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協同發力——深化新時代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述評之二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以“五個(ge) 必須”總結深化新時代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必須堅持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和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協同發力”位列其中。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重要講話中指出:“要統籌推進擴大內(nei) 需和優(you) 化供給,打通兩(liang) 者結合的斷點堵點卡點,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和強大生產(chan) 能力的優(you) 勢。”

  供給和需求是經濟發展的一體(ti) 兩(liang) 麵,也是中國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的重要著力點。越是麵臨(lin) 複雜形勢和不確定因素,越要堅持係統觀念、更好統籌供給側(ce) 和需求側(ce) ,這是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重要保證,也是激發高質量發展內(nei) 生動力的關(guan) 鍵。

  把握著力點,更好統籌供給和需求

  11月24日,鄭州比亞(ya) 迪生產(chan) 基地內(nei) ,隨著一輛嶄新的新能源汽車駛下生產(chan) 線,企業(ye) 新能源汽車總產(chan) 量邁上600萬(wan) 輛台階。第1個(ge) “100萬(wan) 輛”用時13年,第6個(ge) “100萬(wan) 輛”僅(jin) 用3個(ge) 多月。用高質量供給切中綠色消費需求,比亞(ya) 迪集團有關(guan) 負責人感歎,正是市場與(yu) 產(chan) 業(ye) 的互動,讓企業(ye) 跑出“加速度”。

  供需協同,是新能源汽車火熱發展的關(guan) 鍵,也是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紮實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

  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將“必須堅持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和著力擴大有效需求協同發力”作為(wei) “五個(ge) 必須”之一,對於(yu) 做好經濟工作導向鮮明、意義(yi) 重大。

  這是對經濟規律的深刻把握——

  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供需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的動態過程,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經濟工作始終麵對著供需兩(liang) 端的問題,二者相互關(guan) 聯,不能顧此失彼。

  長期以來,我國積累的雄厚物質基礎、豐(feng) 富人力資源、完整產(chan) 業(ye) 體(ti) 係、強大科技實力,以及我國全球最大最有潛力的市場,是我們(men) 推動經濟發展和抵禦外部風險的根本依托。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把擴大有效需求作為(wei) 經濟發展的基本立足點,用好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是對客觀經濟規律和發展趨勢的自覺把握。

  今年以來,各方著力暢通經濟循環,通過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助力內(nei) 需擴大,立足需求擴張和提檔升級持續優(you) 化供給。前三季度,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同比增長5.2%,新動能不斷積蓄,來之不易的成績是紮實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寫(xie) 照,更印證了統籌兼顧、協同發力的方法論。

  這是立足發展形勢的長遠考量——

  中國經濟穩步向好,但仍需要克服困難挑戰。從(cong) 當前看,需求不足是突出矛盾,從(cong) 長期看,結構性矛盾依然是主要問題。近與(yu) 遠、內(nei) 與(yu) 外、發展與(yu) 安全,多種複雜因素交織,要求我們(men) 必須堅持供需雙側(ce) 發力,實現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這次會(hui) 議深刻剖析我國經濟麵臨(lin) 的問題,明確提出“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和強大生產(chan) 能力的優(you) 勢”,從(cong) “以科技創新推動產(chan) 業(ye) 創新”到“著力擴大國內(nei) 需求”“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一係列舉(ju) 措強化統籌。

  “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和著力擴大有效需求,是黨(dang) 中央基於(yu) 我國經濟運行規律和外部發展環境變化作出的戰略部署。”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說,把握關(guan) 鍵著力點、堅持係統觀念,讓超大規模市場和強大生產(chan) 能力的比較優(you) 勢轉化為(wei) 競爭(zheng) 優(you) 勢,將不斷夯實高質量發展根基。

  增強“主動力”,暢通國內(nei) 大循環

  大國經濟的特征是內(nei) 需為(wei) 主導、內(nei) 部可循環。“總的看,明年世界經濟增長和貿易動能依然不足。所以我們(men) 要更加重視擴大內(nei) 需,增強國內(nei) 大循環的內(nei) 生動力和可靠性。”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闡明深意。

  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強調,使國內(nei) 大循環建立在內(nei) 需主動力的基礎上。

  “‘主動力’的提法,是建立在對擴大內(nei) 需工作的係統總結基礎上的,進一步強調了內(nei) 需對於(yu) 暢通經濟循環、推進高質量發展所具有的極其重要意義(yi)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說。

  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形成二者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提振汽車、電子產(chan) 品、家居等大宗消費;出台促進民間投資的政策措施;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加快發行使用……擴內(nei) 需政策在今年密集出台。前三季度內(nei) 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升到113%,強大國內(nei) 市場引擎持續發力。

