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援外醫療隊:用仁心仁術書寫大愛與擔當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遠赴他鄉(xiang) 救治患者,近一半在偏遠艱苦地區;從(cong) “輸血式”援助到可持續“造血式”援助,填補當地醫院技術空白;既是救死扶傷(shang) 的白衣天使,也是傳(chuan) 遞情誼的友好使者……60年來,中國援外醫療隊奮鬥在一線,為(wei) 全球公共衛生事業(ye) 盡責,以醫者仁心,在異國他鄉(xiang) 溫暖人心。

  今年2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給第19批援助中非共和國的中國醫療隊隊員回信指出,“大力弘揚不畏艱苦、甘於(yu) 奉獻、救死扶傷(shang) 、大愛無疆的中國醫療隊精神,以仁心仁術造福當地人民,以實際行動講好中國故事,為(wei) 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ti) 作出更大貢獻”。

這是援阿爾及利亞(ya) 醫療隊醫生徐長珍2011年在賽伊達婦產(chan) 醫院的新生兒(er) 室查房。

  1963年4月,應阿爾及利亞(ya) 衛生部請求,中國首支援外醫療隊來到阿爾及利亞(ya) 沙漠邊緣小城賽伊達。此後,一批批中國援外醫療隊開啟了一場持續60年的愛的征程。

  醫術精湛 當地患者的“健康守護神”

  2001年8月的一天,急促的電話鈴聲打破了午夜的寧靜。來自湖北省的援阿爾及利亞(ya) 醫療隊婦產(chan) 科醫生徐長珍接到急救電話:當地一位孕婦胎死宮內(nei) ,失血性休克,隨時都有生命危險。

  阿方人員認為(wei) 患者已無力回天,可徐長珍不放棄:緊急剖腹探查,見子宮重度破裂,迅速結紮止血輸血,切除子宮……經過“生死時速”的搶救,患者醒過來了!“是中國醫生給了我第二次生命。”病人感動地說。

  對於(yu) 徐長珍來說,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自1993年起,徐長珍先後4次到中國援阿爾及利亞(ya) 醫療隊工作,克服自然條件艱苦、醫療條件有限的雙重困難,在無影燈下與(yu) 死神進行爭(zheng) 分奪秒的博弈。

  2019年8月,中國援多米尼克醫療隊隊員吳德熙在中多友誼醫院的外科病房帶教當地醫學院學生。

  多米尼克,一個(ge) 位於(yu) 東(dong) 加勒比海的島國,距離中國1.5萬(wan) 公裏。當地心血管疾病發生率高,衛生環境簡陋,心內(nei) 科醫生更是“一醫難求”。

  2021年5月,一名73歲患者心率低至22次/分,情況萬(wan) 分危急。中國援多米尼克醫療隊隊員吳德熙初步診斷其為(wei) 急性心肌梗死,但醫院沒有異丙腎上腺素,植入起搏器是唯一能挽救患者生命的治療方法。在極其簡陋的醫療條件下,吳德熙成功進行了當地首例臨(lin) 時起搏器植入手術。

  春去秋來,日月交替,一襲白衣跨洲越洋,用心用情守護當地患者生命健康。

  想起患者恢複光明後一雙雙明亮的眼睛和一張張笑臉時,今年69歲的天津市人民醫院眼科醫生佟玲幸福滿滿。為(wei) 幫助非洲患者重返光明,1995年加入中國援剛果(布)醫療隊後,佟玲和醫療團隊成功開展上千例白內(nei) 障手術。

  60年來,中國向全球76個(ge) 國家和地區累計派出了3萬(wan) 餘(yu) 人次醫療隊隊員,診治患者近3億(yi) 人次,隊員中超過2000人次榮獲受援國國家級榮譽。

  大愛無疆 用生命守望相助

  麵對險情,中國援外醫療隊甘當衝(chong) 向一線的“逆行者”、與(yu) 病魔較量的“尖兵連”,用生命守護生命。

  2022年1月5日,在盧旺達東(dong) 方省基本戈醫院手術室,中國援盧旺達醫療隊醫生李俊升為(wei) 患者做手術。

  沒有加壓輸液器,就用自己的雙手去加壓輸液;用自製腹帶為(wei) 術後患者保護腹部;為(wei) 骨折患者自製牽引架——這是先後6次、近10年援盧旺達的中國醫療隊隊員、內(nei) 蒙古自治區第四醫院外科主任李俊升的選擇。他堅守在受援醫院臨(lin) 床一線,累計診治患者1.2萬(wan) 餘(yu) 人次。條件再艱苦,隻要是患者需要,就義(yi) 無反顧。

  2011年9月10日,坦桑尼亞(ya) 發生震驚世界的沉船海難事件。中國第24批援桑給巴爾醫療隊隊長盧建林第一時間聯係桑給巴爾衛生部,表示中國醫療隊隨時待命,接受救治任務。

