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wei) 大的政黨(dang) 總能夠把握時代先機、勇立時代潮頭。
十年前的初春,生機萌動、萬(wan) 物競發。2014年2月27日,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hui) 議在北京召開。在這次重要會(hui) 議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首次提出“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wei) 網絡強國”,明確提出了網絡強國建設的戰略目標,並提出一係列重大論斷、作出一係列戰略部署,清晰擘畫了建設網絡強國的宏偉(wei) 藍圖。
這是一個(ge) 百年大黨(dang) 對時代潮流的引領和把握。縱觀世界文明史,人類先後經曆了農(nong) 業(ye) 革命、工業(ye) 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產(chan) 業(ye) 技術革命,都給人類生產(chan) 生活帶來巨大而深刻的影響。當信息革命的時代大潮奔湧而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統攬全局、把握大勢,從(cong) 人類社會(hui) 發展的宏闊視角,緊緊抓住信息革命曆史機遇,高度重視互聯網、大力發展互聯網、積極運用互聯網、有效治理互聯網,走出一條中國特色治網之道。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科學指引下,中國互聯網發展邁入了一個(ge) 全新的曆史時期。這十年,中國沒有絲(si) 毫懈怠、沒有絲(si) 毫猶豫,奮楫勇進、蹄疾步穩,大踏步趕上並引領時代,網絡強國的宏偉(wei) 圖景已清晰可見。
十年回眸看,當驚世界殊。
(一)
馬克思指出,蒸汽、電力和自動紡機甚至是“更危險萬(wan) 分的革命家”。他深刻洞察當時先進生產(chan) 力的巨大影響,天才般地預見了工業(ye) 革命的世界性衝(chong) 擊。
社會(hui) 生產(chan) 力大變革之際,誰能夠把握運用這種變革力量,誰就可能把握曆史的主動。
1814年,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機車在英格蘭(lan) 大地上轟鳴的時候,中國人還不能想象第一次工業(ye) 革命將成為(wei) 席卷全球的浪潮,也幾乎沒有人能夠預測,英國會(hui) 從(cong) 歐洲一個(ge) 邊陲島國成為(wei) “日不落帝國”。19世紀,電力的發明和廣泛使用,電話、電機以及汽車的出現,意味著以電氣革命為(wei) 標誌的第二次工業(ye) 革命廣泛開展,抓住了這波浪潮的美國逐漸成為(wei) 西方國家的“領頭羊”。
順時代潮流則興(xing) ,逆時代潮流則衰。當工業(ye) 革命發生、世界深刻變革之時,處在封建王朝統治下的中國,沒能及時把握世界發展的方向,錯失了與(yu) 世界同步的曆史機遇,逐漸落到了被動挨打的境地。特別是鴉片戰爭(zheng) 之後,中華民族更是陷入積貧積弱、任人宰割的悲慘狀況。
錯失時代機遇,是每個(ge) 中國人刻骨銘心的痛。作為(wei) 20世紀人類最偉(wei) 大的發明之一,互聯網給人類社會(hui) 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推動人類進入活力迸發、充滿希望的信息時代。能不能適應和引領互聯網發展,成為(wei) 決(jue) 定大國興(xing) 衰的一個(ge) 關(guan) 鍵。一定程度上說,得網絡者得天下。把握信息革命曆史機遇,是事關(guan) 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的重大戰略抉擇。
當前,信息革命時代潮流與(yu)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戰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發生曆史性交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信息化為(wei) 中華民族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我們(men) 必須抓住信息化發展的曆史機遇,不能有任何遲疑,不能有任何懈怠,不能失之交臂,不能犯曆史性錯誤。”進入新時代,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牢牢把握信息革命的“時”與(yu) “勢”,統籌推進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強調“過不了互聯網這一關(guan) ,就過不了長期執政這一關(guan) ”,強調“建設網絡強國的戰略部署要與(yu) ‘兩(liang) 個(ge) 一百年’奮鬥目標同步推進”,強調“要按照技術要強、內(nei) 容要強、基礎要強、人才要強、國際話語權要強的要求,向著網絡基礎設施基本普及、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數字經濟全麵發展、網絡安全保障有力、網絡攻防實力均衡的方向不斷前進,最終達到技術先進、產(chan) 業(ye) 發達、攻防兼備、製網權盡在掌握、網絡安全堅不可摧的目標”。
——技術要強。“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要下定決(jue) 心、保持恒心、找準重心,加速推動信息領域核心技術突破”“隻有把關(guan) 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cong) 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
——內(nei) 容要強。“網絡空間是億(yi) 萬(wan) 民眾(zhong) 共同的精神家園”“堅持正能量是總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加強網絡內(nei) 容建設,做強網上正麵宣傳(chuan) ,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形成網上網下同心圓”“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ti) 係,推動形成良好網絡生態”。
