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袤的南極大陸,地球上唯一未被開發的資源寶地,幾百年來,一直吸引著人類探索的目光。從(cong) 1820年俄國人別林斯高晉發現南極大陸,到上世紀70年代末,已經有十幾個(ge) 國家在這裏建立了上百個(ge) 科學考察站,但卻沒有一個(ge) 屬於(yu) 中國。
1984年11月20日,中國首次南極洲科學考察隊從(cong) 上海起航。他們(men) 的使命隻有一個(ge) ,建設中國第一個(ge) 南極科學考察站——長城站。曆經40天的海上漂泊,考察隊抵達南極洲喬(qiao) 治王島。
沒有破冰船幫助,如何把幾百噸建站物資卸貨上岸成為(wei) 一個(ge) 大難題。考察隊決(jue) 定,以共產(chan) 黨(dang) 員為(wei) 主組建突擊隊,在刺骨的冰水中用身軀擋住海浪,爭(zheng) 分奪秒搶建碼頭。
帆布帳篷遮不住風雪,就枕著冰雪休息。冰鎬刨不開永久凍土,就晝夜加班一寸寸突破。僅(jin) 用27天,長城站建設完成,創造了各國在南極建站的最快速度。7月的一天,隊長顏其德到海邊查看冰情,暴風雪不期而至。在南極,最大風速高達每秒75米,室外遭遇暴風,生死一線間。當時,距他匍匐位置二十幾米遠的發電棟是他唯一的生機。
因為(wei) 長城站的建成和後續一係列科研成果,中國被接納為(wei) 南極條約協商國,正式獲得對南極國際事務的決(jue) 策權和發言權。
每一次啟航,都肩負著家國責任,伴隨著光榮與(yu) 夢想。2022年12月,第39批科考隊隊員曾應根和隊友一起,向南極冰蓋最高點冰穹A發起衝(chong) 擊。冰穹A一向被業(ye) 內(nei) 公認為(wei) “人類不可接近之極”。作為(wei) 隊伍裏的機械師,他要確保在零下幾十攝氏度的冰天雪地中,所有機械設備安全運行。
行進路上,一輛雪地車的減震器突然壞了。沒有配件,無法回頭,曾應根決(jue) 定自己造一個(ge) 減震器。
極寒環境裏,曾應根奮戰6個(ge) 小時,終於(yu) 把雪地車修好。2022年12月30日,五星紅旗插上了南極冰蓋最高點,曾應根也如願在南極加入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
南極羅斯海,保存著地球最後一塊完整的海洋生態係統,在這裏,各種自然地理單元集中相互作用,是開展南極科學研究的理想之地。2023年11月1日,第40次南極科考隊出征羅斯海。這次考察曆時五個(ge) 月,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在恩克斯堡島建設中國南極第五站——秦嶺站。2024年1月,新站建設進入關(guan) 鍵時期,一場12級的颶風不期而至。
大風中,800多斤的幕牆板就像飄在空中的樹葉,非常難以控製。淩晨十二點半,最後一塊板終於(yu) 順利安裝到位。
很快,時速120公裏的颶風裹挾著地麵的積雪呼嘯而來。72 小時連續衝(chong) 擊之後,秦嶺站毫發無損地屹立在南極。
從(cong) 無到有,由弱到強。40年來,一批又一批科考隊員戰風鬥雪,勇闖南極,於(yu) 極地中綻放人生芳華。
2024年2月7日,秦嶺站建成並投入使用。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習(xi) 近平致信表示熱烈祝賀並指出,40年來,在黨(dang) 的領導下,我國極地事業(ye) 從(cong) 無到有、由弱到強,一代代極地工作者勇鬥極寒、堅忍不拔、拚搏奉獻、嚴(yan) 謹求實、辛勤工作,取得了豐(feng) 碩成果。中國南極秦嶺站的建成,將為(wei) 我國和全世界科學工作者持續探索自然奧秘、勇攀科學高峰提供有力保障,在新時代推動我國極地科考事業(ye) 不斷取得新突破。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