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wan) 裏長江如同一條巨龍飛向浩瀚大海,上海恰似高昂的龍頭,以騰空之勢不可阻擋地奮勇向前。這是上海地理位置的形象描繪,也是其經濟地位的生動寫(xie) 照。
11月末12月初,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上海考察。這次來,他心裏裝著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這個(ge) 事關(guan) 中國發展全局的大戰略;裝著加快建設“五個(ge) 中心”,這項黨(dang) 中央賦予上海的重要使命;牽掛著人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大事小情。
總書(shu) 記一路走來,無論是考察上海期貨交易所、上海科技創新成果展、閔行區新時代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還是主持召開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座談會(hui) ,看的、問的、想的、講的,都沒有離開這些話題。
使命如炬
“把上海建設成為(wei) ‘五個(ge) 中心’,是黨(dang) 中央全麵研判國內(nei) 國際形勢、統籌把握改革發展大局作出的重大決(jue) 策,是黨(dang) 中央賦予上海的重要使命。”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瞻遠矚。
從(cong) 1992年10月黨(dang) 的十四大提出把上海建成“一個(ge) 龍頭、三個(ge) 中心”,到後來的“四個(ge) 中心”,到2014年5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上海考察時明確提出“五個(ge) 中心”建設的總體(ti) 框架,再到2017年底國家明確上海“五個(ge) 中心”的功能定位、2023年10月中央政治局常委會(hui) 會(hui) 議審議通過《關(guan) 於(yu) 支持上海加快“五個(ge) 中心”建設的意見》。這項重大決(jue) 策的形成經曆了一個(ge) 不斷拓展和深化的過程。
這一過程也是上海在國家發展大局中不斷承擔更多、更大、更重使命的過程。正因如此,習(xi) 近平同誌在上海工作時就指出:“我們(men) 必須把上海未來發展放在中央對上海發展的戰略定位上,放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下,放在全國發展的大格局中,放在國家對長江三角洲區域發展的總體(ti) 部署中來思考和謀劃。”
有大視野才有大格局,有大格局才有大作為(wei) 。總書(shu) 記這席話,充分展現了對“五個(ge) 中心”建設戰略謀劃的高點站位和遠大追求。
在上海“五個(ge) 中心”建設中,浦東(dong) 是前沿陣地。2007年3月,擔任上海市委書(shu) 記僅(jin) 一周,習(xi) 近平同誌就開啟19個(ge) 區縣的全麵調研,第一站到的是浦東(dong) 。這一次,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到上海考察,第一站還是浦東(dong) 。
浦東(dong) 的變化可謂翻天覆地。“爛泥渡路”不見了,映入眼簾的是繁華的商圈、密集的金融機構、林立的研發大樓、往來穿梭的車船……這裏就像一顆強勁搏動的心髒,源源不斷地向四周輸送著金融血脈和發展動能。
在上海期貨交易所,總書(shu) 記走進期貨交易大廳,屏幕上紅綠相間的數據,跳動著指導上下遊成千上萬(wan) 家企業(ye) 投資交易的“上海價(jia) 格”。
上市品種交割品的展台上,原油、紙漿、橡膠、銅、鋁、鎳……這家交易所還是個(ge) “90後”,成立不過20多年,卻成績斐然,成交規模多年來位居世界前列,成為(wei) 全球第三大期貨交易市場。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目光落到橡膠上。
國內(nei) 橡膠資源曾十分匱乏,有“一粒膠種一兩(liang) 黃金”之說。而今日,我國成為(wei) 全球橡膠的主產(chan) 國之一,“上海膠”全球定價(jia) 中心加快形成。總書(shu) 記聽了頗為(wei) 感慨:每一個(ge) 期貨品種背後都有一個(ge) 行業(ye) 支撐,上期所的跨越發展離不開中國國力的蒸蒸日上。
對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和發展,總書(shu) 記關(guan) 心了多年。聽聞集運指數(歐線)期貨於(yu) 今年8月上市,成為(wei) 我國首個(ge) 服務類和現金交割的期貨品種,總書(shu) 記表示肯定。
往事如潮。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思緒回溯到16年前。他對大家說:“我在上海工作時,抽了一天的時間,跑了好幾家金融機構,其中就包括上期所。當時期貨還在摸索階段,現在已經在亞(ya) 洲、在國際上舉(ju) 足輕重了。我們(men) 也因此看到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目標正確、步伐穩健、前景光明。要再接再厲。”
