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寫好回鄉調研報告?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指出,“調查研究是我們(men) 黨(dang) 的傳(chuan) 家寶,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功”,並強調“調查研究要經常化”。利用回鄉(xiang) 之機開展調研,深入基層、深入群眾(zhong) ,問需於(yu) 民、問計於(yu) 民,是弘揚黨(dang) 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踐行黨(dang) 的群眾(zhong) 路線的重要體(ti) 現,也是幹部接地氣、長見識、練本領的有效途徑。

回鄉(xiang) 調研要把握“三個(ge) 堅持”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檢驗調查研究成效,要看是否摸清社情民意、是否解決(jue) 實際問題”。回鄉(xiang) 調研旨在結合探親(qin) 訪友,了解掌握第一手情況,研究分析有關(guan) 問題。調研中,需注意把握以下幾點。

  堅持上下結合。回鄉(xiang) 調研的選題要做到“兩(liang) 點一線”。上麵一個(ge) “點”是黨(dang) 中央關(guan) 心的、強調的“關(guan) 注點”,下麵一個(ge) “點”是基層和群眾(zhong) 急難愁盼的“著急點”。回鄉(xiang) 調研報告要以“小切口”把兩(liang) “點”連接起來,通過解剖“小麻雀”推動解決(jue) “大煩惱”,實現對上負責和對下負責的有機統一。

  1927年初,針對黨(dang) 內(nei) 外關(guan) 於(yu) 農(nong) 民運動“好得很”還是“糟得很”的爭(zheng) 論,毛澤東(dong) 同誌回到湖南韶山等地進行實地調研,一家一家走訪,一個(ge) 人一個(ge) 人長談,仔細觀察農(nong) 民運動的實情,及時解決(jue) 農(nong) 民運動中的問題,寫(xie) 下了《湖南農(nong) 民運動考察報告》,對推動中國革命產(chan) 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堅持實事求是。回鄉(xiang) 調研要真研究問題、研究真問題,切實掌握一手資料,真實反映客觀情況和矛盾問題,做到有一是一、有二是二。切不能因為(wei) “熟悉”就帶著事先定好的調子搞調研,不能因為(wei) “信任”就憑轉手獲得的材料寫(xie) 報告,不能因為(wei) “熱愛”就隻報喜、不報憂。

  1961年,劉少奇同誌在家鄉(xiang) 湖南寧鄉(xiang) 和長沙進行了為(wei) 期44天的調查研究。調研中,麵對“大隊的社員和幹部不敢說心裏話”的情況,他采取過去在老蘇區工作時的辦法,直接到老鄉(xiang) 家睡門板、鋪禾草,與(yu) 鄉(xiang) 親(qin) 掏心窩子,終於(yu) 了解到群眾(zhong) 生活的真實情況。調研後,他致信毛澤東(dong) 同誌,詳細報告了相關(guan) 情況,提出了一係列切中時弊的意見建議。這封信是一篇經典的調研報告,生動展現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實事求是的精神和修正錯誤的勇氣,促進了中央對相關(guan) 政策的調整。

  堅持係統觀念。回鄉(xiang) 調研要有係統觀念、整體(ti) 觀念、大局觀念,看問題不能以偏概全,尋對策不能按下葫蘆浮起瓢。要堅持馬克思主義(yi) 的立場觀點方法,用普遍聯係的、全麵係統的、發展變化的觀點觀察和分析事物,從(cong) 整體(ti) 上考慮、關(guan) 鍵處著手,積極妥當周全地反映情況、提出對策建議。

  1960年,朱德同誌回到闊別50餘(yu) 年的老家四川儀(yi) 隴馬鞍場視察,實地了解了鄉(xiang) 親(qin) 們(men) “黃皮寡瘦,說話都吊不起氣”等情況及其原因,結合在貴州、河南等地的調研,給黨(dang) 中央和毛澤東(dong) 同誌寫(xie) 報告反映發現的問題,提出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一定要因地製宜、農(nong) 業(ye) 技術改革也要因地製宜、農(nong) 業(ye) 和工業(ye) 都要發展商品性的生產(chan) 等意見建議。這份報告彰顯了係統觀念、辯證思維,具有很強的建設性和可操作性。

回鄉(xiang) 調研報告要做到“六有”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調查研究“要在深入分析思考上下功夫,去粗取精、去偽(wei) 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找到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找到解決(jue) 問題的辦法”。回鄉(xiang) 調研報告要起到架好“連心橋”的作用,既要反映問題、提出觀點,又要講究方法,能說服人、打動人。

  有材料還要有觀點。一份好的回鄉(xiang) 調研報告應該是材料和觀點的統一。毛澤東(dong) 同誌在《工作方法六十條(草案)》中鮮明指出:“把材料和觀點割斷,講材料的時候沒觀點,講觀點的時候沒材料,材料和觀點互不聯係,這是很壞的方法。隻提出一堆材料,不提出自己的觀點,不說明讚成什麽(me) 反對什麽(me) ,這種方法更壞。”撰寫(xie) 回鄉(xiang) 調研報告,就是要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礎上,把問題分析透徹,把觀點提煉鮮明。

