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部狀態新觀察】湖南益陽市組織幹部調研農貿市場經營難題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編者按:湖南省益陽市圍繞群眾(zhong) 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短板弱項問題,重點明確10個(ge) 方麵課題,由各部門領題開展蹲點調研。

  針對轄區內(nei) 農(nong) 貿市場存在的共性問題,益陽市委宣傳(chuan) 部牽頭的調研組摸準情況、“解剖麻雀”,找準症結,推動綜合施策,探索農(nong) 貿市場規範化管理的長效機製。

  早上7點,湖南省益陽市赫山區橋南農(nong) 貿市場很熱鬧,室內(nei) 攤位有序,室外路麵整潔。

  “但在幾個(ge) 月前,市場裏還擠滿了遊商攤位,存在安全、衛生隱患。”益陽市委宣傳(chuan) 部副部長陳潔雲(yun) 邊走邊說。

  農(nong) 貿市場的規範管理既是城市建設管理的重要內(nei) 容,也是文明創建的重點難點。橋南農(nong) 貿市場位於(yu) 益陽中心城區,人流量大,問題也集中。陳潔雲(yun) 與(yu) 相關(guan) 部門幹部成立調研組開展蹲點調研,探尋農(nong) 貿市場的規範管理之策。

  發放問卷、實地探訪,摸清市場內(nei) 攤位無序外溢的症結

  資水穿城而過,一橋縱跨南北。橋南農(nong) 貿市場挨著大橋,地處赫山區金銀山街道,服務範圍輻射周邊近2000戶居民。

  “市場熱鬧,問題卻不少。”調研組開展問卷調查發現,衛生環境差、管理秩序亂(luan) 、基礎設施舊……不少農(nong) 貿市場的通病,這裏都有。

  7月中旬的一天,調研組第一次走進市場。“市場外人流如織,市場裏卻門可羅雀。”陳潔雲(yun) 手機裏存有當時的一段視頻:周邊巷道都被遊商攤位擠滿,外溢的攤位甚至擺到了南邊的城市主幹道上,而市場內(nei) 的攤位卻少有人問津。

  “橋南農(nong) 貿市場東(dong) 側(ce) 和南側(ce) 巷道、桃花侖(lun) 路等區域的遊商攤位,高峰時段有近200個(ge) 。”赫山區金銀山街道粟公港社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符浩強說,攤位占了車道,車就隻能插空停放,既影響通行,也堵塞消防通道;攤販離開時留下的垃圾不能及時清掃,環境衛生自然好不了……“問題慢慢積累,想徹底解決(jue) 並不容易。”符浩強說,“我們(men) 不是沒有整治,但總像一拳打在棉花上,手一鬆又恢複了原樣。”

  症結在哪裏?

  第一次走訪後,調研組決(jue) 定早上6點半到市場,各自分片,圍繞“從(cong) 哪裏過來擺攤”“為(wei) 啥不進市場”等問題,跟商販、管理者聊,並多次組織調研會(hui) 。調研組成員梁平說:“我連續買(mai) 了一周的菜,這些問題從(cong) 街頭問到街尾。”

  “沉浸式”調研一段時間後,問題逐漸清晰——

  遊商多是城郊菜農(nong) ,他們(men) 的菜新鮮,賣得好,原本也在市場內(nei) 擺攤,可攤位多了之後逐漸外溢,顧客也漸漸跟著出了市場。眼瞅外麵生意好,市場裏的商販不得不也跟著搬到市場外擺攤,便成了習(xi) 慣。

  市場設施有短板。橋南農(nong) 貿市場建於(yu) 上世紀90年代,多年來有過數次改造升級,但一些基礎設施老化的問題依然存在。近年來,市場內(nei) 部攤位出租率僅(jin) 為(wei) 30%,設施維護也變得有心無力。調研組多方走訪發現,室內(nei) 昏暗、通風狀況不好等問題的反映最集中。

  攤位外溢的背後還有管理問題。在市場管理主體(ti) 上,內(nei) 部攤位由市商務部門負責,外圍門店則由私營企業(ye) 管理、招租。為(wei) 招攬生意,一些外圍門店店主主動引導遊商擺攤,有的還收起攤位費。

  綜合施策,讓遊商回歸市場,並合理規劃市場外停車空間

  能否把遊商引回市場?