對科技創新,總書(shu) 記始終放在心頭。離開上海期貨交易所,他來到張江科學城參觀上海科技創新成果展。藍天夢、創新藥、智能造、未來車……令人目不暇接,怦然心動。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細致察看每一個(ge) 展位,在智能機器人麵前停下了腳步。他饒有興(xing) 致地看著一個(ge) 機器人“秀”起靈活的“手指”,腳步穩當地“走”過來。“這項技術在國際上處於(yu) 什麽(me) 水準?”“從(cong) 實用的情況看,已經鋪開了嗎?”問得細致,思得周密。
看完展覽,總書(shu) 記有感而發:“上海取得的這些科技創新成果,讓我感到很踏實,有了更大的信心、更足的底氣。”
從(cong) 一顆螺絲(si) 釘也要進口,到大國重器彰顯大國底氣,曆經幾十載的拚搏奮鬥,我國科技事業(ye) 發生了曆史性、整體(ti) 性、格局性變化。展廳裏,來自各行各業(ye) 的科研人員代表齊聚一堂。總書(shu) 記語重心長地說:“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科技、教育、人才的戰略支撐,上海在這方麵要當好龍頭,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邁進。”
從(cong) 當年的“兩(liang) 彈一星”到今天的科研領域碩果累累,江山代有才人出。總書(shu) 記撫今追昔:“要著力造就大批胸懷使命感的尖端人才,為(wei) 他們(men) 發揮聰明才智創造良好條件。”
書(shu) 寫(xie) “五個(ge) 中心”建設華章,需要有淩雲(yun) 之筆。“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充分發揮龍頭帶動和示範引領作用”,這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上海的新期待,也成為(wei) 上海“五個(ge) 中心”的功能新定位。隨著“五個(ge) 中心”建設的加速推進,上海這顆“東(dong) 方明珠”,必將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初心如磐
上海是我們(men) 黨(dang) 的誕生地。
黨(dang) 的十九大閉幕不久,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誌到上海中共一大會(hui) 址瞻仰,重溫我們(men) 黨(dang) 的夢想啟航。他在“作始也簡,將畢也钜”的字跡前凝思,在一幅清末《時局圖》前喟歎,在巨幅黨(dang) 旗前重溫入黨(dang) 誓詞。
百年風雲(yun) ,滄海桑田。時代在變,初心不變。
曾經,建築密、人口稠、房屋擠、道路窄、綠化少,“大城市病”一直困擾著上海。當年在上海工作,習(xi) 近平同誌就放心不下市民的住房困難。周末,他常到老舊小區去走一走,到裏弄去轉一轉,琢磨琢磨那些“老大難”問題怎麽(me) 辦。
黨(dang) 的十九大後,總書(shu) 記在上海首次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wei) 人民”的理念。
這次,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專(zhuan) 程到外來人口占比高的閔行區,來看一看新時代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加大保障性租賃住房籌措建設力度,上海的步子又穩又快。現在全市累計建設完成31.6萬(wan) 套(間),距離“十四五”時期計劃新增建設籌措47萬(wan) 套(間)的目標越來越近。
陽光正暖。總書(shu) 記走進出租房社區。
鄭嵐予大學畢業(ye) 後,在上海工作了兩(liang) 年多,在這裏租了一套兩(liang) 室一廳。她和母親(qin) 熱情地將總書(shu) 記迎進租賃的新居。
“租金貴不貴?”“不貴,住得很舒服。”推窗見景,屋內(nei) 布置得很溫馨,鄭嵐予笑容燦爛,“感謝黨(dang) 和政府,讓我在上海有了一個(ge) 家。”
“一張床、一間房、一套房”的多層次租賃住房供應體(ti) 係,正讓更多“新上海人”實現“安居夢”。
另一棟樓是宿舍型出租房源,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走進一個(ge) 雙人間。
這裏住著敬老院的兩(liang) 名護理員。書(shu) 桌、冰箱、洗衣機、電磁爐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租戶錢麗(li) 麗(li) 來滬十多年,一度為(wei) 租房難、租房貴而發愁。今天,她欣喜地說:“這裏租金便宜,衛生間的熱水都是24小時的,上下班路上隻花十來分鍾。我們(men) 很滿意。”
隔壁是個(ge) 四人間。租戶都是附近物業(ye) 公司的保安。他們(men) 向總書(shu) 記打開了話匣子:“這裏有公共的廚房、洗衣房、浴室,還有會(hui) 客室,外麵有羽毛球場、籃球場,蠻好、蠻好!”
