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群山巍巍,風光壯美,是生態屏障、資源寶庫,也是團結熱土。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一直關(guan) 心著青海的發展,牽掛著各族群眾(zhong) 的生活。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在2016年和2021年兩(liang) 次到青海考察調研,並在全國人代會(hui) 會(hui) 議期間到青海代表團參加審議。總書(shu) 記希望青海在生態文明先行區、循環經濟發展先行區、民族團結進步先行區建設中不斷創造新業(ye) 績。
“我們(men) 都是一家人,我們(men) 都是兄弟姐妹”
青海,少數民族人口占比近50%,是全國少數民族人口占比最高的省。在共同生活共同建設的曆程中,各族群眾(zhong) 結下深情厚誼。
2016年8月到青海考察,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乘車來到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鎮長江源村視察。以前,村民們(men) 住在海拔4700米的地方,住帳篷、睡地上,點的是羊油燈。生態移民搬遷後,村民們(men) 住上了國家給蓋的新房,睡在了床上,家具家電也齊全了。
總書(shu) 記來了,鄉(xiang) 親(qin) 們(men) 身著鮮豔的藏族服裝,扶老攜幼,捧上裝滿青稞酒的銀碗,拿出家中最好的切瑪(一種用糌粑製作的傳(chuan) 統祈福裝飾),為(wei) 總書(shu) 記敬獻了一條又一條哈達,人群中不停高喊“紮西德勒”。總書(shu) 記同鄉(xiang) 親(qin) 們(men) 一一握手,祝他們(men) 日子越來越美滿。
2016年8月22日下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鎮長江源村考察生態移民、民族團結和基層黨(dang) 建工作。
幾個(ge) 月前,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參加青海代表團審議時,藏族、蒙古族、土族3位代表分別向總書(shu) 記獻上潔白的哈達,表達對黨(dang) 中央和總書(shu) 記的敬意。習(xi) 近平請他們(men) 轉達對各族人民的祝福。審議中,幾位少數民族代表就民族團結進步、促進城鄉(xiang) 教育公平、實施精準扶貧等發言。習(xi) 近平不時詢問具體(ti) 情況,強調多民族是我國一大特色,是我國發展的一大有利因素。
2021年6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再次來到青海,看望了各族群眾(zhong) 。
2021年6月7日至9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青海考察。這是8日下午,習(xi) 近平在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沙柳河鎮果洛藏貢麻村考察時,同村民們(men) 親(qin) 切交流。
總書(shu) 記來到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沙柳河鎮果洛藏貢麻村。這個(ge) 村2017年依托牛羊養(yang) 殖業(ye) 等產(chan) 業(ye) 實現整村脫貧。村民們(men) 看到總書(shu) 記來了,熱情地湧到路邊,歡呼著向總書(shu) 記問好。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動情地說,我們(men) 都是一家人,我們(men) 都是兄弟姐妹。總書(shu) 記表示,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一個(ge) 民族也不能少。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大家隻有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手足相親(qin) 、守望相助,才能實現民族複興(xing) 的偉(wei) 大夢想,民族團結進步之花才能長盛不衰。
“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這些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這句話已經深深印在各族中華兒(er) 女心中。
“保護好‘中華水塔’”
青海是國家重要生態安全屏障。三江源是“中華水塔”,維係著中華民族水生態安全命脈。保護三江源始終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心中的“國之大者”。