——基礎要強。“我們(men) 要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強化信息資源深度整合,打通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信息‘大動脈’”“要加快構建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統籌規劃政務數據資源和社會(hui) 數據資源,完善基礎信息資源和重要領域信息資源建設,形成萬(wan) 物互聯、人機交互、天地一體(ti) 的網絡空間”。
——人才要強。“建設網絡強國,要把人才資源匯聚起來,建設一支政治強、業(ye) 務精、作風好的強大隊伍”“‘千軍(jun) 易得,一將難求’,要培養(yang) 造就世界水平的科學家、網絡科技領軍(jun) 人才、卓越工程師、高水平創新團隊”。
——國際話語權要強。“要廣泛宣介中國主張、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加快提升我國對網絡空間的國際話語權和規則製定權”“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ti) ,攜手創造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
網絡強國戰略,吹響了文明悠久的東(dong) 方大國加速進軍(jun) 信息時代的號角。“五個(ge) 要強”,旗幟鮮明闡明了中國勇立信息時代潮頭的堅定信心,體(ti) 現了加快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紮實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強大決(jue) 心,體(ti) 現了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堅強意誌。
(二)
1994年4月20日,一條64K的國際專(zhuan) 線從(cong) 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接入互聯網,實現了與(yu) 國際互聯網的全功能連接,中國成為(wei) 國際互聯網的第七十七個(ge) 成員。
這一刻,中國互聯網時代正式開啟,數字浪潮奔湧在中華大地,偉(wei) 大的中華民族搭上了信息時代的快車,從(cong) 此,中國發展與(yu) 互聯網更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也正是通過互聯網,中國與(yu) 世界更加緊密地聯係在一起。
從(cong) 1994年到2014年的20年間,從(cong) 撥號上網到光纖網絡,從(cong) 每秒64K到平均網速突破3.4M,中國網民規模從(cong) 零開始到突破6億(yi) ,數字經濟規模達到16.2萬(wan) 億(yi) 元,一大批網信企業(ye) 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而出。
但是,伴隨著中國互聯網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小到大,諸多製約進一步發展的“短板”和“瓶頸”也逐步顯現:大而不強、全而不精,自主創新相對落後,關(guan) 鍵領域核心技術受製於(yu) 人,信息化發展程度有待提高,網絡安全麵臨(lin) 威脅,國際話語權亟須加強……中國已經成為(wei) 網絡大國,但還不是網絡強國。
“互聯網發展給生產(chan) 力和生產(chan) 關(guan) 係帶來的變革是前所未有的,給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帶來的深刻調整是前所未有的,給國家主權和國家安全帶來的衝(chong) 擊是前所未有的,給不同文化和價(jia) 值觀念交流交融交鋒產(chan) 生的影響也是前所未有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以高度曆史自覺和強烈憂患意識,從(cong) 黨(dang) 的長期執政和國家長遠發展的戰略高度,強調必須“使互聯網這個(ge) 最大變量變成事業(ye) 發展的最大增量”,作出了把我國建設成為(wei) 網絡強國的曆史性決(jue) 策。
風展紅旗邁雄關(guan) ,又踏層峰望眼開。這十年,網絡強國宏偉(wei) 藍圖徐徐展開,網絡意識形態主陣地更加鞏固,網絡綜合治理體(ti) 係建設加快推進,網絡安全保障能力全麵提升,信息化驅動引領作用充分發揮,網絡空間法治化進程不斷加快,網絡空間國際合作深化拓展,我國正從(cong) 網絡大國向網絡強國闊步邁進。
黨(dang) 對網信工作的領導全麵加強。堅決(jue) 貫徹“黨(dang) 管互聯網”重大政治原則,全麵加強黨(dang) 中央對網信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改革和完善互聯網管理領導體(ti) 製機製,成立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後改為(wei) 委員會(hui) ),基本建立涵蓋中央、省、市的三級網信工作體(ti) 係,形成“一張網”“一盤棋”的工作格局。
網絡空間主流思想輿論鞏固壯大。守正創新加強互聯網內(nei) 容建設與(yu) 管理,大力推動黨(dang) 的創新理論入腦入心,精心做好網上重大主題宣傳(chuan) 和重大議題設置,廣泛傳(chuan) 播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網上正能量更加充沛,主旋律更加高昂。打贏一係列網上重大鬥爭(zheng) ,根本扭轉了過去網上亂(luan) 象叢(cong) 生、陣地淪陷、被動挨打的狀況,網絡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
