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關(guan) 係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從(cong) 戰略全局出發,加強對金融工作的全麵領導和統籌謀劃,推動金融事業(ye) 發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積極探索新時代金融發展規律,不斷加深對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金融本質的認識,逐步走出一條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金融事業(ye) 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作出一係列重要論述,把我們(men) 黨(dang) 對金融工作本質規律和發展道路的認識提升到了新高度,是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關(guan) 於(yu) 金融問題的重要創新成果,構成習(xi) 近平經濟思想的金融篇。近期出版的《習(xi) 近平關(guan) 於(yu) 金融工作論述摘編》(以下簡稱《摘編》)一書(shu) ,分10個(ge) 專(zhuan) 題,收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相關(guan) 重要論述324段。認真學習(xi) 這些重要論述,對於(yu)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推動我國金融高質量發展,助力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yi) 。
一、加強黨(dang) 對金融工作的全麵領導,加快建設金融強國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事關(guan) 發展全局。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做好新形勢下金融工作,必須加強黨(dang) 對金融工作的領導。要錨定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推進金融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金融強國。《摘編》第一、二專(zhuan) 題,集中反映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有關(guan) 重要論述。
堅持黨(dang) 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不言理財者,決(jue) 不能治平天下。”黨(dang) 的領導是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最本質的特征,是我國金融發展最大的政治優(you) 勢、製度優(you) 勢。我國金融發展的重大成就,始終是在黨(dang) 的領導下取得的。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保持了經濟快速發展、社會(hui) 長期穩定,沒有發生金融危機,這在全球大國中是唯一的。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金融係統有力支撐經濟社會(hui) 發展大局,堅決(jue) 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為(wei) 如期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實現第一個(ge) 百年奮鬥目標作出了重要貢獻。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加強黨(dang) 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證。必須堅持黨(dang) 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發揮黨(dang) 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把我們(men) 的政治優(you) 勢和製度優(you) 勢轉化為(wei) 金融治理效能,確保金融事業(ye) 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金融係統要增強“四個(ge) 意識”、堅定“四個(ge) 自信”、做到“兩(liang) 個(ge) 維護”,不折不扣貫徹落實好黨(dang) 中央關(guan) 於(yu) 金融工作的大政方針和決(jue) 策部署。黨(dang) 中央決(jue) 定成立中央金融委員會(hui) 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hui) ,是完善黨(dang) 領導金融工作體(ti) 製機製的重大舉(ju) 措。中央金融委員會(hui) 是在黨(dang) 中央領導下開展金融工作的指揮部,要帶頭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做好金融穩定和發展的頂層設計、整體(ti) 推進和督促落實,在重大問題研判、重大政策製定、重大風險應對、中央和地方金融工作協同等方麵發揮好統籌協調作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黨(dang) 的建設搞得好不好,事關(guan) 金融係統的凝聚力和戰鬥力,決(jue) 定金融事業(ye) 成敗。發揮好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hui) 的作用,關(guan) 鍵是切實加強金融係統黨(dang) 的建設。要以黨(dang) 的政治建設為(wei) 統領,全麵加強黨(dang) 的各方麵建設,並融入到公司治理、經營管理全過程,堅定不移正風肅紀反腐,以高質量黨(dang) 建促進金融高質量發展。發揮好地方黨(dang) 委金融委員會(hui) 和金融工委的作用,關(guan) 鍵是落實屬地責任。各省級和符合條件的市級黨(dang) 委金融委員會(hui) 、金融工委和政府金融監管部門,在辦事機構上實行“三位一體(ti) ”,要把工作重心放在加強機構黨(dang) 的建設、防範處置風險、做好地方金融機構日常監管上來,特別是要把屬地風險處置和維穩責任擔起來,營造有利於(yu) 高質量發展的金融生態。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要加強金融知識學習(xi) ,加深對金融規律的認識和把握,增強金融思維和金融工作能力。要堅持“三個(ge) 過硬”標準,發現、培養(yang) 、使用敢擔當善作為(wei) 的幹部,注意培養(yang) 金融高端人才,鍛造忠誠幹淨擔當的高素質專(zhuan) 業(ye) 化金融幹部人才隊伍。
