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其實就是在忙一件事,讓每一個(ge) 村民都過上好日子。我不會(hui) 忘記當初的承諾,一定擼起袖子,堅持不懈帶著大夥(huo) 兒(er) 幹實事、謀發展,不負大家的信任。”
淩晨,天際剛剛露出魚肚白,於(yu) 海河已經腳穿雨靴、手拿鐵鍬,行走在水稻田埂上。“老朱,你家這片地抓緊施撒返青肥,要不然容易泛黃。”
“於(yu) 書(shu) 記,我這地多人少,運肥料實在忙不過來。”村民朱秀傑犯了難。
“別急,一會(hui) 兒(er) 我開車幫你拉肥料,這節骨眼要是耽誤了時間,可是要影響收成的。”於(yu) 海河一邊安慰朱秀傑,一邊觀察著秧苗的長勢。
這裏是黑龍江省雞西市虎林市東(dong) 方紅鎮富先村,村裏兩(liang) 萬(wan) 多畝(mu) 地,主要是種水稻。眼下,成片的水稻剛剛插完秧,正是補秧追肥的關(guan) 鍵時期。
到地頭看農(nong) 情、跑企業(ye) 解難題、來村民家幫忙……作為(wei) 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於(yu) 海河每天的行程都滿滿當當。
“要想把村民的心聚攏到一起,黨(dang) 員得帶頭。”為(wei) 了改變村兩(liang) 委班子渙散的狀況,於(yu) 海河從(cong) 返鄉(xiang) 大學生、致富帶頭人中培養(yang) 後備力量3人,激活村幹部“源頭活水”。
針對農(nong) 村黨(dang) 員年齡大、流動快、理論學習(xi) 不足等情況,於(yu) 海河想了不少辦法:主動上門送學、開辦村級理論課堂、通過網絡分享心得、用村裏大喇叭宣講……
“我腿腳不好,以前參加黨(dang) 組織的活動不方便,於(yu) 書(shu) 記上任之後,經常來家裏串門,舉(ju) 辦活動時還專(zhuan) 門來接我,帶我去現場。我就喜歡聽於(yu) 書(shu) 記講黨(dang) 課,能學知識,又能聽政策,多好啊!”村裏的老黨(dang) 員金國祿年逾八旬,說起於(yu) 書(shu) 記講黨(dang) 課,他滿口讚譽。
農(nong) 村富不富,關(guan) 鍵看支部。支部強起來、帶好頭,富先村的變化正悄然發生。
殺菌、清洗、包裝、冷凍……在虎林市大山來深山產(chan) 品開發有限公司生產(chan) 車間內(nei) ,一盒盒包裝精致的山野菜加工完畢,整裝待發。
“目前我們(men) 已經開發了11種不同品類的山野菜產(chan) 品,產(chan) 品價(jia) 值大幅提升。”公司負責人程友東(dong) 拿起手邊的一盒山野菜向記者介紹,“比如這一盒刺嫩芽,半斤價(jia) 格能賣到25元。”
如今,企業(ye) 不僅(jin) 有多條山野菜加工生產(chan) 線,還開發了山野菜餃子、黏火燒等產(chan) 品,山野菜年加工能力突破200噸。
去年年初,於(yu) 海河找到村裏的黨(dang) 員程友東(dong) 。“你看咱村有這麽(me) 豐(feng) 富的野菜資源,因為(wei) 後續存儲(chu) 和加工能力跟不上,總賣不上好價(jia) 。要是幹個(ge) 山野菜加工項目,保準能賺錢。”在一次日常交流中,於(yu) 海河同程友東(dong) 分享了他的想法。
“過去隻知道埋頭種地,從(cong) 沒想過自己也能幹成別的。多虧(kui) 了於(yu) 書(shu) 記指導我,才能有現在的規模。”在於(yu) 海河的鼓勵下,程友東(dong) 推動公司大力發展山野菜加工,創造了效益,也帶動了當地村民就業(ye) 。
“他閑不下來,總想著為(wei) 村裏幹點什麽(me) ,帶著我們(men) 幹點啥,身上總有使不完的勁兒(er) 和‘金點子’。有了這些項目,農(nong) 閑時我們(men) 就在公司生產(chan) 車間裏打零工,不出家門就有一份還不錯的收入。”在大山來公司打零工的村民裴大偉(wei) 告訴記者,去年一個(ge) 冬天就收入1.4萬(wan) 元。
對於(yu) 村裏的變化,村民呂春香也有說不完的話:“這幾年,於(yu) 書(shu) 記把我們(men) 聚在一起,幫著搭台子、想主意、找出路。村裏人的精神麵貌也越來越好了。”
在於(yu) 海河的帶領下,富先村從(cong) 最初村集體(ti) 負債(zhai) 40多萬(wan) 元,到如今每年穩定增收,帶動200多戶村民就業(ye) ,實現人均年收入增長5000元以上。
“這些年其實就是在忙一件事,讓每一個(ge) 村民都過上好日子。我不會(hui) 忘記當初的承諾,一定擼起袖子,堅持不懈帶著大夥(huo) 兒(er) 幹實事、謀發展,不負大家的信任。”於(yu) 海河說。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