網絡綜合治理體(ti) 係基本建成。製定實施《關(guan) 於(yu) 加快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ti) 係的意見》,按期完成網絡綜合治理體(ti) 係建設目標,推動實現互聯網由“管”到“治”的根本性轉變。持續開展“清朗”等係列專(zhuan) 項行動,針對人民群眾(zhong) 反映強烈的網絡亂(luan) 象問題開展集中整治,網絡生態日益向善向好。加強網絡文明建設,深入實施爭(zheng) 做中國好網民工程、網絡公益工程,共同培植網上美好精神家園。
網絡安全保障體(ti) 係和能力持續提升。初步建立涵蓋網絡、係統、終端、應用的網絡安全防護體(ti) 係,強化關(guan) 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加強數據安全管理和個(ge) 人信息保護,網絡安全審查有序開展,網絡安全學科和人才建設深入推進。連續十年成功舉(ju) 辦國家網絡安全宣傳(chuan) 周,全社會(hui) 網絡安全防護意識和技能明顯提高。
信息化驅動引領作用有效發揮。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性能優(you) 越的信息基礎設施。數字經濟蓬勃發展,規模從(cong) 2014年的16.2萬(wan) 億(yi) 元增長到2022年的50.2萬(wan) 億(yi) 元,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信息領域核心技術產(chan) 業(ye) 體(ti) 係快速發展,實現3G突破、4G同步、5G引領的重大跨越,北鬥衛星導航係統完成全球組網。
網絡空間法治化進程深入推進。推動出台《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ge) 人信息保護法》《關(guan) 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網絡信息內(nei) 容生態治理規定》等涉網絡領域立法150餘(yu) 部。持續加大網絡執法力度,堅決(jue) 查處各類違法違規案件,著力維護人民群眾(zhong) 在網絡空間的合法權益。
網絡空間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明顯增強。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ti) 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一係列擲地有聲的實際行動和成果斐然的合作項目穩步推進。創設並連續十年成功舉(ju) 辦世界互聯網大會(hui) 烏(wu) 鎮峰會(hui) ,成立世界互聯網大會(hui) 國際組織,深度參與(yu) 網絡空間國際治理,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凸顯大國道義(yi) 和國際擔當。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網信事業(ye) 發展必須貫徹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wei) 信息化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人民群眾(zhong) 在信息化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當前,我國形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生機勃勃的數字社會(hui) ,截至2023年6月,網民規模達10.79億(yi) ,互聯網普及率達76.4%。我國現有行政村全麵實現“村村通寬帶”,截至2023年6月,農(nong) 村互聯網普及率達60.5%,較十年前提升32.4個(ge) 百分點。我國90%以上的政務服務實現網上可辦,電子政務全球排名上升到第四十三位,成為(wei) 全球增幅最高的國家之一。分享經濟、智慧出行、移動支付等互聯網新產(chan) 品新業(ye) 態競相湧現,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務正在惠及更多百姓。
這十年,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科學指引下,網信事業(ye) 從(cong) 夯基壘台到積厚成勢,從(cong) 發展起步到不斷壯大,采取一係列戰略性舉(ju) 措,推進一係列變革性實踐,實現一係列突破性進展,取得一係列標誌性成果,網信事業(ye) 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這正是新時代十年偉(wei) 大變革的真實寫(xie) 照和生動體(ti) 現。
(三)
思想的引領,猶如征途中的旗幟、遠航中的燈塔。
馬克思主義(yi) 經典作家生活的時代沒有互聯網,但是,他們(men) 對生產(chan) 力帶來的“危險的”革命性變化的論述仍然熠熠生輝,他們(men) 提供的立場、觀點、方法,時刻啟發著信息時代的馬克思主義(yi) 者。
新時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以鮮活厚重的理論創新、思想創造,書(shu) 寫(xie) 了信息時代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的光輝篇章。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舉(ju) 旗定向、領航掌舵,從(cong) 信息化發展大勢和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大局出發,提出了一係列具有開創性意義(yi) 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鮮明提出“五個(ge) 明確”“十個(ge) 堅持”,係統回答了為(wei) 什麽(me) 要建設網絡強國、怎樣建設網絡強國的一係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明確了事關(guan) 網信事業(ye) 發展的一係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戰略性重大問題,形成了內(nei) 涵豐(feng) 富、科學係統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
