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基層之治”夯實“中國之治”——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綜述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基層治理得好不好,關(guan) 鍵在基層黨(dang) 組織、在廣大黨(dang) 員幹部。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在社會(hui) 基層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

  新時代“楓橋經驗”更加強調黨(dang) 的領導、更加彰顯法治思維、更加突出科技支撐、更加注重社會(hui) 參與(yu) ,展現出曆久彌新的魅力,成為(wei) 我國推進基層社會(hui) 治理的一個(ge) “金字招牌”。

  在堅持中煥發生機,在發展中發揚光大。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我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hui) 治理製度進一步健全,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nei) 部矛盾機製更加完善,廣大基層黨(dang) 員幹部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社會(hui) 治理效能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今年是毛澤東(dong) 同誌批示學習(xi) 推廣“楓橋經驗”60周年,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示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20周年。植根曆史文化沃土,奮進新征程,把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持好、發展好,必將進一步推動我國基層社會(hui) 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將更加有力地確保人民安居樂(le) 業(ye) 、社會(hui) 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

  更加強調黨(dang) 的領導,把黨(dang) 的政治優(you) 勢、組織優(you) 勢、密切聯係群眾(zhong) 優(you) 勢不斷轉化為(wei) 基層治理效能

  在“楓橋經驗”的發源地——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有位老黨(dang) 員,平時總愛帶個(ge) 小板凳,坐到鄰裏中間,嘮嘮家常,幫助許多人解開了心裏的“疙瘩”。

  他叫楊光照,楓橋派出所的退休民警,退休後仍一直致力於(yu) 基層糾紛調解,他記錄的“調解日記”就有100多本。用楊光照的話說,“調解,貴在用百姓的智慧,化解百姓的矛盾。大家齊努力,把一件件小事處理好,楓橋鎮就更和美了。”

  60年來,“楓橋經驗”早已走出浙江、走向全國,在實踐中不斷豐(feng) 富、持續發展。

  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仙林街道,這裏曾經信訪不斷、矛盾頻發。街道轄區既有高檔小區,也有拆遷安置小區,既有知名高校,也有眾(zhong) 多“五小行業(ye) ”,主體(ti) 多元、對象多樣,給治理帶來了不小挑戰。

  “提衣提領子,牽牛牽鼻子。”仙林街道大力推進黨(dang) 建引領基層治理,深入實施“五個(ge) 一工作法”——“一麵旗”強化政治引領,“一張網”織密組織體(ti) 係,“一線法”推動幹部下沉,“一家親(qin) ”匯聚區域資源,“一條心”黨(dang) 群聯動共治,用心用情用力把信訪這個(ge) “送上門來的群眾(zhong) 工作”辦實辦好,讓群眾(zhong) 舒心安心。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基層是黨(dang) 的執政之基、力量之源。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guan) 於(yu) 加強基層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意見》,對“完善黨(dang) 全麵領導基層治理製度”作出專(zhuan) 門部署。

  近年來,各地各部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始終把加強基層黨(dang) 的建設、鞏固黨(dang) 的執政基礎作為(wei) 貫穿社會(hui) 治理和基層建設的一條紅線。

  有的地方以“網格化黨(dang) 建”的方式,不斷把黨(dang) 組織的觸角延伸到轄區各個(ge) 角落,做到“事在網中辦,難在網中解”;

  有的地方以“區域化黨(dang) 建”的方式,推行機關(guan) 企事業(ye) 單位與(yu) 鄉(xiang) 鎮(街道)、村(社區)黨(dang) 組織聯建共建,夯實及時就地化解矛盾糾紛的能力;

  有的地方積極探索黨(dang) 員幹部下沉的常態長效機製,保持與(yu) 轄區群眾(zhong) 的密切聯係,及時發現問題、解決(jue) 問題;

  有的地方將黨(dang) 組織嵌入現代物業(ye) ,提升經營主體(ti) 對社區公共事務的參與(yu) 效能,以更加優(you) 質的物業(ye) 服務提升小區居民的幸福指數……

  大國之大,也有大國之重。千頭萬(wan) 緒的事,說到底是千家萬(wan) 戶的事。深入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大力加強基層黨(dang) 組織建設,關(guan) 鍵是把黨(dang) 的群眾(zhong) 路線堅持好、貫徹好,用心用情用力解決(jue) 好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