  從(cong) “培育壯大新型消費”“穩定和擴大傳(chuan) 統消費”到“增加城鄉(xiang) 居民收入”“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帶動放大效應”,會(hui) 議圍繞著力擴大國內(nei) 需求作出部署。

  “會(hui) 議重點強調了‘有潛能’‘有效益’和‘良性循環’,意味政策不是孤立地刺激消費和投資,而是放眼長遠提高內(nei) 需增長的可持續性。”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說,把握好各項政策的發力點,在提高居民收入、優(you) 化消費環境的同時著力完善投資結構,讓消費和投資實現相輔相成。

  在產(chan) 業(ye) 升級中尋找結合點,用高質量供給更好適配國內(nei) 有效需求——

  車間裏每秒鍾有約58米光纖產(chan) 出,龍頭企業(ye) 核心配套基本可就近解決(jue) ……憑借持續創新站穩光通信市場,近三年,武漢“光穀”規上工業(ye) 增加值年均增長率突破15%。

  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核心是以科技創新推動產(chan) 業(ye) 創新。以產(chan) 業(ye) 升級推動消費升級,才能尋求供需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會(hui) 議將“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放在9項重點任務的首位,意涵鮮明。

  著力解決(jue) 瓶頸問題,從(cong) “實施製造業(ye) 重點產(chan) 業(ye) 鏈高質量發展行動”到“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切實提高產(chan) 業(ye) 鏈核心能力;加快培育新質生產(chan) 力,打造生物製造、商業(ye) 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幹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開辟量子、生命科學等未來產(chan) 業(ye) 新賽道,用高質量供給創造引領新需求。

  “我們(men) 將統籌推進補短板、鍛長板、強基礎,以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zheng) 力強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為(wei) 國內(nei) 大循環順暢提供堅實支撐。”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長謝少鋒說。

  深化改革開放,破除堵點協同發力

  統籌推進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和著力擴大有效需求,要打通兩(liang) 者結合的斷點堵點卡點,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增強國內(nei) 外大循環的動力和活力。

  以市場為(wei) 著力點持之以恒推進改革——

  超大規模市場的需求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體(ti) 係配套完整的供給優(you) 勢,是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擴大有效需求可以依托的最寶貴資源。無論是用豐(feng) 富場景優(you) 化供給,還是用強大生產(chan) 能力促進要素整合,落腳點都是市場,關(guan) 鍵要靠改革。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guan) 於(yu) 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發布,破除製約民營企業(ye) 公平參與(yu) 市場競爭(zheng) 的製度障礙;《關(guan) 於(yu) 加快內(nei) 外貿一體(ti) 化發展的若幹措施》印發,促進內(nei) 外貿資源要素順暢流動……今年以來,一係列疏通經脈的舉(ju) 措接連落地。

  “在市場準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麵落實一批舉(ju) 措”“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著力破除各種形式的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會(hui) 議作出明確部署,強化政策統籌,確保協同發力。

  “把推動要素自由流動和高效配置作為(wei) 抓手,用深層次改革為(wei) 提高擴大有效需求效率和促進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創造更好的製度基礎。”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說,政策合力將加快提升經濟內(nei) 生動力。

  用高水平對外開放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

  冬日的廣西,北部灣畔碧波萬(wan) 頃,萬(wan) 噸巨輪往來穿梭。

  今年,北部灣港與(yu) 馬來西亞(ya) 關(guan) 丹港及文萊摩拉港直航航線相繼開通運營,與(yu) 廣州港攜手打造的“兩(liang) 灣快航”實現內(nei) 外貿同船運輸。織密航線網絡、積極探索新模式,前11個(ge) 月,北部灣港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同比增長11.23%。

  外部環境複雜多變,麵對新情況,要推出關(guan) 鍵性舉(ju) 措,增強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市場兩(liang) 種資源聯動效應,讓供給和需求在雙循環中實現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會(hui) 議明確“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打造‘投資中國’品牌”等一係列舉(ju) 措,既是擴大有效需求的必要之舉(ju) ,也進一步釋放了在高水平對外開放中推動結構優(you) 化升級的鮮明信號。

  積能蓄力,乘勢揚帆。

  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發揮獨特優(you) 勢,堅定前行信心,全麵貫徹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對做好明年經濟工作的決(jue) 策部署,以係統觀念統籌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和擴大有效需求,中國經濟航船定能劈波斬浪、行穩致遠。

  延伸閱讀

  學習(xi) 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精神(2023年)

發布時間:2023年12月19日 21:11 來源:新華社 編輯:許建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