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組織工作盤點·人才工作 | 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C919完成商業(ye) 首飛,國家太空實驗室正式運行,國產(chan) 首艘大型郵輪命名交付,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站商運投產(chan) ,人造太陽“誇父”首次亮相,一箭41星再破紀錄……

  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xing) 靠人才。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度重視、情係人才,進高校院所、入企業(ye) 園區,在調研考察中提出“推進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培養(yang) 使用戰略科學家”“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擔重任”“把科研優(you) 勢、人才優(you) 勢轉化為(wei) 發展優(you) 勢”等一係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為(wei) 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錨定新坐標、擘畫新藍圖。

  思想之光照亮奮進征程。2023年以來,人才工作穩步推進,人才高地加快建設、科技創新捷報頻傳(chuan) 、人才隊伍不斷壯大、人才效能持續增強,人才引領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的功能不斷強化彰顯。

建設高能平台,形成人才“強磁場”

  推進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黨(dang) 中央對加快建設人才強國作出的戰略決(jue) 策,是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的總抓手。

  高水平人才高地加快建設。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躋身全球科技創新集群前10位。北京著力構建國家實驗室體(ti) 係及國家級創新平台,昌平、中關(guan) 村、懷柔三個(ge) 國家實驗室實現高質量在軌運行,整體(ti) 統籌國家實驗室、全國重點實驗室和創新中心等資源力量,凝聚中央和地方合力,貫通科研體(ti) 係,跨學科跨領域的創新網絡正逐漸形成。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jun) ,麵向前沿賽道和共性技術,布局張江複旦國際創新中心、李政道研究所、長三角國家技術中心等一批新型研發機構,加上400餘(yu) 家企業(ye) 技術中心、公共技術服務平台,成為(wei) 科技創新策源的新引擎。粵港澳大灣區科創建設如火如荼,中國散裂中子源、大亞(ya) 灣中微子實驗、江門中微子實驗等“國之重器”大裝置大平台大項目相繼落戶,鵬城實驗室、廣州實驗室、鬆山湖材料實驗室、季華實驗室等一批戰略科技力量正在崛起,世界級“人才灣區”起步成勢。

  高能級平台成為(wei) 人才“強磁場”。湖北首批認定建設省級人才基地20個(ge) 、人才驛站30個(ge) ,人才創新發展平台體(ti) 係正在加速形成。廣西加快建設麵向東(dong) 盟的國際人才高地。濟南精心打造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海外聚才、賽會(hui) 引才、校地融合等五大人才平台,多方位、多渠道、多舉(ju) 措吸引集聚各類高層次人才。

厚培戰略人才力量,提高自主培養(yang) 質量

  托舉(ju) “神舟”、遙控“嫦娥”、牽引“玉兔”、駕駛“祝融”……這一個(ge) 個(ge) 成就背後,有一群平均年齡不到35歲的年輕人,他們(men) 就是北京航天飛行控製中心青年科技人才群體(ti) 。

  全國組織工作會(hui) 議指出,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做好全方位培養(yang) 引進用好人才工作。各地區各部門把工作重心放在自主培養(yang) 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和吸引集聚高層次人才上,努力培養(yang) 造就更多大師、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jun) 人才和創新團隊、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形成人才資源競爭(zheng) 優(you) 勢。

  戰略科學家是科學帥才,是國家戰略人才力量中的“關(guan) 鍵少數”。多地將建設戰略科學家和培育一流科技領軍(jun) 人才作為(wei) 重中之重。山東(dong) 實施戰略科學家負責製,采取“一事一議”“一人一策”等方式按需支持。四川計劃到2025年,形成一支250人左右的戰略科學家及後備人才隊伍。華中科技大學實施“基礎研究支持計劃”“重大科技創新支持計劃”等,推動形成戰略科學家成長梯隊。

  青年人才是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源頭活水。聚焦全方位培養(yang) 和用好青年科技人才,中辦、國辦印發《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yang) 和使用的若幹措施》,要求國家重大科技任務、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和應急科技攻關(guan) 大膽使用青年科技人才,40歲以下青年科技人才擔任項目(課題)負責人和骨幹的比例原則上不低於(yu) 50%,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當主角。中國科學院部署戰略先導專(zhuan) 項,計劃將一半以上基礎研究項目用於(yu) 支持35歲以下的青年人才。中國科協推出青年人才托舉(ju) 工程,幫助32歲以下人才走好科研生涯第一步。