  近年來,北京市創新開展“黨(dang) 建引領接訴即辦”改革。市委書(shu) 記每月召開市委專(zhuan) 題會(hui) 、區委(部門黨(dang) 組)書(shu) 記月度工作點評會(hui) ,區委書(shu) 記每月召開街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點評會(hui) ,街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直接調度村社黨(dang) 組織書(shu) 記。廣大黨(dang) 員幹部下基層、跑工單、走流程、蹲點位,圍著一線轉、圍著群眾(zhong) 轉、圍著問題轉。如今,隻要群眾(zhong) 撥打12345反映問題,立馬就有人響應、受理,努力做到快接快辦、辦成辦好。

  黨(dang) 建引領,凝心聚力。如今,在田間地頭,在街頭巷尾,在商圈樓宇,黨(dang) 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zhong) 組織力、社會(hui) 號召力充分發揮,黨(dang) 的政治優(you) 勢、組織優(you) 勢、密切聯係群眾(zhong) 優(you) 勢不斷轉化為(wei) 基層治理效能。

  更加彰顯法治思維,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jue) 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濃厚氛圍

  進入新時代,社會(hui) 治理麵臨(lin) 新挑戰。如何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高質量化解各類矛盾糾紛?

  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提升社會(hui) 治理法治化水平。”

  2022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信訪工作條例》,將信訪納入法治化軌道,引導各地各部門堅持用法治思維認識問題、用法治方式解決(jue) 問題。

  如今,無論是土地征收、房屋拆遷,還是勞動關(guan) 係調處、小區物業(ye) 管理,或是生態環境保護、營商環境優(you) 化,廣大黨(dang) 員幹部堅持強化運用法治思維和以法治方式定分止爭(zheng) ,斷事評案,切實維護了群眾(zhong) 合法權益,維護了社會(hui) 和諧穩定。

  在某地一起故意傷(shang) 害刑事申訴案中,為(wei) 幫助申訴人解開“心結”,修複社區鄰裏關(guan) 係,檢察機關(guan) 邀請律師、調解員、街道工作人員代表等作為(wei) 聽證員,到申訴人所在社區舉(ju) 行公開聽證,成功息訴息訪。近年來,為(wei) 減少信訪人訴累,各地檢察機關(guan) 大力推廣簡易公開聽證;同時,為(wei) 讓身體(ti) 不便或居住偏遠的信訪人也能參與(yu) 公開聽證,檢察機關(guan) 還創新運用“上門聽證”的新形式,把矛盾化解在信訪群眾(zhong) “家門口”。

  法治建設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如今,不少地方探索創新,把非訴訟糾紛解決(jue) 機製挺在前麵,推動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導和疏導端用力,加強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前端化解、關(guan) 口把控。

  上海市構建線上線下一體(ti) 化的調解工作統一平台,在市、區兩(liang) 級全麵設立非訴訟爭(zheng) 議解決(jue) 中心,上百家調解組織實體(ti) 入駐,其他調解組織及公證、仲裁、行政裁決(jue) 、行政複議等機構常態化入駐,聯動化解矛盾;

  廣東(dong) 省積極推進商事調解工作,全省有商事調解組織330家,在冊(ce) 商事調解員2232人,2022年以來調解商事糾紛2.5萬(wan) 件;

  浙江法院大力推進“在線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台”建設,為(wei) 群眾(zhong) 提供在線谘詢、調解、訴訟等一條龍服務,實現矛盾糾紛“漏鬥式”分層過濾,累計調解糾紛327.6萬(wan) 件……

  作為(wei) 一項具有中國特色的法律製度,人民調解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製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司法部統計數據顯示,全國有人民調解委員會(hui) 69.3萬(wan) 個(ge) ,基本形成了覆蓋城鄉(xiang) 和重點領域、重點單位的組織網絡。2022年,全國人民調解組織調解各類矛盾糾紛1494萬(wan) 件。

  吳靜靜,河南省溫縣祥雲(yun) 鎮人民調解委員會(hui) 主任,從(cong) 事調解工作11年。她說:“群眾(zhong) 找到我,就是對我的信任。讓群眾(zhong) 的煩心事得到妥善解決(jue) 是我一直以來追求的目標。”

  2021年,吳靜靜考取了法律職業(ye) 資格證書(shu) 。這幾年,她利用專(zhuan) 業(ye) 所長,宣傳(chuan) 法律知識、解答法律問題、代寫(xie) 法律文書(shu) ,累計接待法律谘詢2800餘(yu) 次。“掌握了法律知識,就增添了一種做群眾(zhong) 工作的本領。說得在理、辦得公正,老百姓就信服。”吳靜靜說。

