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關(guan) 係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2019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ti) 學習(xi) 時提出“深化金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在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站在曆史和時代的高度,係統闡釋了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基本要義(yi) 和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ti) 係的主要內(nei) 涵,以宏大的戰略視野和深刻的曆史洞察,為(wei) 金融工作舉(ju) 旗定向、謀篇布局。堅持深化金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是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八個(ge) 堅持”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前和今後一個(ge) 時期做好金融工作的“主線”。深入學習(xi) 《習(xi) 近平關(guan) 於(yu) 金融工作論述摘編》,準確理解和科學把握深化金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內(nei) 涵和要求,對於(yu) 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金融強國意義(yi) 重大。
深化金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必須強化財政與(yu) 金融政策的協調配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加強協同配合,增強政策舉(ju) 措的靈活性、協調性、配套性,努力取得最大政策效應。”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在實施宏觀調控、推進金融治理、深化金融改革、維護金融穩定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協同配合的財政金融政策是提升金融供給質量的強大動力。宏觀取向上,當前積極的財政政策要與(yu) 穩健的貨幣政策協調,打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的“組合拳”,在擴投資、促消費、穩出口等方麵形成合力。中觀機製上,要加強財政與(yu) 貨幣政策、金融改革的協調配合,完善基礎貨幣投放和貨幣供應調控機製,支持在央行公開市場操作中逐步增加國債(zhai) 買(mai) 賣,充實貨幣政策工具箱。研究擴大政府債(zhai) 券櫃台銷售品種和規模。完善境外主權債(zhai) 券發行長效機製。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暢通利率傳(chuan) 導機製,更好發揮國債(zhai) 收益率曲線定價(jia) 基準作用,提升資金配置效率。健全權責一致、激勵約束相容的風險處置責任機製,牢牢守住不發生係統性風險底線。微觀管理上,統籌運用政策性金融、貼息獎補、融資擔保等政策工具,支持和撬動更多資金精準服務經濟社會(hui) 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深化金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必須加強國有金融資本管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完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落實國有金融資本出資人管理責任,優(you) 化考核評價(jia) 。”我國金融體(ti) 係的重要特征和優(you) 勢是國有金融機構占主體(ti) 。近年來,在黨(dang) 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財政部門科學履行國有金融資本出資人職責,推動國有金融企業(ye) 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取得紮實進展。國有金融資本是推進國家現代化、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的重要保障。要繼續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加快推進國有金融資本集中統一管理,不斷夯實以管資本為(wei) 主的管理製度體(ti) 係。推動盡快出台國有金融資本管理條例。動態完善分行業(ye) 的國有金融企業(ye) 績效評價(jia) 體(ti) 係。建立健全國有金融企業(ye) 資本補充和動態調整機製。引導國有金融企業(ye) 壓縮內(nei) 部法人層級。強化對國有金融企業(ye) 資產(chan) 交易、產(chan) 權流轉和境外投資的監管。健全國有金融企業(ye) 薪酬管理製度,進一步加強財政財務監管,修訂完善金融企業(ye) 財務規則。
深化金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必須建立健全結構合理的金融市場體(ti) 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適應發展更多依靠創新、創造、創意的大趨勢,推動金融服務結構和質量來一個(ge) 轉變。”我國正處於(yu) 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關(guan) 鍵曆史時期,需要融資體(ti) 係結構跟進實體(ti) 經濟轉型升級。當前,我國金融體(ti) 係規模已經很大,但融資結構不合理,間接融資與(yu) 直接融資占比為(wei) 7∶3,直接融資中的債(zhai) 券融資與(yu) 股權融資占比約為(wei) 9∶1,存在“錢多本少”“耐心資本”不足等問題。結構合理的金融市場體(ti) 係是金融有效服務實體(ti) 經濟的根本前提。要支持建設安全、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壓實第三方中介機構專(zhuan) 業(ye) 把關(guan) 責任,依法打擊會(hui) 計造假。完善資本市場稅收製度,健全有利於(yu) 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政策。著力優(you) 化直接和間接融資、股權和債(zhai) 權融資比例關(guan) 係,協同優(you) 化募投管退的製度環境,更好發揮創業(ye) 投資、私募股權投資對科技創新的支持作用。
深化金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必須建立健全分工協作的金融機構體(ti) 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我國金融機構門類齊全,關(guan) 鍵是要錯位發展、優(you) 勢互補,在服務實體(ti) 經濟上各司其職、各展所長。”2023年末,我國銀行業(ye) 資產(chan) 占金融業(ye) 機構總資產(chan) 的比重超過90%,證券業(ye) 和保險業(ye) 資產(chan) 規模占比分別為(wei) 3%和6.5%。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銀行仍占絕對優(you) 勢,其他金融機構發展不充分。同時,大中小金融機構同質性強、差異化不足,個(ge) 別中小金融機構偏離主業(ye) 、盲目擴張,風險隱患不容忽視。分工協作的金融機構體(ti) 係是實現金融供給主體(ti) 平衡的關(guan) 鍵支撐。要推動完善機構定位、回歸本源、專(zhuan) 注主業(ye) ,推進布局優(you) 化和結構調整。支持國有大型金融機構做優(you) 做強,當好服務實體(ti) 經濟的主力軍(jun) 和維護金融穩定的壓艙石。促進中小金融機構減量提質,立足當地開展特色化經營。強化政策性金融機構職能定位,聚焦服務國家戰略,主要做商業(ye) 性金融機構幹不了、幹不好的業(ye) 務,落實分類分賬改革,完善資產(chan) 負債(zhai) 規模管理機製。大力支持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發揮保險業(ye) 的經濟“減震器”和社會(hui) “穩定器”功能。加強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礎設施體(ti) 係建設。
深化金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必須建立健全多樣化專(zhuan) 業(ye) 性的金融產(chan) 品和服務體(ti) 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強化金融服務功能,找準金融服務重點,以服務實體(ti) 經濟、服務人民生活為(wei) 本,防止脫實向虛、自我循環。”當前,我國金融服務實體(ti) 經濟的質效有待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的普惠性不足,對於(yu) 中小微企業(ye) 、科技創新、綠色轉型等領域的支持不夠充分有力。多樣化專(zhuan) 業(ye) 性的金融產(chan) 品和服務體(ti) 係是匹配高質量發展金融需求的基本保證。要有效發揮財稅政策引導和撬動作用,支持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yang) 老金融、數字金融5篇大文章,強化產(chan) 品和服務創新,優(you) 化資金供給結構,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優(you) 質金融服務。推動把更多金融資源用於(yu) 促進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綠色發展和中小微企業(ye) ,大力支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確保國家糧食和能源安全等。
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金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是整體(ti)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有機組成部分,是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由實體(ti) 經濟領域延伸到金融領域的深化拓展。立足新時代新征程,財政部門要進一步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金融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上來,支持不斷優(you) 化金融供給結構和效率,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實體(ti) 經濟和人民群眾(zhong) 多層次多樣化金融服務需求,為(wei) 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延伸閱讀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