金融是“國之大者”,關(guan) 係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國家興(xing) 衰,金融有責。當今世界,金融是大國博弈的必爭(zheng) 之地,金融對強國建設的作用更加凸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zheng) 力。從(cong) 曆史經驗看,大國崛起離不開強大金融體(ti) 係的關(guan) 鍵支撐,如果金融搞不好,甚至爆發金融危機,那麽(me) 經濟發展必然受到重挫,現代化進程可能遲滯甚至中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需要推動我國金融高質量發展。金融係統要胸懷“國之大者”,強化使命擔當,以金融高質量發展助力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為(wei) 目標,以推進金融高質量發展為(wei) 主題,以深化金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為(wei) 主線,以金融隊伍的純潔性、專(zhuan) 業(ye) 性、戰鬥力為(wei) 重要支撐,以全麵加強監管、防範化解風險為(wei) 重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發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發生係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ti) 係,不斷滿足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人民群眾(zhong) 日益增長的金融需求,不斷開創新時代金融工作新局麵。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領導金融工作的實踐中,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把馬克思主義(yi) 金融理論同當代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不斷加深對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金融本質的認識,借鑒吸收各國金融發展經驗,努力把握新時代金融發展規律,持續推進我國金融事業(ye) 實踐創新、理論創新、製度創新,奮力開拓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其基本要義(yi) 是:堅持黨(dang) 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價(jia) 值取向,堅持把金融服務實體(ti) 經濟作為(wei) 根本宗旨,堅持把防控風險作為(wei) 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堅持在市場化法治化軌道上推進金融創新發展,堅持深化金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堅持統籌金融開放和安全,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是一條前無古人的創新之路,既遵循現代金融發展的客觀規律,更具有適合中國國情的鮮明特色,與(yu) 西方金融模式有本質區別,明確了新時代新征程金融工作怎麽(me) 看、怎麽(me) 幹,既有世界觀,又有方法論,構成一個(ge) 辯證統一的有機整體(ti) ,應當長期堅持。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發展金融業(ye) 需要學習(xi) 借鑒外國有益經驗,但必須立足國情,從(cong) 我國實際出發,準確把握我國金融發展特點和規律,不能照抄照搬。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yi) 立場、觀點、方法為(wei) 指導,深化對金融本質和規律的認識,立足中國實際,走出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我們(men) 要堅定自信,在實踐中繼續探索完善,使這條路越走越寬廣。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ti) 係,加快建設金融強國。我國雖然已是金融大國,但總體(ti) 上大而不強。建設金融強國需要長期努力,久久為(wei) 功。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上提出了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的目標。什麽(me) 是金融強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金融強國應當基於(yu) 強大的經濟基礎,具有領先世界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同時具備一係列關(guan) 鍵核心金融要素。一是擁有強大的貨幣,在國際貿易投資和外匯市場廣泛使用,具有全球儲(chu) 備貨幣地位。二是擁有強大的中央銀行,有能力做好貨幣政策調控和宏觀審慎管理、及時有效防範化解係統性風險。