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治下推進改革,積極發揮法治引導、推動、規範、保障改革的作用,就能夠不斷夯實“中國之治”的法治根基
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必須協同推進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改革,以國家各方麵工作的法治化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前不久,被稱為(wei) 三江源國家公園可可西裏“藏羚羊幼兒(er) 園”的索南達傑保護站野生動物救助中心,迎來了9隻可愛的藏羚羊寶寶。它們(men) 正在保護站工作人員的悉心嗬護下健康成長。
藏羚羊得到有力保護,離不開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的護航。在我國生態環境領域,30餘(yu) 部法律、100多件行政法規、1000餘(yu) 件地方性法規,初步形成了覆蓋全麵、務實管用、嚴(yan) 格嚴(yan) 厲的生態環境保護法律體(ti) 係,匯聚起共護綠水青山、草木生靈的強大合力。
法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法律是治國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規矩。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決(jue) 定》提出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必須貫徹的“六個(ge) 堅持”重大原則,“堅持全麵依法治國”是其中之一。
改革發展穩定離不開法治護航,經濟社會(hui) 建設需要法治保護,百姓平安福祉要靠法治守衛,全麵依法治國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學習(xi) 好貫徹好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精神,要在法治軌道上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把全麵依法治國擺在全局性、戰略性、基礎性、保障性位置,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統一,讓法治體(ti) 係在深化改革中不斷健全,改革步伐在法治保障下更加堅實。
堅持改革決(jue) 策和立法決(jue) 策相統一、相銜接,改革和法治同步推進,這是新時代全麵深化改革的鮮明特色。製定民法典,開啟民事權利保障的嶄新時代;施行40多年的國務院組織法首次修訂,全麵建設法治政府邁出堅實步伐;完善權力運行製約和監督機製,規範立法、執法、司法機關(guan) 權力行使……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法治中國建設同全麵深化改革一體(ti) 推進,推動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邁上新的高度。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必須深入貫徹習(xi) 近平法治思想,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改革與(yu) 法治如鳥之兩(liang) 翼、車之兩(liang) 輪”。改革向前一步,法治就要跟進一步。在整個(ge) 改革過程中,都要高度重視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發揮法治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凡屬重大改革都要於(yu) 法有據。2024年6月1日起施行的糧食安全保障法,深入總結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糧食安全領域改革成果,寫(xie) 入了調動耕地保護責任主體(ti) 保護耕地的積極性,保護糧食生產(chan) 者的種糧積極性,做好糧食生產(chan) 、儲(chu) 備、流通、加工、消費等環節的糧食節約工作等規定,以高水平法治護航14億(yi) 多人的糧食安全。實踐證明,在法治下推進改革,積極發揮法治引導、推動、規範、保障改革的作用,就能夠不斷夯實“中國之治”的法治根基。
法治為(wei) 改革有力護航,改革則是法治的推進器。從(cong) 完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司法責任製,到完善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製度,再到依法規範司法人員與(yu) 當事人、律師、特殊關(guan) 係人、中介組織的接觸交往行為(wei) ……正是全麵深化改革的決(jue) 心和努力,助推良法善治開新篇,助力法治體(ti) 係顯優(you) 勢。《決(jue) 定》著眼完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體(ti) 係,在深化立法領域改革、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健全公正執法司法體(ti) 製機製、完善推進法治社會(hui) 建設機製、加強涉外法治建設等方麵作出細化部署。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必須協同推進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改革,以國家各方麵工作的法治化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一個(ge) 現代國家,必須是一個(ge) 法治國家。在中國這樣一個(ge) 超大規模的發展中國家,全麵依法治國關(guan) 係黨(dang) 執政興(xing) 國,關(guan) 係人民幸福安康,關(guan) 係黨(dang) 和國家長治久安。讓改革與(yu) 法治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完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體(ti) 係,提高全麵依法治國能力和水平,必能為(wei) 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提供堅實法治保障。
(2024年8月27日人民日報評論部文章)
延伸閱讀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