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鞋踏遍寶興城——記四川省寶興縣穆坪鎮黨委書記李智寬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圖為(wei) “6·1”蘆山地震發生後,李智寬(右二)在走訪群眾(zhong) 。

圖為(wei) “6·1”蘆山地震發生後,李智寬(右二)在走訪群眾(zhong) 。

  青衣江兩(liang) 岸群山連綿,碧波蕩漾,寶興(xing) 縣山環水抱,九成土地被山巒覆蓋,河流兩(liang) 側(ce) 路窄土狹,居民依山傍水錯落而居。

  2007年畢業(ye) 後,李智寬考取縣裏的“大學生村官”,自此和寶興(xing) 人民結緣。十六年,任職5個(ge) 鄉(xiang) 鎮,李智寬的足跡幾乎踏遍整個(ge) 寶興(xing) 縣,贏得了村民口中“幹實事的好書(shu) 記”、同事眼中“沒架子的好領導”的讚譽。

  鐵肩膀扛起“救災任”

  四川地區地質災害頻發,處於(yu) 龍門山地震帶上的寶興(xing) 尤甚。2022年6月1日17時,四川雅安市蘆山縣發生6.1級地震,寶興(xing) 縣受災嚴(yan) 重。時任磽磧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的李智寬正在成都學習(xi) 鍛煉,心急如焚,第一時間同鄉(xiang) 黨(dang) 政班子通話了解災情。由於(yu) 原路塌方,當晚,李智寬和兩(liang) 名同事從(cong) 小金縣繞行500多公裏趕回磽磧。

  淩晨1點,行車抵達夾金山路段,濃霧彌漫,能見度低至兩(liang) 三米,駕駛危險。李智寬三人隨即決(jue) 定棄車步行,備好幹糧、輕裝上陣,輾轉11小時,終於(yu) 在第二天中午12點到達鄉(xiang) 政府駐地。沿路危險仍曆曆在目,同行鄉(xiang) 政府同事李柯虹回憶:“走到螞蝗溝電站附近時,塌方嚴(yan) 重,不斷有大塊碎石砸落。書(shu) 記率先帶頭衝(chong) 過去,在前方觀察落石指揮我們(men) 前進。”

  顧不上歇腳,李智寬立即帶領鄉(xiang) 村組幹部和民兵107人,挨家挨戶摸排居民狀況,分6個(ge) 組13個(ge) 點勘察研判沿路各類安全隱患,協調18台機具疏通清理沿路42個(ge) 隱患點。幸運的是,磽磧居民人身安全和住房財物均無大礙,李智寬“心裏終於(yu) 好受一點”。

  然而,縣內(nei) “大動脈”國道G351線中斷,全鄉(xiang) 多處水電受損、通訊微弱,磽磧成為(wei) “孤島”。作為(wei) 全縣遊客量最大的旅遊鄉(xiang) ,900多名遊客無法返回,情緒崩潰,來自外界親(qin) 屬的電話接續不斷。李智寬安慰道:“你們(men) 放心,磽磧目前很安全,就算回不去,留在這裏吃住都有保障!”鏗鏘有力的語氣讓遊客和親(qin) 屬逐漸安了心。李智寬沒有食言,48小時內(nei) ,通過繞道市外、接力運輸的方式,902名滯留遊客、師生及學員安全轉移至小金縣,順利返回家中。

  一連串數字印證有力、擲地有聲:轉移安置3000餘(yu) 名群眾(zhong) 、300餘(yu) 名中高考生,發放應急物資2200餘(yu) 件,搭建臨(lin) 時帳篷86個(ge) ,組建6個(ge) 醫療服務隊,7天搶通G351國道……那段日子,咎落村村民吳先鋒幾乎每天都看到李智寬身著賑災迷彩服,神情堅毅、聲音洪亮,在家家戶戶間忙碌穿梭,“不管去哪裏都是帶頭的,把村民安排得巴巴適適的。”

  地震已過,而震後風險依舊存在。地質專(zhuan) 家經鑒定認為(wei) ,寶興(xing) 縣城所在地穆坪鎮建成區大部分處於(yu) 高山峽穀地帶,危險性高、威脅範圍廣、防控難度大。雅安市委作出了開展寶興(xing) 縣城功能疏解的戰略部署,首要任務就是將穆坪鎮高風險區的群眾(zhong) 轉移至地勢相對平坦開闊的靈關(guan) 鎮。已任穆坪鎮黨(dang) 委書(shu) 記的李智寬,主動向縣委立下提前完成搬遷避險的“軍(jun) 令狀”。

  最初,搬遷群眾(zhong) 格外抗拒,對潛在危險抱著僥(jiao) 幸心理。李智寬挨家挨戶走訪動員,實行幹部包戶到人,宣傳(chuan) 地質災害風險,設身處地了解困難,想方設法滿足訴求,並堅持“一碗水端平”,公平公正核定房屋、財產(chan) 、戶口等情況,發放相應補貼。“最多的時候一天走訪17戶,腳都走腫了。”

