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宋,院裏的快遞分揀櫃背板開裂了,你和老李抽空給修一下。”“好嘞,我把院裏的月季花修剪完就去……”在北京懷柔區泉河街道北園社區,居民總能聽到這樣的對話。修理電器、疏通管道、更換燈泡……這支由10餘(yu) 名在職黨(dang) 員、社區黨(dang) 員、社區工作者和誌願者組成“小扳手”誌願服務隊,3年來為(wei) 社區居民解決(jue) 了近百餘(yu) 件家長裏短的“小事”。
“小扳手”誌願服務隊隻是懷柔區城市基層治理的一個(ge) 縮影。近些年來,懷柔區堅持黨(dang) 建引領,通過打造“紅色鄰裏”黨(dang) 建品牌,為(wei) 基層治理匯聚“紅色動能”,構建組織有力、鄰裏有愛、治理有效、和諧有序的城市基層治理格局,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
陣地聚民心
來辦事的居民、手機充電的“小哥”、看書(shu) 寫(xie) 作業(ye) 的學生……走進泉河街道黨(dang) 群服務中心,映入眼簾的是現代化的黨(dang) 史展廳和幹淨整潔的政務服務大廳,在“活動驛站”還時不時可以看到三三兩(liang) 兩(liang) 的居民圍坐桌前聊得熱絡。升級改造後的黨(dang) 群服務中心,功能豐(feng) 富、服務規範、布局合理,形成了一道亮麗(li) 的紅色風景線。
懷柔區各街道把黨(dang) 群服務中心建設作為(wei) 擦亮“紅色鄰裏”黨(dang) 建品牌的主要陣地和重要抓手,按照“全區域統籌、多方麵聯動、各領域融合”的工作思路,統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紅領巾申時驛站等平台載體(ti) 和黨(dang) 建工作協調委員會(hui) 各類資源,建成近800平方米的黨(dang) 群服務中心。把黨(dang) 員群眾(zhong) 的實際需求作為(wei) 中心建設的衡量標尺,設置包括黨(dang) 群議事廳、多功能廳、活動驛站等九大板塊,為(wei) 黨(dang) 組織、群團組織、駐區單位、“兩(liang) 新”組織、新就業(ye) 群體(ti) 和黨(dang) 員群眾(zhong) 提供學習(xi) 教育、誌願服務、談心交流、圖書(shu) 預覽等服務。
黨(dang) 群服務中心作為(wei) 近距離服務黨(dang) 員群眾(zhong) 的重要陣地,不僅(jin) 要“麵子”做好,更要“裏子”做實,讓陣地成為(wei) 黨(dang) 員群眾(zhong) 離不開的紅色“強磁場”。中心貼合黨(dang) 員群眾(zhong) 需求設立了“暖心驛站”,為(wei) 新就業(ye) 群體(ti) 提供飲水、休息、避暑、取暖等服務。“現在天氣熱了,水喝沒了在這能續水,遇到沒單的時候在這也能休息會(hui) 兒(er) ,挺方便的。”美團騎手王代兵說。
先鋒暖民心
“車被堵裏麵出不去了,麻煩幫忙找找車主”“自來水水流太小,請幫忙找人過來看看”……如今,誰家有事最先想到的就是社區群裏的網格員,他們(men) 總能第一時間回複並幫忙解決(jue) 。
為(wei) 進一步規範整合基層治理力量,推動工作力量向網格下沉,懷柔區探索建立以街道為(wei) 主體(ti) 、以網格為(wei) 基本單元、以街巷長為(wei) 統領的基層精細化治理體(ti) 係,將基層力量統一納入“紅色網格”體(ti) 係,推動管理服務提質升級,讓紅色“管家”真正“管到家”。
為(wei) 進一步深化“紅色鄰裏”黨(dang) 建品牌,以基層為(wei) 導向,不斷完善考核評價(jia) 機製,把解決(jue) 群眾(zhong) 身邊問題的實效作為(wei) 檢驗工作標準,著力打造了一批敢於(yu) 擔當、善作善成的“紅色先鋒”隊伍。曾獲得首都學雷鋒誌願服務先進典型的開放路社區“治安巡邏隊”,每天堅持在轄區隱蔽地段分時間段開展治安巡邏,發現可疑外來人員和閑散人等,就會(hui) 主動上前詢問,排查安全隱患。航大社區的“品質管家”服務隊,由退休老黨(dang) 員、樓門長、誌願者、垃圾分類指導員等30餘(yu) 人組成,每日檢查小區環境、收集民意,及時對亂(luan) 堆亂(luan) 放、垃圾分類不規範等進行勸導。濱湖社區“濱心在玉湖”誌願服務隊,在職黨(dang) 員和誌願者主動認領片區,定期開展小區環境衛生大掃除,獲得社區居民紛紛點讚。
服務潤民心
北園社區有37棟樓,但分散在22個(ge) 樓院,居民議事便成了難事兒(er) 。為(wei) 解決(jue) 這一問題,讓居民有地方說事、議事、解決(jue) 事,實現小事不出樓院,大事不出社區,社區黨(dang) 委多次研究,最終決(jue) 定建設4處便民議事亭,用於(yu) 收集、整理居民反映的問題,並定期組織黨(dang) 員、居民組長、居民代表、業(ye) 主委員會(hui) 成員和專(zhuan) 業(ye) 人士等在議事亭以民主協商的方式解決(jue) 居民訴求,通過集思廣益、現場溝通,解決(jue) 居民30餘(yu) 個(ge) 問題。
湖光社區推出“微儲(chu) 蓄、微心願、微服務”黨(dang) 群心連心項目,社區居民可通過心願牆寫(xie) 下自己的需求,社區工作者整理匯總後形成服務“心願清單”,經過對外發布、共建單位或社區誌願者“買(mai) 單”、提供精準服務、居民滿足心願四個(ge) 流程,完成“微服務”,參與(yu) 活動提供服務的社區居民可通過積分儲(chu) 蓄的形式,兌(dui) 換相應的服務或生活用品,從(cong) 而實現社區治理的良性循環。
玉泉河街道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ju) 措,通過開展“建立小台賬、提供小方便、辦好小事情、化解小問題”的“四小服務”,用“小服務”托起居民群眾(zhong) 的“大民生”,逐步形成“服務型+共享型”社區治理新格局,讓為(wei) 民服務更有深度更顯溫度。一點小小的改變,為(wei) 居民帶去了極大的便利。“家門口就能免費理發,還能免費看病;小區環境好了,心情也跟著好了……”居民的一聲聲稱讚,都彌漫著幸福的味道。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