2016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在青海代表團參加審議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一定要把三江源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搞好。總書(shu) 記要求,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保護好三江源,保護好“中華水塔”,確保“一江清水向東(dong) 流”。
當年4月,三江源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正式啟動。8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到青海考察期間,通過遠程視頻察看重要點位實時監測情況。
同昂賽瀾滄江大峽穀觀測點視頻連線時,基層幹部向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講述了兩(liang) 名牧民將受傷(shang) 的雪豹帶回家細心照料,最終放回棲息地的故事。總書(shu) 記詢問當地有多少隻雪豹,生態恢複情況怎樣,生態管護員力量配置情況如何,勉勵大家在國家政策支持下,齊心協力管護好湖泊、草原、河流、野生動物等生態資源。
2021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再次來到青海代表團。一名代表拿出兩(liang) 張照片,請總書(shu) 記觀看。
一張照片,是漫步在草叢(cong) 中的荒漠貓;另一張,則是行走在樹叢(cong) 中的雪豹。“以前很少見的珍稀物種,現在頻頻現身了。”這位代表講述了青海生態環境的變遷。
“這說明生態保護見效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凝視照片,頻頻點頭,“特別是大家的生態保護意識也增強了,看到了生態本身的經濟價(jia) 值。”
2023年2月21日,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昂賽鄉(xiang) 境內(nei) 的昂賽大峽穀內(nei) ,一隻雪豹準備向上攀爬。
在一係列措施推動下,青海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如今的三江源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中華水塔”堅固豐(feng) 沛,呈現出一幅山清水秀、萬(wan) 物爭(zheng) 榮的壯美畫卷。
“建設體(ti) 現本地特色的現代化經濟體(ti) 係”
實現資源環境協調永續,青海有著獨特優(you) 勢,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度重視。
青海的察爾汗鹽湖是我國最大的鹽湖,也是世界最著名的內(nei) 陸鹽湖之一。
2016年8月到青海考察,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第一站就來到察爾汗鹽湖。這裏的青海鹽湖工業(ye) 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個(ge) 老企業(ye) ,靠著探索循環經濟模式,“資源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再造了一個(ge) 鹽湖”。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沿棧道步行至鹽湖邊,察看現代化機械采鹽操作,了解鹽湖資源儲(chu) 備保護、開發利用等情況。“采鹽船是國產(chan) 的嗎?每天采鹵多少量?”“循環經濟動能采用清潔能源嗎?”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綜合利用鹽湖資源、推進產(chan) 業(ye) 技術升級等情況十分關(guan) 心。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鹽湖資源是青海的第一大資源,也是全國的戰略性資源,務必處理好資源開發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guan) 係。
2023年6月8日拍攝的位於(yu)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境內(nei) 的察爾汗鹽湖景色(無人機照片)。
在青藏高原,編織藏毯已有千年曆史,通過代代相傳(chuan) 、改進創新,既保留了傳(chuan) 統技藝,也煥發了新的風采。
2021年6月,習(xi) 近平來到位於(yu) 西寧市城中區的青海聖源地毯集團有限公司考察調研。
走到原料展櫃前,總書(shu) 記拿起黑色的犛牛毛、潔白的綿羊毛,用手指輕輕揉捏,“感覺確實不錯”。總書(shu) 記還詢問,“現在藏毯的市場需求怎麽(me) 樣?你們(men) 主要是銷往國內(nei) 還是國外?”