  “我們(men) 在這裏生活幾十年,就算石頭砸到了,我也不得搬!‘寬’書(shu) 記天天上門做工作,再硬的心也被感動了。”談話十餘(yu) 次後,兩(liang) 河口街的李德明成為(wei) 第一個(ge) 搬遷戶,帶領親(qin) 屬和周邊群眾(zhong) 主動簽約。從(cong) 一天遷出一戶,到五戶、十戶,106戶居民最終全部轉移,避險搬遷任務提前兩(liang) 個(ge) 月完成,群眾(zhong) 的配合也讓李智寬備受感動。

  鐵腳板走出“金點子”

  走訪多了,感情也深了,村民親(qin) 切地稱李智寬為(wei) “家裏人”,在大家眼裏,他還是一個(ge) 有“金點子”的實幹書(shu) 記。

  寶興(xing) ,縣名取自《禮記·中庸》中“寶藏興(xing) 焉”之意,擁有無法比擬的良好生態係統和豐(feng) 富資源,多年來以旅遊業(ye) 、養(yang) 殖業(ye) 等為(wei) 主。剛到磽磧履職時,李智寬看到的卻是“一條腿粗一條腿瘦”——一條腿是旅遊業(ye) ,潛力巨大但剛剛起步;一條腿是畜牧業(ye) ,規模龐大卻患上“肥胖症”。該如何實現均衡發展?“要問老百姓自己的感覺,他們(men) 是操作者、受益者,最清楚問題症結。”李智寬走街串巷調查研究,挨家挨戶谘詢意見,時經5個(ge) 月,逐漸厘清了發展思路。

  抑製“肥胖”,“瘦身”是第一步。磽磧畜牧業(ye) 發達,而過度放牧導致草地荒漠化。李智寬決(jue) 定“退牧還草”,縮小養(yang) 殖規模,延長圈養(yang) 周期,給牧草以修複空間。他積極爭(zheng) 取項目和資金支持,購買(mai) 優(you) 質草料和草種,土壤肥力初步恢複,草原植被明顯增加。

  養(yang) 殖端同樣不可忽視。磽磧本地犛牛產(chan) 量小、體(ti) 型瘦,村民引進“西門塔爾”品種牛,與(yu) 本地犛牛雜交改良,犛牛出肉率極大提高,售賣利潤更大。2022年,全鄉(xiang) 特色畜牧養(yang) 殖規模達到5萬(wan) 頭,人均存款達6.2萬(wan) 元,村民的腰包鼓了。

  改善“消瘦”,團結是關(guan) 鍵。李智寬在與(yu) 民宿商戶座談、與(yu) 來鄉(xiang) 遊客交流過程中了解到,磽磧旅遊業(ye) 十餘(yu) 年間已初具規模,但民宿質量參差不齊、老板相互殺價(jia) 等現象卻依舊嚴(yan) 重,製約未來發展。李智寬向縣文旅集團“取經”,把4個(ge) 村書(shu) 記請到一起,合議組建“民宿聯盟”,對外集中營銷,對內(nei) 統一管理,限高提低,規範服務水準和價(jia) 格浮動區間。2022年,全鄉(xiang) 240餘(yu) 家民宿加入聯盟,年接待遊客突破300萬(wan) 人次,年旅遊綜合收入超10億(yi) 元。曬民宿、給好評的遊客越來越多,達瓦更紮景區更是一開園就入選“全省旅遊最具人氣榜單”。

  2023年初,咎落村集體(ti) 經濟分紅大會(hui) 上,人頭攢動,笑容洋溢。“村集體(ti) 經濟好的地方,村民收入肯定高。”李智寬認為(wei) ,團結使力的另一方向,便是發展村集體(ti) 經濟,推動產(chan) 業(ye) 從(cong) “小而散”走向“大而強”。

  夾拉村是縣城通往磽磧途經的第一個(ge) 村莊,堪稱磽磧的“門戶”,具有明顯的區位優(you) 勢。然而,夾拉村的發展水平卻在全鄉(xiang) 墊底——產(chan) 業(ye) 散亂(luan) ,旅遊資源開發不足,本土人才流失嚴(yan) 重。李智寬深思熟慮後決(jue) 定:“必須改變現狀,先把集體(ti) 經濟搞起來!”於(yu) 是,依托供銷優(you) 勢,全村建立了集農(nong) 資供應、農(nong) 特產(chan) 品銷售、能源供給為(wei) 一體(ti) 的商業(ye) 綜合體(ti) ,村民積極入股,實現年銷售額530萬(wan) 元。夾拉村村集體(ti) 經濟收入從(cong) 2020年的不足5000元躍升到2022年的15萬(wan) 元,增長30倍。

  “村民到現在還惦記我!”說這話時,李智寬嘴角一咧,露出了驕傲而幸福的微笑。十六年青春韶華,李智寬將鐵鞋踏破,在夜半的沿途落石中,斑斕的民宿屋簷下,景區的日出雲(yun) 海裏,撒播了造福人民的滾燙真情,書(shu) 寫(xie) 了鄉(xiang) 鎮經濟的騰飛畫卷。

走近最美公務員

走近最美公務員

發布時間:2024年02月22日 12:34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編輯:許建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