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xing) 靠人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人才是戰略性支撐。
“完善人才戰略布局,堅持各方麵人才一起抓,建設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you) 良的人才隊伍”,這是新時代人才工作的方向指引。
“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完善人才培養(yang) 、引進、使用、合理流動的工作機製”,這是以新質生產(chan) 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迫切要求。
“綜合國力競爭(zheng) 說到底是人才競爭(zheng)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把人才工作擺在治國理政大局關(guan) 鍵位置,新時代新征程百舸爭(zheng) 流、千帆競發、萬(wan) 馬奔騰,呈現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浩大氣象。
(一)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
1983年3月,河北正定。
“在農(nong) 村的家屬戶口優(you) 先轉吃商品糧”“過去犯過錯誤已經改正的”“允許研究項目失敗”……麵對發展的人才短板,習(xi) 近平同誌製定“人才九條”,字裏行間皆是破冰。
其時,幹部職工尚吃60%的粗糧,卻敢給引進的人才“全部細糧”,甚至“搬煤到屋、送糧到戶”;幹部職工每月工資幾十元,人才的技術轉讓費卻達幾萬(wan) 元,有了利潤還給提成……
求賢若渴之心、非凡用人之舉(ju) ,“人才九條”震動全國,曆久彌新。
時光流轉。“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心中,人才的分量格外重。
“我記得你這個(ge) 安徽太和的種糧能手”,2022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給徐淙祥回信,勉勵種糧大戶“帶動廣大小農(nong) 戶多種糧、種好糧,一起為(wei) 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力量”。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念茲(zi) 在茲(zi) 。“讓種糧農(nong) 民有錢掙、得實惠,日子越過越好”,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
“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的現代化大農(nong) 業(ye) ,靠什麽(me) ?”當年,習(xi) 近平同誌給河北農(nong) 業(ye) 大學正定籍的同學們(men) 寫(xie) 信,指出“很關(guan) 鍵的一條就是靠現代科學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就是靠掌握這些科學技術的專(zhuan) 門人才”,強調“農(nong) 村迫切需要農(nong) 大學生”。
強國必先強農(nong) ,農(nong) 強方能國強。新征程上,“著力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鄉(xiang) 村人才隊伍”,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加快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就有了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
2021年6月,人民大會(hui) 堂。“鋼鐵裁縫”艾愛國大步走上授勳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自為(wei) 他頒授“七一勳章”。
“大國工匠,國家就需要你這樣的人。”殷殷話語,愛才之心溢於(yu) 言表。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把第一線的大國工匠一批批培養(yang) 出來”。
製造業(ye) 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正是大國工匠創造奇跡的舞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肯定“大國工匠是我們(men) 中華民族大廈的基石、棟梁”,道理正在於(yu) 此。
…………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guan) 鍵在黨(dang) ,關(guan) 鍵在人,關(guan) 鍵在人才。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深刻回答為(wei) 什麽(me) 建設人才強國、什麽(me) 是人才強國、怎樣建設人才強國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wei) 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堅持黨(dang) 對人才工作的全麵領導,堅持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堅持全方位培養(yang) 用好人才,堅持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環境……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新時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戰略新舉(ju) 措,深化了馬克思主義(yi) 執政黨(dang) 對人才工作的規律性認識,在我國人才事業(ye) 發展進程中具有重大政治意義(yi) 、理論意義(yi) 、實踐意義(yi) 。
“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在中央人才工作會(hui) 議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謀深慮遠,要求“必須把人才資源開發放在最優(you) 先位置”“把建設戰略人才力量作為(wei) 重中之重來抓”。
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首次將教育、科技、人才作為(wei) 專(zhuan) 章闡述並一體(ti) 部署,明確指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chan) 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
