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基層工作千頭萬(wan) 緒,如何讓街道社區聚焦服務群眾(zhong) 的主責主業(ye) ,怎樣完善流程、配強力量,解決(jue) 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的問題?青海省西寧市建立“有訴必應馬上辦”和“首接負責”機製,選派職能部門人員下沉街道進行協助,壓實職能部門責任,減少將事項一味推給基層,切實減輕基層負擔。
在青海省西寧市城中區飲馬街街道,某企業(ye) 家屬樓老舊小區旁的空地此前被設為(wei) 收費停車場,居民頗為(wei) 不滿。“居民要求在這個(ge) 停車場免費停車,理由是上個(ge) 世紀七八十年代這塊空地產(chan) 權屬於(yu) 這家企業(ye) ,但由於(yu) 規劃調整,我們(men) 社區無法核實。”飲馬街街道東(dong) 大街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師珂說。
師珂等社區工作人員數次前往溝通,均被該收費停車場運營方告知“找上級部門來和我們(men) 說”。
基層社區遇到“力不能及”的事,並不少見。師珂說:“有的問題僅(jin) 靠社區的力量無法解決(jue) ,導致久拖不決(jue) ,群眾(zhong) 投訴不斷。”去年以來,西寧市不斷推動部門“駐格”“巡格”,建立“有訴必應馬上辦”機製,精準壓實部門責任,街道社區權不對責、負擔過重的情況正得到緩解。
選派職能部門人員常駐或定期下沉街道協助工作,部門的事情交給部門辦
過去,東(dong) 大街社區和大多數城市社區一樣,承擔了過多事務,既沒有權限解決(jue) 問題,又占用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影響了社區正常的服務工作。
這樣的情況從(cong) 去年起開始緩解。西寧完善“街道吹哨、部門報到”的四級網格長管理體(ti) 係,明確了網格員向上反饋的14項工作內(nei) 容,規定了“吹哨—響應—處置—協助督促”等辦法,通過指揮中心調度、向上反饋調度處理等辦事流程,建立街道社區職責清單,部門的事情交給部門辦,減輕了基層“權不對責”的負擔。
在東(dong) 大街社區解決(jue) 收費停車場問題過程中,這一機製的優(you) 勢得以有效發揮。“在街道反饋後,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工作人員積極幫助對接,經調取多年數據,明晰了該地塊邊界及產(chan) 權歸屬情況。”師珂坦言,有了部門幫助,社區輕鬆了不少。
在此基礎上,街道啟動網格長協商議事程序,將停車場運營公司、網格員、社區居民代表和駐格人員召集到一起研究停車問題。多方調查顯示,多年前,這塊地屬於(yu) 該企業(ye) ,但後來隨著企業(ye) 改製,地塊歸屬發生了改變。考慮到曆史淵源、實際居住等情況,最終停車場運營公司同意為(wei) 小區居民辦理優(you) 惠停車月卡。
為(wei) 夯實基層服務力量,城中區建立了常態性“報到”機製。“除了專(zhuan) 、兼職網格員,城中區推出‘駐格人員、巡格人員’相關(guan) 辦法,17名區級職能部門的人員常駐、定期下沉街道辦事處。”飲馬街街道黨(dang) 工委書(shu) 記周倩說,“他們(men) 的到來,為(wei) 基層充實了力量,為(wei) 群眾(zhong) 提供了更多方便。”
在東(dong) 大街社區,記者走進服務大廳,便看到一樓基本民生服務醫療、就業(ye) 等服務窗口,駐格工作人員李海梅正耐心地教群眾(zhong) 用手機申請補繳養(yang) 老保險。師珂說:“以前,一些事項社區辦不好,群眾(zhong) 還得再跑到政務大廳或辦事機構。現在駐格、巡格人員來了後,專(zhuan) 業(ye) 的人辦專(zhuan) 業(ye) 的事,能讓社區人員騰出手來專(zhuan) 注做好社區事務。”
在城中區,城管、市政、林草等19個(ge) 部門、228名工作人員下沉網格,他們(men) 與(yu) 網格員、網格長一道,讓基層治理的毛細血管更順暢,也在一定程度上幫基層幹部和群眾(zhong) 從(cong) “折返跑”中解放出來。
