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員手機報》20240219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星期一 農(nong) 曆正月初十 雨水

  >學習(xi) 筆記

  >大江奔流起稻浪

  >“跨村聯建”力促融合共進

  【學習(xi) 筆記】

  要持之以恒淨化政治生態。堅持激濁和揚清並舉(ju) ,嚴(yan) 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嚴(yan) 肅黨(dang) 內(nei) 政治生活,破“潛規則”,立“明規矩”,堅決(jue) 防止搞“小圈子”“拜碼頭”“搭天線”,有力打擊各種政治騙子,嚴(yan) 格防止把商品交換原則帶到黨(dang) 內(nei) 。——摘自習(xi) 近平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第二十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hui) 第三次全體(ti) 會(hui) 議上的講話

  【手機短評】

  大江奔流起稻浪

  ----------

  從(cong) 小生活在長江邊的人,往往吃著米飯長大,一頓落下,心裏就覺得少了什麽(me) 。如果想讓孩子學做飯,家家戶戶的啟蒙課幾乎都是淘米煮飯——燃起灶火,煮好米飯,稻香淡淡,不用一口菜也能吃得滿足!水稻不僅(jin) 是滋養(yang) 民族的食糧,更像文化基因深深植根於(yu) 這片沃土。緣起長江流域的稻作文明是長江文化形成發展的重要源泉,四川都江堰、湖南新化梯田、浙江湖州桑基魚塘等不同的農(nong) 耕文化形態,都是長江的文化符號,像數不清的星宿從(cong) 江上升起,輝映神州大地。水稻須精耕細作,水稻種植區的人們(men) 往往講求精巧細致,擁有突出的藝術水準和人文素養(yang) ,從(cong) 蜀錦、安徽宣紙、昆曲,到長江流域的玉雕、漆器,再到魚米之鄉(xiang)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飲食傳(chuan) 統,都是長江文化的體(ti) 現,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為(wei) 保證水源持續供應,水稻種植區大多興(xing) 建水利設施,建設、使用、維護、修繕等工程係統複雜,需要集體(ti) 行動、長期合作。這種社會(hui) 組織結構,有助於(yu) 提高生產(chan) 效率,逐漸形成了互惠互助的社會(hui) 文化,商業(ye) 市鎮繁榮發展,手工藝成就手工業(ye) ,黃金水道川流不息。更為(wei) 人稱道的是,長江由此成為(wei) 萬(wan) 裏茶道、瓷器之路的集散地,連接海上絲(si) 綢之路。文明交流互鑒、中外文化匯聚,賦予長江文化新的豐(feng) 富內(nei) 涵。稻作文明強調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倡導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理念。而今,“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成為(wei) 共識,在長江流域生態農(nong) 業(ye) 、綠色發展中,可持續稻作生產(chan) 得到高度重視。古今對話,觀念契合,有機統一,這不僅(jin) 有利於(yu) 糧食安全、生態保護,也讓稻作文明在長江文化傳(chuan) 承發展中不斷創新、得以延續。

  【基層黨(dang) 建】

  “跨村聯建”力促融合共進

  ----------

  近年來,四川自貢市榮縣聚焦區域組織體(ti) 係建設、產(chan) 業(ye) 聯動發展與(yu) 鄉(xiang) 村協同治理三條主線,探索實施以組織聯建、產(chan) 業(ye) 聯興(xing) 、服務聯抓為(wei) 主要內(nei) 容的“跨村聯建”模式,推動基層黨(dang) 建由分散運行向融合共進轉變。一是完善聯建組織體(ti) 係。按照地域相鄰、人文相近、優(you) 勢互補、共謀發展等原則,組建59個(ge) 聯村黨(dang) 組織,通過組織跨村領、產(chan) 業(ye) 跨村帶、人才跨村育、設施跨村建、資源跨村用的方式推進各村均衡發展。以度佳鎮為(wei) 龍頭,帶動周邊五個(ge) 薄弱村,成立特色產(chan) 業(ye) 片區聯村黨(dang) 支部,集中推進支部聯建、產(chan) 業(ye) 聯合,實現聯建村抱團發展,資源效益最大化。二是築牢聯合發展基礎。整合區域內(nei) 不同資源,推動聯建村設立黨(dang) 支部領辦合作社、聯合社,因地製宜打造特色產(chan) 業(ye) 、特色食品、旅遊路線等,實現優(you) 勢互補、資源共享。雙石鎮蔡家堰村黨(dang) 支部聯合周邊大竹林、金台、石鑼等三個(ge) 村黨(dang) 支部,組建紅色農(nong) 文旅融合示範片區黨(dang) 支部,將黨(dang) 建文化、紅色旅遊、川南風光三個(ge) 元素有機結合,打造獨具特色的鄉(xiang) 村紅色文化旅遊產(chan) 業(ye) 。三是健全聯抓治理機製。發揮中心村、重點村黨(dang) 建資源優(you) 勢,實行黨(dang) 建工作共研究、黨(dang) 建資源共分享、黨(dang) 建活動共開展、黨(dang) 建經驗共交流“四共”工作法。采取定期收集議題、集中座談協商、分片認領實施的方式,解決(jue) 聯村老人托養(yang) 、企業(ye) 用地征遷等40餘(yu) 個(ge) 治理問題,在50餘(yu) 個(ge) 聯建村開展生活汙水治理、道路拓寬改造等70餘(yu) 個(ge) 建設項目。

  【圖說中國】

  光伏助力綠色發展

  ---------

  近年來,湖北漢川市堅持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之路,充分利用湖泊、荒坡等地,打造漁光互補、農(nong) 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為(wei) 當地企業(ye) 發展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供應清潔能源。下圖是近日拍攝的麻河鎮四聯村實景,民居與(yu) 光伏發電板構成和諧畫卷。

  【溫馨提示】

  您好!歡迎您對共產(chan) 黨(dang) 員手機報提出寶貴意見,請發送手機短信至12371。更多信息請關(guan) 注共產(chan) 黨(dang) 員微信公眾(zhong) 號(gcdyweixin)和登錄ky体育中心(www.etanggu.com)。接收本手機報免費。

發布時間:2024年02月19日 19:26 來源:共產黨員手機報 編輯:許建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