  提升製造業(ye) 競爭(zheng) 力,關(guan) 鍵在人才。首次以黨(dang) 中央、國務院名義(yi) 開展“國家工程師獎”表彰,充分體(ti) 現了國家對工程技術創新的高度重視。各地各部門各單位加快推進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培養(yang) 步伐。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擴容,14所高水平大學入選,致力於(yu) 培養(yang) 頂尖工程技術人才。浙江首個(ge) 卓越工程師實踐基地落地,助力高技能人才培養(yang) 。人社部主辦第二屆全國職業(ye) 技能大賽,引領帶動全國各地掀起以賽促訓、以賽促培、以賽促建的新熱潮。

  人才引領驅動,服務高質量發展。武漢“光穀”、貴州“數穀”、合肥“聲穀”、株洲“動力穀”,一批有競爭(zheng) 力、影響力的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集群加速成長,中國創新能力綜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0位,成為(wei) 人才優(you) 勢引領發展優(you) 勢的生動注腳。繼醫療人才“組團式”支援西藏、新疆後,2023年7月中央組織部與(yu) 國家衛生健康委等相關(guan) 部門又啟動了“組團式”支援青海工作,一批批醫療專(zhuan) 家為(wei) 當地帶去先進技術,不斷增強群眾(zhong) 就醫獲得感。“組團式”幫扶向基層延伸。重慶選派百團千名專(zhuan) 家下基層,貴州以“一縣一團”方式選派科技特派團,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了堅實人才支撐。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到哪裏,人才工作就跟進到哪裏。在京津冀,“人才共享”正在使整個(ge) 區域成為(wei) 創新高地。在東(dong) 北三省,人才政策不斷優(you) 化升級,從(cong) “雁南飛”到“鳳還巢”,人才集聚回歸為(wei) 新時代東(dong) 北全麵振興(xing) 增添底氣。

深化體(ti) 製機製改革,釋放創新創造活力

  2023年9月,第五屆“科學探索獎”揭曉,48位青年科學家榜上有名,不少機構和地域實現了“科學探索獎”零的突破,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人格局,助推科研生態不斷優(you) 化,帶來了科技創新的蓬勃發展。

  深化改革,是持續釋放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加快建立既有中國特色又有國際競爭(zheng) 比較優(you) 勢的人才發展體(ti) 製機製的戰略之舉(ju) 。堅持授權鬆綁與(yu) 約束監督相結合,完善人才評價(jia) 體(ti) 係和激勵機製,人才發展體(ti) 製機製改革持續向深處破冰。

  積極為(wei) 人才減負、鬆綁,建立以信任為(wei) 基礎的人才使用機製,鼓勵支持科學家團隊勇闖科學的“無人區”,充分釋放才華和能量。北京探索戰略科學家負責製,陝西實行技術總師負責製,賦予領軍(jun) 人才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和技術路線選擇權,鼓勵領軍(jun) 人才掛帥出征。上海除設備費外的其他費用預算調劑權全部下放給項目負責人,讓一線科研人員自主調劑經費使用進度。

  充分向用人主體(ti) 授權,激發創新活力。河南創新省直事業(ye) 單位引才機製,實現用人單位自主使用編製崗位、自主製定發布招聘方案、自主組織考試考察、自主辦理關(guan) 係手續,實行結果備案。甘肅製定人才發展授權鬆綁政策清單,將行政部門應該下放的權力全都下放,可以由用人單位自己決(jue) 定的事情全都由用人單位決(jue) 定。在授權鬆綁的同時,各地加強約束監督,確保用人主體(ti) 接得住、用得好。浙江寧波鄞州區擬定職稱自主評審試點工作管理細則,製定標準化流程,保障評審過程科學規範、客觀公正。