三是擁有強大的金融機構,運營效率高,抗風險能力強,門類齊全,具有全球布局能力和國際競爭(zheng) 力。四是擁有強大的國際金融中心,能夠吸引全球投資者,影響國際定價(jia) 體(ti) 係。五是擁有強大的金融監管,金融法治健全,在國際金融規則製定中擁有強大話語權和影響力。六是擁有強大的金融人才隊伍。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建設金融強國,必須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ti) 係。一是科學穩健的金融調控體(ti) 係,二是結構合理的金融市場體(ti) 係,三是分工協作的金融機構體(ti) 係,四是完備有效的金融監管體(ti) 係,五是多樣化專(zhuan) 業(ye) 性的金融產(chan) 品和服務體(ti) 係,六是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礎設施體(ti) 係。
二、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價(jia) 值取向,把金融服務實體(ti) 經濟作為(wei) 根本宗旨
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金融工作要正確把握金融本質,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價(jia) 值取向,把金融服務實體(ti) 經濟作為(wei) 根本宗旨,滿足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人民群眾(zhong) 需要。《摘編》第三、四專(zhuan) 題,集中反映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這個(ge) 重大問題的深刻闡述。
金融工作要站穩人民立場。“天地之大,黎元為(wei) 本。”為(wei) 人民謀幸福、為(wei) 民族謀複興(xing) ,這是我們(men) 黨(dang) 領導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我們(men) 黨(dang) 領導的金融事業(ye) ,歸根到底要造福人民,與(yu) 一些國家金融為(wei) 資本服務、為(wei) 少數有錢人服務的本質截然不同。西方現代化的最大弊端,就是以資本為(wei) 中心而不是以人民為(wei) 中心,追求資本利益最大化而不是服務絕大多數人的利益,導致貧富差距大、兩(liang) 極分化嚴(yan) 重。我國金融事業(ye) 順應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堅持發展為(wei) 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體(ti) 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金融係統聚焦民生重點領域,不斷開發豐(feng) 富多樣的金融產(chan) 品,提高金融服務的普惠性;注重推進金融精準扶貧,推動金融資源向貧困地區傾(qing) 斜,發揮資本市場支持貧困地區發展作用,提高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金融服務水平,鼎力支持打贏脫貧攻堅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新時代新征程,金融工作要站穩人民立場,增強服務的多樣性、普惠性、可及性,更好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zheng) 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ti) 係,更好滿足人民群眾(zhong) 日益增長的金融服務需求。要堅持金融惠民導向,為(wei) 社會(hui) 事業(ye) 發展拓展融資渠道,創新融資方式,開發更多滿足群眾(zhong) 醫療、養(yang) 老、教育培訓等方麵需求的金融產(chan) 品,努力實現經濟價(jia) 值和社會(hui) 價(jia) 值統一。
服務實體(ti) 經濟是金融的天職。實體(ti) 經濟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實體(ti) 經濟的血脈。為(wei) 實體(ti) 經濟服務,滿足經濟社會(hui) 發展需要,是金融的本分和根本宗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金融和實體(ti) 經濟是共生共榮的關(guan) 係。缺少強健的實體(ti) 經濟支撐,金融繁榮隻會(hui) 是“虛胖”。金融隻有在為(wei) 實體(ti) 經濟服務中才能實現自身持續健康發展。如果熱衷於(yu) 自我循環、自我膨脹,金融就會(hui) 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遲早釀成危機。古今中外,因金融脫離實體(ti) 經濟帶來危機的實例不勝枚舉(ju)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我國金融必須守好服務實體(ti) 經濟本分,推動高質量發展,決(jue) 不能脫實向虛。要紮根於(yu) 為(wei) 實體(ti) 經濟服務、適應消費者和投資者需要進行金融創新。不能搞偏離實體(ti) 經濟需要、規避監管的“創新”,不能盲目擴張金融機構,不能大搞資金體(ti) 內(nei) 循環和脫實向虛,更不能搞龐氏騙局。金融要把為(wei) 實體(ti) 經濟服務作為(wei) 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麵提升金融服務效率和水平,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更好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和實體(ti) 經濟多樣化的金融需求,有效保護不斷積累的社會(hui) 財富。
