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書記談“新”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近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江西考察時強調,解放思想、開拓進取,揚長補短、固本興(xing) 新,奮力譜寫(xie) 中國式現代化江西篇章。

  考察中,總書(shu) 記先後到九江、景德鎮、上饒等地進行調研。其中有一站是位於(yu) 景德鎮的昌河飛機工業(ye) (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書(shu) 記考察了直升飛機總裝車間和試飛站,詳細了解企業(ye) 推進技術創新和產(chan) 品迭代升級的情況。

  總書(shu) 記指出,航空裝備是我國製造業(ye) 發展的一個(ge) 重點。要堅持創新驅動,在關(guan) 鍵核心技術自主研發上下更大功夫,麵向未來需求出新品,努力構建先進製造體(ti) 係、打造世界一流直升機企業(ye) 。

  值得注意的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赴地方考察時多次提到一個(ge) 關(guan) 鍵字——“新”。

  今年9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黑龍江考察時提到了一個(ge) 新概念——“新質生產(chan) 力”。

  在9月7日召開的新時代推動東(dong) 北全麵振興(xing) 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製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積極培育未來產(chan) 業(ye)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chan) 力,增強發展新動能。”

  9月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聽取了黑龍江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對黑龍江各項工作取得的成績給予肯定。總書(shu) 記指出,“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未來產(chan) 業(ye)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chan) 力。”如何理解“新質生產(chan) 力”?可以從(cong) “新”入手:以科技創新為(wei) 核心,培育新產(chan) 業(ye) ,發展新動能。

  以科技創“新”為(wei) 核心

  新質生產(chan) 力,“新”的核心在於(yu) 科技創新。

  今年7月5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剛剛抵達蘇州,就乘車前往蘇州工業(ye) 園區。車窗外,視野所及,高樓大廈鱗次櫛比,生動詮釋著這座“創新之城,非凡園區”的澎湃活力。

蘇州工業(ye) 園區

  這座現代化高科技園區如今集聚近2500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ye) 、62家上市企業(ye) ,累計創造近1.5萬(wan) 億(yi) 美元的進出口總值,在商務部國家級經開區綜合發展水平考評中實現“七連冠”。

  可折疊卷曲柔性屏,矽立方浸沒液冷計算機,納米真空互聯實驗站……工業(ye) 園區展廳裏,蘇州在高端裝備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納米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的“明星產(chan) 品”琳琅滿目,總書(shu) 記邊走邊看。

  在一款國產(chan) 人工心髒――“植入式左心室輔助係統”前,總書(shu) 記停下腳步,仔細察看運行原理。當聽到已有100多位病人用上了這個(ge) 設備,最早一例患者目前已使用6年多,總書(shu) 記十分高興(xing) 。

  總書(shu) 記說:“我國經濟要往上發展,實現高質量發展,成為(wei) 一個(ge) 經濟強國,就要靠科技。”

  科技創新,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反複強調的關(guan) 鍵詞。

  今年7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四川考察時指出,以科技創新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you) 勢,是大勢所趨,也是高質量發展的迫切要求,必須依靠創新特別是科技創新實現動力變革和動能轉換。

  今年9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浙江考察時指出,要把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整合科技創新力量和優(you) 勢資源,在科技前沿領域加快突破。

  這些年,我國在關(guan) 鍵領域、核心技術方麵,破解“卡脖子”問題;在裝備製造、大國重器領域,不斷實現突破;在人工智能、數字經濟領域,錨定未來藍海……

“中國天眼”

  今年9月公布的《2022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顯示,2022年,全社會(hui) 研究與(yu) 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再創新高,突破3萬(wan) 億(yi) 元,達到30782.9億(yi) 元,較2021年增長了10.1%,連續7年保持兩(liang) 位數增長。

  我國基礎研究經費從(cong) 2012年的499億(yi) 元增長到2022年的2023.5億(yi) 元,有力支撐了量子信息、幹細胞、合成生物學等領域的重大成果產(chan) 出。

  培育“新”產(chan) 業(ye)

  新質生產(chan) 力,“新”的關(guan) 鍵在於(yu) 培育新產(chan) 業(ye) ,既包括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製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也包括類腦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術等未來產(chan) 業(ye) 。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指出,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是引領未來發展的新支柱、新賽道。

  今年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多次國內(nei) 考察,都關(guan) 注著當地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發展。在陝西,總書(shu) 記要求當地要勇於(yu) 開辟新領域、新賽道,培育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在江蘇,總書(shu) 記指出要不斷以新技術培育新產(chan) 業(ye) ;今年7月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再次指出,要大力推動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加快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打造更多支柱產(chan) 業(ye) 。

