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
堅定站在曆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的一邊,統籌把握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大局,以擴大開放促進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進擴大開放
中歐班列“跑”出新紀錄!今年7月,中歐班列本年累計開行數破萬(wan) 列,較去年提前19天,呈現量質齊升的良好態勢。從(cong) 加強口岸建設,提升通關(guan) 效率,到推動公鐵、海鐵等多式聯運,降低物流成本,再到促進規則標準銜接,拓展運輸服務網絡,多年來,中歐班列不僅(jin) 讓越來越多的“中國好貨”以更快速度、更低運費走出國門,也為(wei) 八方客商進入中國市場開辟貿易新通道。滿載發展機遇的“黃金列車”,是我國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一個(ge) 縮影,成為(wei) 堅定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的生動寫(xie) 照。
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決(jue) 定》提出繼續把改革推向前進的“六個(ge) 必然要求”,其中一個(ge) 重要方麵就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在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中贏得戰略主動的必然要求”。這一判斷彰顯全球眼光、大國擔當。學習(xi) 貫徹好全會(hui) 精神,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you) 勢,在擴大國際合作中提升開放能力,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ti) 製。
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為(wei) 我國成為(wei)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製造業(ye) 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外匯儲(chu) 備第一大國打下堅實基礎。可以說,改革開放激活了中國發展的澎湃春潮,未來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進行。從(cong) “穩步擴大製度型開放”,到“深化外商投資和對外投資管理體(ti) 製改革”,再到“完善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機製”,繼續破除阻礙對外開放的體(ti) 製機製障礙,必將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注入新動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間,塑造我國參與(yu) 國際合作和競爭(zheng) 的新優(you) 勢。
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既造福中國人民,又促進世界各國現代化。推動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ti) 製,從(cong) 門類齊全的“世界工廠”成為(wei) 商機無限的“世界市場”;建立以合作共贏為(wei) 核心的新型國際關(guan) 係,鞏固拓展全球夥(huo) 伴關(guan) 係網絡,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深入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成果豐(feng) 碩,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三大全球倡議贏得廣泛共鳴,全人類共同價(jia) 值收獲普遍共識……新時代改革開放,順應了中國人民要發展、要創新、要美好生活的曆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國人民要發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時代潮流。改革開放不僅(jin) 深刻改變中國,也造福世界。事實充分印證,改革開放是中國和世界共同發展進步的偉(wei) 大曆程。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中國對外開放,不是要一家唱獨角戲,而是要歡迎各方共同參與(yu) ;不是要謀求勢力範圍,而是要支持各國共同發展;不是要營造自己的後花園,而是要建設各國共享的百花園。”麵對逆全球化、貿易保護主義(yi) 沉渣泛起,中國堅定不移以合作促發展,以合作謀共贏,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國,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均衡的方向發展。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的中國,將為(wei) 全球經濟發展提供更多機遇,為(wei)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深入發展,深刻影響著經濟社會(hui) 發展方式、國際競爭(zheng) 範式和世界政治經濟格局走勢,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就要把《決(jue) 定》各項決(jue) 策部署落到實處,穩步擴大規則、規製、管理、標準等製度型開放,著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有效增強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市場兩(liang) 種資源的聯動效應,我們(men) 才能以開放的主動贏得發展的主動、競爭(zheng) 的主動。
世界好,中國才會(hui) 好;中國好,世界會(hui) 更好。新時代新征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踐行全人類共同價(jia) 值,堅定站在曆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的一邊,統籌把握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大局,以擴大開放促進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進擴大開放,定能寫(xie) 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新篇,為(wei) 世界現代化注入強大動力。
(2024年8月2日人民日報評論部文章)
延伸閱讀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