  1961年,陳雲(yun) 同誌回家鄉(xiang) 上海青浦調研,形成了《母豬也應該下放給農(nong) 民私養(yang) 》《種雙季稻不如種蠶豆和單季稻》《按中央規定留足自留地》3篇調研報告,在標題中鮮明地提出自己的觀點,以統率其掌握的豐(feng) 富材料。這種寫(xie) 法值得學習(xi) 借鑒。

  有論據還要有論證。一份好的回鄉(xiang) 調研報告離不開合乎邏輯的分析論證。事物都是互相聯係的,要了解事物,必須在聯係中去了解,在比較中去分析。回鄉(xiang) 調研報告的讀者不一定熟悉作者家鄉(xiang) 情況和調研背景,如果報告隻孤立地提出一些論點、擺出一些論據,就會(hui) 讓人看得雲(yun) 裏霧裏。論證是把論點和論據聯係起來的過程。怎樣進行論證呢?最典型的就是“古今中外法”(縱的比較)和“左右前後法”(橫的比較)。

  陳雲(yun) 同誌給中央寫(xie) 的《母豬也應該下放給農(nong) 民私養(yang) 》的回鄉(xiang) 調研報告,既縱向比較了公社化前實行母豬私養(yang) 和公社化後實行母豬公養(yang) 的優(you) 劣,也橫向比較了與(yu) 青浦情況相仿的嘉興(xing) 和蘇州專(zhuan) 區若幹個(ge) 公社的養(yang) 豬情況,就是綜合運用了這兩(liang) 種論證方法。

  有文采還要有好的文風。調研報告的文風體(ti) 現調研的作風。一份好的回鄉(xiang) 調研報告要力避“假、長、空”,倡導“短、實、新”。短,就是要力求簡短精練、直截了當。實,就是要講符合實際的話不講脫離實際的話,講管用的話不講虛話,講反映自己判斷的話不講照本宣科的話。

  1961年,彭德懷同誌回湖南湘潭老家調研後寫(xie) 下了5篇調查材料,既有總結先進經驗的《湘潭縣烏(wu) 石公社金星大隊今年全麵增產(chan) 》,也有客觀反映困難的《一個(ge) 減產(chan) 隊的調查材料》,從(cong) 正反兩(liang) 個(ge) 方麵為(wei) 中央和湖南省委決(jue) 策提供了參考。

  新,就是力求反映新情況新問題、總結新做法新經驗、提出新思路新舉(ju) 措,讓讀者感到新風撲麵、眼前一亮。

  1955年,陳雲(yun) 同誌在回鄉(xiang) 調研糧食統購統銷政策的貫徹執行情況時,發現了群眾(zhong) 反映強烈的“過頭糧”(即超計劃收購糧食)等突出問題。回京後,他向中央建議了農(nong) 村糧食統購統銷中的“三定”政策,即實行定產(chan) 、定購、定銷,施行後受到廣大農(nong) 民的歡迎。

回鄉(xiang) 調研報告寫(xie) 作要注重“三性”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注重調研成果轉化運用,在調查的基礎上深化研究,提高調研成果質量,切實把調研成果轉化為(wei) 解決(jue) 問題、改進工作的實際舉(ju) 措,防止調查多研究少、情況多分析少,提出的對策建議大而化之、空洞抽象、不解決(jue) 實際問題。”撰寫(xie) 回鄉(xiang) 調研報告的過程中,應注重把握以下要求。

  注重實效性。衡量回鄉(xiang) 調研報告寫(xie) 得好不好,最終要看調查研究的實效,看調研成果的運用。要對具體(ti) 問題作具體(ti) 分析,而不是抽象地主觀地分析。要“甘當小學生”“拜人民為(wei) 師”,向能者求教,向智者問策。要積極推動調研成果從(cong) “紙上”落到“地上”。

  注重典型性。善於(yu) 抓“點”,找出幾個(ge) 令人滿意的、不滿意的典型,搞好典型調查。從(cong) 典型案例中發現一般規律,在“解剖麻雀”中以小見大、舉(ju) 一反三,通過“解剖一個(ge) 問題”推動“解決(jue) 一類問題”。

  注重準確性。一方麵,要注意使用正確的概念、判斷、推理。所使用的材料務求準確可靠,對於(yu) 所說明的觀點應當是充分的、必要的,並且是作了具體(ti) 分析的。另一方麵,更要有正確的立場觀點方法。立場觀點方法不對頭,即使有個(ge) 別判斷推理是精準周延的,也難免陷入主觀和片麵,造成認識偏差。

工作實務學習(xi) 專(zhuan) 欄

工作實務學習(xi) 專(zhuan) 欄

發布時間:2024年01月23日 07:54 來源:“秘書工作”微信公眾號 編輯:徐瑤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