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玉門市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聚焦鄉(xiang) 村振興(xing) 發展需求,深入推進抓黨(dang) 建促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推動組織、幹部、人才等資源向農(nong) 村聚集,不斷夯實鄉(xiang) 村振興(xing) 基礎,助力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
聚焦強基固本,築牢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鬥堡壘。建立抓鄉(xiang) 促村工作機製,34名縣級黨(dang) 員領導幹部包抓全市12個(ge) 鄉(xiang) 鎮59個(ge) 行政村,重點聯係軟弱渙散黨(dang) 組織整頓村、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村、集體(ti) 經濟薄弱村、矛盾糾紛及信訪問題突出村,明確職責、清晰目標、細化措施,確保抓黨(dang) 建促鄉(xiang) 村振興(xing) 責任常態化、規範化、製度化。常態化抓好軟弱渙散村黨(dang) 組織整頓提升,對確定的3個(ge) 軟弱渙散村級黨(dang) 組織,全麵落實“四個(ge) 一”措施,聚焦解決(jue) 突出問題,有針對性地研究整頓措施,量身製定整頓方案,紮實推動農(nong) 村基層黨(dang) 建工作全麵進步、整體(ti) 提標。實施集體(ti) 經濟收入倍增計劃,統籌整合鄉(xiang) 村振興(xing) 銜接資金3874萬(wan) 元,實施村集體(ti) 經濟發展項目9個(ge) ,持續開展“百企幫百村”行動,帶動村集體(ti) 經濟增收。截至2023年9月底,全市村集體(ti) 經濟總收入達1305.86萬(wan) 元,村均收入22.13萬(wan) 元,其中經營性收入占比達到65%以上。
聚焦能力提升,建強鄉(xiang) 村振興(xing) 骨幹力量。深入實施“頭雁”儲(chu) 備工程,公開招聘村級後備幹部13名,選派17名優(you) 秀金融人才到鄉(xiang) 村兩(liang) 級擔任金融助理,向3個(ge) 軟弱渙散村黨(dang) 組織選派第一書(shu) 記3名,及時輪換選派20名駐村第一書(shu) 記和工作隊員。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村幹部”計劃,與(yu) 國家開放大學玉門分校合作,舉(ju) 辦村幹學曆提升班,67名村幹部參加學曆提升,建立大學生村幹部台賬,大學生村幹部數量達158名,有大學生村幹部的村達到96.6%。圍繞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基層治理熱點難點問題,先後舉(ju) 辦黨(dang) 務幹部、村幹部輪訓班2期,培訓黨(dang) 務幹部、村幹部、駐村幹部240餘(yu) 人,組織55名村書(shu) 記參加“全國村黨(dang) 組織書(shu) 記和村委會(hui) 主任視頻培訓班”,選派17名村書(shu) 記參加省級培訓。著力優(you) 化後備幹部成長渠道,先後選派7名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一線幹部到急難險重崗位掛職鍛煉,選派8名黨(dang) 政機關(guan) 幹部到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一線淬火提升,推薦10名優(you) 秀鄉(xiang) 鎮幹部到上海、江陰等發達地區學習(xi) 先進經驗,推動本土人才在一線曆練成才,先後從(cong) 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一線提拔優(you) 秀幹部34人。
聚焦人才支撐,激活鄉(xiang) 村振興(xing) 源頭活水。先後出台《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鄉(xiang) 村人才振興(xing) 實施方案》《鄉(xiang) 土拔尖人才評選管理辦法》《優(you) 秀人才選拔管理辦法》《科技特派員考核管理辦法》等係列人才政策。先後開展人才引進和校園招聘12批次,引進農(nong) 業(ye) 與(yu) 種業(ye) 、果樹學等農(nong) 業(ye) 類碩士研究生5名,鄉(xiang) 鎮學區及衛生院急需緊缺人才37名,鄉(xiang) 村人才隊伍力量進一步充實。注重在實踐中造就一批“土專(zhuan) 家、田秀才”和“能工巧匠”,選拔技術技能等類別鄉(xiang) 土拔尖人才20名。實施農(nong) 村實用人才“育英計劃”,建成玉門市枸杞產(chan) 業(ye) 等人才項目和人才實訓基地13個(ge) ,下撥扶持資金192萬(wan) 元,完成農(nong) 民科技培育3萬(wan) 人次。堅持人才下沉、科技下鄉(xiang) 、服務“三農(nong) ”,累計選派6批680名科技特派員深入特色林果、畜牧獸(shou) 醫等一線開展技術指導,引進推廣高原寒旱蔬菜及牲畜新品種68個(ge) 、新技術34項,修訂農(nong) 作物標準化栽培技術規程13個(ge) ,農(nong) 業(ye) 現代化、科技化水平不斷提高。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