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團,總書記給出發展新質生產力“方法論”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3月5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2024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首次下團組,來到他所在的江蘇代表團參加審議。

  “新質生產(chan) 力”是總書(shu) 記談到的重要關(guan) 鍵詞。總書(shu) 記指出,“各地要堅持從(cong) 實際出發,先立後破、因地製宜、分類指導”,“積極促進產(chan) 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先立後破、因地製宜、分類指導”,這十二個(ge) 字正是總書(shu) 記為(wei) 各地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給出的重要方法論。

  應如何把握這一重要方法論?首先看先立後破。

  要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先要正確認識新質生產(chan) 力。2023年9月,總書(shu) 記在黑龍江考察時首次提出新質生產(chan) 力,此後又多次對新質生產(chan) 力進行闡釋、作出部署,這一概念隨之成為(wei) 中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熱詞。

  從(cong) 2023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要求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到今年中央政治局首次集體(ti) 學習(xi) 時聚焦“新質生產(chan) 力”,再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將加快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列為(wei) 2024年十大工作任務之首,一係列重要安排部署釋放出鮮明信號,即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重要且迫切。

  從(cong) 經濟學角度看,新質生產(chan) 力區別於(yu) 依靠大量資源投入、高度消耗資源能源的發展方式,代表了一種生產(chan) 力的躍遷。這是否意味著要迅速以“新”換“舊”,放棄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

  “先立後破”是總書(shu) 記這次在江蘇代表團給出的答案。總書(shu) 記說,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不是忽視、放棄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

  在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過程中,應在“立”和“破”上把握好先後順序,兼顧當前與(yu) 長遠,先立後破,避免“未立先破”或“隻破不立”。

  2023年12月,“先立後破”的提法出現在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的決(jue) 策部署上。可見,“先立後破”已成為(wei) 解決(jue) 當代中國艱巨繁重改革發展穩定問題的重要方法論。

  2022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總書(shu) 記在談到如何推進實現“雙碳”目標時曾形象打過一個(ge) 比方——“不能把手裏吃飯的家夥(huo) 先扔了,結果新的吃飯家夥(huo) 還沒拿到手,這不行”,說的就是“先立後破”的道理。

  再看因地製宜。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已成為(wei) 2024年推進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的主旋律。各地搶抓機遇,紛紛布局。在各省區市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多地將加快培育新質生產(chan) 力列為(wei) 重點工作任務。

  此次在江蘇團,總書(shu) 記以“因地製宜”四個(ge) 字為(wei) 各地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指明方向。

  “因地製宜”要求各地在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時,要根據資源稟賦及實際情況各有側(ce) 重。正如總書(shu) 記所說:“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種模式。”

  在各地爭(zheng) 先布局新質生產(chan) 力之際,“因地製宜”四個(ge) 字無疑極具指向性和指導意義(yi) 。

  最後,在推動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中,總書(shu) 記強調要分類指導。

  分類指導是總書(shu) 記經常提及的工作方法,這不禁讓人聯想到“精準扶貧”的工作方略,分類指導正是其核心要求之一,解決(jue) 的是政策和措施的精準性問題。

  在推動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過程中,各地各部門必將麵對千差萬(wan) 別的工作情況,如若忽視針對性、準確性,就很難取得預期效果。

  總書(shu) 記曾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推進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也要避免“大水漫灌”“一刀切”“一鍋煮”,確保政策、資金用在正確的方向上,並確保有效性。

  唯有把握好總書(shu) 記給出的“先立後破、因地製宜、分類指導”十二字方法論,才能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機遇,實現“變道超車”,為(wei) 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的競爭(zheng) 力和持久動力。

  延伸閱讀

  習(xi) 近平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

發布時間:2024年03月07日 08:24 來源:央視網 編輯:許建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