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黨員,我在崗位” | 曹立新:“用專業所學,為農業現代化作貢獻”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曹立新在柑橘種苗大棚裏做記錄。

  初夏午後,走進湖北省秭歸縣茅坪鎮建東(dong) 村的柑橘基地,熱氣撲麵而來,陽光透過大棚薄膜照在人的身上,仍然是火熱的。曹立新戴著草帽,腋窩夾著剪枝剪刀,認真觀察著柑橘種苗,隨後便在手中的工作本上記錄下這些種苗的生長情況:羅浮金柑,已有紅蜘蛛危險,目前無柑橘鳳蝶、玉帶鳳蝶危險……

  曹立新是秭歸縣柑橘良種繁育中心主任,2012年從(cong) 華中農(nong) 業(ye) 大學碩士畢業(ye) 後,一頭紮進秭歸大山的柑橘園。“我的父母都是農(nong) 民,我從(cong) 小就對農(nong) 業(ye) 感興(xing) 趣,高考填誌願時,首選的就是農(nong) 學相關(guan) 學校和專(zhuan) 業(ye) 。”曹立新說,“大學期間光榮入黨(dang) ,進一步激發了我的使命感——用專(zhuan) 業(ye) 所學,為(wei) 農(nong) 業(ye) 現代化作貢獻。”

  曹立新到秭歸縣報到的第二天,就帶著行李前往深山的柑橘種苗繁育基地工作,跟著老師傅學習(xi) 培育各類柑橘種苗,這一幹就是6年。“雖然我是大學生,在學校學了不少專(zhuan) 業(ye) 知識,但是老師傅常年深耕田野,有豐(feng) 富的實踐經驗。遇到問題了,我就向這些‘土專(zhuan) 家’請教,以便開出‘好方子’。”曹立新說完,就往基地深處走去。

  在農(nong) 田裏與(yu) 柑橘打交道10多年,曹立新對大多數柑橘已了如指掌,很多時候隻需看一眼,就能知曉柑橘的生長情況。曹立新指著基地裏的柑橘種苗繼續說:“它們(men) 就像我的孩子,在肥水、越冬等方麵,都需要精細化管理。”

  臨(lin) 近下午兩(liang) 點,天氣越來越熱,豆大的汗水不停地從(cong) 曹立新的臉上直往下落。記錄完種苗的生長情況後,曹立新又拿起剪枝剪刀,嫻熟地找到種苗上需要修剪的枝條,伴隨著“嚓嚓嚓”的聲響,許多種苗已被修剪完畢。

曹立新(右)在柑橘基地裏給農(nong) 民做技術指導。

  眼裏看到的是種苗,心裏想著的是群眾(zhong) 。曹立新說:“為(wei) 公益、為(wei) 人民,通過我們(men) 的工作讓橘農(nong) 的利益最大化、損失最小化,潛心鑽研、久久為(wei) 功,這是我對自己職責使命的理解,也是對共產(chan) 黨(dang) 員這個(ge) 身份的自覺認知。”

  日常工作中,曹立新經常收到橘農(nong) 的各種谘詢電話和信息。根據他們(men) 發來的照片和描述,如果是他了解的病蟲害,他就會(hui) 第一時間在線上給出解決(jue) 方案。對於(yu) 一些緊急或者罕見的柑橘病蟲害,他就直接開車到田裏,和橘農(nong) 共同找出病因。

  除了繁育柑橘種苗,曹立新也會(hui) 努力尋找一些本地的柑橘良種,進而培育出特有的柑橘品種,拓寬市場,增加農(nong) 民收入。為(wei) 了找到這些新品種,他走遍了秭歸縣的每一個(ge) 村落、每一片柑橘園,在大山裏經常一待就是幾天。

  2017年,曹立新和團隊在秭歸縣歸州鎮向家店村發現了一種棕色果皮的臍橙。曹立新和專(zhuan) 家將新發現的橙子命名為(wei) “宗橙”。宗橙也成為(wei) 秭歸縣一個(ge) 獨具特色的地方標誌性產(chan) 品。“這個(ge) 品種的橙子經濟價(jia) 值很高,我們(men) 下一步將解決(jue) 它落果多、果實小、色差大等問題,爭(zheng) 取推廣給更多的橘農(nong) 種植。”曹立新說。

  長年在外做研究,風吹日曬,曹立新看起來比同齡人顯大,但每每看到黃燦燦的柑橘掛滿枝頭,看到橘農(nong) 豐(feng) 收的喜悅,他總會(hui) 說:“我是一名共產(chan) 黨(dang) 員,是農(nong) 民的孩子,為(wei) 農(nong) 民做事再苦再累也心甘。”

發布時間:2024年05月28日 07:16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許建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