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部狀態新觀察·基層減負進行時】河南鄭州新密市嚴控幹部借調、推動幹部下沉,夯實基層治理隊伍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編者按: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持續深化整治形式主義(yi) 為(wei) 基層減負,為(wei) 基層幹部幹事創業(ye) 營造良好環境。

  為(wei) 基層減負就是為(wei) 治理賦能、為(wei) 實幹撐腰。近年來,河南鄭州新密市嚴(yan) 控幹部借調,列明權責清單,理順辦事流程,調動編製和幹部資源下沉,進一步夯實了基層治理隊伍。記者近日探訪新密市新華路街道,以一個(ge) 街道的幹事創業(ye) 之變,呈現當地為(wei) 基層減負賦能的探索。

  忙完案頭事務後,民警趙璐佳又出去巡街了。街邊轉轉、小區走走,不少人會(hui) 和她打招呼。趙璐佳曾經是河南鄭州新密市公安局政治處幹部。當地夯實基層力量,選派人員到社區工作,趙璐佳申請下沉基層,成為(wei) 新華路街道東(dong) 城半島社區的一名社區民警。

  拿上尺,測量村民房屋的尺寸……這幾天,新華路街道辦工作人員王恒偉(wei) 忙得腳不沾地。他3年前被借調到新密市某專(zhuan) 項工作辦公室,今年1月,市裏出台嚴(yan) 控借調的新規,他又重新回到街道辦,幹起了熟悉的工作。

  嚴(yan) 控幹部借調、推動幹部下沉,是新密市為(wei) 基層減負賦能的一個(ge) 縮影。新密市還通過嚴(yan) 格限製攤派任務、明確各單位權責等舉(ju) 措,讓基層幹部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服務群眾(zhong) 。

  嚴(yan) 控借調人員,將編製、人力等資源更多向基層傾(qing) 斜

  半個(ge) 多小時,趙璐佳已基本在轄區轉了一遍,她說:“以前社區民警少,光處理接警問題就忙不過來。現在願意來基層的人員多了,我們(men) 力量強了,有了更多時間跑一線。”

  願意來基層的人員多了,是因為(wei) 現在市裏將編製、待遇等資源更多地向基層傾(qing) 斜。過去,一些街道、鄉(xiang) 鎮幹部隊伍更新緩慢、人員結構老化,“哪個(ge) 事急幹哪個(ge) 、上級催哪個(ge) 就幹哪個(ge) ”的情況不在少數。為(wei) 破解縣域編製資源配置不合理問題,河南推動實行“減縣補鄉(xiang) ”改革,按照分期分批的原則,逐步將人員下沉到基層。

  落實情況如何?近年來,新密市縮減市直單位編製,向鄉(xiang) 鎮和街道辦下沉事業(ye) 編製642名,增幅達到65.8%。例如,曲梁鎮下沉編製78名、超化鎮下沉編製58名、來集鎮下沉編製56名……其中,有的鄉(xiang) 鎮街道還結合實際,增設2個(ge) 副科級事業(ye) 領導崗位。“2024年,新一輪街道管理體(ti) 製改革正在進行,人員編製還將繼續傾(qing) 斜。”新密市委編辦工作人員閆銳鋒說。

  在編製下沉的同時,新密市還選派市直單位35歲以下年輕幹部進網格曆練,選出240名年輕市直幹部,下派到街道、社區工作。

  趙璐佳在這一契機下來到了東(dong) 城半島社區。到社區工作前,她曾一度擔心:“會(hui) 不會(hui) 存在人手依舊不夠的情況?”到崗後,她便沒了這個(ge) 顧慮。和趙璐佳一起巡街的,還有一名輔警、一名社區誌願者。他們(men) 相互配合,許多小問題當場就解決(jue) 了。“前段時間,我們(men) 發現小區停車難、矛盾多。我們(men) 牽頭調研,社區力量配合,最終拿出了一套各方都滿意的解決(jue) 方案。最近,停車引發的接警事件大幅度減少。”趙璐佳說。

  增加基層編製的同時,新密市還嚴(yan) 格規範機關(guan) 事業(ye) 單位人員借調工作。19名從(cong) 基層單位被借調的工作人員陸續回到原單位,王恒偉(wei) 就是其中之一。

  夯實社區力量,把網格員和社區工作者待遇落實到位

  “最近我可真沒閑著!”談起自己的工作,新華路街道的社工呂麗(li) 娟掰著指頭數起來,“前段時間,我領著社區的孩子們(men) 做兒(er) 童手繪;這兩(liang) 天,我正協調高齡老人就近就餐的問題。”

  河南省出台“加強全省城市社區工作者職業(ye) 體(ti) 係建設”指導意見,建議社區工作者原則上按照每萬(wan) 城鎮常住人口不少於(yu) 18人的標準配置。36歲的呂麗(li) 娟參加新密市組織的統一招考,成了一名專(zhuan) 職社工。“呂麗(li) 娟等幾名社工來到社區,開展了社會(hui) 救助、兒(er) 童關(guan) 愛、養(yang) 老服務等5大領域29項社會(hui) 服務,可給我們(men) 幫了忙。”東(dong) 城半島社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韓蕊說。

