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部狀態新觀察·基層減負進行時】各地健全規範管理製度 嚴控從縣以下單位借調工作人員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持續深化整治形式主義(yi) 為(wei) 基層減負,為(wei) 基層幹部幹事創業(ye) 創造良好條件。”中央層麵整治形式主義(yi) 為(wei) 基層減負專(zhuan) 項工作機製會(hui) 議強調,著力解決(jue) 借調基層幹部問題,健全規範管理製度,嚴(yan) 控從(cong) 縣以下單位借調工作人員。

  幹部借調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上下級單位之間的交流,有利於(yu) 提升借調幹部的工作經驗,推動相關(guan) 工作。但一段時間以來,有的借調單位對借調幹部管理不夠規範,存在超期借調、任意借調現象;有的借調幹部既要承擔借用單位的工作,還要完成借出單位的任務,負擔較重。

  為(wei) 了破解幹部借調衍生出來的一些形式主義(yi) 問題,各地認真貫徹黨(dang) 中央為(wei) 基層減負有關(guan) 部署要求,不斷嚴(yan) 格借調程序、規範借調幹部管理、關(guan) 心關(guan) 愛借調幹部,切實減輕基層負擔,不斷為(wei) 基層充實力量。

——編 者

  強化政策支持引導,細化關(guan) 心關(guan) 愛舉(ju) 措,解決(jue) 基層幹部後顧之憂

  前不久,在內(nei) 蒙古自治區包頭市青山區人大常委會(hui) 機關(guan) 借調的蘆長麗(li) ,回到了自己的原單位青山區科學路街道辦事處。“我是去年6月被借調過去的,今年4月,市裏下發通知規範借調工作,要求所有蘇木鄉(xiang) 鎮街道的工作人員一律不得借調。”蘆長麗(li) 說。

  “我們(men) 街道人口約6.5萬(wan) ,幹部隻有23人,此前被借調走4名幹部,大家的工作量與(yu) 負擔都增加了不少。”科學路街道黨(dang) 工委副書(shu) 記張斌坦言。如今隨著4名借調人員回到街道,工作人手更充足,幹部有更多時間精力去解決(jue) 群眾(zhong) 的急難愁盼問題。

  近年來,包頭市從(cong) 嚴(yan) 整治隨意借調基層幹部問題。“我們(men) 去年3月便製定措施,明確市直部門單位‘堅持非必要不借調’,細化確需從(cong) 基層一線借調人員的情形,同步要求旗縣區參照開展清理。”包頭市委組織部公務員一科科長李誌強說。去年以來,全市累計清退331名借調人員。

  “但也有一些基層幹部由於(yu) 工作單位在較為(wei) 偏遠的蘇木鄉(xiang) 鎮街道,或因其他實際困難,反而希望被上級單位借調甚至長期借調。”李誌強說。為(wei) 此,包頭市細化關(guan) 心關(guan) 愛措施,全麵落實蘇木鄉(xiang) 鎮街道工作人員收入高於(yu) 縣直機關(guan) 同職級人員20%的政策。

  27歲的九原區麻池鎮幹部武俞吉,此前被區委組織部借調。“當時正值換屆,事情多、任務重,我便被借調協助專(zhuan) 項任務。本來借調3個(ge) 月,但後續又有其他專(zhuan) 項工作,直到一年後才回到麻池鎮。”武俞吉告訴記者,借調回來後,麻池鎮把他放在重點崗位鍛煉,還給予很多關(guan) 心關(guan) 愛。“鄉(xiang) 鎮街道的幹部人少、事情多,要想留住人,更要加強保障,消除大家的後顧之憂。”麻池鎮黨(dang) 委書(shu) 記沈國平說。

  針對邊遠旗縣區“招人難、留人難”問題,包頭市結合機構編製情況,堅持將考錄計劃向基層傾(qing) 斜,不斷為(wei) 基層補充新生力量。“我們(men) 加大蘇木鄉(xiang) 鎮街道幹部選拔力度,建立健全公務員常態化公開遴選、競爭(zheng) 性調任轉任機製,有序開展職級晉升專(zhuan) 項行動,釋放職務與(yu) 職級並行政策紅利。”包頭市委組織部副部長趙宇說。

  2019年以來,包頭市提拔和進一步使用幹部總數中,基層幹部占45.2%。目前,包頭市旗縣區領導班子中,具有蘇木鄉(xiang) 鎮工作經曆的幹部占比達到58.2%,讓基層幹部上升有空間。“我們(men) 強化政策引導,細化關(guan) 心關(guan) 愛,持續抓好清理規範借調基層幹部,不斷為(wei) 基層充實力量。”包頭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董欣悅說。

  規範管理與(yu) 資源統籌相結合,切實充實基層幹部隊伍

  天微微亮,胡瀚就出門了。今天他要走訪數十戶村民,推廣果樹種植技術。

  胡瀚是山東(dong) 省威海市環翠區羊亭鎮的一名年輕幹部,2019年來到鎮上工作沒多久,就因工作需要被上級部門抽調到鄉(xiang) 村振興(xing) 工作專(zhuan) 班協助工作。

