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在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中,一些地方的村莊人口規模小、分布分散,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有待加強。山東(dong) 省淄博市淄川區夯實農(nong) 村基層黨(dang) 組織建設,加強各村黨(dang) 組織之間的聯係交流,強村幫弱村、黨(dang) 員帶群眾(zhong) ,充分調動群眾(zhong) 的積極性,激活發展內(nei) 生動力。
抄起鐵鍁,弓腰鏟土,踩實土壤,提桶澆水……一會(hui) 兒(er) 工夫,一株海棠就栽好了。這幾天,山東(dong) 省淄博市淄川區寨裏鎮鄒家村組織黨(dang) 員、群眾(zhong) 栽培綠植,美化村莊環境。
“今天的誌願活動,村裏黨(dang) 員都來了。”村民宗秀霞講起村莊的變化,“這兒(er) 原來是一片垃圾場,現在建起公園,生活環境好多了。”
淄川區是老工業(ye) 區,城鄉(xiang) 發展較不平衡,村莊“多散小弱”問題由來已久。近年來,淄川區以黨(dang) 建引領鄉(xiang) 村治理,發揮基層黨(dang) 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dang) 員先鋒模範作用,把群眾(zhong) 凝聚在黨(dang) 組織周圍,集聚到項目上,加快構建村村有項目、集體(ti) 有收入、支部有力量的發展新格局。
強村幫弱村,凝心聚力結對幫帶
鄒家村占地2535畝(mu) ,人口1843人,村莊本身底子不錯。但前些年,村黨(dang) 支部作風鬆散、戰鬥力差,村集體(ti) 經濟不強。“過去,村子道路破損、管道漏水,一直沒人管。”宗秀霞說。
2021年,淄川區開展城鄉(xiang) 基層組織建設三年攻堅行動,在全區範圍內(nei) 劃定23個(ge) 村黨(dang) 組織加強整治,對村兩(liang) 委幹部履職進行評估。淄川區委組織部相關(guan) 負責人說:“我們(men) 及時對不能勝任的村黨(dang) 組織書(shu) 記動態調整,為(wei) 軟弱渙散村選優(you) 配強村幹部。”
2021年,鄒家村新一屆村兩(liang) 委班子上任,在外創業(ye) 的焦政源回村擔任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村兩(liang) 委班子成員平均年齡下降7歲,村幹部結構得到優(you) 化。麵對曆史遺留問題及矛盾糾紛,鄒家村從(cong) 規範村兩(liang) 委班子議事規則和決(jue) 策程序做起,從(cong) 加強黨(dang) 員管理抓起,村黨(dang) 總支嚴(yan) 格落實“三會(hui) 一課”等製度,引導黨(dang) 員參與(yu) 村莊治理。鄒家村黨(dang) 總支整合資金500餘(yu) 萬(wan) 元,領辦成立農(nong) 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盤活土地12畝(mu) ,實現增收80萬(wan) 元。
午後,走進淄川區嶺子鎮宋家莊村俊嶺農(nong) 業(ye) 合作社種植大棚,上店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王發鵬正組織村民為(wei) 藤蔓上的西紅柿施肥。上店村人口較少,共有村民236人,經濟基礎薄弱,長期以來缺少產(chan) 業(ye) 支撐。經濟薄弱村在嶺子鎮還有不少,上店村、林峪村等6個(ge) 村,村集體(ti) 收入常年不足10萬(wan) 元。“村子資源有限,產(chan) 業(ye) 難以落地,我們(men) 急需有人幫一把。”此前,王發鵬一度十分焦急。
淄川區在全區範圍內(nei) 試點強村帶動弱村發展模式,上店村等6個(ge) 村入選第一批試點,項目落地前,大家圍攏在一塊,共同為(wei) 村莊未來發展出主意、想辦法。“我們(men) 村麵積小,產(chan) 業(ye) 難以立足”“村裏勞動力不太夠”……想法是好,現實困難又讓大家夥(huo) 心有顧慮。
“我們(men) 村黨(dang) 委先作表率。”宋家莊村黨(dang) 委書(shu) 記賈木海提出自己的想法。宋家莊村耕地多,村莊底子厚、實力強。由宋家莊村提供種植大棚,免費培訓技術,幫助經濟薄弱村發展產(chan) 業(ye) 、增加收入。“去年大棚產(chan) 量超4萬(wan) 斤,村集體(ti) 增收超過10萬(wan) 元。”村集體(ti) 有了穩定收入,王發鵬信心十足。
“我們(men) 將繼續引導組織規模較大、經濟基礎強的村莊與(yu) 規模較小、資源稟賦較弱的村莊‘一對一’結對幫帶,及時進行資源整合、需求匹配,輻射帶動村集體(ti) 經濟均衡發展。”淄川區委組織部部長、統戰部部長劉鴻智說。
黨(dang) 建解難題,統一謀劃共同發展
迎著朝陽,跨上電動自行車,淄川區羅村鎮泉子村村民楊紅玉趕往村邊的羊肚菌大棚。“每天有100元收入,一個(ge) 月能賺2000多元。”走進大棚,楊紅玉邁過田壟,俯身開始忙活。
“多虧(kui) 了聯村黨(dang) 委,幫助我們(men) 發展羊肚菌種植項目,銷路很好。”泉子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陳永飛說。羅村鎮一共有23個(ge) 建製村,村莊分散,發展不均衡。為(wei) 打破村莊“多”和“散”的發展瓶頸,去年以來,根據發展情況、地理位置等因素,羅村鎮將23個(ge) 建製村劃分為(wei) 4個(ge) 區域,成立聯村黨(dang) 委,每個(ge) 聯村黨(dang) 委設書(shu) 記1名、副書(shu) 記1名。