全麵提升金融為(wei) 實體(ti) 經濟服務的效率和水平。我國金融機構門類齊全,關(guan) 鍵是要錯位發展、優(you) 勢互補,在服務實體(ti) 經濟上各司其職、各展所長。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結合金融業(ye) 發展規律和特點,把新發展理念貫徹好。要樹立質量優(you) 先、效率至上的理念,轉向內(nei) 涵式發展。要著力打造現代金融機構和市場體(ti) 係,疏通資金進入實體(ti) 經濟的渠道。要優(you) 化融資結構體(ti) 係,打造適應實體(ti) 經濟發展的金融鏈。要積極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優(you) 先滿足國家重點建設項目的資金需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各類金融機構都要堅守初心、回歸本源,做優(you) 主業(ye) ,做精專(zhuan) 業(ye) ,切實增強競爭(zheng) 力和服務能力,滿足實體(ti) 經濟和人民群眾(zhong) 多層次多樣化金融服務需求。要突出以客戶需求為(wei) 導向、以服務創造價(jia) 值,從(cong) 一味追求高回報轉向在風險可控條件下追求合理回報,從(cong) 滿足大批量、規模化需求轉向更重視滿足個(ge) 性化、差異化、定製化需求,在服務經濟社會(hui) 發展中創造價(jia) 值和利潤。
著力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yang) 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在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專(zhuan) 題研討班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金融係統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yang) 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要要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科技金融要迎難而上、聚焦重點。引導金融機構健全激勵約束機製,統籌運用好股權、債(zhai) 權、保險等手段,為(wei) 科技型企業(ye) 提供全鏈條、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支持做強製造業(ye) 。綠色金融要乘勢而上、先立後破。完善綠色金融政策、標準和產(chan) 品體(ti) 係,擴大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大力支持清潔能源的研發、投資、推廣運用,繼續促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在推動新型能源體(ti) 係建設和能源企業(ye) 轉型過程中防範化解風險,為(wei) 確保國家能源安全、助力碳達峰碳中和形成有力支撐。普惠金融要雪中送炭、服務民生。持續完善金融支持中小微企業(ye) 和民營企業(ye) 的政策體(ti) 係,進一步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加大對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金融投入,支持牢牢端穩糧食飯碗、服務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促進農(nong) 民增收致富。改進金融機構服務方式,讓那些兼具安全性、收益性、流動性的金融產(chan) 品走進尋常百姓家。養(yang) 老金融要健全體(ti) 係、增進福祉。加大對健康產(chan) 業(ye) 、養(yang) 老產(chan) 業(ye) 、銀發經濟的財稅金融政策支持,有針對性地豐(feng) 富養(yang) 老金融產(chan) 品供給,積極發展第三支柱養(yang) 老保險,更好滿足日益多元化的養(yang) 老金融需求。數字金融要把握機遇、重視安全。金融機構要加快數字化轉型,提高金融服務便利性和競爭(zheng) 力,保留必要的現金等傳(chuan) 統金融服務方式。金融監管要廣泛應用金融科技,提高數字化監管能力和金融消費者保護能力。積極穩妥推行數字人民幣。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著力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優(you) 化資金供給結構,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ti) 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ye) 、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的支持。
三、全麵加強金融監管,有效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特別是防止發生係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務。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堅持把防控風險作為(wei) 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增強憂患意識,做好風險防控,增強金融體(ti) 係韌性。《摘編》第五專(zhuan) 題,充分反映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深謀遠慮和係統謀劃。
