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有不斷深化改革,才能突破瓶頸、打破束縛,集聚起攻堅克難、戰勝各種艱難險阻的強大勢能
更好完成建章立製的任務、築牢製度堤壩,就能下好防患於(yu) 未然的先手棋,備好解決(jue) 問題的高招,提高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預見性、有效性
一束激光,變身“最快的刀、最準的尺、最亮的光”。三維五軸激光切割機,被廣泛應用於(yu) 汽車船舶、機械製造、航空航天等領域,也是國外對我國實行長期封鎖的戰略設備。2020年起,華工科技等企業(ye) 展開多領域多學科交叉的協同創新,最終實現三維五軸激光切割機的自主研發與(yu) 國產(chan) 替代。
在湖北武漢“中國光穀”,這樣的創新不斷湧現。圍繞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加強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創新深度融合,改革之力不斷推動攻克“卡脖子”難題,製造大國邁向製造強國的步履更加穩健。
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決(jue) 定》提出繼續把改革推向前進的“六個(ge) 必然要求”,其中一個(ge) 重要方麵就是“應對重大風險挑戰、推動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行穩致遠的必然要求”。學習(xi) 貫徹好全會(hui) 精神,就要始終將改革開放作為(wei) 戰勝風險挑戰、打開嶄新局麵的活力之源、重要法寶、必由之路,在風雲(yun) 變幻中贏得主動,在狂風驟雨中站穩腳跟,把我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luan) ”“不困在於(yu) 早慮,不窮在於(yu) 早豫”……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強調要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應該清醒認識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項全新的事業(ye) ,前進道路上必然會(hui) 遇到各種矛盾和風險挑戰。特別是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局部衝(chong) 突和動蕩頻發,全球性問題加劇,來自外部的打壓遏製不斷升級,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風險挑戰,是逃避不了、回避不了、躲避不了的。有效應對這些風險挑戰,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zheng) 中贏得戰略主動,需要我們(men) 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用完善的製度防範化解風險、有效應對挑戰,在危機中育新機、於(yu) 變局中開新局。
越是偉(wei) 大的事業(ye) ,越是充滿挑戰,越需要向改革要動力、向開放要活力。新時代以來,麵對世所罕見、史所罕見的風險挑戰,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以前所未有的決(jue) 心和力度開啟了氣勢如虹、波瀾壯闊的改革進程,在有效應對風險挑戰中推動中國號航船劈波斬浪、砥礪前行。麵對國內(nei) 外環境之變,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謀劃改革舉(ju) 措,為(wei) 暢通經濟循環提供製度支撐;麵對資源環境約束,建立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推動中國成為(wei) 全球綠色發展的引領者……一次次運用製度力量激活發展潛力、應對風險挑戰,表明隻有不斷深化改革,才能突破瓶頸、打破束縛,集聚起攻堅克難、戰勝各種艱難險阻的強大勢能。這是我們(men) 打好化險為(wei) 夷、轉危為(wei) 機的戰略主動戰,進而推動事業(ye) 不斷發展的寶貴經驗。
發展是應對風險挑戰的基石。隻有通過深化改革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chan) 力,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才能為(wei) 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決(jue) 定》聚焦經濟社會(hui) 發展各領域提出了300多項重要改革舉(ju) 措,把這些改革舉(ju) 措落到實處,將不斷激發和增強社會(hui) 活力,以高質量發展為(wei) 高水平安全夯實基礎。
製度是應對風險挑戰的保障。“建立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風險評估和應對機製”“健全重大技術攻關(guan) 風險分散機製”“築牢有效防控係統性風險的金融穩定保障體(ti) 係”……《決(jue) 定》提出的很多改革舉(ju) 措直接涉及風險防控,直麵問題、解決(jue) 問題的體(ti) 製機製設計不勝枚舉(ju) 。更好完成建章立製的任務、築牢製度堤壩,就能下好防患於(yu) 未然的先手棋,備好解決(jue) 問題的高招,提高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預見性、有效性。
“新時代新征程上,要開創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局麵,仍然要靠改革開放。”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話語擲地有聲。麵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保持“不畏浮雲(yun) 遮望眼”的清醒,錘煉“亂(luan) 雲(yun) 飛渡仍從(cong) 容”的定力,激發“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幹勁,將改革進行到底,我們(men) 定能經受住一次次壓力測試,不斷打開事業(ye) 發展新天地。
(2024年8月1日人民日報評論部文章)
延伸閱讀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