  執法有難度。遊商占道擺攤,主次幹道都有。主幹道由市城管負責,背街小巷道則由區城管負責,以往的整治,執法力量協同不夠。“跟菜農(nong) 聊天發現,他們(men) 並非不願進市場,而是擔心自己進了,別人還在外頭,怕吃虧(kui) ;市場內(nei) 的商販也希望遊商進來,因為(wei) 他們(men) 能把客流帶進來。”梁平說。

  調研組統籌協調,赫山區金銀山街道牽頭,13家單位同向發力,場內(nei) 場外一體(ti) ,條塊融合推進。可集中執法第一天,赫山區金銀山街道城管執法中隊隊長曾壯誌還是有些犯難:“到的時間不算晚,但市場卻已是高峰期,遊商早已占滿位子、鋪開攤子,勸導難度實在不小。”

  事情得按規律辦。市、區兩(liang) 級城管和市場監管部門“兩(liang) 班倒”,早上6點到下午6點,流動巡查不間斷,消除管理服務時間“盲區”。

  市場外管得住,市場裏也得裝修好。加裝電燈電扇,平整地麵,粉刷牆麵……根據商販需求,一樣一樣改。整治後,遊商重回市場,也讓原有市場內(nei) 的攤位略顯緊張。“市場內(nei) 部固定攤位出租率本不高,空置攤位多,可遊商就是習(xi) 慣在地上擺攤。”橋南農(nong) 貿市場管理所所長李誌淩與(yu) 調研組一合計,還得優(you) 化市場布局,“拆掉一些空置的固定攤位,給遊商足夠空間。”

  解決(jue) 了“馬路市場”,停車規劃便有了騰挪空間。益陽市在橋南農(nong) 貿市場旁騰挪出一片停車場,車位增加到160個(ge) 。同時,市場周邊道路分時段調整為(wei) 單行線,為(wei) 農(nong) 用車輛和摩托車留出停車空間……困擾多年的行車停車壓力,也大大緩解。

  舉(ju) 一反三,街道牽頭、各部門配合,覆蓋監管空白、形成管理合力

  上午10點,橋南農(nong) 貿市場內(nei) ,熊元滿攤位的菜賣得所剩無幾。這位來自赫山區黃泥湖鄉(xiang) 黃泥湖村的菜農(nong) ,過去兩(liang) 年也擠在“馬路市場”裏,淩晨3點多就得出門,隻為(wei) 在市場外占塊好地方。

  “進了農(nong) 貿市場,攤位足夠用,出門不用趕那麽(me) 早。隻要大家都規規矩矩在市場裏賣菜,我們(men) 也不想在外麵風吹日曬!”熊元滿說。

  遊商進市場,場內(nei) 的商販怎麽(me) 看?

  歐陽霞到橋南農(nong) 貿市場已有8年,專(zhuan) 賣豆製品,見證過市場人氣的起伏。以前客人都在外麵轉,她也跟著去外麵擺攤。遊商進市場,帶旺了場內(nei) 人氣,也帶來了更多生意。掏出手機,歐陽霞看起了收款記錄:“今天手機進賬400多塊,還收了100多塊現金。生意好,誰還願意跑外麵去擺攤?”

  “調研組到來之初,商販觀望、質疑的不少。如今看到動真格、見實效,大家更配合了。”金銀山街道黨(dang) 工委書(shu) 記李小軍(jun) 感慨,“啃下這塊‘硬骨頭’,不容易!”

  集中整治之後如何形成常態長效機製,陳潔雲(yun) 和同事們(men) 一直在思考。“比如租金,對自產(chan) 自銷的菜農(nong) ,目前市場內(nei) 免租金;對專(zhuan) 業(ye) 菜販子,則要收取一定攤位費。怎麽(me) 區分主體(ti) ,收費多少合理,都還得多聽聽商販的意見。”陳潔雲(yun) 說。

  農(nong) 貿市場管理,涉及多個(ge) 部門,多頭管理、職能交叉,管理容易缺位、越位,留下監管“空白地帶”。此次整治,調研組力主由街道牽頭,“基層吹哨、部門報到”,破解“九龍治水”難題。“以前,部門各做各的,精力投入也不少,但總感覺‘按下葫蘆浮起瓢’。”曾壯誌說。“街道牽頭雖有壓力,但從(cong) 工作開展和實際成效來看,有利於(yu) 覆蓋監管空白,形成管理合力,是解決(jue) 基層治理類似難題的有效思路。”李小軍(jun) 說。

  從(cong) 解決(jue) “一個(ge) 問題”到解決(jue) “一類問題”,要幹的事還有不少。眼下,陳潔雲(yun) 和同事們(men) 又開始著手編寫(xie) “益陽農(nong) 貿市場創建指南”。“根據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的農(nong) 貿市場的測評標準和要求,結合我市各農(nong) 貿市場的具體(ti) 實際,把測評標準轉化為(wei) 操作指南和落地見效的具體(ti) 舉(ju) 措,按照‘一場一策’的原則,分層次、分類別規範農(nong) 貿市場秩序,讓居民買(mai) 菜更方便,讓菜農(nong) 賣菜更舒心。”陳潔雲(yun) 說。

發布時間:2023年11月14日 07:46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徐瑤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