看到一名非遺傳(chuan) 承人正在手把手給身邊的徒弟教學,總書(shu) 記停下腳步交流了起來。
總書(shu) 記詢問,“你這個(ge) 手藝是祖傳(chuan) 的吧?第幾代了?”“編織這樣一幅藏毯需要多長時間?”總書(shu) 記勉勵他:“你這個(ge) 手藝很珍貴、很有意義(yi) ,一定要傳(chuan) 承弘揚好。”
2021年6月7日至9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青海考察。這是7日下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青海聖源地毯集團有限公司考察時,同企業(ye) 員工親(qin) 切交流。
“百聞不如一見啊。”麵對圍攏過來的企業(ye) 職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為(wei) 他們(men) “點讚”:“藏毯是我們(men) 藏族一個(ge) 很有特色的產(chan) 業(ye) ,你們(men) 企業(ye) 在這個(ge) 領域打出了品牌,很好地把傳(chuan) 統工藝和現代工藝結合在一起,契合了個(ge) 性化、多樣化的市場需求。”
在青海省西寧市聖源地毯集團有限公司生產(chan) 車間,操作工檢查毯麵、拔花刺(2023年2月4日攝)。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推動高質量發展,要善於(yu) 抓最具特色的產(chan) 業(ye) 、最具活力的企業(ye) ,以特色產(chan) 業(ye) 培育優(you) 質企業(ye) ,以企業(ye) 發展帶動產(chan) 業(ye) 提升。青海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大有可為(wei) ,也大有作為(wei) 。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始終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為(wei) 各民族謀幸福”
“真想邀請總書(shu) 記再來做客!”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冒雨考察新村建設工地的情景,讓班彥村的鄉(xiang) 親(qin) 們(men) 至今難忘。
海東(dong) 市互助縣是全國唯一的土族自治縣,自然景色雄奇秀美,但山大溝深交通不便。這個(ge) 縣的班彥村,100多戶人家零散分布在山梁溝坡間,長期喝窖水,種莊稼十年九旱。
這是2020年11月6日拍攝的班彥新村全貌(無人機照片)。
在精準扶貧戰略的推動下,祖祖輩輩固守在大山深處的班彥村實現易地搬遷,村民住進了山下的易地扶貧新村。
2016年8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冒著蒙蒙細雨,來到新村建設工地,踏著尚未完工的泥濘道路,走進村民呂有章的新家。
剛蓋的新房子裏連個(ge) 凳子都沒有,總書(shu) 記就站著跟老兩(liang) 口說話。總書(shu) 記把三間房和院子裏外走了一遍,看房子格局,摸著炕沿問冬天取暖,還看了院裏的自來水管。
來到村民呂有金家,總書(shu) 記同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翻看《扶貧手冊(ce) 》和《貧困戶精準管理手冊(ce) 》,還問了他們(men) 搬入新村後種地養(yang) 羊、外出務工、孩子上學等方麵的打算。
總書(shu) 記對一家人說,黨(dang) 和政府就是要特別關(guan) 心你們(men) 這樣的困難群眾(zhong) ,通過移民搬遷讓你們(men) 過上好日子。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2016年8月23日上午來到海東(dong) 市互助土族自治縣五十鎮班彥村,考察易地扶貧搬遷新村建設情況。
2021年3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參加青海代表團審議,代表向總書(shu) 記匯報:班彥村人均年收入已從(cong) 5年前的2600元提升到11419元。
如今,班彥村已初步形成光伏發電、特色養(yang) 殖、酩餾酒釀造、土族盤繡製作等“八項產(chan) 業(ye) ”,2023年村人均收入比兩(liang) 年前增加2711元。
2021年6月,在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前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再次來到青海。各族群眾(zhong) 樸實真摯地向總書(shu) 記表達深切的感激之情。
在西寧市城西區文匯路街道文亭巷社區,“歌之緣合唱團”正在排練獻禮“七一”的紅色歌曲。61歲的卓瑪才仁站在第一排領唱:“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
總書(shu) 記帶頭鼓起掌來:“《北京的金山上》這首歌唱出人民群眾(zhong) 特別是藏族同胞,對黨(dang) 、對祖國、對社會(hui) 主義(yi) 的熱愛,這個(ge) 歌在‘七一’的時候唱很有意義(yi) 。”
在果洛藏貢麻村,一位牧民對總書(shu) 記說,牧民生活好,全靠黨(dang) 的政策好,衷心感謝黨(dang) 、衷心感謝總書(shu) 記。
總書(shu) 記感慨地說:“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一百年了,我們(men) 這個(ge) 黨(dang) 能夠發展壯大起來不容易,奪取政權不容易,建設新中國不容易。為(wei) 什麽(me) 老百姓衷心擁護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因為(wei) 我們(men) 黨(dang) 始終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為(wei) 各民族謀幸福。”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