  堅持以科研成就和實際貢獻為(wei) 依據,完善人才評價(jia) 體(ti) 係和激勵機製,加快建立以創新價(jia) 值、能力、貢獻為(wei) 導向的人才評價(jia) 體(ti) 係。中辦、國辦印發《關(guan) 於(yu) 完善科技激勵機製的意見》,提出“強化激勵勇擔國家重大科技任務的製度安排”“加強對作出重大貢獻人員和團隊的獎勵”等5個(ge) 方麵的改革舉(ju) 措。多地開展科技人才評價(jia) 改革試點,人才評價(jia) “破四唯”“立新標”。湖北推行人才動態評價(jia) “注冊(ce) 製”“積分製”,江蘇建立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需求和經濟結構相適應的企業(ye) 人才評價(jia) 機製,新疆規定科技成果轉化淨收入不低於(yu) 70%的比例用於(yu) 獎勵科技成果完成人或團隊。持續開展“唯帽子”問題治理。安徽下放企業(ye) 人才評價(jia) 自主權,把是不是人才、是什麽(me) 樣人才的話語權交給企業(ye) 。江蘇淮安建立產(chan) 業(ye) 人才舉(ju) 薦製度,對人才不看“帽子”看實力。

  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迫切需要加強基礎研究,歸根結底要靠高水平人才。各地探索完善基礎研究人才差異化評價(jia) 和長周期支持機製,構建符合基礎研究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的評價(jia) 體(ti) 係,包容“十年不鳴”,靜待“一鳴驚人”。深圳以立法形式明確,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資金投入比例應不低於(yu) 市級科技研發資金的30%,並支持企業(ye) 等社會(hui) 力量通過設立基金會(hui) 、捐贈等方式,投入基礎研究。

加強政治引領,砥礪報國之誌

  2023年11月,廈門大學原創話劇《哥德巴赫猜想》、上海交通大學原創話劇《錢學森》先後登上國家大劇院的舞台,科學家精神走出校園,在更大的舞台上得到綻放。

  人才是黨(dang) 和國家的寶貴財富,加強對人才的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是新時代人才工作的重要內(nei) 容。各地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持黨(dang) 管人才原則,落實黨(dang) 委聯係服務專(zhuan) 家製度,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動引領、工作上創造條件、生活上關(guan) 心照顧,畫好人才“同心圓”。

  廣泛開展高層次人才國情研修,團結凝聚高層次人才。黨(dang) 中央、國務院邀請優(you) 秀專(zhuan) 家人才代表參加北戴河休假、有關(guan) 部門舉(ju) 辦高層次專(zhuan) 家國情研修班,傳(chuan) 遞黨(dang) 和國家對人才的關(guan) 心關(guan) 愛,幫助人才深入了解世情國情黨(dang) 情。各地結合主題教育,豐(feng) 富形式、建立製度,傳(chuan) 承紅色基因。甘肅高層次專(zhuan) 家國情研修班邀請紅軍(jun) 後代講黨(dang) 史,推動人才傳(chuan) 承弘揚革命傳(chuan) 統,激發建功立業(ye) 的使命擔當。太原采取理論授課、現場教學、情景教學、實地考察等形式,引導各類人才傳(chuan) 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汲取奮進力量。

  愛國是知識分子精神的鮮明底色。各地常態化開展“弘揚愛國奮鬥精神、建功立業(ye) 新時代”活動,激勵引導廣大人才愛黨(dang) 報國、敬業(ye) 奉獻、服務人民。《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yang) 和使用的若幹措施》強調,堅持黨(dang) 對新時代青年科技人才工作的全麵領導,用黨(dang) 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科技人才。山東(dong) 搭建弘揚科學家精神的主陣地,常態化組織開展院士專(zhuan) 家沙龍、院士專(zhuan) 家講壇等,弘揚科學家精神。

  聯係服務人才貴在用心用情。各地區建立完善黨(dang) 委聯係服務專(zhuan) 家製度,當好人才的“後勤部長”,構建“近悅遠來”人才發展生態,優(you) 化人才表彰獎勵製度,在全社會(hui) 形成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良好風尚。湖北評選表彰優(you) 秀人才,營造“四個(ge) 尊重”濃厚氛圍,以“楚人愛才”的溫度點燃“人才興(xing) 鄂”的熱度。上海建立以政府表彰為(wei) 引領、行業(ye) 企業(ye) 獎勵為(wei) 主體(ti) 、社會(hui) 獎勵為(wei) 補充的高技能人才表彰獎勵體(ti) 係。

  延伸閱讀

  2023年組織工作盤點

  2023年組織工作十大新聞

發布時間:2024年02月05日 10:14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編輯:許建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