功以才成,業(ye) 由才廣。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中,人才的曆史方位與(yu) 戰略地位愈發凸顯,頂層設計和戰略謀劃更加清晰。
國之棟梁,當以國之榮光尊之。
“共和國勳章”、“七一勳章”、“八一勳章”、國家榮譽稱號和“友誼勳章”五大最高榮譽,多層級、多類別、多領域的功勳榮譽表彰體(ti) 係,是崇高的致敬與(yu) 褒獎,更是最好的動員令。
禮賢下士、禮遇功勳,新時代重才如許,廣大人才奮躍而上。
(二)
人才自古要養(yang) 成,放使幹霄戰風雨。實踐是人才成長的沃土。
2021年6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同神舟十二號航天員進行“天地通話”,為(wei) 這場對話保駕護航的80後、90後也“火”出了圈,讓人們(men) 看到了年輕科技人才的力量。
後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到了這個(ge) 細節——“大部分都是年輕人,三四十歲,但都是重要崗位的擔當者。”
新時代航天事業(ye) 之所以成為(wei) 年輕人綻放青春的舞台,關(guan) 鍵就在於(yu) 弘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guan) 、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讓年輕科技人員在實踐中經風雨、見世麵、壯筋骨、長才幹。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練。年輕人在基層墩一墩,把基礎搞紮實了,後麵的路才能走得更穩更遠。
實踐是大課堂,時代是大舞台。
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兩(liang) 跳1800度高難度動作完美落地,18歲小將蘇翊鳴勇奪單板滑雪男子大跳台金牌。
在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寫(xie) 的信中,蘇翊鳴這樣感懷,“出生在一個(ge) 偉(wei) 大的國家,成長在一個(ge) 最好的時代,通過努力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共同享有人生出彩、夢想成真的機會(hui) ,新時代是追夢者的時代,奮鬥成就偉(wei) 業(ye) 、造就人才。
一把刮刀一把灰泥,也能登上世界最高獎台。
世界技能大賽,“世界技能奧林匹克”。從(cong) 技工學校學生到世界冠軍(jun) ,00後馬宏達憑借3D立體(ti) 的羽毛抹灰裝飾,贏下抹灰與(yu) 隔牆係統項目中國首金。
技能成才、技能報國,馬宏達們(men) 的奮鬥表明,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獲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創造不平凡的成就。
新時代以來,我國經濟發展之所以能一次次頂住外部壓力、克服內(nei) 部困難,展現出強勁的內(nei) 生動力、韌性、潛力,一個(ge) 重要原因正在於(yu) 擁有大量高素質勞動者和企業(ye) 家的人才優(you) 勢。
2023年11月,雄安新區發布“雄才十六條”。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百千萬(wan) 人才進雄安”靜水流深。
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既是國家發展的戰略部署,也為(wei) 人才成長搭建了廣闊平台。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努力培養(yang) 造就更多大師、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jun) 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
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千秋偉(wei) 業(ye) ,築牢人才根基。
(三)
如何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讓更多千裏馬競相奔騰於(yu) 偉(wei) 大時代?
“既可以在國外調動人才離岸搞創新,也可以吸引‘候鳥型人才’兼職搞創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柔性引才理念,拓寬了人們(men) 的視野。
1.6億(yi) ,0.57億(yi) ,2.5億(yi) 。這是寧夏吳忠市一家企業(ye) 連續3年的銷售額。跌宕起伏的背後,人才是決(jue) 定因素。
當地特產(chan) 亞(ya) 麻籽,不過其油顏色黑、有苦味。出路在科技創新,但欠發達地區人才難得。如何破局?
2017年8月,“科技支寧”為(wei) 媒,人才柔性引進。去除苦味,油色清亮,研發新品……亞(ya) 麻籽油迅速打開市場,並走出國門。
企業(ye) 負責人感慨:“沒有科技創新,沒有陳君石院士工作站,我們(men) 今天還是名不見經傳(chuan) 的‘賣油郎’。”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近年來,寧夏以“候鳥式專(zhuan) 家”等方式,引進科創團隊60多個(ge) ,吸引9200多名區外創新人才。
今天,中國發展需要世界人才的參與(yu) ,中國發展也為(wei) 世界人才提供機遇。
伯納德·費林加,合成世界首個(ge) 人工分子馬達,為(wei) 我國在分子機器及智能材料領域產(chan) 生世界影響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有平台、有事業(ye) ……2018年,費林加等如願獲得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成為(wei) 首批入滬工作並擁有“五星卡”的諾獎得主。
不僅(jin) 如此。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得到了“張江專(zhuan) 項發展資金”重點項目資助,以推動智能材料基礎研究及其成果轉化。
持“五星卡”的外籍高層次人才創辦科技企業(ye) “與(yu) 中國公民享受同等待遇”,上海浦東(dong) 創新“五星卡”綠色通道引得鳳凰來,包括40多位諾獎得主在內(nei) 的“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永久會(hui) 址落戶臨(lin) 港新片區。
有什麽(me) 樣的人才,城市就有什麽(me) 樣的競爭(zheng) 力。上海堅持海納百川,已累計核發外國人工作許可證44萬(wan) 多份,來滬工作創業(ye) 的留學回國人才累計超過31萬(wan) 人。