“下一步你們(men) 有什麽(me) 打算?”總書(shu) 記親(qin) 切問道。
來自山東(dong) 臨(lin) 沂的蘇元寶說:“再發展一下,我就把老婆孩子接過來,在這裏租個(ge) 一居室。”來自安徽宿州的吳濤說:“我想考個(ge) 證書(shu) ,再找個(ge) 女朋友,在這裏安個(ge) 家。”
“好啊!紮根,落戶,發展。”總書(shu) 記微笑著說,“你們(men) 也是上海的建設者、貢獻者,所以上海也要關(guan) 心你們(men) 。”
要離開時,社區居民紛紛圍攏上來歡送。
“我在上海工作的時候,到閔行來調研了一天。這次再到閔行來,看到整個(ge) 麵貌煥然一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言辭諄諄,“城市不僅(jin) 要有高度,更要有溫度。我們(men) 的社會(hui) 主義(yi) 就是要走共同富裕的路子。外來務工人員來上海作貢獻,同樣是城市的主人。要踐行人民城市理念,不斷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對住房的多樣化、多元化需求,確保外來人口進得來、留得下、住得安、能成業(ye) 。”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wei) 人民。
一個(ge) 城市的溫度,在不棄微末的建設中累積,靠不舍晝夜的發展去嗬護。室內(nei) 、室外,上海在緊湊的空間裏騰挪,努力給百姓多一些公共區域。這座城市,公園加速“生長”,5年間從(cong) 243座增加到了670座。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把上海這樣一個(ge) 超大城市建設好、治理好,要有大格局、大思路,也要有精細化思維和‘繡花’功夫。”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目光始終望向人民:“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核心要義(yi) 是‘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城市建設“要體(ti) 現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的鮮明特征和人民城市的本質屬性”。
布局如棋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長三角的重視,由來已久。
在浙江工作時,他就為(wei) 推進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積極努力;在上海工作時,主動挑起龍頭帶動的擔子;到中央工作後,推動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上升為(wei) 國家戰略。此後,總書(shu) 記分別於(yu) 2020年8月和這一次,主持召開兩(liang) 場以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為(wei) 主題的座談會(hui) 。
在總書(shu) 記的親(qin) 自謀劃、持續推進下,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取得顯著成效。這次座談會(hui) ,與(yu) 會(hui) 者拿出的發展成績單,為(wei) 推進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的重要意義(yi) 提供了有說服力的注解:
多年來,長三角地區生產(chan) 總值占全國比重保持在1/4左右,對全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約30%。
2022年,地區工業(ye) 增加值占全國25.4%;服務業(ye) 增加值占全國25%;進出口總額占全國35.8%;實際利用外資金額占全國40.1%。
2023年前三季度,高技術製造業(ye) 產(chan) 值占全國31.1%;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規模分別占全國60%、1/3和1/3,新能源汽車產(chan) 量約占全國2/5、全球1/4;在建和已建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約占全國1/3,擁有國家企業(ye) 技術中心數量占全國26.4%;外貿總額占全國36.7%,港口貨物和集裝箱吞吐量均占全國40%左右。
高鐵密度為(wei) 全國平均水平的4.3倍,營業(ye) 裏程占全國1/6。
……
