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這些辦公“黑科技”可能有失泄密風險!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科技蓬勃發展的數字時代,網上辦公以其時效性和便捷性成為(wei) 當今社會(hui) 一種流行的工作方式。諸多線上平台匯集了強大的即時交流、格式轉化、文件快傳(chuan) 、群組討論等兼顧社會(hui) 交流和辦公工具屬性的“黑科技”功能,成為(wei) 廣大上班族處理日常事務的首選。然而,近年來因使用網上辦公程序而導致的失泄密案件屢屢發生,暴露出一係列風險隱患。

  ——雲(yun) 助手泄露涉密文檔。“文件傳(chuan) 輸助手”能夠實現文件雲(yun) 端存儲(chu) ,在不同設備終端均可下載使用。一些上班族為(wei) 圖工作便利,將涉密文件違規傳(chuan) 輸至“傳(chuan) 輸助手”,方便下班後使用個(ge) 人手機或電腦下載處理。殊不知涉密文件上傳(chuan) 網絡後,電腦和手機設備自動同步與(yu) 存儲(chu) 的過程大大增加了境外間諜情報機關(guan) 通過木馬病毒獲取相關(guan) 文件的風險。此外,傳(chuan) 輸軟件公司後台也能輕易獲取涉密文件,且無法有效控製知悉範圍,極易造成失泄密。

  ——圖文識別小程序泄露密件原件。OCR識別技術的成熟給辦公工作帶來了十足的便利,種類繁多的圖文識別小程序能夠輕鬆抓取圖片信息中的文字並一鍵轉換文本。部分涉密崗位工作人員為(wei) 導入密件文字內(nei) 容,違規將密件使用線上小程序進行拍攝識別。盡管有意遮蓋了密件的紅頭標誌和密級,但密件原件的圖片上傳(chuan) 網絡平台後,境外間諜情報機關(guan) 通過技術手段能夠輕鬆獲取軟件後台數據,竊取國家秘密。

  ——AI寫(xie) 作泄露涉密內(nei) 容。近年來,AI寫(xie) 作蓬勃發展,逐漸成為(wei) 許多辦公人士的“筆杆子”,用戶隻需要輸入具體(ti) 需求,就能一鍵生成文章。部分涉密人員在起草涉密材料時,為(wei) 節省工作時間,違規將涉密素材和涉密文件內(nei) 容輸入AI寫(xie) 作小程序生成文章,並認為(wei) 隻是截取文件片段,不至造成泄密。殊不知,AI小程序會(hui) 自動收集用戶輸入的信息內(nei) 容以供自主學習(xi) ,相關(guan) 數據易被境外間諜情報機關(guan) 竊取,造成國家秘密泄露。

  ——工作群組泄露涉密信息。許多單位為(wei) 方便溝通,組建了許多用來通報交流工作事項的“工作群”。部分單位違規在“工作群”中通知、討論涉密工作事項,甚至將涉及國家秘密和工作秘密的內(nei) 容以圖片、文件等形式在群聊內(nei) 發布。這些群聊中的涉密信息極易被群成員轉載甚至對外公開,無法控製知悉範圍。境外間諜情報機關(guan) 還能通過網絡攻擊獲取重點工作群組的聊天記錄,存在極大失泄密隱患。

國家安全機關(guan) 提示

  國家安全一切為(wei) 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我們(men) 在享受科技給日常工作、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要堅決(jue) 繃緊保密防範之弦,警惕境外間諜情報機關(guan) 利用網絡竊取我國家秘密的陰謀詭計。

  ——網上辦公勿涉密。嚴(yan) 禁通過互聯網處理涉密信息,使用辦公軟件時禁止在線上發布、傳(chuan) 播涉密信息,不能以方便工作為(wei) 由將涉密文件線上存儲(chu) 。

  ——小程序使用莫大意。嚴(yan) 禁將涉密文件拍攝、摘錄後上傳(chuan) 互聯網,使用文字識別、AI寫(xie) 作等功能時應杜絕輸入涉密文件,防止方便了工作卻泄露了秘密。

  ——個(ge) 人設備常自查。從(cong) 事涉密崗位、有機會(hui) 接觸到涉密內(nei) 容的工作人員應定期對手機、電腦等私人電子設備開展自查,杜絕用互聯網設備處理涉密信息,同時也要及時對涉密計算機開展病毒自檢,防止境外間諜情報機關(guan) 植入病毒竊取數據。

  ——企事業(ye) 單位重教育。涉密企事業(ye) 單位要定期開展國家安全宣傳(chuan) 與(yu) 保密警示教育,對內(nei) 部“工作群”加強監督檢查,履行涉密材料處理的日常監督責任,抓好涉密人員日常管理。

國家安全教育專(zhuan) 欄

國家安全教育專(zhuan) 欄

發布時間:2024年08月05日 08:01 來源:“國家安全部”微信公眾號 編輯:徐瑤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