引領時代、勇立潮頭,緊緊抓住信息化發展給中華民族帶來的寶貴曆史機遇——
馬克思認為(wei) ,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自誕生以來就是在解決(jue) 重大問題中不斷豐(feng) 富發展,保持著蓬勃生機。
當今世界,信息革命時代潮流奔湧向前,以互聯網為(wei) 代表的網絡信息技術日益成為(wei) 創新驅動發展的先導力量,推動社會(hui) 生產(chan) 力發生了新的質的飛躍,提出了一係列全新的重大時代課題。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以馬克思主義(yi) 政治家、思想家、戰略家的非凡理論勇氣、卓越政治智慧、強烈使命擔當,科學運用馬克思主義(yi) 立場觀點方法,立足時代之基,深刻指出互聯網是我們(men) 這個(ge) 時代最具發展活力的領域,網信事業(ye) 代表著新的生產(chan) 力和新的發展方向,信息化為(wei) 中華民族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回答時代之問,鮮明提出“誰掌握了互聯網,誰就把握住了時代主動權;誰輕視互聯網,誰就會(hui) 被時代所拋棄”。引領時代之變,始終從(cong) 把握信息時代潮流的高度,對因時而變做好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進行了深刻闡述,彰顯出強烈的曆史主動精神。
植根實踐、引領變革,成功探索走出一條中國特色治網之道——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是在信息時代氣象萬(wan) 千的發展變革中逐漸孕育、萌發的,是在中華大地波瀾壯闊的生動實踐中不斷豐(feng) 富、成熟的,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十八大後領導和推進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實踐中發展、形成的。
早在20世紀80年代,時任河北省正定縣委書(shu) 記的習(xi) 近平同誌就在思索信息時代給中國帶來的曆史機遇,指出:“科技是關(guan) 鍵,信息是靈魂。”世紀之交,在福建,習(xi) 近平同誌極具前瞻性和創造性地作出了建設“數字福建”的重要決(jue) 策。2003年,在浙江,習(xi) 近平同誌部署建設“數字浙江”,打造了“百億(yi) 信息化建設”工程。2007年,在上海,習(xi) 近平同誌對不斷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等作出重要指示要求。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主動順應信息革命發展潮流,高度重視、統籌推進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舉(ju) 旗定向、領航掌舵,親(qin) 自謀劃、親(qin) 自部署、親(qin) 自推進,推動網信事業(ye) 發展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成功探索走出一條中國特色治網之道。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深深植根於(yu) 我國網絡強國建設實踐沃土,源於(yu) 實踐、指導實踐、又被實踐所驗證,在網絡強國建設進程中,展現出堅實的實踐基礎、鮮明的實踐導向和強大的實踐偉(wei) 力。
把握規律、守正創新,為(wei) 信息時代豐(feng) 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yi) 作出了原創性貢獻——
創新是互聯網的基本屬性,是網信事業(ye) 發展的動力源泉。麵對網信領域的一係列前所未有的重大課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科學回答了馬克思主義(yi) 經典作家沒有講過、前人沒有遇到過、西方有關(guan) 理論無法解決(jue) 的許多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實現了理論和實踐上的重大突破、重大創新、重大發展。
2018年4月20日至21日,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hui) 議在北京召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發表重要講話,深刻總結網絡強國建設理論創新成果,係統闡述“五個(ge) 明確”:明確網信工作在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明確網絡強國建設的戰略目標,明確網絡強國建設的原則要求,明確互聯網發展治理的國際主張,明確做好網信工作的基本方法。
2023年7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確提出網信工作“十個(ge) 堅持”重要原則:堅持黨(dang) 管互聯網,堅持網信為(wei) 民,堅持走中國特色治網之道,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正能量是總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堅持築牢國家網絡安全屏障,堅持發揮信息化驅動引領作用,堅持依法管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堅持推動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ti) ,堅持建設忠誠幹淨擔當的網信工作隊伍,大力推動網信事業(ye) 高質量發展,以網絡強國建設新成效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作出新貢獻。