  運用法治思維,源頭預防矛盾,重在培育深厚的法治文化。人人都信法,凡事都講法,矛盾自然就少了。

  一場別開生麵的模擬庭審,在江西省撫州市法律明白人示範培訓基地“開庭”,“庭審”主角是以村幹部為(wei) 主的“法律明白人”。在以案釋法中,“法律明白人”逐步了解如何合理合法維護自身權益。撫州市崇仁縣從(cong) 2015年起,在全縣探索培養(yang) 一戶一名“法律明白人”,鄉(xiang) 風民風為(wei) 之一新。

  如今,實施鄉(xiang) 村(社區)“法律明白人”培養(yang) 工程已被納入全國“八五”普法規劃。截至今年6月,全國已培育“法律明白人”383萬(wan) 餘(yu) 名,基本實現“法律明白人”在各行政村全覆蓋。他們(men) 就像播撒下的一粒粒“法治種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jue) 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理念在農(nong) 村基層落地生根,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體(ti) 係更加健全。

  更加突出科技支撐,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台

  社會(hui) 治理為(wei) 了人民,要善於(yu) 把黨(dang) 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和新技術新手段結合起來,創新機製為(wei) 民謀利、為(wei) 民辦事、為(wei) 民解憂。

  “小區有人和我搶車位,請速處理。”日前,家住山東(dong) 省德州市德城區青龍潭小區的吳女士通過手機裏的小程序,在線上報了一起矛盾糾紛。

  原來,吳女士將車停在了小區公共車位,鄰居張大哥卻說該車位他已占用了。兩(liang) 人互不相讓,發生爭(zheng) 執。德城區網格治理大平台接到情況報告後,第一時間派單。網格調解員隨即赴現場講法、講理、講情。最終事情妥善解決(jue) ,雙方握手言和。

  人力和科技相統一,是“楓橋經驗”發展到今天最鮮明的特色之一。

  近年來,很多地方和部門在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過程中,充分利用大數據、雲(yun) 計算等技術,創新基層治理的方式、手段,著力構建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台,讓治理更智能、更高效。

  河南省開封市構建多網融合的立體(ti) 化社會(hui) 治理監管體(ti) 係,實現隨時隨地指揮、調度、核查,矛盾糾紛化解效率大大提升;

  廣東(dong) 省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法院研發“埔法善治e平台”,通過在線調解,實現矛盾糾紛化解掌上辦、隨時辦;

  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搭建“智慧集美”社會(hui) 治理指揮中心線上平台,統籌各方資源,及時高效回應群眾(zhong) 訴求……

  社會(hui) 治理的最好辦法,就是將矛盾消解於(yu) 未然。科技手段的應用,既提升了化解矛盾糾紛的效率,更增強了預警預測預防的能力,讓城鄉(xiang) 更安寧、群眾(zhong) 更安心。

  “劉書(shu) 記,智能防控係統發出火災預警,地點在曹家大院,請你馬上去了解情況,我們(men) 隨後趕到。”前不久,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公安局中益派出所官田警務室“平安鄉(xiang) 村·智惠農(nong) 家”智能防控係統發出預警信息,值班民警第一時間與(yu) 轄區坪壩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劉成勇聯係。

  經現場調查發現,轄區村民曹某家電線短路引燃柴堆。得益於(yu) 智能防控係統及時預警,相關(guan) 人員很快趕到,第一時間撲滅了火源,避免造成損失。

  從(cong) 預警、遏製一處隱患,到研判、部署一類問題,很多地方還利用大數據手段,分析轄區治安的總體(ti) 情況、突出問題,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

  一個(ge) 來自“警方”的電話,讓四川省自貢市榮縣新橋鎮的李女士緊張起來:因擔心涉及一起“非常嚴(yan) 重”的經濟案件,李女士按照對方的提示來到縣城一家賓館“協商解決(jue) ”。就在她下載了對方提供的APP準備轉賬時,榮縣公安局旭陽派出所民警趕到賓館,成功阻止了一起電信詐騙的發生。

  哪類人群容易被騙,哪個(ge) 區域警情較多……依托公安大數據應用建設,榮縣公安局把防範電信詐騙融入基層治理,推進“天網”建設、“智慧小區”創建,對涉詐重點人員線索快速核查、精準研判,對受騙群眾(zhong) 及時提醒勸阻。

