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陽下,福建寧德福安市下白石鎮下岐村,村民們(men) 正在廣場觀看“福安評話”表演。
數十年前,這裏的人們(men) 常年在海上漂泊。船連著家,家連著船,他們(men) 被稱為(wei) “連家船民”。
下岐村村民江成財今年50多歲,皮膚黝黑,細紋爬上眼角,雙手長滿繭子,那是多年搖櫓留下來的印記。回憶過去,他說:“最怕刮台風了,有時在海上捕撈,一場台風突然襲來,大家就拚命搖櫓想靠岸。”
變化來自上世紀末。福建省在深入基層調研的基礎上,決(jue) 定整體(ti) 推動“連家船民”上岸定居,“沒有‘連家船民’的小康,就沒有全省的小康”。1997年至1999年之間,下岐村建設2個(ge) 新村、6個(ge) 安置點,將2000多名漁民安置上岸。
“大家抱著被子,搬著鍋碗瓢盆,在鑼鼓聲、鞭炮聲中入住了新家,別提多熱鬧了。”下岐村村民江五全清楚記得上岸那天的場景。
從(cong) 此,“連家船民”有了紮根的土地,開啟了新生活。
搬上來、住下來,還要富起來。當地黨(dang) 員幹部堅持傳(chuan) 承弘揚“四下基層”優(you) 良傳(chuan) 統,摸實情、出實招,解難題、促發展。
一開始,鎮、村幹部調研發現,許多村民剛上岸,除了打魚,並沒有其他的生產(chan) 生活技能。幹部們(men) 因地製宜,組織村民在周邊2000多畝(mu) 海域發展“名、特、優(you) ”新品種魚類網箱養(yang) 殖,鼓勵村民進行遠海捕撈,並積極對接工商、稅務部門,爭(zheng) 取海產(chan) 品批發銷售方麵的優(you) 惠政策,幫助村民致富。
近年來,下岐村被確定為(wei) 福安市委負責同誌的聯係點。當地幹部多次到下岐村宣講鄉(xiang) 村振興(xing) 政策,調研產(chan) 業(ye) 發展情況,指導村集體(ti) 入股打造下白石鎮“海鮮一條街”、領辦成立“連家船民”養(yang) 殖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幫助村裏延伸產(chan) 業(ye) 鏈、拓寬致富路。
為(wei)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寧德市選派優(you) 秀幹部下沉一線,擔任鄉(xiang) 村振興(xing) 指導員。2019年底,寧德市財政局幹部陳瑞萍來到下岐村。她發揮專(zhuan) 業(ye) 特長,幫助管護村集體(ti) 養(yang) 殖塘,兜牢村財“家底”;幫助對接金融支持,爭(zheng) 取各類貸款授信1200餘(yu) 萬(wan) 元。回憶駐村的900多個(ge) 日子,陳瑞萍說:“為(wei) 鄉(xiang) 村建設、經濟發展拉項目、找資金,讓村民的日子越來越好,我肩上的擔子很重。”
如今的下岐村,立足漁業(ye) 經濟,因地製宜發展一二三產(chan) 業(ye) ,從(cong) 單一的捕撈業(ye) 擴展到水產(chan) 養(yang) 殖、建築工程、商貿服務等多種產(chan) 業(ye) ,村民的年人均純收入從(cong) 上岸前的不足千元,增長到現在的3萬(wan) 多元,錢袋子鼓了起來。
富口袋,還要富腦袋。現在,村民都非常重視子女教育,年輕一代中“文化人”多了起來。村裏已經培育出260多名大學生,有的到大城市發展,有的返鄉(xiang) 創業(ye) 。
陳淩畢業(ye) 於(yu) 軍(jun) 校,進過大企業(ye) ,開過飯店,2018年辭去工作返鄉(xiang) ,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陳淩學的是環境工程,他帶領村民改善村容村貌,新建休閑長廊,發展鄉(xiang) 村旅遊。“我們(men) 在村裏的漁民廣場增加了海馬、石斑魚等圖案元素,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拍照打卡。”陳淩說。
鄭月娥是“連家船民”的女兒(er) ,如今擔任下白石鎮黨(dang) 委副書(shu) 記、下岐村黨(dang) 支部第一書(shu) 記,談到“連家船民”生活的變化,鄭月娥說:“安居又樂(le) 業(ye) ,‘連家船民’有了穩穩的幸福。”
延伸閱讀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