這一重要思想,係統運用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結合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以全新的視野對信息時代條件下共產(chan) 黨(dang) 執政規律、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規律、人類社會(hui) 發展規律進行了深入探索並作出科學回答,為(wei) 信息時代豐(feng) 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yi) 作出了原創性貢獻,使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
踐行宗旨、服務人民,讓億(yi) 萬(wan) 人民群眾(zhong) 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
當前,互聯網已經融入社會(hui) 生產(chan) 生活的方方麵麵,越來越成為(wei) 人們(men) 學習(xi) 、工作、生活的新空間。網信工作與(yu) 10億(yi) 多網民直接相連,與(yu) 14億(yi) 多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息息相關(guan) 。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站在黨(dang) 的性質宗旨的高度,深刻把握互聯網通達億(yi) 萬(wan) 群眾(zhong) 、連接黨(dang) 心民心的顯著特點,多次指出“網信事業(ye) 發展必須貫徹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wei) 信息化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人民群眾(zhong) 在信息化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適應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務普及,降低應用成本,為(wei) 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務”“推進‘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文化’等,讓百姓少跑腿、數據多跑路,不斷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要走好網上群眾(zhong) 路線,提高通過互聯網組織群眾(zhong) 、宣傳(chuan) 群眾(zhong) 、引導群眾(zhong) 、服務群眾(zhong) 的本領,讓互聯網成為(wei) 我們(men) 同群眾(zhong) 交流溝通的新平台,成為(wei) 了解群眾(zhong) 、貼近群眾(zhong) 、為(wei) 群眾(zhong) 排憂解難的新途徑,成為(wei) 發揚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監督的新渠道”,等等。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網信事業(ye) 發展“為(wei) 了誰”“依靠誰”這一根本問題,充分體(ti) 現了黨(dang) 性與(yu) 人民性的高度統一、對黨(dang) 負責與(yu) 對人民負責的高度統一、尊重網信發展規律與(yu) 尊重人民曆史主體(ti) 地位的高度統一,為(wei) 網絡強國建設注入了最深沉最持久的動力源泉。
胸懷天下、造福世界,為(wei) 全球互聯網發展治理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互聯網是人類社會(hui) 發展的重要成果,真正讓世界變成了地球村,讓國際社會(hui) 越來越成為(wei)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ti) 。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絡空間發展不平衡、規則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問題日益凸顯,國際社會(hui) 呼喚新的解決(jue) 方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順應信息時代發展潮流和人類社會(hui) 發展大勢,創造性地提出關(guan) 於(yu) 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ti) 的理念主張,深入闡釋了全球互聯網發展治理一係列重大原則。
這一理念根植於(yu) “天下一家”“世界大同”的中國智慧,是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在網絡空間的具體(ti) 體(ti) 現和運用,充滿對人類共同命運與(yu) 人類福祉的深切關(guan) 懷,彰顯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為(wei) 人類謀進步、為(wei) 世界謀大同的情懷,為(wei) 全球推進網絡空間發展和治理體(ti) 係變革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贏得了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積極響應和廣泛讚譽。
(四)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當今世界,信息化發展很快,不進則退,慢進亦退。