  如今,類似的智能平台、智能終端被廣泛應用。通過對轄區實際情況、各項業(ye) 務工作的數字化、信息化,構建一係列模型,設置一係列指標,加強各類風險隱患動態監測、研判分析,社會(hui) 矛盾風險預警、指揮調度、閉環處置能力得到切實提升,努力實現從(cong) “矛盾不上交”到“矛盾少發生、不發生”的轉變。

  更加注重社會(hui) 參與(yu) ,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hui) 治理製度

  如今走進楓橋鎮,總能看到一群身穿紅馬甲的人,走街串巷,和群眾(zhong) 噓寒問暖,幫群眾(zhong) 排憂解難。他們(men) 雖然年齡各異、職業(ye) 不同,但有一個(ge) 共同的名字——“紅楓義(yi) 警”。

  “紅楓義(yi) 警”2017年組建以來,誌願者隊伍不斷壯大,遍布楓橋鎮各個(ge) 行政村,協助開展治安巡邏、法律宣傳(chuan) 、糾紛調解等工作,被群眾(zhong) 稱為(wei) 心係平安的楓橋“新警力”。

  基層事務很多很繁雜,不能僅(jin) 僅(jin) 依靠政府部門,必須充分發揮社會(hui) 各方麵作用,激發全社會(hui) 活力,群眾(zhong) 的事同群眾(zhong) 多商量,大家的事人人參與(yu) 。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各部門堅持守正創新,更加注重社會(hui) 參與(yu) ,進一步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hui) 治理製度。

  有的地方發揮黨(dang) 員表率作用,推動在職黨(dang) 員到網格黨(dang) 支部報到,帶頭參與(yu) 小區治理、開展誌願服務、實行承諾踐諾等;

  有的地方充分發揮網格員和保安員、義(yi) 警、新鄉(xiang) 賢、“五老人員”(老幹部、老戰士、老專(zhuan) 家、老教師、老模範等離退休老同誌)、平安誌願者等貼近群眾(zhong) 、熟悉情況的優(you) 勢,延伸工作觸角,提升防範化解矛盾糾紛效果;

  有的地方采取“積分製”獎勵、選聘樓組長等措施,激發群眾(zhong) 參與(yu) 基層治理的熱情,廣泛發動群眾(zhong) 開展基礎設施管護、治安巡邏防範、矛盾糾紛化解、安全隱患排查、特殊人群關(guan) 愛等誌願服務活動;

  有的地方針對醫療、勞資、商貿等矛盾糾紛多發易發行業(ye) 領域,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引導市場主體(ti) 和社會(hui) 組織利用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參與(yu) 化解工作……

  如今,北京“朝陽群眾(zhong) ”、天津“小巷管家”等一支支群防群治隊伍不斷發展壯大,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hui) 治理共同體(ti) 逐步建立起來。

  社會(hui) 參與(yu) ,既要集眾(zhong) 智、匯眾(zhong) 力,更要聽民聲、順民意。

  “大家對環境整治工作有什麽(me) 意見建議”“產(chan) 業(ye) 發展方麵,有什麽(me) 難題”……夜幕降臨(lin) ,在安徽省懷寧縣涼亭鄉(xiang) 葉老屋中心村,幹部群眾(zhong) 同坐一條凳子,共話家長裏短,共謀鄉(xiang) 村振興(xing) ,開啟了一場“鄉(xiang) 村夜話”。

  懷寧縣積極推動“鄉(xiang) 村夜話”常態化長效化,廣大黨(dang) 員幹部堅持到村民中間走走親(qin) 、嘮嘮嗑,收集村情民意,聽取意見建議,讓村民在鄉(xiang) 村治理中“唱主角”。今年以來,“鄉(xiang) 村夜話”已在當地232個(ge) 村(社區)舉(ju) 辦1400餘(yu) 場次。

  人民群眾(zhong) 是基層社會(hui) 治理的“源頭活水”。隻有最大限度調動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的積極性、主動性,才能形成基層社會(hui) 治理的最大合力。

  海南省海口市設立“小區議事堂”、重慶市推行鄉(xiang) 村鄰裏糾紛“院落自治”、湖南省嶽陽市開展“群英斷是非”……各地在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過程中,推動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有效疏導了民意、凝聚了民心,促進了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形成人人參與(yu) 、人人盡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動局麵。

  前進道路上,各地將全麵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踔厲奮發,篤行不怠,不斷續寫(xie) 新時代“楓橋經驗”亮麗(li) 篇章,讓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為(wei)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創造安定團結、和諧穩定的社會(hui) 環境。

發布時間:2023年11月05日 09:05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許建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