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是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跨越的重大關(guan) 口。金融風險隱蔽性、突發性、傳(chuan) 染性特別強,處理不善還會(hui) 引發社會(hui) 風險、政治風險等。維護金融安全,是關(guan) 係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局的一件帶有戰略性、根本性的大事。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反複強調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牢牢守住不發生係統性風險底線,采取一係列措施加強金融監管,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安全和穩定,把住了發展大勢。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事關(guan) 國家安全、發展全局、人民財產(chan) 安全,是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跨越的重大關(guan) 口,是一場輸不起的戰役。要從(cong) 政治大局出發,抓緊製定戰略規劃,堅決(jue) 打好這場攻堅戰。必須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增強同風險賽跑的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堅持問題導向,在全麵做好金融工作基礎上,著力深化金融改革,加強金融監管,科學防範風險,強化安全能力建設,注重堵漏洞、強弱項,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不斷提高金融業(ye) 競爭(zheng) 能力、抗風險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確保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事業(ye) 順利推進。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金融既有管理和分散風險的功能,又自帶風險基因。防範化解金融風險,要抓住人、錢、製度三個(ge) 關(guan) 鍵,做到“管住人、看住錢、紮牢製度防火牆”。“管住人”,就是要管住金融機構、金融監管部門主要負責人和高中級管理人員,加強對他們(men) 的教育監督管理,加強金融領域反腐敗力度。“看住錢”,就是要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和支付結算機製,實時動態監管線上線下、國際國內(nei) 的資金流向流量,使所有資金流動都置於(yu) 金融監管機構的監督視野之內(nei) 。“紮牢製度防火牆”,就是要完善金融從(cong) 業(ye) 人員、金融機構、金融市場、金融運行、金融治理、金融監管、金融調控的製度體(ti) 係,規範金融運行。
持續有效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特別是係統性風險。我國金融體(ti) 量和複雜程度今非昔比,風險的係統性關(guan) 聯性大大增強。一旦發生係統性風險,現代化進程往往就被遲滯甚至中斷。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防範化解係統性風險是防控風險的重中之重。要持續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堅持係統觀念,堅持標本兼治,統籌化解房地產(chan) 、地方債(zhai) 務、中小金融機構等風險,保持財政金融穩健運行,堅決(jue) 守住不發生係統性風險的底線。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防範化解金融風險,要堅持“穩定大局、統籌協調、分類施策、精準拆彈”方針,把握好三個(ge) 關(guan) 係。一是權和責的關(guan) 係。要堅持金融事權在中央的基本原則,明確中央和地方職責分工,健全權責一致、激勵約束相容的風險處置責任機製。二是快和穩的關(guan) 係。當局部領域或個(ge) 體(ti) 機構金融風險極速爆發、損失持續擴大時,必須優(you) 先快速滅火;對於(yu) 區域性風險,特別是長時間積累的問題,在穩定大局的前提下把握時度效,紮實穩妥化解;重中之重是防範係統性風險,措施要及時,力度要夠大,堅決(jue) 懲治違法犯罪和腐敗行為(wei) ,嚴(yan) 防道德風險。三是防和滅的關(guan) 係。要主動防火,治未病、抓前端,對風險早識別、早預警、早暴露、早處置。要健全具有硬約束的金融風險早期糾正機製,落實金融機構主體(ti) 責任、金融管理部門監管責任和地方政府屬地責任;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將金融亂(luan) 象、金融泛化阻斷在萌芽狀態,決(jue) 不任其野蠻生長;對非法金融活動要群防群治,及時發現認定,果斷出手,打早打小,斬草除根。
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金融是最需要監管的領域,金融監管體(ti) 製和能力要適應我國金融體(ti) 係發展要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ti) 係,依法將各類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守住不發生係統性風險底線。要健全資本市場功能,提高直接融資比重。要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zheng) ,破除地方保護和行政性壟斷,依法規範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要全麵強化機構監管、行為(wei) 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扭轉重發展、弱監管和風險擊鼓傳(chuan) 花、捂蓋子的積弊,消除監管空白和盲區。要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加快建立符合現代金融特點、統籌協調監管、有力有效的現代金融監管框架。要加快相關(guan) 法律法規建設,補足監管法規短板,下大氣力整治金融亂(luan) 象、規範金融秩序。要加強監管協調,堅持宏觀審慎管理和微觀行為(wei) 監管兩(liang) 手抓、兩(liang) 手都硬、兩(liang) 手協調配合。要統籌金融管理資源,加強基層金融監管力量,強化地方監管責任,做到抓小抓早、防微杜漸。