  在鄭州,不斷被夯實的社區力量,除了社工,還有網格員。鄭州市推進黨(dang) 建引領網格化治理工作,按照“規模適度、便民利民”的原則,在全市劃分了107158個(ge) 微網格,並配齊網格員力量,將更多力量匯聚到基層。

  走進新華路街道,街道黨(dang) 工委副書(shu) 記、辦事處主任陳軍(jun) 展示了一張表格,向記者詳細介紹街道網格力量的構成:“一級網格長由街道黨(dang) 政正職擔任;二級網格長由社區黨(dang) 組織書(shu) 記擔任,成員包括包村幹部、網格民警、社區醫生以及勞動監察、市場監管等力量;三級網格長由居民小組長擔任,成員包括社工、聯戶代表等8類人員。”

  鄭春榮,新密市中醫院退休護士長,現在是東(dong) 城半島社區的一名網格長。平日裏,鄭春榮經常戴著黨(dang) 員徽章、穿著馬甲,上門為(wei) 轄區居民體(ti) 檢、送藥。“鄭老師水平高、威信高,把她請過來當網格長,我們(men) 省了很多心,居民得了實惠!”韓蕊說。

  提供網格員工作補貼、獎勵性績效工資總量向鄉(xiang) 鎮傾(qing) 斜,對於(yu) 下沉到基層的力量,鄭州市給予了更多關(guan) 愛與(yu) 切實保障。今年1月,在鄭州市黨(dang) 建引領網格化治理工作觀摩推進會(hui) 上,鄭州市委主要負責同誌說:“要全麵落實網格員和社區工作者待遇,持續開展優(you) 秀網格員評選。今年從(cong) 全市優(you) 秀網格員中再招聘一批鄉(xiang) 鎮街道事業(ye) 單位工作人員,確保網格員在待遇上有保障、發展上有盼頭。”

  減少攤派任務,把治理中的主要責任和配合責任分清楚

  基層力量多了,但不屬於(yu) 基層的工作還是被攤派過來,怎麽(me) 辦?“實話說,如果真是如此,我們(men) 也不敢不接。”采訪中,好幾位基層幹部表示。

  為(wei) 基層減負,得管好“攤派之手”、厘清職責邊界。在新華路街道東(dong) 城半島社區,戰鼓山街東(dong) 頭的一條路上堆了許多建築廢材,影響居民出行。網格員劉玉合發現後,便拍下照片,上傳(chuan) 至城市綜合運行平台。按職責劃定,清理這片建築廢材應由市城管局負責,但有時候上級部門可能會(hui) 派單給社區去處理。“這次我們(men) 並沒有接到這樣的通知。”陳軍(jun) 說。

  為(wei) 何?新密市城市綜合運行平台從(cong) 源頭厘清了各單位職責邊界。城運平台對事件進行分析後,確定主要責任是城市管理局,平台通過“智能派轉”係統,直接將任務派單給市城管局。市城管局接單後,隨即組織人員力量處置,很快完成垃圾清理、周邊綠化等工作。

  “編號45,負責做好農(nong) 民消費權益保護工作;編號47,配合做好發展基本便民商業(ye) 服務”……在新密市城運中心,記者見到了城運平台派單係統所遵循的新密市鄉(xiang) 鎮職責清單,發現每個(ge) 事項內(nei) 容清晰明了,不僅(jin) 有職責劃分的介紹,還附上了法律和政策依據。

  “我們(men) 在2022年組織了22個(ge) 相關(guan) 市直部門成立清單製定小組,梳理出職責清單163項、‘屬地管理’事項主要責任和配合責任清單96項,明晰了基層的工作內(nei) 容、厘清了職責邊界。”閆銳鋒說。

  “這份清單厘清了職責邊界,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攤派任務的情況。”新密市城運中心主任晁洪濤進一步介紹,目前,城運平台已形成“問題及時發現、任務智能分派、信息直達基層、結果跟蹤反饋”的工作閉環。在“任務智能分派”環節,就會(hui) 依照事權清單智能派單,同時還會(hui) 通過“結果跟蹤反饋”環節,不給基層亂(luan) 加任務。

  幹部感言

  近年來,新密市從(cong) 人員配置、財物保障等方麵持續發力,改進治理方式,為(wei) 基層減負賦能。在保障基層治理力量上,我們(men) 通過實施年輕幹部“雙百雙促”工程、人員編製“減縣補鄉(xiang) ”、規範鄉(xiang) 鎮人員借調、選派村(社區)網格員等係列措施,推動各類資源向基層傾(qing) 斜,不斷優(you) 化基層治理隊伍,有效破解基層“人少事多”的治理難題。

——新密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秦召玉

  隨著編製下沉街道、資源下沉一線,整個(ge) 街道的工作氛圍、幹事麵貌有了明顯改觀。既“有人幹事”,更“有權辦事”。市級層麵通過製定街道責任清單、規範基層考核方式、加強工作激勵保障,能夠讓基層幹部真正靜下心、沉下身為(wei) 群眾(zhong) 解難題、辦實事。

——新密市新華路街道黨(dang) 工委書(shu) 記路廣

《幹部狀態新觀察》專(zhuan) 欄

《幹部狀態新觀察》專(zhuan) 欄

發布時間:2024年05月27日 07:32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田延華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