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負責人就《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答記者問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10月24日下午,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第六次會(hui) 議表決(jue) 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yi) 教育法》,國家主席習(xi) 近平簽署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就此,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法工委負責人回答了記者有關(guan) 問題。

  記者:為(wei) 什麽(me) 說愛國主義(yi) 是我們(men) 民族精神的核心,新時代製定愛國主義(yi) 教育法對於(yu) 傳(chuan) 承和弘揚民族精神有什麽(me) 重要意義(yi) ?

  答:愛國主義(yi) 自古以來就流淌在中華民族血脈之中,是我們(men) 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同心同德、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發展中,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er) 女為(wei) 祖國發展繁榮而不懈奮鬥,中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共同締造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近代以來,愛國主義(yi) 精神激勵無數優(you) 秀中華兒(er) 女為(wei) 救亡圖存進行了艱苦卓絕的英勇鬥爭(zheng) ,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新中國成立以來,黨(dang) 領導人民以前所未有的愛國熱情推動社會(hui) 主義(yi) 革命和建設,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wei) 廣泛和深刻的社會(hui) 變革。改革開放以來,黨(dang) 領導人民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創造了改革開放和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的偉(wei) 大成就。進入新時代,我們(men) 黨(dang) 把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作為(wei) 當代中國愛國主義(yi) 的鮮明主題,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推動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度重視愛國主義(yi) 教育工作,就弘揚愛國主義(yi) 精神、開展愛國主義(yi) 教育發表一係列重要論述,作出一係列重要指示批示,提出一係列明確要求。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新時代愛國主義(yi) 教育實施綱要》,闡明了愛國主義(yi) 的科學內(nei) 涵、本質特征、時代要求和實踐要求,對新時代愛國主義(yi) 教育作出全麵部署。黨(dang) 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宏偉(wei) 藍圖,並對深化愛國主義(yi) 教育提出明確要求。偉(wei) 大事業(ye) 需要偉(wei) 大精神,偉(wei) 大精神鑄就偉(wei) 大夢想。今天,我們(men) 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目標。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全國各族人民愛國熱情空前高漲,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信心滿滿。製定愛國主義(yi) 教育法,以法治方式推動和保障新時代愛國主義(yi) 教育,對於(yu) 傳(chuan) 承和弘揚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yi) 。

  記者:愛國主義(yi) 教育法規定,愛國主義(yi) 教育應當堅持愛國和愛黨(dang) 、愛社會(hui) 主義(yi) 相統一,法律中是如何體(ti) 現的?

  答:愛國主義(yi) 是與(yu) 一國文化傳(chuan) 統、曆史發展和基本國情緊密相聯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是愛國主義(yi) 精神最堅定的弘揚者和實踐者,我國愛國主義(yi) 始終圍繞著實現人民安康、民族富強而發展,最終匯流於(yu)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為(wei) 人民謀幸福、為(wei) 民族謀複興(xing) 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偉(wei) 大事業(ye) 。中華民族發展史、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史有力證明,祖國的命運與(yu) 黨(dang) 的命運、社會(hui) 主義(yi) 的命運是密不可分的,隻有堅持愛國和愛黨(dang) 、愛社會(hui) 主義(yi) 相統一,愛國主義(yi) 才是鮮活的、真實的。愛國主義(yi) 教育立法堅持愛國和愛黨(dang) 、愛社會(hui) 主義(yi) 相統一這一當代中國愛國主義(yi) 的根本政治屬性和政治方向。

  愛國主義(yi) 教育法明確規定,愛國主義(yi) 教育應當高舉(ju)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偉(wei) 大旗幟,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yi) 、毛澤東(dong) 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ge) 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同時,愛國主義(yi) 教育法將黨(dang) 的指導思想,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史,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帶領人民團結奮鬥的重大成就、曆史經驗和生動實踐,革命文化和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等列為(wei) 愛國主義(yi) 教育的重要內(nei) 容。要通過愛國主義(yi) 教育,用黨(dang) 領導人民取得的偉(wei) 大成就,用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優(you) 勢,引導人們(men) 深刻認識愛國、愛黨(dang) 、愛社會(hui) 主義(yi) 三位一體(ti) ,有機統一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的偉(wei) 大實踐之中。

  記者:愛國主義(yi) 教育涉及麵廣,內(nei) 容豐(feng) 富、形式多樣。愛國主義(yi) 教育法規定了哪些舉(ju) 措以推動愛國主義(yi) 教育廣泛深入持久有效開展?

  答:愛國主義(yi) 教育法遵循愛國主義(yi) 教育的特點和規律,聚焦於(yu) 保障和推動愛國主義(yi) 教育廣泛深入持久有效開展,主要體(ti) 現在以下幾個(ge) 方麵:

  一是,規定了愛國主義(yi) 教育的領導體(ti) 製和機製,明確愛國主義(yi) 教育堅持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健全統一領導、齊抓共管、各方參與(yu) 、共同推進的工作格局。

  二是,強調愛國主義(yi) 教育是麵向全體(ti) 人民的教育,同時根據不同社會(hui) 群體(ti) 的特點,突出青少年,對國家機關(guan) 、群團組織、學校、家庭、企業(ye) 事業(ye) 單位、社會(hui) 團體(ti) 等開展愛國主義(yi) 教育,提出了明確的任務要求。

