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敏(左)在天子山大橋項目工地討論施工有關(guan) 技術問題。
“越是充滿挑戰,越要敢想敢幹、大膽探索!這是橋梁設計師的職責所在,要拿出共產(chan) 黨(dang) 員應有的奮鬥姿態。”
“大橋終於(yu) 要建起來了!”前不久,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橋梁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曾敏來到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天子山大橋項目工地,難掩內(nei) 心的喜悅。
天子山大橋是梁子湖上規劃建設的首座公路特大橋。該橋通車後,鹹寧至武漢車程將縮短至1小時左右。但是,梁子湖是武昌魚的天然繁育區,也是武漢市飲用水備用水源地,環保要求嚴(yan) ,一直以來沒有合適的設計方案,天子山大橋遲遲未能開工。
2019年,湖北省政府麵向全國征集新的設計方案。曾敏第一時間組建團隊,日夜奮戰、攻堅破題。“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絕不能因為(wei) 橋梁建設影響魚兒(er) 的生存與(yu) 繁殖,難度可真不小。”曾敏說。
按照傳(chuan) 統設計思路,橋墩越多,橋梁越穩固。曾敏團隊大膽突破慣性思維,研究提出了“拱連梁湖”的大跨多連拱橋方案,橋梁橫跨1800多米,“觸水點”隻有9個(ge) ,實現安全、環保等多個(ge) 維度的協調統一。他們(men) 的方案最終取得了多部門認可及環保批複。
“越是充滿挑戰,越要敢想敢幹、大膽探索!這是橋梁設計師的職責所在,要拿出共產(chan) 黨(dang) 員應有的奮鬥姿態。”在曾敏看來,每座大橋的建成都是一次攻堅克難的過程,需要克服種種自然條件的客觀限製、應對各種各樣的技術難題。要想實現一次次“跨越”,必須迎難而上,開拓創新。
初步設計方案通過後,為(wei) 了盡快拿出施工圖紙,確保工程建設進度,曾敏第一個(ge) 住進了辦公室。主要由青年黨(dang) 員組成的設計“突擊隊”隨之聚攏起來。他們(men) 白天與(yu) 業(ye) 主單位商量細節難點,夜裏設計、修改圖紙,短短一個(ge) 多月就完成了上千幅圖紙。
創新不止,跨越不斷。工作15年來,曾敏已不記得熬過多少個(ge) 埋頭設計的夜晚。“理想以提升熱忱,毅力以磨平高山”,他把這句話作為(wei) 自己的座右銘。也正是這份堅定和毅力,再棘手的任務、再困難的挑戰,隻要交給他,他都能想方設法地完成:貴廣高鐵穗鹽路特大橋,突破了傳(chuan) 統鋼桁梁的單一形式,大幅節約了用鋼量,開啟了鐵路混合梁斜拉橋的新篇章;武漢光穀空軌,作為(wei) 國內(nei) 首條懸掛式單軌,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以借鑒。曾敏團隊曆經3年多的研究探索,突破了梁軌一體(ti) 高精度、開口薄壁梁變形大、一橋一景要求高等諸多難點……
在曾敏看來,一項項成績的取得,雖然過程艱辛坎坷,但每一次嚐試都是一次突破,都是一次成長和進步。“作為(wei) 一名黨(dang) 員,我要勇當先鋒,做好表率,帶領團隊保持不畏艱險、敢為(wei) 人先的毅力,拿出闖勁與(yu) 拚勁,攻克一道道難題,構築起一座座夢想的橋梁,為(wei) 建設交通強國添磚加瓦!”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