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hui) 議錄音整理稿是體(ti) 現會(hui) 議成果的主要載體(ti) ,政治性、政策性、綜合性強,如何高質高效做好會(hui) 議錄音整理工作,我們(men) 結合實踐初步總結了“三步曲”。
第一步
會(hui) 前充分做好準備
磨刀不誤砍柴工,做好會(hui) 議錄音整理工作,必須高度重視會(hui) 前的準備工作,不打無準備、無把握之仗。
提前熟悉會(hui) 場。熟悉包括會(hui) 場環境、設施條件、座次布局等與(yu) 錄音相關(guan) 的各方麵情況。
比如,該會(hui) 場能不能通過有線來連接話筒與(yu) 錄音筆,這是影響錄音質量的關(guan) 鍵因素。如果沒有有線設施,那麽(me) 錄音設備就要放在盡量靠近發言人員的位置。
要逐個(ge) 檢查話筒有無故障,把音量調整到會(hui) 場各個(ge) 位置都聽得清。如果使用的是單個(ge) 控製開關(guan) 的話筒,需把會(hui) 議主持人的話筒提前打開,其他保持關(guan) 閉狀態。
檢查錄音設備。對通常使用的便攜式錄音筆,應養(yang) 成會(hui) 前檢查電量、存儲(chu) 空間是否足夠等習(xi) 慣,切忌臨(lin) 時出現問題來不及補救。非涉密會(hui) 議使用具備語音轉換文字功能的錄音筆,可以提高整理效率。
同時,養(yang) 成備份的習(xi) 慣,錄音筆多帶一支,無線話筒多備幾個(ge) ,會(hui) 議主持人、作重點講話或發言的同誌應盡可能使用獨立線路和音響係統的雙話筒,等等。
熟悉會(hui) 議內(nei) 容。如果不掌握會(hui) 議內(nei) 容,對要研究的工作沒有認知,對相關(guan) 概念、表述不掌握,如“三保”“兩(liang) 非”“雙隨機、一公開”等,會(hui) 上聽不懂,會(hui) 後很難整理。所以,會(hui) 前一定要做足功課,了解會(hui) 議主題、工作背景,認真閱讀發言材料。
對此前已經開會(hui) 研究過的工作,提前學習(xi) 當時的會(hui) 議記錄紀要等,搞清來龍去脈,包括上次會(hui) 議研究了什麽(me) 、作了哪些部署、現在進展到哪一步、下一步需要明確什麽(me) ,帶著問題“沉浸式”聽會(hui) 。
第二步
會(hui) 中認真做好記錄
受音量大小、距離遠近、環境噪音等影響,難免出現錄音質量不高的問題。因此,需做好記錄,為(wei) 整理提供輔助,增設一道保障。會(hui) 中做好記錄,應掌握“預、準、重、快”四字訣。預準重快
“預”,就是預先編好記錄框架。根據會(hui) 議方案,列出議程、發言次序等,增強記錄的針對性,也方便會(hui) 上快速高效“填空”。
“準”,就是記準。弄準人,當出席人員進入會(hui) 場後,及時確認人員和席卡能否對得上號,核準“誰是誰”;對於(yu) 不認識的人,問一問姓名、職務,不能怕麻煩,避免張冠李戴。
對於(yu) 會(hui) 議過程中的重要信息要記準,對數據、人名、地名、文件名等精準度要求高的信息,第一時間記錄清楚。
“重”,就是記重點。手速快不過語速,記錄要善於(yu) 取舍,優(you) 先記重點。包括與(yu) 會(hui) 人員脫稿講的內(nei) 容,會(hui) 議討論焦點及各方觀點,會(hui) 議主持人的定調性、總結性內(nei) 容,會(hui) 議決(jue) 策議定事項,會(hui) 上交辦的具體(ti) 任務和落實單位,引用的政策、規定、文件,典型案例和具體(ti) 事例等。
“快”,就是提高記錄速度。在聽會(hui) 過程中要對照領導講話稿、發言材料等書(shu) 麵材料及時做記錄,把沒講的內(nei) 容劃線刪去,脫稿講的內(nei) 容添加到相應位置。
掌握速記技巧,多使用簡稱、縮寫(xie) 等,如“工業(ye) 生產(chan) 者出廠價(jia) 格指數”“居民消費價(jia) 格指數”可使用其英文縮寫(xie) PPI、CPI。可使用省略法,對熟悉的詞組、句子隻記首尾字,會(hui) 後再補全,如“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新湖南”可記為(wei) “建—南”。多使用符號替代,如議題名、文件名等材料中已有的內(nei) 容,以“〇”“△”等在材料中標注,在記錄時隻記對應的符號。
第三步
會(hui) 後整理忠實原意
會(hui) 議錄音整理既要忠實記錄,也不能照抄照搬,應重點注意三個(ge) 方麵。
理順框架邏輯。對講話中多次出現、內(nei) 容一致的注意整合,對同一段落講不同問題的進行拆分,做到條理清晰。
比如,在研究整治形式主義(yi) 為(wei) 基層減負工作時,會(hui) 議主持人提出“一要持續築牢思想政治根基,二要突出抓好重點問題專(zhuan) 項整治,三要鞏固抓落實長效機製”,並且在闡述第三條要求的過程中又重點強調了“提升基層治理水平”。整理時要敏銳識別“基層治理”對這項工作而言,其意義(yi) 並不限於(yu) 工作機製的層麵,應獨立出來,在層次上與(yu) 原有三條要求平行,以體(ti) 現強調和重視。
切實校核弄準。特別是涉及政策紀律規範等的表述必須極端嚴(yan) 肅、不容絲(si) 毫偏差。
盡量保留原味。隻要政策上沒有偏差、表達上不妨礙理解,就不必刻意追求語言的書(shu) 麵化,應盡可能使用原話,體(ti) 現措辭、語氣等方麵特點,保持會(hui) 議場景的鮮活感和錄音整理稿的現場感。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