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麗水市雲和縣:打造“跨山多聯”流動黨員管理模式 讓流動黨員有“家”更有為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近年來,浙江省麗(li) 水市雲(yun) 和縣立足區域一體(ti) 化、城鄉(xiang) 融合化發展趨勢,聚焦黨(dang) 員跨省域、跨區域、跨城鄉(xiang) 流動頻率加快、數量增多的特點,加快構建“跨山多聯”流動黨(dang) 員管理模式,推動“黨(dang) 員流動到哪裏,黨(dang) 組織就建到哪裏,服務就跟進到哪裏”,有效破解流動黨(dang) 員管理覆蓋難、組織融入難、作用發揮難等問題,真正讓流動黨(dang) 員有“家”更有為(wei) 。截至目前,全縣共有黨(dang) 員10141名,跨縣流動黨(dang) 員1613人(其中流出906人、流入707人),縣內(nei) 農(nong) 村進城黨(dang) 員1500多人。

  一、構建“跨山共管”體(ti) 係,讓流動黨(dang) 員“身有所處”。在依托“浙裏紅色根脈強基工程應用”全麵排查核實縣域流動黨(dang) 員基礎上,通過動態分析分類施策,構建跨山多聯精細化管理體(ti) 係。一是區域協同共管。針對雲(yun) 和因木玩等產(chan) 業(ye) 優(you) 勢吸引了周邊縣(市、區)大量人口在雲(yun) 就業(ye) 創業(ye) ,特別是景寧佘族自治縣有3萬(wan) 人口在雲(yun) 和的實際,構建區域發展黨(dang) 建聯建機製,以區域黨(dang) 建共建推進流動黨(dang) 員齊抓共管。如,雲(yun) 和與(yu) 景寧兩(liang) 地黨(dang) 委簽署《“雲(yun) 景聚落”發展區塊黨(dang) 建聯建章程》,在深化兩(liang) 地流動黨(dang) 員管理、黨(dang) 建活動聯辦、基層矛盾糾紛共解等方麵開展深度合作,在鄉(xiang) 鎮(街道)成立外地流動黨(dang) 員支部,統一納管景寧在雲(yun) 流動黨(dang) 員272名。二是城鄉(xiang) 一體(ti) 共管。聚焦農(nong) 民下山轉移搬遷進城後,進城黨(dang) 員居住地、工作地與(yu) 戶籍地、組織關(guan) 係地相分離現象,打造村社黨(dang) 建聯盟,推進整村搬遷支部整建製劃轉到社區大黨(dang) 委管理;加快城鄉(xiang) 黨(dang) 組織融合,在社區建立“聯合”“留守”“搬遷”等特色支部。實行城鄉(xiang) 黨(dang) 員“雙流通、雙報到、雙評議”製度,將1500多名農(nong) 村流動黨(dang) 員納入流入地社區黨(dang) 組織管理,對黨(dang) 員參與(yu) 社區活動、誌願服務等情況實行積分管理、雙向反饋,有效破解了黨(dang) 員進城後管理無序難題。三是異地輻射共管。針對本地黨(dang) 員向縣外流出較多、輻射麵廣的管理難題,依托駐外商會(hui) ,構建以雲(yun) 和本地黨(dang) 組織為(wei) 中心、在流出集聚地組建活動營地的“1+X”流動黨(dang) 員管理模式。如,針對擁有國家注冊(ce) 商標的勞務品牌“雲(yun) 和師傅”,相關(guan) 成員主要為(wei) 走南闖北從(cong) 事異地開發創業(ye) 的實際,在本地成立“雲(yun) 和師傅”黨(dang) 委,下設4個(ge) 黨(dang) 支部和26個(ge) 異地工作支部,並在異地成立ky体育官方网營地,輻射管理全國50多個(ge) 市縣、600多個(ge) 鄉(xiang) 鎮180多名外出創業(ye) 的流動黨(dang) 員。