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金融監管要“長牙帶刺”、有棱有角,切實提高有效性。要樹立全局意識,從(cong) 全口徑出發加強各方麵統籌協調,實現所有金融活動監管全覆蓋、無例外,提高金融風險綜合防控效果。要明確責任,加強協作配合,實現金融監管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要處理好加強金融監管和金融創新的關(guan) 係,一時看不準、沒有把握監管好的金融創新,可以先局部試點試驗。要強化監管科技運用,增強監管穿透力,打造監管千裏眼、順風耳。要強化事前事中監管、早期幹預糾正,防止小事拖大、大事拖炸。要強化能力建設,加強金融監管幹部隊伍建設,對監管不擔當不作為(wei) 、推諉扯皮的,要嚴(yan) 肅追責問責。金融監管是係統工程,加強金融監管必須集中統一、協調配合,不能各唱各的調。各方麵要齊抓共管,加強監管協同,形成強監管、防風險的銅牆鐵壁。
四、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供高質量服務
黨(dang) 的二十大明確,高質量發展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這為(wei) 優(you) 化金融服務指明了方向和目標。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突出重點、把握關(guan) 鍵,實現經濟行穩致遠。《摘編》第六至第十專(zhuan) 題,充分反映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有關(guan) 重要論述。
在市場化法治化軌道上推進金融創新發展。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適應發展更多依靠創新、創造、創意的大趨勢,加大金融改革創新力度,推動金融服務結構和質量來一個(ge) 轉變。金融的安全靠製度、活力在市場、秩序靠法治。要健全法人治理,完善中國特色現代金融企業(ye) 製度,完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拓寬銀行資本金補充渠道,做好產(chan) 融風險隔離。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guan) 係,發揮市場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的決(jue) 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強和改善政府宏觀調控,健全市場規則,強化紀律性。要完善市場約束機製,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在這一點上不能動搖。要打造規則統一、監管協同的金融市場,強化金融基礎設施統籌規劃,加強市場資金流動監測,著力規範市場秩序。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加強金融法治建設,根本目的是為(wei) 金融業(ye) 發展保駕護航。要建立完善的金融法律和市場規則體(ti) 係,有禁必止,違法必究,保障金融市場健康運行。要堅持底線思維、極限思維,健全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的法律工具箱。要及時推進金融重點領域和新興(xing) 領域立法,建立定期修法製度,不斷適應金融發展實踐需要。要加大金融法製執行力度,對各類違法違規行為(wei) 零容忍。金融係統各級領導幹部和從(cong) 業(ye) 人員都要樹立法治意識,自覺尊法、學法、懂法、守法、用法。
深化金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是經濟工作的主線,也是金融工作的主線。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合理健康的金融結構是金融持續健康發展並有效為(wei) 實體(ti) 經濟服務的前提。要深化金融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理順間接融資與(yu) 直接融資、股權融資與(yu) 債(zhai) 權融資的關(guan) 係,優(you) 化金融體(ti) 係結構,完善金融基礎設施,提高金融服務質量和效率。要堅持質量優(you) 先,引導金融業(ye) 發展同經濟社會(hui) 發展相協調。要以金融體(ti) 係結構調整優(you) 化為(wei) 重點,優(you) 化融資結構和金融機構體(ti) 係、市場體(ti) 係、產(chan) 品體(ti) 係,為(wei) 實體(ti) 經濟發展提供更高質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務。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優(you) 化融資結構,加快建設安全、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要完善機構定位,堅持大中小相結合,促進金融市場公平競爭(zheng) ,形成合理的金融體(ti) 係。要加快推進銀行體(ti) 係改革,深化國有商業(ye) 銀行改革,支持國有大型金融機構做優(you) 做強,遵循市場規律,提升綜合服務水平,當好服務實體(ti) 經濟的主力軍(jun) 和維護金融穩定的壓艙石。對中小金融機構要嚴(yan) 格準入標準和監管要求,推動兼並重組,實現中小金融機構減量提質,立足當地開展特色化經營。要深化農(nong) 村信用社改革,多渠道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推動農(nong) 村金融機構回歸本源。要推進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聚焦服務國家戰略,強化政策性金融機構職能定位。要促進金融機構專(zhuan) 業(ye) 化,突出並做優(you) 主業(ye) 。要疏通貨幣政策傳(chuan) 導機製,增加製造業(ye) 中長期融資,更好緩解民營和中小微企業(ye) 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統籌金融開放和安全。