  製定救治預案,籌集藥品和器械,專(zhuan) 人24小時值班……在最緊急時刻,總有中國醫生的身影。經過全力救治,沉船事故受傷(shang) 者陸續康複。

  “中國好醫生”“我們(men) 會(hui) 永遠記住你們(men) ”……危難時刻,中國醫療隊的快速反應和精湛醫術,贏得了當地不少患者的稱讚。

  2017年10月1日,中國第17批援剛果(金)醫療隊隊長王俊輝帶領隊員來到剛果(金)國際SOS兒(er) 童村,給孩子們(men) 分發食品和禮物,並開展兒(er) 童義(yi) 診。

  白化病孤兒(er) 院、國際SOS兒(er) 童村、“嘎瓦尼斯”慈善小學……兩(liang) 年時間裏,中國第17批援剛果(金)醫療隊隊長王俊輝帶領團隊開展兒(er) 童義(yi) 診。

  2017年4月的一天,金沙薩東(dong) 南郊區白化病孤兒(er) 院的孩子們(men) 穿上新衣裳,早早地在院子裏等著中國醫療隊的到來。一個(ge) 身患瘧疾的小女孩被老師攙扶到王俊輝麵前。經過醫療隊的救治,她很快康複起來。

  “你們(men) 來給我們(men) 看病,我們(men) 比過聖誕節還高興(xing) 。”孤兒(er) 院的孩子們(men) 用稚嫩的話語向醫療隊員們(men) 表示感謝。

  授人以漁 留下“帶不走的醫療隊”

  2014年8月31日,第24批援幾內(nei) 亞(ya) 醫療隊在凱樂(le) 塔水電站建設工地為(wei) 員工培訓埃博拉防護知識。

  2014年8月,中國第24批援幾內(nei) 亞(ya) 醫療隊隊長王振常率隊踏上征程。當時非洲暴發了嚴(yan) 重的埃博拉疫情。為(wei) 提升當地防控能力,醫療隊與(yu) 北京公共衛生專(zhuan) 家組共同組成培訓團隊,幫助幾內(nei) 亞(ya) 進行公共衛生培訓。

  “我們(men) 培訓了1600多人,超額完成了幾內(nei) 亞(ya) 公共衛生培訓項目,為(wei) 防控埃博拉疫情起到了重要作用,更為(wei) 以後的公共衛生體(ti) 係建設更新了理念、儲(chu) 備了人才。”王振常說。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古老的中國智慧在非洲大地上澆灌出友誼之花。

  在西非國家貝寧,當地民眾(zhong) 經常稱呼中國醫療隊醫生為(wei) “yaba”。這在貝寧土語中是“朋友”的意思。

  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普兒(er) 科主任郎誌存曾先後兩(liang) 次支援貝寧洛克薩。第一次援貝的三年時間裏,他不僅(jin) 救治了大量患兒(er) ,還將中國傳(chuan) 統醫療技術針灸教給非洲同事。小小一根針,不但治療了疾病,更串起中貝兩(liang) 國人民之間的友誼。

2012年11月20日,郎誌存在貝寧洛克薩中心醫院兒(er) 科門診接診患兒(er) 。

  2019年,郎誌存受命擔任中國第23批援貝醫療隊總隊長。在貝寧洛克薩中心醫院建立遠程會(hui) 診中心,首次使用遠程會(hui) 診係統進行專(zhuan) 家會(hui) 診……新技術的加持為(wei) 援外醫療工作帶來新模式。

  國家衛生健康委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已與(yu) 41個(ge) 國家和地區的46家醫院建立對口合作,共建25個(ge) 臨(lin) 床重點專(zhuan) 科中心……從(cong) “輸血式”援助轉向可持續“造血式”援助,從(cong) “中國醫生”到“中國醫院”,中國援外醫療正為(wei) 受援國家留下一支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2011年7月22日,在坦桑尼亞(ya) 桑給巴爾納茲(zi) 莫加醫院外科門診,中國第24批援桑給巴爾醫療隊隊長盧建林為(wei) 當地患者診治並帶教實習(xi) 生。

  60載援外醫療,體(ti) 現的是中國人民熱愛和平、珍視生命的大愛和中國同發展中國家守望相助、共謀幸福的初心。目前,中國援外醫療隊仍奮戰在全球56個(ge) 國家110餘(yu) 個(ge) 醫療點,傳(chuan) 承不畏艱苦、甘於(yu) 奉獻、救死扶傷(shang) 、大愛無疆的中國醫療隊精神,續寫(xie) 中國援外醫療隊的故事。

  延伸閱讀

  中央宣傳(chuan) 部授予中國援外醫療隊群體(ti) 代表“時代楷模”稱號

發布時間:2023年10月20日 06:51 來源:新華社 編輯:石光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