  二、實施“跨山匯暖”行動,讓流動黨(dang) 員“心有所歸”。著眼破解流動黨(dang) 員“融入難”問題,建強服務陣地,做實暖心工程,推動流動黨(dang) 員與(yu) 組織“雙向奔赴”。一是打造溫馨驛站。整合社區黨(dang) 群服務中心,設立16個(ge) 流動黨(dang) 員管理服務站,建強流動黨(dang) 員的學習(xi) 、活動、宣傳(chuan) 、問需等陣地,讓流動黨(dang) 員開展組織生活有固定場所。特別是針對新就業(ye) 群體(ti) 流動黨(dang) 員工作在“雲(yun) ”上、奔跑在路上的特點,在城區建立12個(ge) “加油驛站”,免費提供手機充電、急救藥品、茶水、休憩等便民服務,為(wei) 新就業(ye) 群體(ti) 打造溫馨港灣。二是服務均等共享。全麵推動縣域公共服務和資源均等共享,強化流動黨(dang) 員服務資源供給,定期向流動黨(dang) 員發布創業(ye) 政策、就業(ye) 崗位、家鄉(xiang) 發展等信息,為(wei) 流動黨(dang) 員提供人才政策谘詢、高層次人才申報等服務。打造技能共富學堂,吸納進城黨(dang) 員和縣外流入黨(dang) 員參與(yu) 技能培訓,帶動百餘(yu) 名新流入黨(dang) 員走上盆景創業(ye) 、木玩產(chan) 業(ye) 就業(ye) 等共富路徑。三是健全暖心政策。建立外地流動黨(dang) 員常態聯係機製,利用流動黨(dang) 員“兩(liang) 節”返鄉(xiang) 時期開展“共過一次政治生日、匯報一次年度情況、開展一次問題檢視、作出一份履職承諾”等“十個(ge) 一”活動,將生活困難的流動黨(dang) 員納入黨(dang) 員關(guan) 愛基金保障,讓流動黨(dang) 員真切感受到黨(dang) 組織的關(guan) 懷。明確流動黨(dang) 員在雲(yun) 和黨(dang) 組織享有與(yu) 正式組織關(guan) 係隸屬黨(dang) 員的同等權利,將表現優(you) 秀的流動黨(dang) 員納入“兩(liang) 優(you) 一先”、“雲(yun) 和好人”等參評範圍,不斷提升流動黨(dang) 員的榮譽感。

  三、搭建“跨山聚力”平台,讓流動黨(dang) 員“行有所為(wei) ”。聚焦流動黨(dang) 員作用發揮難問題,積極搭建各類黨(dang) 員全時段、全天候發揮作用的平台,將黨(dang) 員力量更好匯集到經濟社會(hui) 發展中。一是先鋒匯網。推動進社區報到的流動黨(dang) 員和進城黨(dang) 員精準嵌入村社“1+3+N”基層治理網格隊伍,打造一批“流動黨(dang) 員先鋒崗”“流動黨(dang) 員服務區”,選拔縣外流入黨(dang) 員擔任街道(社區)兼職網格員,引導流動黨(dang) 員當好微網格長、樓棟長,充分發揮流動黨(dang) 員參與(yu) 基層治理、誌願服務等先鋒模範作用。二是社區共治。構建進城黨(dang) 員、縣外流動黨(dang) 員共同參與(yu) 的“和合議事”社區民主協商製度,吸收有群眾(zhong) 影響力的流動黨(dang) 員任職社區大黨(dang) 委委員、支部委員等職務參與(yu) 地區共治共建。如白龍山街道成立流動黨(dang) 員支部,由景寧籍黨(dang) 員劉彬擔任支部書(shu) 記,該同誌積極投身流動人口矛盾糾紛化解工作,為(wei) 流動人口融入雲(yun) 和生產(chan) 生活做出積極貢獻,曾被司法部授予“全國人民調解工作先進個(ge) 人”榮譽稱號,其組建的“劉彬調解工作室”獲評浙江省2020年度第一批金牌人民調解工作室。三是發展共促。堅持把流動黨(dang) 員當作人才資源,發揮流動黨(dang) 員集聚在產(chan) 業(ye) 的優(you) 勢,構建“雲(yun) ”產(chan) 業(ye) 鏈黨(dang) 建聯建機製,打造流動黨(dang) 員產(chan) 業(ye) 鏈管理示範點20個(ge) ,組織企業(ye) 黨(dang) 員、青年職工開展崗位晾曬、技能比武等活動,有效激發企業(ye) 創新活力。實施流出黨(dang) 員“人才回引”工程,鼓勵流出黨(dang) 員為(wei) 家鄉(xiang) 發展建言獻策、回鄉(xiang) 投資發展。如,原在浙江諸暨從(cong) 事香榧種植的黨(dang) 員周泓宇,響應家鄉(xiang) “兩(liang) 進兩(liang) 回”號召,將香榧種植產(chan) 業(ye) 帶回雲(yun) 和縣崇頭鎮,建成麵積達300畝(mu) 的種植基地,帶動100多戶村民走上香榧共富路,預計年產(chan) 值達300萬(wan) 元。

發布時間:2024年03月21日 17:38 來源:時代先鋒網 編輯:白世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