狀態新觀察》專(zhuan) 欄

《幹部狀態新觀察》專(zhuan) 欄

發布時間:2024年08月29日 20:36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許建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