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樣8》| 劉玲琍:讓每個孩子都能放飛夢想

微信掃一掃 ×

  劉玲琍,女,漢族,1973年3月生,中共黨(dang) 員,湖南省衡陽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

  卅載春秋,隻為(wei) 靜待花開。1991年,她從(cong) 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校畢業(ye) 後,一直在衡陽市特殊教育學校任教,32年來,先後培養(yang) 80多名學生。為(wei) 了在帶班中途不換老師,她懷的第一個(ge) 孩子沒敢要,直到32歲才有孩子,但不幸的是,孩子在8個(ge) 月時被診斷為(wei) 先天性神經性耳聾。劉玲琍白天教學生,回家教兒(er) 子,經過多年堅持不懈地訓練,她的兒(er) 子終於(yu) 能正常說話,進入普通學校就讀,2023年高考,取得超本科線近30分的好成績。在她的教育培養(yang) 下,20餘(yu) 名聽障學生進入普通學校隨班就讀並成功考上大學,80多名聽障孩子回歸社會(hui) ,有的成為(wei) 設計師、教師,有的通過職業(ye) 教育,成為(wei) 糕點師、園藝師,有了美好的前途和家庭。

  潛心探索,奏響教研“樂(le) 章”。由於(yu) 聽力缺陷,聾啞學生沒有有聲語言思維,學習(xi) 語言十分困難。為(wei) 幫助學生發準音,她反複把嘴唇貼近孩子的手背,讓孩子感受氣流變化,或者將孩子的手指伸進她的嘴裏,觸摸發音的位置。每天下班,她都聲音嘶啞,說話困難。但是,每當孩子們(men) 用含混的聲音喊出“劉老師好”時,每當那些快要失去信心的家長聽到孩子喊出“媽媽”,抱著她流下滾滾熱淚時,劉玲琍的決(jue) 心和信心都更加堅定了。在多年從(cong) 事聽力語言康複教學中,她把用到自己兒(er) 子身上的訓練方式進行改進,不斷在實踐中總結經驗,探索出“情景教學”、“合作學習(xi) ”等教學模式,自編了“舌操”和語訓教材,都應用在教學工作中,取得明顯成效。她撰寫(xie) 的《聾校語文教學應做好“三個(ge) 轉變”》等20多篇論文多次在全國、省裏獲獎。

  堅守清貧,用行動踐行初心。她常說:“兒(er) 子和學生,都是我的天使,需要我守護。”作為(wei) 衡陽特殊教育界的名師,許多康複機構曾向她拋出橄欖枝,但都被她拒絕了。多年來,她獨自撫育兒(er) 子,雖然經濟條件有限,但依然資助4名貧困殘疾學生完成學業(ye) 。雖然每周要上20多節課,忙得像陀螺一樣,但她依然第一個(ge) 報名參加“送教上門”,到社區裏為(wei) 那些不能到學校接受教育的重度殘疾孩子上課,努力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著學生。

  榮獲“全國優(you) 秀共產(chan) 黨(dang) 員”、“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等稱號。

發布時間:2023年12月21日 20:40      來源:ky体育中心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