總書(shu) 記將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比喻為(wei) 引領中國發展的“三大引擎”,其中長三角是我國經濟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是我國最具影響力和帶動力的增長極和動力源之一。“推動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在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列,更好發揮先行探路、引領示範、輻射帶動作用”,這是黨(dang) 中央給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定出的新目標。
時隔三年的前後兩(liang) 次座談會(hui) ,從(cong) “紮實推進”到“深入推進”,會(hui) 議名稱的差別背後,是黨(dang) 中央對這項國家戰略持續深化升級的要求。如何抓?總書(shu) 記給出了答案:“緊扣一體(ti) 化和高質量這兩(liang) 個(ge) 關(guan) 鍵詞”。
座談會(hui) 上的新部署,看一域,亦觀全局;看當下,亦謀長遠。總書(shu) 記提出四個(ge) 統籌、五大舉(ju) 措,如弈子,思慮深遠。
四個(ge) 統籌蘊含深刻係統觀念:“統籌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創新”“統籌龍頭帶動和各揚所長”“統籌硬件聯通和機製協同”“統籌生態環保和經濟發展”。
五大舉(ju) 措彰顯深遠戰略考量:長三角要“加強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創新跨區域協同”“加快完善一體(ti) 化發展體(ti) 製機製”“積極推進高層次協同開放”“加強生態環境共保聯治”“著力提升安全發展能力”。
兩(liang) 相對照,創新、機製、協同、生態……這些詞匯的重疊使用,鮮明昭示著長三角的下一步發展走向、戰略舉(ju) 措,導向十分清晰。
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絕不隻是形式上的組合,而是一次由表及裏的重塑,是一場深刻的變革。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在錯位發展、聯動發展中發揮各自比較優(you) 勢,相互取長補短,壯大整體(ti) 實力,不是簡單地做加法,而是在做乘法。
看創新,長三角匯聚了國家許多壓箱底的戰略科技力量。如何疏堵點、破卡點,把“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的改革創新化為(wei) 區域活力?總書(shu) 記指明方向:“構建更加緊密的區域創新共同體(ti) 和產(chan) 業(ye) 發展共同體(ti) 。”
看開放,得區位之優(you) 勢,有開埠興(xing) 市之先機。長三角區域一直是改革開放前沿,視域廣闊,吞吐萬(wan) 千。總書(shu) 記強調:“推進以製度型開放為(wei) 重點的高水平對外開放”“努力成為(wei) 暢通我國經濟大循環的強大引擎和聯通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的戰略樞紐”。
看生態,長三角區域產(chan) 業(ye) 富集、城市密集、人口聚集,生態空間相對擁擠,資源環境承載壓力大。這次座談會(hui) ,總書(shu) 記基於(yu) 現狀,鼓勵三省一市加強生態保護紅線無縫銜接,加強節能減排降碳區域政策協同,健全生態補償(chang) 機製,建設區域綠色製造體(ti) 係,在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中發揮示範作用。
……
知之愈明,行之愈篤。
總書(shu) 記囑咐大家:“推進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是一篇大文章,要下大功夫,更靠長功夫。要堅持穩中求進,腳踏實地、埋頭苦幹,一任接著一任幹,一步一個(ge) 腳印往前走。”
“隻要認準是正確的事情,就一以貫之、堅持不懈幹下去,決(jue) 不半途而廢,決(jue) 不南轅北轍,決(jue) 不回頭倒退。推進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等重大戰略就要這樣,一步一步往前走、一項一項往前推。”
積跬步以至千裏。這次座談會(hui) ,將引領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進入一個(ge) 深化升級的新階段。在萬(wan) 千矚目中,三省一市已開始新的奮鬥,合奏一場高質量發展盛大協奏曲。
中國和世界,期待著這裏的新奇跡。
延伸閱讀
習(xi) 近平主持召開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座談會(hui)
習(xi) 近平在上海考察時強調 聚焦建設“五個(ge) 中心”重要使命 加快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返京途中在江蘇鹽城考察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