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至13日,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國家主席、中央軍(jun) 委主席習(xi) 近平在江西考察。這是10日下午,習(xi) 近平在長江國家文化公園九江城區段考察時,冒雨沿江堤步行察看沿岸風貌。
10月10日下午,江西九江。冒著綿綿細雨,總書(shu) 記來到長江之畔,了解長江國家文化公園九江城區段建設等情況。
“深入發掘長江文化的時代價(jia) 值,推出更多體(ti) 現新時代長江文化的文藝精品。”12日下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江西省南昌市主持召開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座談會(hui) ,再一次強調“長江文化”。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足跡遍及大江上下,登大壩、乘江船、訪農(nong) 家……走遍了長江經濟帶的11個(ge) 省市。
“要把長江文化保護好、傳(chuan) 承好、弘揚好,延續曆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一次次深情凝望,一句句殷切叮囑,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情牽長江文化的保護傳(chuan) 承弘揚。
長江造就了從(cong) 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xiang) 的千年文脈,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標誌性象征
萬(wan) 古奔騰的長江,出世界屋脊,穿高山峽穀,過峻嶺險灘,納百川千湖……這條中華民族的母親(qin) 河,滋養(yang) 了錦繡壯美的華夏大地,孕育著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
“我們(men) 從(cong) 哪裏來?我們(men) 走向何方?中國到了今天,我無時無刻不提醒自己,要有這樣一種曆史感……”在宏闊的時空維度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思考民族複興(xing) 和人類進步的深刻命題。
浙江餘(yu) 杭良渚,“美麗(li) 的水中之洲”。
“良渚遺址是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聖地,是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我們(men) 必須把它保護好。”2003年7月,時任浙江省委書(shu) 記習(xi) 近平作出要求。2016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又對良渚古城遺址申遺作出重要指示。
印證長江流域對中國文明起源的傑出貢獻,良渚古城遺址於(yu) 2019年入選世界遺產(chan) 名錄,讓世界“對中國早期文明的認識提前一千多年”。
溯江而上,沱江支流鴨子河畔,三星堆遺址“沉睡數千年,一醒驚天下”。
“通天神樹”上,金烏(wu) 棲息、遊龍蜿蜒;青銅縱目麵具,凸眼巨耳、神秘莊嚴(yan) ……今年7月26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三星堆博物館新館,參觀“世紀逐夢”、“巍然王都”、“天地人神”等展陳,了解三星堆遺址發掘曆程和古蜀文明成果。
“看過以後民族自豪感倍增,五千年中華文明啊,而且更期待著更長的中華文明的發現發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感慨道。
長江之水萬(wan) 古奔流,千年文脈生生不息。
“長江造就了從(cong) 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xiang) 的千年文脈,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標誌性象征,是涵養(yang) 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重要源泉。”
深入研究長江文化內(nei) 涵,推動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綿延萬(wan) 裏,百川歸江,長江因此而壯闊。
羌藏、巴蜀、滇黔、荊楚、湖湘、贛皖、吳越……這些誕生於(yu) 長江流域的文化區交匯融合、相映生輝,還有那讀不盡的雄文翰墨、詩詞歌賦,數不清的文化經典、文化遺存,在中華文明長河中留下一顆顆璀璨的明珠。
思接千載,視通萬(wan) 裏,鑒往知來。
“千百年來,長江流域以水為(wei) 紐帶,連接上下遊、左右岸、幹支流,形成經濟社會(hui) 大係統,今天仍然是連接絲(si) 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si) 綢之路的重要紐帶。”
“上海背靠長江水,麵向太平洋,長期領中國開放風氣之先。”
……
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總結中華文明的五個(ge) 突出特性。和合共生、創新創造、開放包容的長江文化,正閃耀著中華文明突出特性的光輝。
“要保護好長江文物和文化遺產(chan) ,深入研究長江文化內(nei) 涵,推動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
長江上遊,四川眉山。三蘇祠裏的百年銀杏、千年黃葛生機盎然。
2022年6月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這裏實地考察。“一滴水可以見太陽,一個(ge) 三蘇祠可以看出我們(men) 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善於(yu) 從(cong)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汲取治國理政的理念和思維。
長江下遊,江蘇蘇州。平江曆史文化街區櫓聲欸乃,評彈悠揚。
2023年7月6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這裏見到了蘇繡代表性傳(chuan) 承人盧建英,蘇繡已在她家傳(chuan) 承了四代。“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代代相傳(chuan) ,表現出的韌性、耐心、定力,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有感觸地說。
要將長江的曆史文化、山水文化與(yu) 城鄉(xiang) 發展相融合,突出地方特色
文化如水,浸潤無聲;文明如潮,弦歌浩蕩。
“要將長江的曆史文化、山水文化與(yu) 城鄉(xiang) 發展相融合,突出地方特色,更多采用‘微改造’的‘繡花’功夫,對曆史文化街區進行修複。”
“積極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發展,建設一批具有自然山水特色和曆史人文內(nei) 涵的濱江城市、小城鎮和美麗(li) 鄉(xiang) 村,打造長江國際黃金旅遊帶。”
江蘇揚州,長江、運河在此交匯。“揚州是個(ge) 好地方,依水而建、緣水而興(xing) 、因水而美,是國家重要曆史文化名城。”2020年11月13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這裏,沿著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親(qin) 水步道一路察看。
四川宜賓,素有“萬(wan) 裏長江第一城”之稱。“作為(wei) 長江上遊城市,要強化上遊擔當,不能沿江‘開黑店’、排汙水”。2022年6月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宜賓三江匯流處,駐足眺望,殷切叮囑。
2021年底,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項目啟動;2023年7月,《長江文化保護傳(chuan) 承弘揚規劃》公布……一項項切實舉(ju) 措,推動長江文化賡續不絕。
日前召開的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推進會(hui) 上,長江沿線各省區市因地製宜,生動作答“保護好、傳(chuan) 承好、弘揚好長江文化”這一時代課題:江蘇登記收錄長江江蘇段文旅資源單體(ti) 102.4萬(wan) 個(ge) ,四川進一步彰顯巴蜀文化,湖北將打造一批“國家展廳”“長江客廳”……
賡續千年文脈,弘揚中華文明。
保護好、傳(chuan) 承好、弘揚好長江文化,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延伸閱讀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