薩夫留別克·卡培拉別科夫,黑龍江大慶眼科醫院的哈薩克斯坦籍眼科專(zhuan) 家,20多年堅守臨(lin) 床一線,幫助中國眼病患者重見光明。和他一起,共有來自26個(ge) 國家的50名專(zhuan) 家,獲得2023年度中國政府友誼獎。
開放的中國,歡迎世界英才。這些外國專(zhuan) 家為(wei) 中國改革發展作出重要貢獻,在中國也有了施展才華的舞台,實現著自己的人生抱負。
集四海之氣,借八方之力。要幹一番大事業(ye) ,就要有這種眼界、這種魄力、這種氣度。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堅持全球視野、世界一流水平,千方百計引進那些能為(wei) 我所用的頂尖人才,使更多全球智慧資源、創新要素為(wei) 我所用。”
擁有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醫學院院士等多個(ge) 頭銜的謝曉亮在基礎研究領域貢獻卓著,坦言“我回來,是因為(wei) 這裏的研究機會(hui) 比美國哈佛的更好,這是主要原因”。
2014年5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北京大學考察。當時謝曉亮告訴總書(shu) 記,自己已決(jue) 心全職回國工作,並將帶領團隊吸引更多海外優(you) 秀人才。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很好!現在我們(men) 國力增強了,要有凝心聚力辦大事的自信,關(guan) 鍵是要把最好的資源配置起來,讓各類人才的智慧充分發揮”。
天時地利人和,今天的中國向心力、吸引力更大了,逐步從(cong) 世界最大人才流出國轉變為(wei) 主要人才回流國。
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勢所必然,勢不可擋。
(四)
如何破除人才成長發展的體(ti) 製機製障礙,把各方麵優(you) 秀人才集聚到黨(dang) 和人民事業(ye) 中來?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
“不要求全責備,不要論資排輩,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話語發人深省。
1982年早春,習(xi) 近平同誌任正定縣委副書(shu) 記後,登門拜訪賈大山。
其時,賈大山在縣文化館工作,是文壇一顆新星。習(xi) 近平同誌在多方聽取意見後大膽起用,打破非黨(dang) 人士不能擔任正職的慣例,賈大山連升三級,直接當上縣文化局局長。幾個(ge) 月下來,賈大山便把原來比較混亂(luan) 的縣文化係統整治得井井有條。
不拘一格用人,人才脫穎而出、挺膺擔當,必能開辟新路、開創新局。
青年是常為(wei) 新的,正處於(yu) 創新創造力的高峰期。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明確提出“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當主角”,要求“造就規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隊伍”。
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成立後,明確將青年人才培養(yang) 作為(wei) 人才隊伍建設的戰略重點。今天,青年科技人才已成為(wei) 我國科技創新發展的生力軍(jun)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參研人員中,45歲以下占比達80%以上。
論資排輩的陳腐觀念被打破,新時代的青年“施展才幹的舞台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
“必須破除人才培養(yang) 、使用、評價(jia) 、服務、支持、激勵等方麵的體(ti) 製機製障礙,破除‘四唯’現象,向用人主體(ti) 授權,為(wei) 人才鬆綁”;
“給予科研單位更多自主權,賦予科學家更大技術路線決(jue) 定權和經費使用權”;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一係列重要要求切中肯綮,各類人才創造活力競相迸發。
2023年11月,複旦大學成立相輝研究院,聚焦攻關(guan) 前瞻性、挑戰性、高價(jia) 值的關(guan) 鍵科學難題,5至10年不考核,最大限度讓人才心無旁騖、自由探索。
做什麽(me) 研究課題由科研人員自己說了算、人員招聘不受編製限製……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采用全新的管理機製,科研人員潛心研究,在多個(ge) 重大領域取得重要成果。
“今天給您交作業(ye) 來了,作業(ye) 有點難,我們(men) 完成的時間有點長。”2023年7月,南京紫金山實驗室的劉韻潔院士向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匯報,“我們(men) 以十年磨一劍的堅持,初步攻克了一係列核心技術。”
在科學研究上,那些最高精尖的東(dong) 西,往往都要下很大的功夫。科學家們(men) 有良好科研環境,才能“以十年磨一劍的韌勁,以‘一輩子辦成一件事’的執著,成就有價(jia) 值的人生”。
“實行科學技術人員分類評價(jia) 製度”“減輕科學技術人員項目申報、材料報送、經費報銷等方麵的負擔”……2021年,新修訂的科學技術進步法通過,一係列新規進一步為(wei) 科研人員保駕護航。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完善科研任務‘揭榜掛帥’、‘賽馬’製度,實行目標導向的‘軍(jun) 令狀’製度,鼓勵科技領軍(jun) 人才掛帥出征。”
一畝(mu) 地玉米,正常生長需要400立方米的水,但幹旱地區難以滿足,怎麽(me) 辦?海南三亞(ya) 崖州灣科技城實施“揭榜掛帥”,中國農(nong) 科院的專(zhuan) 家趙軍(jun) “揭榜”,決(jue) 意研發出抗幹旱品種。
類似重大攻關(guan) 項目有很多,事關(guan) “卡脖子”技術難題,吸引各路英雄前來。
深圳打造引、育、留、用、服務的人才閉環生態,人才成為(wei) 這座“科技創新之城”的基石;山東(dong) 推動用人單位“不唯帽子唯實績、不唯頭銜唯能力”評價(jia) 人才,一線工人也能獲評高級職稱……深化人才發展體(ti) 製機製改革,一子落而滿盤活。
“隻要有誌向就會(hui) 有事業(ye) ,隻要有本事就會(hui) 有舞台”,今天的中華大地,正成為(wei) 各類人才大有可為(wei) 、大有作為(wei) 的熱土。
“近者悅,遠者來。”新征程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我們(men) 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無論任何領域的人才,都正迎來奮鬥逐夢的最好時代。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