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刊文指出,“通過與(yu) 其他國家對比,中國是全球通信、能源和交通領域創新融合發展做得最好的之一,而且中國還有一些獨有的特色,使其具備引領這個(ge) 趨勢的能力”。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向縱深推進,互聯網、大數據、雲(yun) 計算、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迅猛發展,既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也帶來了難以預知的風險挑戰和競爭(zheng) 壓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新時代新征程,網信事業(ye) 的重要地位作用日益凸顯”,要“切實肩負起舉(ju) 旗幟聚民心、防風險保安全、強治理惠民生、增動能促發展、謀合作圖共贏的使命任務”“以網絡強國建設新成效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作出新貢獻”。
狹路相逢勇者勝。麵向新時代新征程,要切實增強信心決(jue) 心和誌氣底氣,付出更為(wei) 艱巨、更為(wei) 艱苦的努力,奮力實現網絡強國戰略目標。
實現網絡強國戰略目標,必須高舉(ju) 思想旗幟。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要深入學習(xi) 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特別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深刻領會(hui) 黨(dang) 的創新理論的道理學理哲理,切實將黨(dang) 的創新理論貫徹落實到網絡強國建設各方麵全過程,推動思想偉(wei) 力轉化為(wei) 推進網絡強國建設的巨大實踐動力。
實現網絡強國戰略目標,必須強化政治擔當。“兩(liang) 個(ge) 確立”是實現網絡強國戰略目標的最大政治底氣,“兩(liang) 個(ge) 維護”是實現網絡強國戰略目標的最大政治保證。要加強黨(dang) 對網信工作的全麵領導,深刻領悟“兩(liang) 個(ge) 確立”的決(jue) 定性意義(yi) ,增強“四個(ge) 意識”、堅定“四個(ge) 自信”、做到“兩(liang) 個(ge) 維護”,確保網絡強國建設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和道路前進。
實現網絡強國戰略目標,必須保持戰略定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對長期任務,要保持戰略定力和耐心,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滴水穿石,久久為(wei) 功。”當前,網絡強國藍圖已經繪就,要咬定青山不放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曆史擔當,發揚釘釘子精神,一步一個(ge) 腳印,紮實推進網絡內(nei) 容建設和管理、網絡安全、信息化、網絡空間國際交流合作等各項任務,將宏偉(wei) 藍圖轉化為(wei) 美好現實。
實現網絡強國戰略目標,必須堅持自立自強。一個(ge) 民族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穩,才能屹立於(yu) 世界民族之林;唯有不斷創新,才能勇立時代潮頭、走在發展前列。麵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曆史機遇,要以隻爭(zheng) 朝夕的緊迫感、逆水行舟的危機感、舍我其誰的使命感,自信自強、守正創新,在新征程上開啟網絡強國建設的新篇章。
實現網絡強國戰略目標,必須提升鬥爭(zheng) 本領。網絡強國前進道路上,絕不會(hui) 一帆風順,甚至會(hui) 遇到狂風暴雨、驚濤駭浪。要統籌發展和安全,積極防範化解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敢於(yu) 鬥爭(zheng) 、善於(yu) 鬥爭(zheng) ,贏得尊嚴(yan) 、贏得主動,切實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實現網絡強國戰略目標,必須加強開放合作。獨行快、眾(zhong) 行遠。網絡強國前進道路上,需要同行人。要秉持開放包容的理念,不斷深化網絡空間國際合作,會(hui) 同國際社會(hui) 共同構建更加公平合理、開放包容、安全穩定、富有生機活力的網絡空間,構建更加緊密的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ti) 。
從(cong) 工業(ye) 革命時期的落後挨打到信息革命時期的奮力趕超,中華民族的百年曆史證明,唯有抓住時代變革的曆史機遇,才能實現引領時代的曆史跨越。我們(men) 深知,信息化與(yu) 中國式現代化密切相關(guan) ,網絡強國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緊密相連,信息革命時代潮流與(yu) 民族複興(xing) 偉(wei) 大進程曆史交匯,網信事業(ye) 也處於(yu)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焦點、引領信息革命時代潮流之先機、關(guan) 乎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之全局,必須踔厲奮發、勇毅前行,自覺肩負起新時代新征程網信工作的使命任務。
大道無垠,征途壯闊。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特別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為(wei) 科學指引,我們(men) 必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更加堅定的步伐,向著網絡強國戰略目標闊步前進,在全麵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的偉(wei) 大征程上書(shu) 寫(xie) 新的壯美篇章。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