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員手機報》20231218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星期一 農(nong) 曆十一月初六

  >習(xi) 近平向科威特新任埃米爾米沙勒致唁電

  >激活民間藝術的生命力

  >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

  【要聞簡報】

  12月17日,國家主席習(xi) 近平就科威特埃米爾納瓦夫不幸逝世向科威特新任埃米爾米沙勒致唁電。

  【學習(xi) 筆記】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要完善公開透明的涉外法律體(ti) 係,加強知識產(chan) 權保護,維護外資企業(ye) 合法權益,用好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類規則,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摘自習(xi) 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體(ti) 學習(xi) 時的講話

  【手機短評】

  激活民間藝術的生命力

  ----------

  鬆散的黃土添加蜂蜜、食用油和棉花,在匠人手中便成了泥塑;普通石頭經刀琢斧削,化為(wei) 姿態萬(wan) 千、神情各異的精美石獅;高亢嘹亮的綏米嗩呐繞梁不絕,吹奏出陝北人特有的奔放熱情……漫步於(yu) 陝西綏德縣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陳列館,能夠感受黃土地上民間藝術的活力,領略生於(yu) 斯、長於(yu) 斯的人們(men) 熱烈而質樸的精神世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陝西考察時指出:“民間藝術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保護好、傳(chuan) 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來的這些寶貝,對延續曆史文脈、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yi) 。”民間藝術“被看見”才能“被熱愛”。近年來,華陰老腔、《唐宮夜宴》國風舞、民間煙火“打鐵花”等頻頻出圈,讓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得到更多社會(hui) 關(guan) 注。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找到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和現代生活的連接點,就能讓傳(chuan) 統的成為(wei) 時尚的、古老的成為(wei) 現代的。民間藝術“活”起來,關(guan) 鍵在傳(chuan) 承。民間藝術的傳(chuan) 承人是“手藝人”,更是“守藝人”。綏德縣為(wei) 發掘優(you) 秀民間藝術傳(chuan) 承人,專(zhuan) 門開班教學、輔導培養(yang) ,還組織非遺項目進校園、進景區、進鄉(xiang) 村。民間藝術魂在鄉(xiang) 土,根子在人。要不斷融合新的藝術展現形式,提升民間藝術的吸引力和傳(chuan) 播力,進一步夯實其活態傳(chuan) 承的基礎。以民間藝術為(wei) 載體(ti) ,帶動文化產(chan) 業(ye) 、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可以為(wei) 藝術傳(chuan) 承創造更好條件。近年來,在綏德縣,1200餘(yu) 人從(cong) 事石雕產(chan) 業(ye) ,群眾(zhong) 增收致富,實現點石成“金”;在千陽縣,1.2萬(wan) 名繡娘借西秦刺繡技藝,“繡”出美好生活;在漢中市,細細青藤在村民手中百轉千回,成為(wei) 一件件熱銷藤編產(chan) 品……把這些寶貴的文化資源利用好,讓民間藝術小工坊成為(wei) 致富大產(chan) 業(ye) ,有助於(yu) 激揚群眾(zhong) 的精氣神,激活民間藝術的生命力,更好延續曆史文脈。

  【尺牘情深】

  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

  ----------

  烏(wu) 蘭(lan) 牧騎,蒙古語的意思是“紅色的嫩芽”。上世紀50年代,廣袤的蒙古草原上牧民居住分散、通訊落後,文化生活匱乏。1957年初,內(nei) 蒙古自治區決(jue) 定在蘇尼特右旗搞試點,成立一支文藝宣傳(chuan) 隊,豐(feng) 富牧民文化生活,同時也把黨(dang) 的政策和溫暖送到農(nong) 牧民中去。以共產(chan) 黨(dang) 員為(wei) 骨幹,草原上第一支烏(wu) 蘭(lan) 牧騎演出隊——蘇尼特右旗烏(wu) 蘭(lan) 牧騎誕生了。隊員們(men) 一專(zhuan) 多能,唱歌、跳舞、編演,甚至還會(hui) 自製樂(le) 器。一輛馬車,拉著所有家當,踏上文化服務之路。每次下鄉(xiang) 演出少則二十天,多則兩(liang) 個(ge) 月。除了以文藝形式傳(chuan) 播黨(dang) 的聲音,隊員們(men) 還為(wei) 牧民解決(jue) 實際困難,他們(men) 跟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勞動、同台演出。夏天,蚊蟲亂(luan) 飛,隊員們(men) 唱歌時直接飛進嗓子裏;冬天,天寒地凍,隊員們(men) 拉琴的手凍得發紫。盡管條件艱苦,但烏(wu) 蘭(lan) 牧騎的隊員們(men) 用自己的精彩演出和真情付出獲得了牧民的熱烈歡迎。在第一支烏(wu) 蘭(lan) 牧騎的帶動下,草原上陸續出現了幾十支烏(wu) 蘭(lan) 牧騎隊伍。頂風雪、冒寒暑,以天為(wei) 幕、以地為(wei) 台,搖搖晃晃的馬車陪伴著烏(wu) 蘭(lan) 牧騎走過了歲月長河。一代又一代隊員,用自己的行動,賡續著這份熱愛和堅守。2017年,烏(wu) 蘭(lan) 牧騎建隊60周年,16名隊員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寫(xie) 信,匯報60年來的發展情況,表達為(wei) 繁榮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文藝事業(ye) 作貢獻的決(jue) 心。一個(ge) 月後,一封來自北京的回信,讓整個(ge) 烏(wu) 蘭(lan) 牧騎沸騰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回信裏勉勵他們(men) 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騎兵”,這也成為(wei) 這支隊伍前行路上的明燈。如今,馬車早已被大巴車、流動舞台車取代,變的是演出條件,不變的是烏(wu) 蘭(lan) 牧騎紮根生活、服務群眾(zhong) 的初心使命。人民需要藝術,藝術也需要人民。今天,烏(wu) 蘭(lan) 牧騎嘹亮的歌聲,依舊回蕩在內(nei) 蒙古廣袤的草原上,他們(men) 傳(chuan) 統不丟(diu) 、為(wei) 人民放歌,他們(men) 創新不止、為(wei) 時代起舞。

  【圖說中國】

  趕製大紅燈籠迎新年

  ---------

  隨著元旦和春節的臨(lin) 近,燈籠迎來產(chan) 銷旺季,浙江台州市仙居縣各燈籠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家庭燈籠作坊加班加點趕製大紅燈籠,供應節日市場。近年來,當地通過“黨(dang) 支部+共富工坊+農(nong) 戶”模式,因地製宜發展燈籠製作加工產(chan) 業(ye) ,助力當地群眾(zhong) 家門口就業(ye) 創業(ye) ,拓寬了農(nong) 民致富路。下圖拍攝的是仙居縣一家燈籠加工作坊,員工正在加工、晾曬紅燈籠。

  【溫馨提示】

  您好!歡迎您對共產(chan) 黨(dang) 員手機報提出寶貴意見,請發送手機短信至12371。更多信息請關(guan) 注共產(chan) 黨(dang) 員微信公眾(zhong) 號:gcdyweixin和登錄ky体育中心:www.etanggu.com。接收本手機報免費。

發布時間:2023年12月19日 16:46 來源:共產黨員手機報 編輯:許建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