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上,江洪流的標簽,是一個(ge) “文藝範兒(er) ”的“90後”青年,一個(ge) 喜歡攝影的業(ye) 餘(yu) 導演;現實生活中的他,是東(dong) 升村的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如今的東(dong) 升村越來越火,江洪流也越來越忙。
東(dong) 升村位於(yu) 華鎣山南麓。前些年,在地方黨(dang) 委政府的幫扶下,東(dong) 升村順利脫貧。然而,村裏缺乏支柱產(chan) 業(ye) ,如何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一時間大家又陷入了迷茫。
上世紀70年代,村民們(men) 開山鑿石,曆時10年建起一條空中灌渠,全長30公裏,落差超過50米。2018年,攝影師無意間拍下空中灌區的照片在網絡上意外走紅,每天吸引眾(zhong) 多網友前來“打卡”。司空見慣的水渠居然成了“網紅”,一下點燃了村民們(men) 的靈感。
東(dong) 升村生態環境好,又毗鄰金刀峽和偏岩古鎮兩(liang) 大4A級景區,借助優(you) 勢發展鄉(xiang) 村旅遊,確實是個(ge) 好主意。2019年,90後青年江洪流當選為(wei) 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他瞅準時機,說幹就幹。然而,村民們(men) 對這個(ge) 年輕村支書(shu) 畫的“大餅”並不買(mai) 賬。
麵對質疑和阻撓,江洪流挨家挨戶去做工作。一次不行就二次、三次,白天找不到人就晚上再去。一個(ge) 月時間,江洪流組織召開了32場院壩會(hui) ,最終得到了大多數村民的認可。然而,周邊村子也看到了發展文旅產(chan) 業(ye) 的契機,不少已經行動起來。如何在眾(zhong) 多村莊中脫穎而出呢?
2018年秋天,東(dong) 升村向全社會(hui) 發出“藝術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征集令”。雖然依然有反對聲,但還是引起了各路“英豪”的積極響應。鎮上走出去的王天祥,成為(wei) 了第一批進村的藝術家。
2018年底,王天祥帶著一群學生來到東(dong) 升村,不起眼的陶罐、老舊的車輪,在他們(men) 眼中都是寶貝。一段時間後,王天祥團隊拿出了一份藝術化改造的方案。
方案有了,但真正實施起來,問題又接踵而來。
劉有秀和村民攔住了施工車輛,要求施工方恢複院壩的老樣子。就在雙方僵持不下時,王天祥產(chan) 生了靈感。
王天祥用彩色馬賽克把這些縫隙拚接,然後變成一棵大樹。當他把這個(ge) 想法跟村民商量時,村民覺得這很不錯,確實很好看。
劉有秀沒有想到,這棵裂縫“大樹”竟然成了“網紅”打卡地。他索性在家門口開起了茶舍和小超市。
劉有秀家的變化,讓鄉(xiang) 親(qin) 們(men) 一下子轉變了態度,紛紛邀請藝術家們(men) 到自己家看看。慢慢地,一個(ge) 個(ge) “網紅”景點在東(dong) 升村冒了出來。閑置的房屋、雜草叢(cong) 生的空地,在藝術家的創意下被賦予新的生命。
鄉(xiang) 村美了,遊客多了,小村莊變得五彩斑斕。年輕人紛紛返鄉(xiang) 創業(ye) 。這幾年,來東(dong) 升村注冊(ce) 的企業(ye) 已經有20餘(yu) 家。在黨(dang) 總支引領下,東(dong) 升村構建起了“農(nong) +旅+藝+學”的產(chan) 業(ye) 發展鏈條,企業(ye) 、村集體(ti) 和鄉(xiang) 親(qin) 們(men) 實現合作共贏,開啟了長紅的流量密碼。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