  借調在外,胡瀚既要幹好專(zhuan) 班工作,鎮上的工作又不能完全“甩手”。“兩(liang) 邊的活都要幹,精力不夠用,每天都很焦慮。”胡瀚說。

  羊亭鎮實有編製數額80餘(yu) 人,實際在崗70多人。2020年至2023年,上級機關(guan) 陸續從(cong) 鎮上借調3名幹部。“鄉(xiang) 鎮幹部人少事多,如果被隨意借調,會(hui) 加劇大家的工作負擔,也不利於(yu) 推進工作。”羊亭鎮有關(guan) 負責人說。

  今年以來,威海市持續深化整治形式主義(yi) 為(wei) 基層減負,在全市範圍內(nei) 開展基層幹部違規借調專(zhuan) 項清理整治工作,建立借調人員“雙備案”製度,對違規借調人員情況建立台賬逐一登記,逐條列出目標任務、推進措施和責任單位,督促相關(guan) 責任單位限期整改。同時加大監督檢查力度,確保違規借調清理到人、清退到位。

  今年3月,3名借調在外的年輕幹部回到羊亭鎮工作,被安排在人手不足的農(nong) 業(ye) 、經管、審計等崗位,鼓勵年輕幹部更加安心紮根基層工作。“這次清理違規基層借調人員後,年輕幹部隊伍更加充實,有更多時間精力到田間地頭、生產(chan) 一線抓落實、抓服務。”羊亭鎮黨(dang) 委書(shu) 記張明璽說。

  此外,為(wei) 鞏固治理效果,威海市委組織部還明確提出“三個(ge) 不得”:不得以日常工作為(wei) 由借用人員,不得跨層級跨係統借用人員,不得違反規定從(cong) 鄉(xiang) 鎮(街道)借用人員。除正式交流鍛煉外,隻有確因完成重點任務或專(zhuan) 項工作等急需補充工作力量的,方可借調,借用時間一般不超過3個(ge) 月,期滿後確因工作需要繼續借用的,要重新辦理手續,累計借用時間原則上不得超過半年。

  “我們(men) 一手抓規範管理,嚴(yan) 控從(cong) 基層借調人員;一手抓資源統籌,推動更多幹部和編製資源下沉一線。”威海市委組織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徐力介紹,今年以來,威海市縣兩(liang) 級下沉442個(ge) 編製到鎮街,從(cong) 市直部門選派64名優(you) 秀幹部安排到區市、鎮街掛職,進一步夯實基層治理力量。

  符合條件的借調人員可通過公開遴選、轉任等方式調入

  “2月開始,借調出去的6個(ge) 人陸續都回來了,安排起工作順暢多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市阿克喀什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張鵬說,按照工作要求,有一半的鄉(xiang) 鎮幹部要輪換下沉到村裏服務群眾(zhong) ,以往總是有點捉襟見肘。現在基層力量充實了,各項工作效率明顯提高。

  兩(liang) 年前,喀什市委組織部調研發現,各機關(guan) 單位有100多名長期借調幹部。針對機關(guan) 借調幹部數量缺乏管控、日常管理不夠規範等問題,當年底,喀什市出台管理辦法,清退長期借調幹部103名,38名借調幹部通過公開遴選、轉任等方式到市直機關(guan) 工作。

  管理辦法嚴(yan) 格控製借調期限,要求一般不得超過3個(ge) 月,確因工作需要繼續借調的,需重新履行借調手續,最長連續不得超過6個(ge) 月。同時還要嚴(yan) 格履行審批程序,先提出擬借調人選,填寫(xie) 審批表,書(shu) 麵征求借出單位意見,並提請市委組織部按程序審批後方可辦理借調手續。

  “管理辦法出台後,借調工作規範了很多。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縣以上機關(guan) 一般不得從(cong) 鄉(xiang) 鎮借調工作人員後,我們(men) 又開始了新一輪借調人員清退工作。”喀什市委組織部部務委員馮(feng) 劍介紹。今年1月,喀什市委組織部調研發現的165名從(cong) 鄉(xiang) 鎮借調的幹部中,現已清退131名,有12名正在辦理調入手續,剩餘(yu) 的完成工作交接、借調期滿後將全部退回原單位。

  阿克喀什鄉(xiang) 工作人員李傳(chuan) 群去年8月被借調到市紀委監委,今年2月借調期滿後,剛好趕上鄉(xiang) 鎮借調人員清退。“借調期間,我原來的工作分給了其他同事,有時候忙不過來,兩(liang) 邊的活兒(er) 都要幹著。”李傳(chuan) 群說,“現在可以全身心投入基層工作了。”

  但清退工作不能一刀切,因重大工程、重點項目等借調的人員,需等借調期滿、完成交接工作後再清退。此外,借調單位確需補充力量的,可以在規定的編製限額和職數內(nei) ,申請將借調人員按程序調入本單位。“符合條件的可通過公開遴選、轉任等方式辦理調入手續。”馮(feng) 劍說,“調入完成後,基層就空出了編製,可及時補充新的力量,切實減輕基層負擔。”

《幹部狀態新觀察》專(zhuan) 欄

《幹部狀態新觀察》專(zhuan) 欄

發布時間:2024年07月08日 07:39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徐瑤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