  三是,在愛國主義(yi) 教育應遵循的原則上,著眼凝心聚魂,重在建設、以立為(wei) 本,既強調思想引領、文化涵育、教育引導,又強調實踐養(yang) 成、融入日常、注重實效。

  四是,規定了豐(feng) 富的愛國主義(yi) 教育內(nei) 容,涵蓋思想政治、曆史文化、國家象征和標誌、壯美河山和曆史文化遺產(chan) 、憲法法律、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國家安全和國防、英烈和模範人物事跡及體(ti) 現的民族精神、時代精神等各個(ge) 方麵。

  五是,充分利用各類資源和各種形式開展愛國主義(yi) 教育,包括利用紅色資源、文物古跡、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和各類文化場館等各類資源,通過功勳榮譽表彰獎勵和各種紀念慶祝、民俗文化活動,通過升掛國旗、奏唱國歌、憲法宣誓等儀(yi) 式禮儀(yi) ,通過文藝作品、新聞媒體(ti) 和信息網絡各種平台載體(ti) 等。

  六是,明確愛國主義(yi) 教育主管部門對愛國主義(yi) 教育工作的指導、監督和統籌協調職責,同時規定了教育、文化和旅遊、新聞出版、廣播電視、電影、網信、文物等部門的工作職責,並規定了支持愛國主義(yi) 教育有效開展的保障措施。

  記者:愛國主義(yi) 教育應如何與(yu)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教育、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弘揚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國防和國家安全教育等結合起來,愛國主義(yi) 教育法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愛國主義(yi) 教育是多層次、多維度的,愛國主義(yi) 教育與(yu)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教育、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弘揚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國防和國家安全教育等目標一致、內(nei) 容相通,應當在工作中緊密結合起來。愛國主義(yi) 教育法對此作出相應規定、提出要求。

  一是,要將愛國主義(yi) 教育與(yu)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教育緊密結合。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愛國主義(yi) 教育法規定,要通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教育,增進對偉(wei) 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認同,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二是,要將愛國主義(yi) 教育與(yu) 傳(chuan) 承和發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緊密結合。愛國主義(yi) 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血脈基因,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精華。愛國主義(yi) 教育法貫徹習(xi) 近平文化思想,明確規定愛國主義(yi) 教育應當堅持傳(chuan) 承和發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推進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建設,堅定文化自信,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將中華民族發展史、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曆史文化遺產(chan) 等作為(wei) 愛國主義(yi) 教育的重要內(nei) 容;並充分發揮曆史文化遺產(chan) 等的愛國主義(yi) 教育功能。

  三是,要將愛國主義(yi) 教育與(yu) 弘揚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緊密結合。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中最深層、最根本、最永恒的是愛國主義(yi) 。愛國作為(wei) 公民最基本的價(jia) 值準則,是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基礎和首要要求,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其他要求對涵育愛國主義(yi) 精神發揮著重要作用。愛國主義(yi) 教育法明確規定,開展愛國主義(yi) 教育應當弘揚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推動兩(liang) 者有機融合。

  四是,要將愛國主義(yi) 教育與(yu) 國防和國家安全教育緊密結合。我國憲法規定,公民有維護國家統一和全國各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的義(yi) 務。愛國主義(yi) 教育與(yu) 國防教育、國家安全教育目標一致、互為(wei) 支撐。愛國主義(yi) 教育法明確,愛國主義(yi) 教育以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為(wei) 著力點,將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國家安全和國防等方麵的意識和觀念作為(wei) 愛國主義(yi) 教育的主要內(nei) 容,並對在愛國主義(yi) 教育中開展國家安全和國防教育提出要求。

  五是,要將愛國主義(yi) 教育與(yu) 公民工作生活緊密結合。按照愛國主義(yi) 教育法的規定,充分挖掘好、利用好壯美風光、曆史文化遺產(chan) 、紀念設施、民俗文化等資源蘊含的愛國主義(yi) 精神,倡導愛崗敬業(ye) ,因地製宜、潤物無聲,讓人們(men) 感受祖國的壯美河山和悠久文化,展現勞動之美,激發愛國情懷。

  記者:愛國主義(yi) 教育法的貫徹實施應做好哪些工作?

  答:愛國主義(yi) 教育是為(wei) 國家立心、為(wei) 民族立魂的工作。有關(guan) 方麵應將愛國主義(yi) 教育法的學習(xi) 宣傳(chuan) 和貫徹實施與(yu) 宣傳(chuan) 思想文化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動員和引導全社會(hui) 廣泛參與(yu) ,形成推動法律正確有效實施的濃厚社會(hui) 氛圍。要通過多種形式,用生動的事例,深入淺出地闡釋愛國主義(yi) 的深刻內(nei) 涵、重要意義(yi) ,闡釋愛國主義(yi) 教育法確立的基本原則、任務要求和重要舉(ju) 措,加深全社會(hui) 的認識,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唱響弘揚愛國主義(yi) 精神的主旋律。要加大組織指導力度,落實法律規定的職責任務和舉(ju) 措,推動愛國主義(yi) 教育廣泛深入開展,充分體(ti) 現立法的效果。

  需要強調的是,在愛國主義(yi) 教育法學習(xi) 宣傳(chuan) 和貫徹實施中,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文化自信,堅決(jue) 反對曆史虛無主義(yi) ;同時堅持理性、包容、開放,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you) 秀文明成果,防止民粹主義(yi) 等幹擾。

  延伸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yi) 教育法

發布時間:2023年10月25日 21:30 來源:新華社 編輯:許建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