縱觀曆史上和當今的金融強國,都具有高度開放的特征。有序擴大金融對外開放,有利於(yu) 我們(men) 更好利用全球資源。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擴大金融業(ye) 對外開放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方麵。要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以製度型開放為(wei) 重點推進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和能力,增強國際競爭(zheng) 力和規則影響力。要合理安排開放順序,對有利於(yu) 保護消費者權益、有利於(yu) 增強金融有序競爭(zheng) 、有利於(yu) 防範金融風險的領域要加快推進。要穩步推進準入後製度型開放,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協議中金融領域相關(guan) 規則,精簡限製性措施,增強開放政策的透明度、穩定性和可預期性。要統籌推進金融市場開放和資本項目可兌(dui) 換,深化人民幣匯率形成機製改革,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穩步實現資本項目可兌(dui) 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金融對外開放必須確保國家金融和經濟安全,必須以我為(wei) 主,把握好開放的節奏和力度,切實提升金融監管能力,以更高水平風險防控保障更高水平金融開放。要補齊製度短板,完善資本監管、行為(wei) 監管、功能監管方式,確保監管能力和對外開放水平相適應。要積極參與(yu) 國際金融監管改革,推動和引領綠色金融、數字金融等新興(xing) 領域國際規則標準製定,提高我國在國際金融規則標準製定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經濟運行是個(ge) 動態的過程,調整政策和推動改革要把握好時度效,堅持先立後破、穩紮穩打。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我們(men) 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穩”的重點要放在穩住經濟運行上,確保增長、就業(ye) 、物價(jia) 不出現大的波動,確保金融不出現區域性係統性風險。“進”的重點要放在調整經濟結構和深化改革開放上,確保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創新驅動發展取得新成效。走中國特色金融之路、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必須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貫徹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的要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穩”和“進”要相互促進。穩是大局和基礎,要多出有利於(yu) 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ye) 的政策,謹慎出台收縮性抑製性舉(ju) 措。進是方向和動力,該立的要積極主動立起來,該破的要在立的基礎上堅決(jue) 破,特別是要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積極進取,不斷鞏固穩中向好的基礎。要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政策工具創新和協調配合。
積極培育和弘揚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建設金融強國,要堅持法治和德治相結合,大力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積極培育中國特色金融文化,守好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ti) 係的根和魂。一要誠實守信,不逾越底線。金融行業(ye) 以信用為(wei) 基礎,更要堅持契約精神,恪守市場規則和職業(ye) 操守。二要以義(yi) 取利,不唯利是圖。金融具有功能性和盈利性雙重屬性,金融行業(ye) 要履行好社會(hui) 責任,實現金融與(yu) 經濟、社會(hui) 、環境共生共榮。三要穩健審慎,不急功近利。金融行業(ye) 要樹立正確的經營觀、業(ye) 績觀和風險觀,穩健審慎經營,既看當下,更看長遠。四要守正創新,不脫實向虛。關(guan) 鍵是解決(jue) 好金融為(wei) 誰服務、為(wei) 什麽(me) 創新問題,緊緊圍繞更好服務實體(ti) 經濟、便利人民群眾(zhong) 推動創新,不能搞偽(wei) 創新、亂(luan) 創新。五要依法合規,不胡作非為(wei) 。金融機構和從(cong) 業(ye) 人員要嚴(yan) 格遵紀守法,遵守金融監管要求,自覺在監管許可的範圍內(nei) 依法經營。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金融工作的重要論述,立意高遠,內(nei) 涵豐(feng) 富,思想深刻,是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men) 要結合學習(xi) 《摘編》,全麵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和黨(dang) 的二十大、二十屆二中全會(hui) 精神,深刻領悟“兩(liang) 個(ge) 確立”的決(jue) 定性意義(yi) ,增強“四個(ge) 意識”、堅定“四個(ge) 自信”、做到“兩(liang) 個(ge) 維護”,統籌推進經濟和金融高質量發展,為(wei)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撐。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