羅村鎮的各聯村黨(dang) 委統籌考慮各村基礎條件、產(chan) 業(ye) 優(you) 勢、資源稟賦等因素,統一謀劃總體(ti) 發展方向、產(chan) 業(ye) 整體(ti) 布局和具體(ti) 項目安排。通過定期召開工作例會(hui) 等形式,加強黨(dang) 建交流,共謀發展出路。
製度落實起來並不簡單。在第一次工作例會(hui) 上,陳永飛說:“村子間的路尚且坑坑窪窪,村民來往都不方便,怎麽(me) 一起發展產(chan) 業(ye) ?”“我們(men) 村集體(ti) 經濟強些,我們(men) 把村莊交界處的路修好。”道口村黨(dang) 委書(shu) 記劉廷釗一口答應下來。
隨後,道口村出資對相鄰村莊交界處的土路進行集中硬化整修,又安裝節能路燈,方便村民往來。隨著村民間的來往頻繁便捷,幾個(ge) 村子之間的凝聚力越來越強。
此後,這幾個(ge) 村經過多次外出學習(xi) 考察後,選擇引進羊肚菌種植項目。最終決(jue) 定按照自願的原則,從(cong) 7個(ge) 村子的實際出發發展項目:先由道口村、泉子村、演禮村3個(ge) 相鄰村盤活閑置土地40餘(yu) 畝(mu) ,共同投資300萬(wan) 元發展羊肚菌種植項目,同時為(wei) 肖家村等其他4個(ge) 村莊村民提供就業(ye) 機會(hui) 和免費培訓。實現預期收益之後,再整合其他4個(ge) 村莊的土地資源建設烘幹加工車間,打造羊肚菌生產(chan) 加工基地,提高整體(ti) 收益。
“因為(wei) 村莊多且分布散,不容易形成規模經營和發展合力。我們(men) 推動基層黨(dang) 組織加強交流,形成多村聯合發展、共同創業(ye) 致富的模式,由‘各自為(wei) 戰’向‘抱團發展’轉變。”羅村鎮黨(dang) 委書(shu) 記蔣濤說。
截至目前,淄川區因地製宜組建一批跨村聯建黨(dang) 組織,謀劃成立聯村黨(dang) 組織78個(ge) ,覆蓋297個(ge) 建製村、戶籍人口28.16萬(wan) 人、黨(dang) 員1.2萬(wan) 人。
黨(dang) 員帶群眾(zhong) ,盤活資源增收致富
晨光微露,淄川區雙楊鎮月莊村食品加工廠已是一片忙碌。月莊村村民高華掀開最頂層的籠屜,熱氣騰騰的饅頭新鮮出爐。“村裏辦食品加工廠後,我回村工作,每月收入3000元左右。”高華說。
過去,月莊村集體(ti) 經濟主要依靠建材產(chan) 業(ye) 。近幾年,隨著產(chan) 業(ye) 轉型,不少傳(chuan) 統建材企業(ye) 搬離村子。“村裏閑置的土地、廠房和設備多了起來,我們(men) 自己興(xing) 辦企業(ye) 、發展產(chan) 業(ye) 。”月莊村黨(dang) 委書(shu) 記高名生介紹,村兩(liang) 委決(jue) 定盤活閑置資源,帶動村民增收。月莊村對村內(nei) 閑置的土地、廠房、設備等資源進行歸檔統計,摸清家底。
月莊村有生產(chan) 麵食的傳(chuan) 統,村兩(liang) 委決(jue) 定建設食品加工廠,由村裏成立的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管理運營。最終,該村選定一處閑置建設用地用來建廠。高名生帶著黨(dang) 員們(men) 清理這塊地上的雜草,清運垃圾,村民也紛紛加入清理工作。在月莊村黨(dang) 員、群眾(zhong) 的努力下,食品加工廠順利建成。
可食品加工廠投產(chan) 之初,銷量始終不見起色,村民們(men) 有些擔心。“困難時刻,咱黨(dang) 員得發揮作用。”高名生把村裏的黨(dang) 員召集起來商議。“黨(dang) 員劃分成幾個(ge) 銷售小組,分好片區,走出去推銷我們(men) 的產(chan) 品。”高名生的提議得到大家一致認同。在村裏黨(dang) 員的共同努力下,產(chan) 品銷路漸漸打開。
“雙楊鎮黨(dang) 委鼓勵黨(dang) 員‘亮身份、作表率、樹形象’,讓黨(dang) 員在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中爭(zheng) 當先鋒,帶領群眾(zhong) 共同發展,推動村集體(ti) 經濟不斷壯大。”雙楊鎮黨(dang) 委書(shu) 記楊建介紹,黨(dang) 員帶頭幹、群眾(zhong) 齊上陣,村集體(ti) 與(yu) 群眾(zhong) 走出一條“雙贏共富”的發展路子。
“我們(men) 充分發揮基層黨(dang) 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有力解決(jue) 農(nong) 村發展難題,有效增加農(nong) 村集體(ti) 收入,激活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內(nei) 生動力。”淄川區委主要負責人說,“下一步,淄川區將繼續因地製宜、多點突破,把務實管用的機製落實好、鞏固好,充分調動群眾(zhong) 的積極性和參與(yu) 度,匯聚起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合力。”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