完善派單、接單、考評等機製,讓“吹哨報到”更高效
解決(jue) “小馬拉大車”問題,不能僅(jin) 靠“部門報到”。西寧市政務服務監管局局長王衛平介紹,如果僅(jin) 按照縣級的“街道吹哨、部門報到”執行,由於(yu) 獎懲措施不完善、缺乏提級監督,即便“吹了哨”,“報到”的質效不能完全保證,到頭來,還得基層去負責。
前年開始,西寧市鳳凰山路周邊的住戶就集體(ti) 向南山西社區反映停車難的問題。但在社區反饋後,交警、城管部門雖分別“報到”,卻始終沒有形成統一規劃停車位的意見。今年1月,住戶通過“有訴必應馬上辦”市級政務服務熱線及小程序再次反映該問題,在“七天辦結”的製度約束下,相關(guan) 部門人員再次實地查看,新設臨(lin) 時停車點位27個(ge) ,有效解決(jue) 了該區域的停車難題。
去年年底,在總結“街道吹哨、部門報到”機製基礎上,西寧出台開展黨(dang) 建引領“有訴必應馬上辦”機製創新工作方案、“有訴必應馬上辦”考評實施辦法等多個(ge) 文件,暢通“接、派、辦、督、評、報、宣”七個(ge) 環節,完善了三級派單、接單、考評等機製,發展為(wei) “街道吹哨、部門報到、有訴即辦”的基層服務模式。
現在,群眾(zhong) 可以通過互聯網、12315熱線、媒體(ti) 渠道反映問題,這些問題被統一歸口到西寧市的訴求受理一體(ti) 化管理平台,平台根據反映的不同問題,精準派單到相對應的職能部門、街道、企事業(ye) 單位,並根據問題複雜程度,分4個(ge) 時間節點對該問題辦結情況進行督辦。每月,西寧市會(hui) 根據響應率、解決(jue) 率和滿意率等進行考評,推動相關(guan) 單位提高響應速度、杜絕下放攤派問題。
明確事項分類和職責,確定辦理部門“首接負責”,不把責任一味推到基層
“目前,我們(men) 將全市非緊急、非警務類19條熱線合並,打通了‘西寧12315’網絡平台、市民通、網信辦網絡受理舉(ju) 報平台、西寧晚報等多個(ge) 訴求接收渠道,進行‘大分類派單’。”在西寧市政務服務大廳的“12315”工作平台,班長張文靜的顯示屏上,受理數、辦結數等實時數據不斷跳動,訴求類型統計、熱點問題分析等業(ye) 務板塊劃分清晰、一目了然。目前,接線員隊伍已擴充到90路,是此前的3倍。
“派單”,是這裏的關(guan) 鍵詞。“我們(men) 完善了兩(liang) 個(ge) 製度規定,一是明確事項分類和職責目錄,直接精準派到相關(guan) 單位;二是確定辦理部門‘首接負責’。”西寧市政務服務監管局副局長高照華介紹,他們(men) 將派單事項從(cong) 原來的935項細化為(wei) 現在的2193項,“為(wei) 了減輕基層‘小馬拉大車’的負擔,從(cong) 一開始就明確市、縣、工業(ye) 園區、企事業(ye) 單位權責範圍的各種事項,根據職責分級受理,首接單位原則上不能‘退單’,不把責任一味推到基層,讓村、社區不合理兜底的情況。”
今年年初,城中區接到市級平台派單,群眾(zhong) 在市政服務熱線反映“新城大道某餐飲店油煙汙染嚴(yan) 重,且未安裝正規煙道,嚴(yan) 重影響小區美觀”的問題。城中區將此單轉派到城中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該局以“油煙汙染不屬於(yu) 職責範圍”為(wei) 由拒絕受理;在生態環境部門確認油煙淨化設施齊全後,又認為(wei) 這是“街辦和社區就能解決(jue) 的事情”。事情最後雖得到解決(jue) ,但城中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因“首接責任製”落實不力被通報批評。
“我們(men) 將繼續優(you) 化問題發現、考核評價(jia) 、結果運用等製度機製,動態更新部門權責清單,針對責任主體(ti) 模糊、職權交叉的事項,完善會(hui) 商製度,切實督促各部門單位將職責盡到位,為(wei) 基層減負。”青海省委常委、西寧市委書(shu) 記王衛東(dong) 說。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