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後首次考察 總書記多次強調這一“轉化”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3月18日至21日,全國兩(liang) 會(hui) 閉幕後僅(jin) 一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就來到瀟湘大地考察。

  考察期間,主持召開以“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為(wei) 題的座談會(hui) ,總書(shu) 記在談到如何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問題,強調要“構建上下遊緊密合作的創新聯合體(ti) ,促進產(chan) 學研融通創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chan) 力轉化”。

  聽取湖南省委和省政府的工作匯報,總書(shu) 記再提新質生產(chan) 力,同樣提到科技成果轉化問題:“促進創新鏈產(chan) 業(ye) 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推動科技成果加快轉化為(wei) 現實生產(chan) 力。”

  作為(wei) 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創新並非易事,而科技成果轉化亦非坦途。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來自科技界的趙宇亮委員結合工作經曆,向總書(shu) 記談到創新鏈與(yu) 產(chan) 業(ye) 鏈“相望難相見”,科研落地轉化少的問題,建議加大科技創新成果產(chan) 業(ye) 化力度。

  總書(shu) 記回應道:“過去研究和生產(chan) 是‘兩(liang) 張皮’,現在科研成果轉化率比過去高得多了,特別是企業(ye) 自身直接研發形成成果轉化,院校和企業(ye) 形成共同體(ti) ,這樣的趨勢、方向是對的,要快馬加鞭,把激勵、促進政策進一步抓好。”

  科技成果的價(jia) 值在於(yu) 運用。推動科技成果落地轉化,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內(nei) 容,也是促進科技與(yu) 經濟緊密結合的關(guan) 鍵環節。

  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是總書(shu) 記持續關(guan) 注的一個(ge) 重要問題。他多次要求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chan) 業(ye) 化水平,並強調科技成果隻有同國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場需求相結合,完成從(cong) 科學研究、實驗開發、推廣應用的三級跳,才能真正實現創新價(jia) 值、實現創新驅動發展。

  如果說“從(cong) 0到1”代表著科技創新的原始突破,那麽(me) ,成果轉化進入市場就是“從(cong) 1到無窮”的路徑演進。

  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水平,是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創新對接的“關(guan) 口”,也是轉化為(wei) 新質生產(chan) 力的關(guan) 鍵。

  多年來,我國一直存在著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chan) 力轉化不力、不順、不暢的痼疾,其中一個(ge) 重要症結就在於(yu) 科技創新鏈條上存在著諸多體(ti) 製機製關(guan) 卡,創新和轉化各個(ge) 環節銜接不夠緊密。就像接力賽一樣,第一棒跑到了,下一棒沒有人接,或者接了不知道往哪兒(er) 跑。

  如何跨越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裏”,打破科技鏈與(yu) 產(chan) 業(ye) 鏈的轉化“堵點”?

  “深化科技體(ti) 製改革”“圍繞產(chan) 業(ye) 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完善資金鏈”“構建上下遊緊密合作的創新聯合體(ti) ,促進產(chan) 學研融通創新”……總書(shu) 記反複強調的,正是科技成果轉化的關(guan) 鍵密鑰。

  “科創+產(chan) 業(ye) ”加速融合。近些年,圍繞產(chan) 業(ye) 鏈部署創新鏈,我國產(chan) 學研結合、上中下遊銜接、大中小企業(ye) 協同的良好創新格局顯現,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不斷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

  此次湖南行,總書(shu) 記考察的是一家中德合資企業(ye) ——巴斯夫杉杉電池材料有限公司。這家位於(yu) 長沙湘江新區的企業(ye) ,一直專(zhuan) 注於(yu) 鋰電正極材料研發供應。企業(ye) 生產(chan) 的正極材料產(chan) 品,如今已廣泛應用於(yu) 電動汽車、電動自行車、手機、掃地機器人、大型儲(chu) 能電站等領域。

  據了解,湖南企業(ye) 創新綜合指標在全國排名第八,全省創新綜合實力連續進位到全國第九,國家先進製造業(ye) 集群數量位居全國第三、中西部第一。從(cong) 全國兩(liang) 會(hui) 到地方考察,傳(chuan) 遞出總書(shu) 記對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因地製宜加快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實踐要求。

  “要在以科技創新引領產(chan) 業(ye) 創新方麵下更大功夫”“強化企業(ye) 創新主體(ti) 地位”“更加重視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創新的深度融合”“增強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的技術支撐能力”……

  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zheng) 新。走出實驗室 、走上生產(chan) 線、邁向大市場,科技成果加速轉化,定能讓科技創新釋放出更強大的發展動能。

  延伸閱讀

  習(xi) 近平在湖南考察時強調 堅持改革創新求真務實 奮力譜寫(xie) 中國式現代化湖南篇章

發布時間:2024年03月22日 20:58 來源:央視網 編輯:許建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