  如今,我國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迎來一係列突破:新能源汽車生產(chan) 累計突破2000萬(wan) 輛、工業(ye) 機器人新增裝機總量全球占比超50%、超高清視頻產(chan) 業(ye) 規模超過3萬(wan) 億(yi) 元、第一批國家級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已達到66家……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在類腦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術、未來網絡、深海空天開發、氫能與(yu) 儲(chu) 能等前沿科技和產(chan) 業(ye) 變革領域,組織實施未來產(chan) 業(ye) 孵化與(yu) 加速計劃,謀劃布局一批未來產(chan) 業(ye) 。

  這些產(chan) 業(ye) 在我們(men) 生活中是如何應用的?一起走進今年9月舉(ju) 辦的第23屆工博會(hui) 看一看。

  展區裏,一款國產(chan) 電動垂直起降載人飛行器M1的二分之一縮比模型機尤為(wei) 引人注目。工作人員介紹,這款飛行器使用純電能源,可飛行250公裏,共有5個(ge) 座位數,未來將主要用於(yu) 城市通勤和中短途城際間出行。

  還有兩(liang) 款新車——鋰電助力自行車和鳳凰山地車。兩(liang) 款新車充分展示了自行車的智能性和新材料屬性,其中強度堅硬的鈦合金山地車自重僅(jin) 23斤。工作人員說:“它整車沒有任何顏色,但是它非常耐腐蝕,放在室外,風吹雨打都不會(hui) 有任何問題。”

  走進機器人展區,可以看到多款機器人“同台炫技”,它們(men) 既能搬運、打磨、焊接,也會(hui) 售貨、拚圖、澆花、衝(chong) 咖啡……可以說,機器人們(men) 的“技能值”滿格。

  比如有一款協作機器人,正與(yu) 3D相機進行“手眼”配合,當新能源車停好後,它可以準確識別規劃路徑,自動完成插拔充電過程。當前,該機器人已在一些新能源車充電站投入應用,隨著係統等不斷升級,未來還可以實現自動洗車等功能。

  還有一款“按摩”機器人,結合人工智能、3D視覺、智能感應等技術,可模擬人手對人體(ti) 軟組織進行壓揉式的物理放鬆與(yu) 治療。

  統計顯示,2022年我國機器人產(chan) 業(ye) 營業(ye) 收入超過1700億(yi) 元,工業(ye) 、服務、特種機器人產(chan) 量快速增長。同年,我國工業(ye) 機器人裝機量占全球比重超過50%,穩居全球第一大市場。

  今年,我國將進一步培育世界級先進製造業(ye) 集群,同時聚焦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領域,提升我國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規模和創新能力,為(wei) 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動力。

  發展“新”動能

  新質生產(chan) 力,“新”的落點在於(yu) 發展新動能。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you) 勢”。

  綠色是發展新動能的重要“底色”。綠色生產(chan) 生活方式催生了新業(ye) 態,培育了新動能。比如通過大數據、雲(yun) 計算等科技手段可以精準推算出企業(ye) 的能源消耗,從(cong) 而倒逼高能耗企業(ye) 加速轉型升級,走綠色低碳發展之路。傳(chuan) 統製造業(ye) 綠色化轉型升級也在加快,綠色產(chan) 品不斷上新,比如綠色能源船舶、零碳建築等。

LNG動力船舶

  高水平對外開放是發展新動能的“助推器”。今年是自貿試驗區建設10周年。自貿試驗區把製度創新與(yu) 各地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緊密結合,相繼在高端製造、現代服務等領域初步建成了一批具有較強競爭(zheng) 力的產(chan) 業(ye) 集群。

  如今,上海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電子信息等世界級產(chan) 業(ye) 集群正在加快形成;湖北武漢片區大力發展光電子信息產(chan) 業(ye) ,聚集相關(guan) 企業(ye) 超過1.6萬(wan) 家;浙江舟山萬(wan) 億(yi) 級油氣全產(chan) 業(ye) 鏈格局形成,已成為(wei) 全國最大油氣儲(chu) 備基地……

  十年來,我國自貿試驗區正在不斷將製度創新優(you) 勢轉化為(wei) 產(chan) 業(ye) 升級優(you) 勢,推動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加快發展,為(wei) 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百舸爭(zheng) 流,奮楫者“先”。

  新質生產(chan) 力的提出,為(wei) 我國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以科技創新為(wei) 核心,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布局未來產(chan) 業(ye)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chan) 力,為(wei) 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持久動力。

  延伸閱讀

  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江西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

發布時間:2023年10月16日 13:43 來源:“新聞聯播”微信公眾號 編輯:許建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